萊城區:“五套妙招”破解“五化問題”

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放眼萊城區,已經初步具備三方面優勢條件——— 生態稟賦得天獨厚。萊城山區、丘陵、平原各佔1/3,南有蓮花山、北有原山、西有香山、東有吉山、中有大舟山,汶水西流、匯河蜿蜒,擁有2處省級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達36%以上;農業產業基礎雄厚。擁有“三辣一麻”、“三黑一花”,以及山楂、柿子、櫻桃、白花丹參“三紅一金”,是國家原產地註冊的“中國生薑之鄉”和“中國花椒之鄉”,生薑出口量連續十幾年位居全國首位。以泰豐、東興源為代表的農業龍頭企業,以明利蔬菜合作社為代表的農民合作社和以萬邦為代表的新型經營主體各盡其能,產業有基礎、有龍頭、有支撐;特色品牌享譽盛名。目前,“大南山”山楂乾和“一品”大蒜入選第2批百強企業產品品牌,高莊曹家莊村和牛泉龐家莊村成為國家級“一村一品”示範村,新增省級標準化生產基地3個、新認證綠色食品15個、認證面積3000畝、“三品一標”農產品達到160個、省級標準化生產基地13個,在品牌培育方面有自己獨特的優勢。

目前,全區普遍存在“五化”問題。農村知識分子“逃離化”、農村土地“閒置化”、農村集體經濟“薄弱化”、農村服務“缺失化”、農村精神文明“荒漠化”。面對這些問題萊城區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五個解決方向。

做美生態。從生態振興著手,真正讓農村變成城裡人嚮往的地方,促進產業增效農民增收生態增值,讓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農民變股民,使農村沉睡的資源活起來、分散的資金聚起來、增收的渠道多起來、百姓的日子好起來。同時,順勢而為,積極推進“六個一體化”萊城模式,樹立機遇意識,提高境界水平,研發問題、成本控制問題,把“六個一體化”工程研究透、完善好、推廣好,每項工作由專門部門牽頭負責,相關部門協同配合,全力為全省全國提供“萊城方案”,真正讓百姓得實惠。

做強產業。打造三大品牌,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今年,重點要做好三件事:品牌,對“三黑一花、三辣一麻、三紅一金”三大品牌深度研究,拿出一個專業的報告,給出一個清晰指向;標準。下大力氣解決好“標準、品牌、平臺、政策”問題,使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掌握了標準就掌握了話語權、定價權,尤其是主打產品,山楂怎麼做、花椒怎麼做、生薑怎麼做、大蒜怎麼做;注重差異化發展。不搞千篇一律,不搞簡單的複製粘貼,突出優勢和基礎,百村百貌、百花齊放,著力壯大集體經濟,實現共同富裕。發揮本村優勢,發展適合自己的產業

引育人才。加大人才招引力度,在全區打造“高端人才+歸雁人才+大學生村官+新型職業農民”的金字塔型人才結構,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力人才支撐。按照“內外”結合、政企同向發力的原則,不斷完善人才政策體系,特別是實施“歸雁”工程,讓更多的“領頭雁”迴歸本土。大力實施“大學生村官”優選優育工程,讓大學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幹得好、流得動”。大力實施“科教興農、人才強農、新型職業農民固農”工程,加強專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素養。大力探索新型鄉紳引進培養計劃,研究出臺政策,鼓勵公職人員回鄉任職。

繁榮文化。在紅色記憶傳承上下功夫。深入挖掘山東省工委舊址、小三線等紅色文化,喚醒萊城紅色記憶,為鄉村文化振興塑好形。在鄉村治理上下功夫。堅持發展水平和治理水平共同提升,進一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深入推進平安鄉村建設,鞏固發展“大事一起幹、好壞大家評、事事有人管”的鄉村治理新格局。在鄉風文明上下功夫。深入挖掘和發揚優秀傳統鄉土文化,借鑑推廣一些鄉村完善村民自律規約、成立鄉賢理事會、培育文明新風等好做法,大力提振農村精氣神和農民精神風貌,讓清風正氣充盈每一個鄉村,讓家教家風滋潤農村每一個家庭,讓鄉村文脈傳承到下一代。

夯實基礎。落實黨管農村的基本原則。堅持黨在農村工作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地位不動搖、力度不削弱,確保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切實加強各級黨委農村工作部門建設,做好黨的農村工作機構設置和人員配置工作,更好地發揮決策參謀、統籌協調、政策指導等職能。加強基層黨組織管理,充分發揮出黨支部的核心作用、自治組織的基礎作用、集體經濟組織和合作組織的紐帶作用和其它社會組織的補充作用,真正把組織振興落實到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規範黨的組織生活等管黨治黨的主責上,落實到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帶領群眾創業增收脫貧奔小康的主業上,落實到紮實推進農村各項改革建設、不斷提高基層黨建工作規範化科學化水平上,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強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