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把核彈頭髮射到預定軌道讓它像衛星一樣繞地球旋轉進而執行戰略值班的任務?你怎麼看?

拉板車的魚


理論上是可以的,而且依靠目前的技術手段也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冷戰”時期美國搞的“太空大戰”計劃中就有類似的武器,但是從實用性上來說,個人認為目前的潛射彈道導彈實用性更強,沒有必要在太空中長期部署核武器!

"冷戰"時期美國“太空大戰”計劃中的“上帝之杖”系統,類似在太空部署核武器!(未實施)
美國“三叉戟”潛射彈道導彈發射測試的壯觀景象

目前核武器最主要的作用還是實施核威懾,核威懾效果的好壞主要看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核武威力,二是核武的隱蔽性(包括生存能力)。“冷戰”時期美國計劃在太空部署攻擊性衛星平臺,攜帶數十枚高密度鎢合金棒,戰時以數十倍音速高速打擊目標,其威力不亞於小型核彈,但是最終並未實際部署。
俄羅斯“颱風級”(後)和“北風之神級”(前)戰略核潛艇

美國“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24具“三叉戟”潛射導彈發射管全開的壯觀景象

如將核武器部署在太空,首先,由於太空環境極其惡劣,陽面和陰面溫差可達數百攝氏度,對核武器的長期部署不利;其次,太空中部署會以固定軌道巡航,對方可以通過遠程雷達及己方衛星很容易就能探測和掌握其動向、實施打擊;再次,太空部署核武器的代價也比較高昂,據說每往太空發射1公斤的載荷就要花費50000美元;最後,太空部署的核武器後續的回收也是很大風險,一旦失控的話,核彈頭落到自家頭上也不一定!

一旦敵方發現在太空部署的核武器,可以利用反衛星手段進行打擊,到時核武器落到誰頭上就難以預計了!

個人認為目前核威懾最好的手段就是戰略核潛艇,載彈量大、隱蔽性高、攻擊突然性強,而且容易指揮、控制,這也是為什麼當今各核大國均在大力發展海基戰略核威懾平臺的原因,英、法兩國目前的核威懾能力完全依仗其戰略核潛艇!英國“前衛級”戰略核潛艇

法國“凱旋級”戰略核潛艇


威吶解析


將核武器送到太空,隨時需要就隨時丟下來,與之類似的設想早就出現過,最有名的就是“上帝之仗”動能武器,在電影《特種部隊》中動能武器是一根根部署在太空中的鎢金屬棒,可以被看成是一個個巨型穿甲彈,憑藉巨大沖擊力砸到地球上就相當於小行星撞擊地球,根據天文科學界估算,直徑50米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就相當於1000萬噸TNT炸藥爆炸的威力,而長崎原子彈的爆炸威力也才2萬噸罷了,可見根本不需要把核彈運到宇宙軌道,只要部署一些質量大、熔點高的東西充當小行星就可以了。

此外,在太空部署核武器有難以承受的成本問題,本世紀初發射的新視野號探測器重量0.478噸,發射成本高達5.5億美元。而在上世紀冷戰時代,各國進行的太空活動中動輒都是數百億美元的投入,美蘇爭先恐後的向金星、火星發射探測器,同時又發射數不盡的近地軌道衛星,每一次發射活動都要承擔幾十億以上的成本,而當時的艾森豪威爾號航母造價也才21億美元而已,可見將核彈一枚接一枚送上太空,並定期派人上去維護檢修是很不切實際的想法。

隨著可回收、反覆利用火箭的技術成熟,航天發射成本降低到史無前例的地步,向太空部署核武器也變得切實可行。根據馬斯克SpaceX公司的報價,他的獵鷹重型火箭擁有63.8 噸的“近地球軌道”運載能力,每次發射起步價是9000萬美元,將全部運載應盡的情況下,每次發射成本是1.5億美元,要知道美國的B52轟炸機也才27噸左右的載重量,用1.5億美元將2架以上的轟炸機載彈量送入太空是很好的選擇。

但是上文已經提到了,從外太空打擊地球表面真的不需要核武器,哪怕像電影裡那樣部署一些鎢棒也可以。核武器的汙染性問題至今無法解決,在太空部署危險的核武器會招致嚴重的反對聲音,況且國際法也禁止在天體和外太空部署核武器。用鎢棒或者其它可代替小行星的武器就是很好的選擇了,它屬於常規武器。


蝸牛防務


1、把核彈送上太空,繞地值班,技術上肯定沒問題。問題是怎樣保管和維護懸在太空中的核彈。



2、當今世界的主題,還是和平與發展。你沒事幹弄個核彈繞著地球轉,不怕惹眾怒?


3、核彈是保家衛國的好東西,但也是咱們人類揹負的包裹。

所以說,核彈有風險,使用需謹慎。


不要以為我胡說


先了解一下1967年10月10日生效的《外層空間條約》,第四條規定"各締約國保證:不在繞地球軌道放置任何攜帶核武器或任何其他類型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實體,不在天體配置這種武器,也不以任何其他方式在外層空間部署此種武器"。在外層空間部署核武器是國際法所禁止的,核武器在人類文明範疇內,不能在大氣層以外部署。當然,有人一定會說,國際法算個鬼?

問題在於,如果一個國家有能力違反國際法而其他國家一點辦法都沒有,國際法對這個國家來說才算個鬼。在涉及到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國際規範領域,沒有這樣的國家。又有人會說,美國就可以。對的,美國現在退群退得成了習慣,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國際規範美國都可以想退就退,沒有任何對自己不利的後果。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方面,退群意味著軍備競賽。如果美國把核武器部署到太空威脅全人類,其他核武國家也會效仿。美國並不會因此而變得安全。

不僅如此,還要考慮到核武在外層空間部署的性價比問題,在外層空間部署核武器,要給攜帶核武器的人造天體提供動力,而且顯然不能只部署一兩顆,由此產生的成本,是否能夠換來明顯的威懾優勢?

核武器主要是用來威懾的,能夠相互制衡,對於核大國來說就可以了,犯不上冒天下之大不韙在外層空間部署核武器。


葉海林



青山綠水250400698


這種武器之前有設計和正式實施過,但最接近題主所設想的這種武器,美國軍方上帝之仗就類似,但實際上還是給下馬了,這種武器說到底從技術角度而言,目前的科技水平要做到不是什麼難事,但要考慮到這樣做的成本和最終實際效果值不值得這樣幹,再者你把核武器放到太空,本身就是更為明顯的太空軍事化,與現在的國際道義上不佔任何道理。

反倒會成為眾矢之的,既然題主已經說出了這樣的預想,我們就按題主所畫的框框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不管是常規武器,還是搭載核武器,這樣的一個平臺按現在的話,說到底也就是一個放大版的衛星,那麼既然是衛星就有自己的運行軌道,這樣的軌道必然不會按照常規來設計,但最終也必然會有一定的規律的。

即使現在的衛星具備了在太空之中隨時變軌的能力,但這樣的技術必然會加快消耗這樣一種武器在太空中維持的燃料,所以即便為了自身免受打擊進行變軌,那也不是想變就變的,肯定受著一定的次數限制,這還是最基本的,最為關鍵的是,你把一核武器天天懸在別人的頭頂,試問這種技術在多個核大國之間是難題麼?你能這麼做,別人也這麼幹,那麼這麼做的最大好處是什麼?

兩個人天天拿著槍互相指著好玩麼?


長安小師爺


冷戰時期美蘇都有過這樣的方案,但這個方案非常愚蠢。

因為太空中的衛星是完全暴露在監視下的,比北極冰蓋下的核潛艇要好偵測得多。而且自衛能力很弱,可能還沒發揮作用就被敵國一個航天飛機抓走了,再慘一點隨便發個太空垃圾就撞毀。

最後核彈是要不停進行維護的,在衛星旁建一個空間站維護核彈有點成本過高了


瞎搞學教授


一點必要也沒有,而且一點用也沒有。

核武器作為戰略威懾武器,是不能明擺著告訴別人藏在哪裡的。以前核導彈會藏在發射井裡,也就是在地上挖個洞,從洞裡面發射。但紅外線可以根據溫度來發現,於是就開始用火車、汽車、飛機、潛艇、軍艦隨時移動核導彈,就是為了不讓對方發現。

現在你把核彈頭放在太空,那就變成了靶子,美國、中國、俄羅斯都有反衛星的能力,也就是說可以用導彈把太空的衛星給打下來,你放在太空的核武器就等於沒有了威懾力,因為戰爭一開始就全部報廢了。

而且核武器是要定期維護的,放在太空怎麼維護,萬一出現故障,這也是很麻煩的事情。

目前全世界一共有1000多顆人造衛星,其中美國佔到40%,有593顆,中國排第二,有192顆。就這些衛星數量都導致太空非常擁擠。但美國有6800顆核彈頭,俄羅斯有7000顆核彈頭,太空根本就放不下。


劉權林


其實早在冷戰時期,美蘇兩國都有過這種方案,一種軌道核轟炸衛星的設計。但是由於技術上的限制,對於衛星攜帶的核彈頭能否長時間在近地軌道上保持高可靠性是一大難題,核彈頭在地面上尚且需要定期維護,在太空中的核彈頭維護是一個極大的障礙。而且當攜帶核彈頭的衛星一旦發生故障,不可控的墜入大氣層,造成的後果是極其嚴重的。再有就是,冷戰後期,美蘇的反衛星能力都有了一定進步,特別是攜帶大量核彈頭的大型近地軌道衛星,其目標大,質量高,變軌困難,相對於洲際導彈來說,攔截難度很低,如果對方通過計算,在恰當的攔截點攔截,衛星可能會墜毀到自己的領土上,那就等於自殺了。種種考量,美蘇的這個方案大部分也只停留在紙面上,也許進行了模型的實驗,那就不得而知了。冷戰結束後,這種方案得到了升級,就是各國開始研發的空天轟炸機,成本低,適合快速部署,維護時在地面,作戰高度一般在大氣層外的近地軌道,攜帶命中精度更高的末段機動彈頭,本身又具備變軌能力,突防能力極強,完全是軌道轟炸衛星的升級版本👍


小螞蟻的奇妙世界


2個方面說,1是沒人會允許自己頭上飛幾百個核彈,當年俄毛在古巴部署核武器,美國就直接進入核戰狀態,差一點就把古巴抹平了。2是安全性,離地接近400公里,可以通過電波遙控的東西,你能保證它安全?10年前的電腦密碼,拿現代的超級計算機去破譯幾乎是分分鐘的事情,還要考慮它下墜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就跟隕石一樣核武器會燃燒,很難保證它不會在途中自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