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週年# 我是河北省會石家莊市出生長大的,1987年考上了大學,那時候大學生還是比較少的,畢業後國家給分配工作,大學生被社會稱為“天之驕子”。縱然是天之驕子,生活得依然艱辛困難,1991年大學畢業後參加工作,工資200多塊錢,但一雙好點的皮鞋就200塊,然後這個月的伙食費就成了問

#改革開放40週年# 我是河北省會石家莊市出生長大的,1987年考上了大學,那時候大學生還是比較少的,畢業後國家給分配工作,大學生被社會稱為“天之驕子”。縱然是天之驕子,生活得依然艱辛困難,1991年大學畢業後參加工作,工資200多塊錢,但一雙好點的皮鞋就200塊,然後這個月的伙食費就成了問題。記得上班不久有個領導找我借了80塊錢,隨後的日子裡我很煎熬,很擔心他不還,好在下月發工資後他還了。那時的冰箱3000塊錢,29寸SONY彩電9000塊錢,該談女朋友組建小家庭了,不要說房子問題,就是冰箱我都買不起。父母給我交底,我結婚家裡能給我出2萬塊,這應該是他們半輩子積攢的家當了。陸陸續續地聽到高中同學出國的消息,越來越多都有一小半了,有次春節期間中學同學聚會,我問他們掙多少錢,有個很坦誠的同學說年收入人民幣20萬。這個數字就是顆炸雷,在我心裡引發了12級地震,當時那位同學說這話時的坐姿和神態,我現在都記得非常清楚。婚後包括生孩後一直在父母家裡擠著住,記著單位附近有個樓盤很好,我爸排隊拿到了號,然後全家商議買房的事。房子總價30萬,我果斷否決,因為我覺得一輩子都不會掙到30萬。隨後幾年局面發生了變化,國家經濟迅猛發展,我的收入也水漲船高,在2005年買了第一套房子,花了70萬,沒有貸款。我弟弟跟人合夥是開了個公司,前幾年他帶我媽出國轉了一圈,我媽回來後特別感慨,咋國外也不那麼先進發達,物價也不那麼貴啊?我小時候住在衚衕裡,院子裡有個茅房,地裡埋個缸供大便使用,牆角立個缸供男人小便用。上茅房的標準方式就是咳嗽,裡面沒有咳嗽回應才可以進去。隔幾天會有人牽著馬車來掏糞,然後整個院子都是臭的。我媽就在這種環境下把我養大,她通過一個12寸的黑白電視機瞭解到外國都是高樓大廈,外國人個個都是有錢人。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到現在,國家和民生髮生了巨大變化,我媽身處其中沒有太大感覺,到了國外才有了觸動。我給老太太說:不是外國東西便宜,是你家二兒子有錢,他的收入比美國平均水平高。現在過年同學聚會,有些得瑟同學安排的酒店水晶吊燈、仿古桌椅、雕樑畫柱、金碧輝煌,令國外同學咂舌“咋這麼誇張!”20多年前國外同學的20萬人民幣年收入,現在肯定漲了,但漲幅很有限。20多年前我們國內同學的年收入普遍是1萬多人民幣,現在已經有了十倍甚至幾十倍的漲幅,出國定居同學的收入絕對值都不再佔優。同學之間講的是感情,無關貧富貴賤,但心裡還是有明顯感覺的。我們都快50歲了,國外定居的同學也早已適應了國外生活,回國工作生活已經不現實了,但都在拜託我們在國內給他們的孩子找工作,因為中國的機會更多。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國外是正常發展,而中國是超常速度發展,我們的孩子一出生就處於國家高速發展時期,他們沒有崇洋媚外的情緒,比我們這代人更加自信和陽光,中國會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