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兩枚民國時期銅幣,一枚民國25年半分,一枚民國29年10分,請問有價值嗎?值得收藏嗎?

夜之子龍


民國25年也就是1936年發行的一枚輔幣,此銅幣直徑:1.9cm,面值為半分。民國二十五年由上海中央造幣廠製造。該幣鑄造時間達四年之久,即民國二十五至二十八年。其中民國二十七年鑄數較少,二十八年最少。此外,天津造幣廠和廣西造幣廠有少量製造,幣上分別加字津、桂,屬珍稀品,雖然此款錢幣並不是當時在市面上主流的貨幣,而是作為一枚輔幣進行發行的。但是他的存世量亦是不多見的,且此枚錢幣品相完好,包漿自然,是非常難得。

機制幣,同時也代表了中國近代的貨幣文化,反映了我國近代歷史、經濟、金融的興衰和滄桑,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和文物價值,也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功能。近年來珍稀錢幣持續走俏各地拍賣場外,在互聯網上珍稀銀幣錢幣的成交業績也可圈可點。十餘年的培育,以機制幣為代表的錢幣拍賣市場終於在大放異彩。即便與海外市場相比,當前內地市場亦不遜分毫。收藏者、投資者群體的知識更豐富、視野更開闊,觀念也發生了深刻變化,他們對藏品追求更苛刻,在珍、稀的前提下,更看重藏品的完美品相和未來價值。這枚錢幣完全具備了這些條件,所以價格也非常可觀。

好的錢幣一直是千金難求。且此枚地域性政權發行貨幣的時間也相當短,加上流通地域狹小,所鑄貨幣價值不菲。另外,由於改行紙鈔,機制幣發行量較少,故價格也較高。“輔幣世量極為稀少,在2013年開始已經突破一百萬元大關,在2015年的時候,再次出現,那時候經眾多收藏家激烈爭奪,最終以212萬元成交,時至今天,真品蹤跡難尋的再現,這次將會掀起藝術品市場波瀾,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半分銅幣(輔幣)會再創高峰。



吞嚥滄桑與歲月


您好,不知您說的是不是如下兩種。

民國25年半分

幣上分別加字津、桂,屬珍稀品,因為本身並不稀少,是民國後期尋常的流通幣,存世量巨大。

民國二十九年十分

民國29年10分鎳幣,成色屬於鎳幣的成色是鎳18%,銅55%,鋅27%,長期以來價格比較低。

民國貨幣的收藏價值

民國早期,當時的新經濟貨幣體系還沒完全建立起來,就被迫捲入一戰的漩渦,當時主要流通貨幣,一個是上面說的銀元,主要是國民政府的“袁大頭”和美國花旗銀行發行的“鷹洋”。

因為國內動盪不安,所以民眾對國民政府的發行的法幣持保留態度,通行貨幣依然是上面所說的“袁大頭”“鷹洋”和金銀。外國人和對外貿易也是主要以這些為對價的。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受國際金價及銀價波動的影響,中國國內的白銀不斷外流,銀本位幣制無法持續,且國內的貨幣發行雜亂不堪。1935年,國民政府實行法幣改革,規定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所發行的鈔票為法幣(後加中國農民銀行),並禁止銀元的流通,將白銀收為國有。在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期間,法幣急劇貶值,從而徹底崩潰。所以,民國法幣價值並不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