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有效地看書並且記住內容?

用戶3579597738


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驗:

讀過很多書,卻記不住讀了哪些內容。

覺得這本書特別好,向別人介紹這本書的時候又說不出好在哪裡。

明明讀的很認真,真正想用的時候卻怎麼都回憶不起來。

這隻有一個原因——讀書效率低。

不是你記憶力不好,也不是讀書的時候不認真,而是你沒有提取書中的關鍵知識點。你只是一股腦的讀了,分不清重要的和不重要的,從頭讀到尾。

還有,我們都知道只有將新知識和自己原有的知識體系結合起來,才更容易記住,否則書還是書,你還是你。

如此讀書,別說隔幾天了,就是讀完書立刻回憶,你都未必能回憶起最開始發生了什麼。

我在正式學習閱讀之前,也是這樣。感覺上讀了很多書,其實啥也沒記住,用的時候完全想不起來,更別提指導我的學習和生活了。


啊?讀書是要學習的啊。對,你沒聽錯,讀書是要學習的。今天我就給你推薦這幾本書,和你好好說道說道。

一、閱讀:決定內容的優先級。

前面我們說到,要想讀書能記住所讀內容,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閱讀效率,而提高閱讀效率第一步的就是決定閱讀內容的優先級。也就是說,分清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次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

《溝通聖經》這本書裡說的非常具體,拿到一本書,我們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瀏覽和略讀。這樣做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快速的將書本內容進行分類。

重要的:仔細閱讀。

次要的:讀完重要的內容之後,有時間再讀。

不重要的:直接忽略。

將你的80%的精力運用到20%最重要的事情上,效率自然會高,記憶的效率也會大幅度提升,這也很符合著名的“二八定律”。

那具體怎樣可以做到略讀呢?《溝通聖經》裡提到了七條略讀規則:

1.用你最快的速度閱讀。
2.遇到有趣的地方不要停下來,這會影響你對整篇內容的評估。
3.閱讀文件或篇章的第一段。
4.優先閱讀標題、目錄和總結。
5.閱讀每一段的第一句,只讀第一句。
6.這些段落的第一句,通常是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連貫起來的。
7.在結尾的部分,放慢速度,最後兩三段完整讀過去。

通過這個規則,你基本上就已經可以有選擇的閱讀你手裡的書籍了。而這種方式的閱讀就是幫助你記住書中內容的首要規則。

二、記筆記:蔥鮪火鍋式。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句話俗麼?俗。有用麼?真有用。

讀是讀了,而且也能選擇你需要的內容讀了,但是如果只是閱讀而不動筆,即使花了再多時間,留存在你腦袋裡的內容也極其有限。

我們知道,要想要知識記得牢,一定要和自己的原有的知識體系產生連接,而記筆記就是最好的方式。

那該怎樣去操作呢?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裡提到了一個“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就是準備一本筆記本,摘抄和評論同時進行。具體格式如下:

1.寫讀書筆記的日期/書名/作者名2.任何書中你想摘抄的內容3.根據摘抄內容寫下任何你的感想或者評論

這裡補充一點寫評論感想時的注意事項:不要把寫評論想的高深莫測,這裡說的任何內容,就包括“我覺得這段非常精彩”諸如此類的內容,因為這樣更容易堅持下去。

如果你覺得用筆記本很麻煩,你也可以選擇直接用電腦將內容記錄下來,豆瓣有一個讀書筆記的功能就很好。

點擊“寫筆記”,打開以後是這樣的:


不管你寫的什麼,記錄的過程都是一個再記憶和再思考的過程,就相當於對內容的二次處理,自然會印象深刻。


三:輸出

輸出分兩種,一種就像我現在在做的事情在悟空問答回答問題,或者寫書評、拆書稿、說書稿等等;另一種是講給別人聽。

先說第一種,儘管我已經應用了前面所說的方法進行閱讀了,效率相比以前已經大大提高了,但真正到我想要回答這些問題的時候,我發現我還是需要將當時看書的筆記和書籍拿出來翻一翻,但是一翻就完全回憶起來了。

我們都知道艾賓浩斯曲線,遺忘是有規律的,先快後慢,可是當我將這些進行反覆的整理之後,開始的時候可能還需要藉助書籍,但很快就能恢復記憶了。

不停的輸出,實際上也就是不停的提取記憶,加深印象,自然會更容易記住了。

第二種是講給別人聽。

《實用性閱讀指南》就提到了這個觀點:“自己若要理解,就先教會別人。”

我是一名青年教師,這個我體會特別深。自己理解不叫理解,能夠給說出來讓別人理解,才是真的明白了。但這個從自己理解,到別人理解這條路並不好走,其實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但真正從嘴裡說出來的東西,會很難忘記。

綜上所述,經過了閱讀、筆記、以及輸出這三個步驟,我們基本上就能將書中的內容記住了,而且是可以隨時拿出來用的那種記憶。

成年人讀書,更多的是希望從書中獲取信息,指導工作,花時間讀下去的書卻什麼都記不住,這分明就是一種浪費時間。

我在回答中提到的這三本《溝通聖經》《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實用性閱讀指南》都是很好的有關提高閱讀效率的書籍,幫助你更好的記住書中的內容,如果感興趣,可以翻開來看一看。


小小一座山


作為喜歡讀書的人,我最大的煩惱和你一樣,那就是記憶力不好,書讀完轉頭就忘了。

特別是當別人問我某某書怎麼樣,而我苦思冥想卻說不出個所以然的時候,尤其尷尬。若問這話的是朋友也就罷了,有一次甚至被面試的考官問個正著,當時的我真的是羞愧至極,無地自容。

面試結束後,我暗暗發誓:以後讀書,一定要讀一本背一本!

現在想想,幸虧老天沒眼,要不然我早就被雷劈死了。讀一本背一本,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

當我以為這輩子就要這麼尷尬下去的時候,救星出現了。他告訴我:記不住的原因,不在記憶力,而是讀書方法有問題。

這個救星就是日本的筆記本作家奧野宣之。

奧野宣之,日本同志社大學畢業生,擁有豐富的新聞出版工作經驗,活躍媒體節目和論壇。他獨創的信息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在商務人士中非常受歡迎,著作包括《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如何寫遊記和散步日記》《智慧創造鍛鍊法》《“處方箋”讀書法》《三本書創造好點子》等。

其中,《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介紹的便是奧野宣之的讀書方法。總的來說,這本書講的是如何利用筆記本,購買真正想讀的書,記住並靈活運用書中的內容。所以,他的讀書方法又被稱為筆記讀書法。

在實踐奧野宣之的筆記讀書法之前,我們需要做一點準備工作,也就是準備一個筆記本。這個筆記本不需要多麼精美,事實上,淘寶上面兩塊錢一個的軟面抄正合適。

準備工作做好了,下面正式分享筆記讀書法的第一個環節:

【買書】

不知道大家平時都是如何買書的,是不是和我一樣挑個空閒時間去書店閒逛,看到感興趣的書就買回來。或者上豆瓣,看到評分高的書就直接下訂單。

不過,這種購書的方式,奧野宣之並不認同。他認為:“人都對和自己有聯繫的事物抱有興趣。”因此我們應該從自己的實際需求出發,帶著目的買書讀書。

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豎起敏感的天性,收集一些感興趣的或是有幫助的信息。我們可以在與朋友的交談中,在電視報紙上,或者是之前閱讀的書中收集相關的信息。

一旦敏感的天線接收到了這些信息,我們需要馬上記錄到筆記本上。當然,在數字社會,使用筆記本來記錄信息顯得有些落伍。畢竟,遇到想讀的書,在豆瓣上點擊一下“想讀”按鈕就可以。只是,這種方式卻有一個缺點,那就是一不小心就會列出太多想讀的書。比如,在豆瓣上我想讀的書已經標記了上百種。在面對如此長的列表的時候,我完全沒有任何想讀的慾望。

相對而言,使用筆記本雖然沒有豆瓣那麼方便,但是筆記本記錄的都是有效的,可轉化的想讀信息。

每隔一段時間,我們可以把筆記本上的信息進行整理,形成一份購書清單。下次買書的時候就可以按圖索驥,照著這份清單買書。

如此一來,不僅能夠確保買到的書都是真正想讀,也可以避免在衝動之下,買回來一些不喜歡的書。

書買回來之後,我們就可以進行下一個環節:

【閱讀】

很多閱讀類書籍都建議讀者針對不同的內容選擇不同的閱讀速度,比如說略讀、跳讀、詳讀等等。可能是理解能力的問題,我完全搞不明白究竟什麼時候要略多,什麼時候要詳讀? 只能笨拙地從頭讀到尾。

最終,是《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解救了我。奧野宣之在書中推薦了一種特別容易上手的閱讀方法,我把它稱作三步讀書法。

第一步:通讀。做法是把書從頭到尾讀一遍。遇到有意思的內容,不需要用筆做標記,而是把這一頁上方的角折一下。

第二步:重讀。做法是隻閱讀有折角的那些內容。這一遍依然不需要做標記,讀的時候如果有內容依然讓你覺得特別不錯,那麼你就可以把這一頁下方的角也折一下。

第三步:標記。做法是閱讀有兩個折角的那些內容。如果你覺得某些內容依然對你有吸引力,就可以拿起筆在上面做標記了。

經過三篇閱讀,你對書中的內容應該已經有了大致的瞭解。下面,就需要通過記筆記的方法來加深印象了。這也是第三個環節的內容:

【筆記】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提到過法國文學專家鹿島茂對讀書筆記的看法,他認為“(書)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點功夫讓自己對讀過的書有印象。即使只記下這本書的作者、書名、閱讀時的情景或是做些摘抄也好,要堅持寫讀書筆記,這是最有效的讀書方法”。

而奧野宣之介紹給我們的讀書筆記方法叫做“蔥鮪(wěi)火鍋式”讀書筆記法。蔥鮪火鍋是一種日式料理,主料是魚+蔥;“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的內容則是摘抄+評論。

現在大家讀書時看到好的內容,可能更習慣隨手一拍。只是,這種方便省時的方法並不意味著有效率。比如說,30分鐘的時間可以用手機拍30本書的內容,也可以在本子上面抄寫一本書的內容。那麼,這兩種方法哪個更有效呢?相信大家心中自有答案。

事實上,經過三輪閱讀的篩選,留下來值得抄寫的內容並不多,所以抄寫一本書的精華內容並不會佔用太多的時間。

此外,根據“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的要求,抄完原文後,需要在下面寫下自己的評論。

剛開始可能不知道寫什麼,那麼可以簡單點兒,只寫一句話,比如“這段文字寫得非常好”。之後,讀的書多了,可以慢慢的加上一些內容,比如“好在哪裡”之類的。

以前我總以為做完筆記,書就算讀完了。但奧野宣之認為沒有結束,後續還有兩件工作,也就是第四個環節:

【活用&重讀】

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這樣寫到:“當你以思想輸出為前提去讀書時,思想輸入的質量也會有所提升,而且親手寫文章的好處比口頭敘述要多。” 因此,他提倡讀完書之後寫一篇原創文章。通過這種方法將筆記的內容活用,不僅可以加深記憶,而且還可以同大家分享所學。

此外,奧野宣之這樣形容讀書筆記的:“如果把一本書比作一個場所,那麼讀書筆記就是在這個場所拍攝的照片。在不同時間去同一個場所拍照,拍出來照片都會有所不同。而過段時間再去看這些照片,對那個場所的印象也會發生變化。” 把讀書筆記拿來反覆閱讀,不僅能夠刺激靈感的產生,而且書中的內容也會在重複中被永久的記憶。

事實上,讀書不等於孤立地閱讀,讀書包含著選書、購書、閱讀、活用等一系列的程序。而讀書體驗也是由閱讀的目的、選書的心情、乃至讀書時的天氣等周邊信息共同組成的。

因此,如果有人問你某某書講了什麼,即使一時想不起來書中的具體內容,那麼,閱讀目的之類的周邊信息同樣能夠成為非常有意思的聊天話題。


亦南


真是個好問題!先贊提問者一下👍

二十多年前我大學畢業後在職學習時,遇到過自學大部頭的專業書,非常頭痛。和我以前的專業和知識積累距離都有點遠,新的專業術語非常多,幾乎沒有直接能明白的。這可咋辦?一學期也不是隻有這一門課呀。

於是我開始思考人生。

我想,知識積累足夠,就像地上有棵大樹,我把一本書放到高處不難。可在空空如也的空地,如果我要把書放在空中規定的高度,那高度比我還高出十米,該怎樣做到?

其實沒有其他的辦法滴,只能在地上堆土了,堆土堆到規定的高度。這是雖然笨卻決定有效的辦法。

我又想,我和專業術語太不熟悉了,我不認識人家啊,那就該和它們多親近親近。於是我就快速通讀全書,看不懂不要緊,但必須做到每個字都要看到它。第一次用了十五天,第二次用了十三天,第三次用了十天。我發現結合上下文我對專業術語基本都明白了,內容也半懂不懂的了。

最後我一想,其實本來我也不是在空地啊,我還有比較豐富的知識積累滴。就像空地不是平地,東邊有半拉牆,西邊有一棵小樹,南邊有一堆磚,北邊有團繩子,等等吧。於是我開始精讀,把該專業的內容儘可能和原有的知識建立聯繫,讓老朋友和新朋友一起玩耍。這樣三個月下來,我突然發現我提前學完了這本大部頭。

要想記住書中內容,最好的方式就是和原有的知識結構加強聯繫,聯繫的渠道越多,記得越牢靠。

就像你與某人初次見面,他長得大眾模樣,你很難記住他。但是你和他聊,原來他是你小學閨蜜的表哥,還是你爸同事的兒子,他跟你住一條長江路的兩頭(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

想忘了他都難,從此那個大眾模樣化成灰你都記得。

若有雷同實屬意外,請勿對號入座!切切!🙏


柒道友


你好,我是學老鐵木森,專注自我成長,學習閱讀的學習者。

記不住知識的學習方法是怎麼樣的

曾經我讀書有個習慣,就是我要把書中的所有知識點都找出來,寫在筆記本上,好好地記住這些我覺得是知識的內容。於是我便開始從目錄提煉大綱,有條不紊地讀到最後,寫出自認完整的知識筆記,以為這樣就是好的學習方法。

結果就像這樣:


但是,在經過一段時間後,這些知識點就開始被我遺忘,一年之後,全部消失了蹤影。令我懊惱地懷疑人生。

什麼是有效學習。

一年前我自學了一門人體繪畫教程,無意間體驗了學會知識,卻永久沒忘的局面。

那時候是為了提高繪畫能力,滿足職業需求,就決定學習人體速寫。

一開始也沒有花心思要去記住什麼知識點,只是每日跟著課程做了很多頁的練習。每一堂小課我都會花一週的時間進行訓練,進行了大量的臨摹,仔細去理解為什要這樣畫,要求自己畫的和教程95%的相似度,力求把教程教的知識轉化為繪畫能力。

最終練習如下:







後來,課程里老師說的大部分話我忘了,但是他教的知識點我一個都沒有忘記。

第一課講了什麼點,第二課講了什麼點,我全部印在了腦子裡,練在了手指尖,形成了本能。所以現在我能畫出這樣的人體速寫:

後來類似的經歷也出現過不少。那些我認真研究過,實踐過的知識,我很久之後依舊記得請清楚楚,而那些只是按照書本體系做的知識筆記的內容,我一個都沒有記住。這樣的經歷多了之後,我才發現:

讀書不需要花費那麼多心思去記住,而是要去研究,去實踐,讓它形成自己的本能,併入自己的知識體系。

同時,我也意識到:我現在不是為了考試而盲目地去記住所有的知識,以便在考試中摸得頭獎。我只是在解開我心中的一個疑惑,解決一個問題,或者學會一個能力。我只需要選擇我感興趣,對我有用的信息。

我們平常的閱讀習慣本身就是一種浪費時間的方法。那種還停留在小學的閱讀學習體系早就要拋棄了。不管是成人還是初中生,都要開始建立致用型的學習閱讀思路。要實踐,練習,以培養能力和思維能力為基礎,而不是以背誦,默寫為基礎。

要知道,大腦只能留下對自己有用或者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其他的內容都會被逐步刪除掉。

所以我們終日想去記住知識,不過是在與本能做對抗,這就很沒有意義了。

什麼是致用型閱讀學習。

閱讀學習,說到底只有三個大步驟:

①確定學習目的,閱讀目的。目的可大可小,建議是從最小目標開始執行,這樣容易收穫結果,積累成就。

②找尋有用信息,研究信息背後的邏輯原理,用小實驗驗證知識的有效性。找信息時,讀書,請教老師和高手都是可行的。驗證知識則一定要自己體驗。

③運用信息,解決問題,輸出結果。實際問題就解決實際問題,解答疑惑就在解開疑惑後編輯成文,與人分享。

推薦書籍,祝你提高學習力

這裡我推薦三本書,分別對應了第二第三的步驟。第一步就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來定了。

找尋有效信息,推薦渡邊康弘的《高效閱讀》這本書。

書的宗旨只有一個,只去關注書中最吸引自己的知識,哪怕是一個句子,一個詞彙。原理很簡單,根據自己的目的去選擇讓自己好奇的知識。

這就像你去美食街找吃的,只有你想吃的你才會去找,才會讓你興奮。你興奮,你才會去接著找更多。讀書也是一樣,從一個興趣點引發更多興趣點,你就會一遍一遍地在書中找答案,直到自己沒有疑問為止。


第二本是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針對閱讀信息的整理有很好的閱讀效果。

良好的信息整理是極其重要的,不整理容易造成信息混亂。在把信息搜尋好後,就要找時間整理好,方便以後查閱複習。


驗證信息,運用信息,推薦趙周老師的《就這樣讀書就夠了》。

主要針對拆書法的學習。拆書法是極其符合知識拓展,驗證,運用的規律的。很值的去研究學習。



最後點出一個很重要的技巧。讀了很多書,得到了很多方案去改善自己,但是那麼多,怎麼運用內化呢,精力不夠呀。

其實這點很好解決,那就是主題閱讀。一次只研究一個類型的主題,併成為這個主題的專家。之後再去拓展其他的類型。

就像我現在主研究閱讀學習一樣。

最後祝你學的越來越好。

————————————————————————————————————————————

歡迎前來交流自我成長,閱讀學習方面的問題。


學老鐵江木森


以前我閱讀的時候,都是隻看不做筆記的。現在我閱讀的時候,旁邊經常放一臺電腦或是一個人本子,邊看邊做筆記。

特別是閱讀技能書,我覺得做筆記特別重要,不然看了就只有一個印象,實際上並不能指導生活。

做筆記可以用來反覆看,相當於一本薄薄的知識點集,能夠幫你更好的複習。

讀書的時候做筆記,讀完的時候總結筆記。

閱讀的時候,挑出重點,然後記下來,能夠幫你更好的掌握故事的脈絡,避免讀著讀著就找不到閱讀的思路了。

閱讀完整理筆記

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點,把書中的知識點整理好,就是把一本書變讀薄的過程。記住整本書的框架,再來鏈接那些知識點,這樣你就不會只記得一兩個知識,而忘記框架了。

書寫自己感想,當你讀完一本書,認識到一定的知識後,把它表述出來,能夠非常有效的加深你的閱讀映像。


兔子書軒


對我自己而言,早些時期看書,記憶力很好,很多不經意就能記住。然而到了現在,記住內容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情了。

前幾天參加一個培訓,一天培訓,第二天考試。強度很大。我覺得最佳的記憶方法是手寫一遍,及時把它記住。然後過一會再不看默背一遍,對照一下答案。很容易找到沒記住的細節。理解自己錯在哪裡?正確和錯誤有什麼差異。這樣基本背三遍。短期記憶就有了。

想長期記住,如果有運用的機會,是不太容易忘記的。在使用時會逐漸加深記憶。如果不是常運用,可能需要自己不定期去背背。

我覺得有一點要特別注意:千萬不要覺得好,就看一遍。感嘆寫的真好,收藏一下,然後束之高閣。一定要當場背出來或寫下來,記在專門的筆記本。平時可以翻閱。

看到好的內容,最好是及時背下來,讓它變成你自己腦海的東西,而不僅僅存在你的筆記本或者收藏夾。


fly楊633


1.知乎大神采銅在《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說提到這樣一個現象:許多人養成了一種囤積癖,在網上下載很多東西,書、軟件、電影,積累了很多G,但下完後又放在那裡,懶得再去看。還有一些看起來很好學的人,像兢兢業業的蜜蜂,在網上看到好文章就一篇篇收藏起來,或者拷貝到印象筆記等筆記軟件裡,他說這種資料的蒐集固然好,可惜經常只是存而不閱,不過是做了知識的搬運工。還有一類像我這樣的人雖然很喜歡閱讀,但是看得不夠精細,什麼東西都是粗粗一覽,走馬觀花。比如上半年我盲目追求看書的數量,而不注重看書的質量,看到編輯有新書約,就不假思索發去了地址。



但是要做到這一點無疑需要我們看書的時候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有人可能會覺得這種看書的方式在互聯網時代有些過時,花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讀書也沒有什麼意義。但正如日本明治大學文學部教授齋藤孝在《深閱讀.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一書中所說:如果因為覺得麻煩而不加重視,自己得到的知識就會極其有限,精神也很淺薄、脆弱,最終難免吃大虧。


從這個意義來講,我們也許正生活在一個“信息匱乏“而非“信息過剩””的世界裡。齋藤孝認為讀書的根本在於:深化思想,昇華精神。他認為對於不同的人,不同的書,讀書的意義均不相同,他認為讀書有三個意義。


1.是以獲得信息為目的的讀書。因工作所需以及考試等原因看的書就是這種意義。
2.為了愉快且有意義地度過獨處的時間,因而促使大腦充分發揮想象力的讀書。
3.是為了鍛鍊自己、豐富精神而讀書。


這三種讀書意義對我們每一個人都很重要,尤其是第二種和第三種,很多時候我們讀書時這第二種和第三種是同時進行的。既然如此,在這個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做才能收穫更多知識,讓知識化為自身血肉,為我們所用呢,


同時達到這三個目的呢?齋藤孝提倡深入的閱讀,在《深閱讀.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一書中他寫了很多幹貨,我將其總結為以下幾點。


1.邊讀邊思考


如果我們讀書的時候帶著問題去閱讀,那麼我們讀書的時候注意力就會相對集中一些,而且因為帶著目的性,讀書的時候也更有針對性。同時邊讀邊思考能提高興趣和關注的持久力,從而更容易吸收書中的內容。


2.由淺入深


吃透難懂圖書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說:讀古典名著,或者是一些比較難懂的專業書,可以先撿軟肋入手。所謂軟肋,就是一些入門書或解說版還有各類書籍的圖解版和漫畫版、精編版、講演錄、對談。當然前提是你讀原版困難的前提下,如果你能讀懂還是建議讀原版。齋藤孝在《深閱讀》說:當舒適成為理所當然,不舒適的狀態就會變得難以忍受。齋藤孝也認為對於一些難讀的古典著作可以先讀解說版,比如我國古代的文言文,我們可以先讀白化文掌握其精髓,等到閱讀能力達到了再去讀原版。


3、家中遍佈書籍


讀書不再難我想很多人喜歡屯書,然後把書放在高大上的書架上束之高閣,結果就會擱置很久不再看。我以前因為不想讓別人知道我看書,就喜歡把書藏得很隱秘的地方,結果有時候想看書的時候,自己找起來也費勁。齋藤孝建議我們應該創造讀書環境,這個環境具體怎麼創造呢。齋藤孝說讓家中遍佈書籍,哪裡都有書,這樣就算創造讀書環境,想想如果你隨手都能拿起一本書,還能不想讀書嗎?奧野宣之也在書中提到把把名著經典放在你伸手可及的地方,出門的時候也儘量隨身帶著,先在潛意識裡習慣這本書,這樣等你你無聊的時候就會閱讀了。


4、“輸出”使書成為自身血肉


齋藤孝說:“是否能把書的內容向別人說清楚”,是衡量你是否有所吸收一本書的標準之一。而如何達到這個標準,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輸出。輸出有很多種方式,寫讀書筆記,寫書評,參加讀書會領讀和分享在我看來都算。讀書筆記是最簡單的輸出方式,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介紹過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就是前面先摘抄書中的精彩內容,後面寫上自己的感受。並且分別用不同的符號區分。但是還是有很多人不喜歡手寫讀書筆記,這種方法也確實很費力還不方便保存,但是現在有很多讀書軟件和網絡平臺,比如微信讀書就可以邊讀書邊劃線還可以直接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想法。當你寫完讀書筆記,還可以和別的讀者互動,相當方便。


書中還提到多參加讀書會受益也比較多,比如我曾經參加挖財社區讀書版塊的約讀活動,雖然不是線下活動,但是每一期也有領讀給我們做分享,也要求組員在規定時間寫7篇讀書筆記,還要求互相點評,這樣不僅保證了輸出,還能互相學習,而且寫的好的還有獎品拿。同時這種模式,也不容易懈怠。更讓我佩服的是齋藤孝在書中提到的77本書單,很多書籍在書中多次提到,而且配的還有相應的評論。我想如果他平時看書的時候沒有做到深閱讀,又怎能達到這等高度呢。


愛學習的沙與墨


我今年三月份開始學習寫書評和講書稿,從三月份到現在我閱讀了不下30本書,當然比起大咖,一年讀三百本書,我這算是九牛一毛了。但是對我個人而言,卻是一個突破。因為這個閱讀量超過我過去兩年的閱讀量了。

寫過書評和講書稿的人都知道,要完整地交付書中的內容,必須提高閱讀效率以及準確地記住書中的內容。那麼說到我閱讀技巧的啟蒙書,就是《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奧野宣之。那麼到底怎麼提高閱讀效率並準確記憶書中的內容呢?

據我總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將讀書的過程結構化。即拿到一本書的時候,從目錄、封面、前言、後記去了解書的內容和整體結構,更重要的是決定這本書是否值得你花時間閱讀。

2、做記號。第一遍將書本通讀一遍,再把覺得有價值的內容折角。第二遍閱讀折角的這些內容,如果覺得一些內容仍然值得讀,再劃線。

3、“蔥鮪火鍋式”筆記法。運用摘抄加感想的方法記筆記。摘抄那些讀了幾遍依然讓你心動的句子或段落,再在這些句子或段落下面寫上感想。運用這種方法做筆記,一來可以記住書中的內容,二來這些筆記將會是你創作的源泉。

4、要記憶書中的內容,重讀是免不了的。我寫稿的時候寫不下去就會去翻之前的筆記,每一次看都會有新的想法。有時候還會有意外的驚喜,甚至會對之前寫的句子驚歎。

5、在一些平臺上面寫書評,當你能把一本書的內容完整的輸出,那麼你對書中內容的把握就比較全面了。輸出能夠促進思想內化,書中的知識會逐漸轉變成自己的能力。

千萬不要認為記筆記這樣的方法影響閱讀速度,比起將一本書漫無目的的讀幾遍,記筆記的閱讀方法會讓人愛上閱讀。就好坐纜車上山雖然舒服,但是徒步登山我們能收穫更美的景色,登上山頂的那種滿足感與坐纜車上山是無法比擬的。

所以運用上面所提到的這些技巧閱讀的時候,我們是主動的去吸收知識,而不是被迫的讀完一本書,帶著目的閱讀對提高閱讀效率和記憶書中內容是非常有幫助的。


雲中書爾


讀了很多書,卻沒記住多少,我想這是困擾很多讀書愛好者的共通問題。我曾經也是如此,每每看到別人分享一年讀幾十上百本書,落筆有神、引經據典,羨慕不已,弄的甚至一度對自己的記憶力產生懷疑。為此,請教了很多打咖,讀了很多專門講如何閱讀的書籍,好像漸漸摸清了些門路。

讀書要留白

所謂“留白",就是不能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讀書上,只知道讀書,你需要給自己留些時間去回憶、思考、記錄。

叔本華說:如果你覺得讀書就是模仿別人的想法,那就是思想上的懶惰。請丟開書本自己思考。很多人讀書都是一股腦的從都讀到尾,合上書本就算完事,這樣沒過幾天肯定忘得七七八八。

我自己現在的讀書習慣是每天讀完書,會在腦子裡把當日讀的內容大概過一遍,講了些什麼,有什麼啟發,有哪些思考,簡單做個記錄,哪怕只是一句話。

繞不開的“筆記讀書法"

從我直接或者間接接觸到的讀書大拿中和看到的閱讀方法的書籍中,讀書筆記幾乎是所有人都繞不開的方法,不管是莫提默·艾德勒的《如何閱讀一本書》,還是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都有講到如何去做讀書筆記,大家可以找來閱讀以作參考。

為什麼都提倡要做讀書筆記?因為做筆記是你對書中內容的記錄、整理、歸納、總結、思考和啟發,是對既有信息的重組。這樣一個過程,不但能加深你對書中內容的記憶和理解,或許還能激發你新的靈感,強化和其他書本的關聯。

需要提醒的是:1)讀書筆記千萬不要走形式

2)讀書筆記貴在堅持;

3)讀書筆記也需要經常翻閱,隨時記錄新的想法。

合適的輸出

讀完書進行內容的輸出並不只適合寫作者,我們每一個人讀書愛好者同樣需要。只是,你不是必須通過文字寫作的方式來進行輸出。你可以當作談資向別人介紹你最近讀的內容,可以把書中介紹到的方法經驗應用到生活學習中,這樣強關聯性的場景會加強你對書本內容的記憶和理解。

我i所熟悉的讀書圈子裡,沒有那些過目不忘讀完一遍就記住書中的內容的天才。既然別人能做到的,為什麼我們不可以,可能只是方法是否正確的問題而已。


拾書達觀


1、看書的“初始效應”和“末尾效應”

看書的開始階段和結束階段,所看的內容比較能被記住。因為剛開始看書的時候注意力相對集中,最初所學的東西往往是最記憶猶新的。所以重要的內容要首先看,不要被細枝末節的瑣碎知識點消耗太多精力。看書的結束階段所看的內容,因為距離合上書的時間較短,往往能記得八九不離十。



那這個比較高效率的記憶階段是多久呢?答案是15分鐘。有研究表明,15分鐘之內注意力較高,在記憶達到45分鐘時,注意力處於普通階段,若此時稍作休息,那麼普通注意裡能持續到90分鐘。每隔90分鐘,大腦會處在睡眠與覺醒狀態的更替階段。這也是為什麼孩子上課的時間是每節課45分鐘,大學階段的課程一般為兩小節,也就是90分鐘。所以要記住比較重要的內容,必須繼續抓住黃金記憶15分鐘。



2、重複使用,強化記憶

海馬體負責短期記憶,顳葉負責長期記憶。海馬體,又名海馬區、大腦海馬,海馬體位於大腦丘腦和內側顳葉之間,屬於邊緣系統的一部分,主要負責長時記憶的存儲轉換和定向等功能。

海馬體暫時存儲信息的週期為1~2周,這個階段需進行2~3次的重複使用。在1、3、7天進行復習,一週之內輸出3次。



3、打動內心,能夠強化記憶。

幸福感能夠提高記憶力——興奮讀書法

在興奮的時候讀完令你興奮的書,覺得有興趣就一口氣讀完。——趁熱打鐵

興奮、幸福、快樂等感受,能夠提升記憶力的效果。

4、能夠就其中的內容進行討論,發表自己的感想意見。

記憶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階段是輸出階段。思維導圖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複習方法。

“輸入”→→→“輸出”,不僅要注重“量”,更需要注重“質”。注重速度的同時,要注重內容的真正吸收。無法實現自身的成長,記住書中內容,讀書也只是時間與金錢的浪費。

深化記憶:標註重點、劃線、隨筆、啟發靈感、記憶圖像、熒光筆突出給重點和要點等。



5、盡力壓縮在手機及社交網站上的時間浪費,提高學習效率。

其實目前你真的可以每天抽出2個小時,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真正的自我投資。必須要設定目標,不要覺得自己做不到,你還沒有做,怎麼知道做不到?比如設定目標,三天讀一本書,如果三天時間到了,而你還沒有讀完,那你就可以隨機調整計劃,5天內讀完,但絕對不可以一拖再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