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在森林大火過後,給野生動物空投毒肉,這打的什麼算盤?

在澳大利亞夏季毀滅性的森林大火過後,新南威爾士州宣佈了一項讓外人匪夷所思的計劃——計劃於明年在該州野生動物生存環境最脆弱的地區空投100萬個毒餌。這項計劃旨在保護那些受狐狸、野貓和野狗侵害的本地動物。但這樣的計劃是否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目前正受到多方的質疑。

澳大利亞在森林大火過後,給野生動物空投毒肉,這打的什麼算盤?

這已經不是新南威爾士州第一次使用空中誘餌了。隨著去年9月火災季節的開始,當地兩年一度的空中誘餌計劃僅在西部近800萬公頃的土地上,就撒下了43442個空中誘餌和115162個地面放置的誘餌。

澳大利亞在森林大火過後,給野生動物空投毒肉,這打的什麼算盤?

在本週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探究了澳大利亞作為這項技術先驅的歷史。這篇評論引起了人們對誘餌計劃的道德和不良結果的嚴重關注,以及對有袋類等非目標物種的影響。在過去的74年裡,空中誘餌一直是澳大利亞對付某些“有害動物”的首要武器。最初的目標是野狗,以保護無人看守的牲畜不被它們殺死。

澳大利亞在森林大火過後,給野生動物空投毒肉,這打的什麼算盤?

在1946年,澳大利亞首次開展了這樣的行動,他們在昆士蘭上空空投了大約36.7萬個乾肉誘餌,每個誘餌都含有足夠的馬錢子鹼,足以殺死一隻成年野狗。這場戰役當時被認為是一場勝利,儘管在最初的行動中只發現了一具野狗屍體,但當地人發現自己飼養牲畜被野狗咬死的數量明顯減少了。第二年,當地放置的毒餌數量增加至150萬個,到了1948年,在昆士蘭和北領地的偏遠地區,毒餌餌數量增加到250萬個。

澳大利亞在森林大火過後,給野生動物空投毒肉,這打的什麼算盤?

從一開始,這些項目在就受到了很多來自牧民的公開批評。他們聲稱螞蟻和有價值的食蟲鳥喜鵲、小鷹、屠夫鳥、烏鴉、朱鷺和捲尾猴也會吃這些毒餌。這樣的行動簡直就是“因小失大”。

作為回應,昆士蘭建立了第一個監測試驗。1954年,試驗的報告記載:“在旱季活動中,誘餌會落在水洞、浸水處、乾涸河道的交叉處、山中的峽谷以及所有狗在尋找水和獵物時必須經過的地方。”數據顯示,平均每找到一頭野狗屍體,就得耗費14941個誘餌。但難以置信的是,這項計劃竟然被認為是成功的。

澳大利亞在森林大火過後,給野生動物空投毒肉,這打的什麼算盤?

澳大利亞野狗

1968年,一項為期四年的CSIRO研究測試了空中誘餌的有效性,發現1954年的報告遠未得出結論,野狗可能只是移動了別處。結論是:“顯然空中誘餌是無效的。”但有一個重要的警告:“必須強調的是,儘管這些空投毒餌行動是失敗的,但這樣的結論不一定適用於任何其他活動。”有鑑於此,空投毒餌計劃繼續進行。

儘管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每年有數百萬種誘餌被用於環境保護,澳大利亞的生物多樣性卻急劇下降。更重要的是,這項技術的發展並沒有取得太大進展。生肉誘餌最終在一些地區取代了幹誘餌。馬錢子鹼被1080(一種毒藥)取代,1080對非目標本地物種的毒性較小,在環境中的持久性也較低。

澳大利亞在森林大火過後,給野生動物空投毒肉,這打的什麼算盤?

上世紀80年代的試驗證明誘餌的殺戮率降低到750比1(每隻野狗屍體的誘餌回收率)。這被認為是一個具有成本效益和成功的結果。不久之後,空投毒餌計劃有了新的市場——它們被用來抵禦外來物種的入侵。

到了2008年,澳大利亞農藥和獸藥管理局規定,每公里限投10個誘餌,以降低對非目標物種的風險。防治機構需要4倍於此的毒藥才能達到成功的殺滅率。然而,自2008年以來,飛機一直在以如此低且無效的速度投放誘餌。這項技術似乎無法在野生動物安全和有效消滅犬科動物或捕食者之間取得平衡。

澳大利亞在森林大火過後,給野生動物空投毒肉,這打的什麼算盤?

2018年調查的毒餌的去向

事實上,要準確地追蹤從飛機上扔到偏遠地區的毒餌是不可能的。事實證明,即使是地面誘餌試驗也難以監測。2018年的一項試驗發現,非目標物種食用了71%以上的地面肉餌,包括烏鴉、烏鴉、山雀、巨蜥、有袋動物和螞蟻。試驗期間,研究人員只發現四隻幼小的野狗死亡,僅佔目標的1.25%。儘管通過攝像頭和沙坑進行了監控,但試驗中961個魚餌中仍有599個消失得無影無蹤。

澳大利亞在森林大火過後,給野生動物空投毒肉,這打的什麼算盤?

這些誘餌不是良性的。重複劑量可以殺死有袋類動物,非致命劑量可以殺死育兒袋中的動物幼體。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將這項過時的技術應用於脆弱的森林火災地區具有潛在的危險性。但目前新南威爾士州卻仍計劃用這種方式,去殺死那些威脅本地有袋動物的狐狸、野狗等食肉動物……這到底打的是什麼算盤?實在是令人難以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