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湯到頭來也逃脫不了算來算去算自己的結局

《漢書》賞析 | 張湯到頭來也逃脫不了算來算去算自己的結局

圖片來自互聯網

張湯在仕途上從小吏一直做到御史大夫,可以說是官運亨通,但是他最後也弄了一個自殺的結局,發人深思。

張湯位列九卿,接納天下名士大夫,內心即使不合,但表面上也按道義交往。說明他能夠做到君子和而不同。在判案時忠實依據,這是非常可取的。

張湯的為官之道主要特徵是善於揣摩君心,皇上認為正確的,就接受寫入評議法律的廷尉命令,宣揚君主的聖明。奏事倘若被責備,他就深刻檢討謝罪,迎合皇上意向,罪過常常被原諒。得空就奏事,皇上認為好,宣揚別人的優點,化解別人的過錯的。懲處的人如是皇上心裡想懲辦的,就交給司法官員嚴辦;如是皇上心裡想釋放的,就交給司法官員輕微處理,被審訊的人即使是豪強,也一定歪曲法律條文,巧妙地羅織罪名;即使是貧弱小戶,當時口中說,“雖然按律令條文是犯了法,但是請皇上明察裁決。”於是皇上往往免除那個人的罪。

在這種思想的驅使下,張湯在官場上可謂一帆風順,但是張湯在處理案件時往往參雜自己的好惡,這也是他的弱點。從古至今,當一個大臣權傾朝野的時候,也就到了他走向毀滅的時候,張湯也不例外。從大臣趙禹對張湯的責備中,不難看出張湯的為官為人。好在他還有自知之明,選擇自殺來作為生命的終結。

雖然在張湯死後,皇帝感到後悔,但是從張湯的職場生涯中不難看出,官乃身外之物,再精於算計,也逃脫不了算來算去算自己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