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成績好,初中不一定好,初中成績好,高中不一定好。這句話有道理嗎?

宇翰1


小學成績能決定整個人生嗎?

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考慮一下這句話,小學成績好人生就會美好嗎,小學成績不好的小朋友人生能逆襲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了解一下小學、初中、高中各個階段的學習特點。

小學階段學習特點

感知力、注意力、記憶力

1、感知力特點:直觀具體(肉眼可見)

小學生直觀地從事物的整體出發,籠統地、不精確地感知漸漸發展到事物各個組成部分,能夠較精確地感知事物細節,並能發現其中的主要特徵及事物各部分間的相互關係。

為什麼小學生學繪畫、音樂比較多?因為在畫圖時,他們能夠直接了當看到到圖中各部分的大小比例、色彩構成;樹葉塗成綠色,太陽塗成紅色;經過學習之後,小學生的感知由無意性、情緒性漸漸發展為有意性、目的性。

開始,小學生選擇觀察對象從興趣出發,

然後,漸漸能夠按照學習任務去感知事物。

最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增加,直觀知覺逐漸往抽象過渡。

這就是為什麼小學教育一定要注重激發學生興趣,不管是做實驗,還是課外活動都是為了激發學生興趣。

對於空間的特性認知,小學低年級學生還需有具體事物的支持,比如,他們把“三角形”和“小旗子”、“長方形”和“桌面”相聯繫。

對於時間的特性認知,小學生入學時能掌握他們經驗範圍內的時間概念,如前天、昨天、大後天等等,但對於與他們的生活關係不太密切的時間單位,如幾分,幾秒、幾世紀等則不能理解,對時間長短的判斷力也比較差。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時間單位的理解力和對時間長短的判斷力都會不斷提高,開始逐步懂得珍惜時間,學習的自覺性也日益增強。

2、注意力特點:隨意不穩定,短時而狹窄

小學生的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生動、具體、新穎的事物,較易引起他們的興趣和注意,而對於比較抽象的概念、定理,他們則不感興趣,因而不易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小學生的注意範圍較小,常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比如,邊聽課邊記筆記,同時注意演算速度和準確度對於他們來說都是比較困難的。

3、記憶力特點:缺乏意識,簡單機械

小學生的記憶最初仍以無意識記、具體形象識記和機械識記為主。對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地記住,而對老師交給的學習任務有時記起來卻感到困難;他們能記住一些具體的、直觀的材料,而對抽象的詞、公式和概念卻難以記住,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思維理解能力不斷提高,記憶的自覺性、對詞的抽象識記和意義識記的能力都會不斷提高。

總的來說,小學生的學習簡單,機械,重複,很大程度靠記憶力,靠家長老師監督完成。所以,小學階段女生有記憶優勢成績一般比同齡男生較好。

初中階段學習特點

初一年級

學生還保留小學生的特點,但在這一時期由於發育速度的突飛猛進,使其在智力能力上有了顯著的提高.記憶力系統發展更加完善,記憶能力隨著記憶方法與技巧的掌握明顯增高.在這階段學習強度與學習壓力驟然增大,學習方法與小學時出現了明顯的差別,學生自學能力的作用逐漸顯現出來,成績也會有較大的變化,新的人際關係(是一個讓學生認可,信任的好機會).

初二年級

初二是一個學生整體發展的關鍵階段.,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成為主導學習成績的關鍵點,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成為學習成績是否優良的主要因素.初二年級沒有剛入學時的天真,又沒有初三年級的緊張,也是青春期特徵表現明顯的一段時期,是心理問題的"多發期".在此期間學生的成人感增強,想極力表象出成人的作風和氣魄,擺脫家長\\老師,甚至是社會的約束.由於這一時期的學生自身的心智發展還不成熟,成人感的急速上升與個人獨立能力的矛盾日益明顯.,情緒起伏較大.對學習的積極性和自制力下降.學習效率低下.精力轉化到別的方面,寓於解脫.尤其是互訴衷腸(班主任一定要掌控好這一時期的學生,最基本的要杜絕在尚學的早戀問題,不讓讓他影響到學習意識,知識價值觀的形成.)

初三年級

這個年級段的學生在各方面的發展水平已經接近於成人,尤其是心態也相對成熟,穩定.但中考是學生面臨的最大問題!我國現行的教育體制中,中考的壓力甚至要大於高考.在學習壓力外, 中考也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許多現實問題第一次擺到了學生的面前,加之許多社會現象的出現也會對學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導致學生會焦躁,不安,失落和有挫敗感.咱們班主任帶這個階段的學生時除了要擺正學習等問題,要對學生的心理極為關鍵。

初中階段學習,初一主要以記憶為主,初二半記憶半理解運用,初三理解運用為主。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女生初二為什麼會成績下降,初二男生成績上升的原因。女生以記憶為主的學習思維並不能在初二理解、抽象、運用題型中繼續發揮優勢,而男生的思維優勢反而越來越明顯。所以初中學習階段,初二很關鍵就是因為學習思維方式由記憶為主轉變成思考理解為主。初一成績好的女生,到了初二一定要注意學習思維方式的轉變,如果初一男孩子成績不好,那麼初二是個逆襲的關鍵點。

高中階段學習特點


(1)知識量增大,密度高

學科門類,高中與初中差不多,但高中的知識量比初中的大。高一一個學期的知識量超過整個初中三年總和。

(2)理論性增強

這是最主要的特點。初中教材有些只要求初步瞭解,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則要求深入理解,作定量研究,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強。如初中代數側重於解方程、運算,而高中代數一開始就是相當抽象的集合、映射。初中政治講的是法律學這類聯繫事實的內容,高中則要求學習經濟學,馬克思理論這樣哲學性的東西,比較之下更為抽象。  

(3)系統性增強

高中教材由於理論性增強,常以某些基礎理論為綱,根據一定的邏輯,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聯結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前後知識的關聯是其一個表現。另外,知識結構的形成是另一個表現,因此高中教材知識結構化明顯升級。   

(4)綜合性增強

學科間知識相互滲透,相互為用,加深了學習難度。如分析計算物理題,要具備數學的函數,解方程等知識技能。   

(5)能力要求提高

如閱讀能力、寫作能力、運算能力、實驗能力需要進一步的提高與培養。

(6)對智力、毅力、自律能力要求更高

智力一般認為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和想象力,這就要求高中學生智力方面有相應發展。在觀察事物時,要更富目的性,會更加全面和深刻,能區別出主要的和次要的,必然和偶然的現象;不僅要有靜態的觀察,還要有動態的觀察;不僅有定性的研究,還要有定量的分析。要求記憶以邏輯識記為本,力求在理解基礎上抓住教材內在聯繫,進行記憶。運用概念、判斷、推理來進行邏輯思維。同時要獨立思考問題,研究問題。想象力要較大發展。把抽象問題具體化,形象化,如從平面幾何到高中立體幾何的學習,就需要發展空間想象力。

毅力和自律能力在初中階段提現不出來,孩子的學習都靠家長和老師監督,在監管的條件下孩子能學好,但到了高中學習節奏加快,知識點增多,老師只能專心教知識點,沒有額外時間來監督學生按時保質量地完成作業,並且高中知識大部分家長是看不懂也學不會的。在缺少父母和老師的監督下,高中的學習就特別要求學生的毅力、自制力、自律能力。

中考的全稱是“初中學業水平考試(The Academic Test for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中文不容易理解,看英文就很直接,說白了就是檢測學生能不能達到高中學習的基本要求。為什麼有的同學初中成績不咋地,高中卻能逆襲呢?因為在整個高中階段除了要求基本的學習能力之外還要求極高的自我約束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同樣,中考成績很好,高考卻只能勉強上個專科學校,這類學生在缺乏父母和老師的監督之下,沒有自主學習能力,沒有自我約束能力,並不能持之以恆的學習。

綜上所述,回到開始的問題,小學成績能決定整個人生嗎?小學成績不好能逆襲嗎?我的答案是,人生的每一步都算數,沒有浪費的,能逆襲的非常有限,越往後越難彌補。小學學習雖然以記憶為主,但是理解能力的學習(例如奧數學習)能增強理解能力,初中學起來就會更快。但是如果小學學了奧數,初中沒有認真用心學習,那麼也會荒廢的。小學沒學好,初中能彌補起來,但是非常有限,非常吃力。初中成績好,到了如果有沒自制力、自律能力差同樣高考不會理想。初中成績一般,到了高中勤奮刻苦,堅持三年高考也會很出色,但是隻能說相對出色。比起初中成績出色,進入好的高中,勤奮刻苦了三年的同學,同樣會相差很大。所以,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要做的事情,要完成的任務,能逆襲的非常有限!


精英中高考


我是一名高中生,這個問題在我們這裡很常見。

記得上初中的時候,班裡有一個同學,成績已經達到了逆天的程度。考試穩站年級前三!我初中的時候上的也是普通班,這種環境還能考這麼好完全就是奇蹟!當時我其實也挺嫉妒她的,但也是無奈,認為人家是天才,超不過去的。但我和她表面的關係其實還不錯,我承認我嫉妒她,但我起碼和她關係也還算過得去,沒什麼矛盾。中考後,她考入了我們市的一個重點高中,但是聽說她到那之後就一落千丈,具體什麼情況我還真不知道。

她那是重點高中,所謂的成績差應該也比我好,反正我是上的一個普通高中,沒重點的好也沒職高差的那種。但她之前一直是年級前三的存在!這根本就不是她的水平!

再說一個案例,還是我們班的一個女生,一個富二代,成績頂多算是我們班的中上游水平。走後門進的一個比較好的高中。但她到那之後就是猶如開掛般的存在!聽我朋友(也是那個女生的男朋友)說,她到那混的就是如魚得水,次次考全年級前十,最差的一次也沒出前100!

所以說,這句話完全正確!反正我是信了!


李白CHINA


💖歡迎來到“老穆說語文”問答領地,老穆將用最大的熱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饋您!💖


老穆解析

小學成績好,初中不一定好,這句話沒毛病!

初中成績好,高中不一定好,這句話也沒有問題!

反之,亦可!小學成績不好,初中不一定不好,初中成績不好,高中也不一定不好!【前提是你能考上高中】

接下來,穆老師就帶著大家分析一下題主的話題:小學成績好,初中不一定好,初中成績好,高中不一定好。

為了凸顯出解析專業性及具體化,老穆就從語文這門學科的角度給大家做詳細解析。

🏮小學成績好,初中不一定好🏮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小學時,由於課程內容相對簡單,大多以“識記和理解”為主,所以孩子的成績不會太差,基本上都能考80分及以上。

如果有的家長提前學習,幼兒園就提前學習小學知識,成績自然更好!

穆老師講這些有何目的呢?就是想告訴大家,小學的成績具有一定的“隱患性”。

✨【1】努力學與玩著學,成績相差不大

有許多孩子,覺得自己隨便學學就可以考的不錯,再加上有些家長或老師說“您孩子頭腦很聰明”之類的話,孩子就會失去“刻苦學習”的精神,從而為初中的學習埋下了隱患。

小學階段學習,當如“毛竹”一般,積蓄能量,厚積薄發……

初中階段,所學科目增多,倘若孩子還以這樣的態度去學初中課程,不落後才怪呢?


✨【2】作文,小學時學與不學,就相差那麼幾分。

這也會造成一種假象,學與不學,也就那麼幾分。

反觀初中作文,努力學,可以考到五十八左右【滿分60分】,不努力學,只能考30幾分,這可是近30分的差距啊!

✨【3】小學階段,死記硬背的知識比較多,學生只要背下來,往往就能得高分;

而到了初中階段,死記硬背的分值下降了,更多地需要學生去理解與應用……

🏮初中成績好,高中不一定好🏮

✨【1】學習方式上的變化

初中階段,孩子正值青春期,叛逆、焦躁等不良情緒的出現,會引起家長的格外關注,因而,在學習上還是處於“被動式”,家長管著學。

到了高中階段,學科難度上去了,家長也覺得孩子大了,在管教上,會有所變化,鬆懈狀態。再加上老師教學風格上的變化,導致那些需要“管著學”的孩子出現不適應現象,成績下降也就顯得合情合理。

✨【2】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到了高中,大家都在你爭我搶,奮力拼搏!如果你還是老樣子,必然落後。

✨【3】驕兵必敗

初中好,心裡會有優越感,從而放鬆警惕,殊不知高中的競爭是殘酷的。

✨【4】思考問題的方式略有不同

到了高中,學科知識更加得強調“邏輯性”,不論是文科還是理科,這讓許多邏輯思維不縝密的學生不適應。

✨【5】初中文言文淺嘗輒止,高中文言文深入探究

初中文言文,篇幅較短,難度不大,高中文言文,篇幅較長,難度較大。

初中文言文,從全國均值來看,分值在8分左右;

考的好的,得七八分分,考的差的,兩三分,相差五六分,差別不是很明顯。


高中文言文,從全國均值來看,分值在19分左右。

考的好的十六七分,考的差的,一兩分,相差十五分,差距比較大。



✨【6】其它方面穆老師就不再一一列舉了……

同學們,成績沒有絕對的穩定,正如當年的諾基亞,那麼不可一世,可現在呢?

“天道酬勤”,親愛的同學們,加油哦!


🎀如果你覺得不錯,記得關注“老穆說語文”,並點個贊哦!🎀


老穆說語文


上小學時成績只能算前五,考試得雙百的將近一半,六年級最後一場考試才拿了一次第一

初中去縣裡不錯的國立中學讀書,發現班裡前幾排的同學都是各自小學的第一,後幾排部分是縣裡小學直升上來的,部分是走後門來的,憑藉著踏實和努力,我還是保持了三年六次期末考試的第一,算是從小到大值得驕傲的事了。

畢業順利考到最好的高中,入學時以第三名成績進入某普通班,開始體驗學習生涯首次大滑坡。感覺周圍都是比自己優秀的人,縱使入學成績不如我但是很聰明,而且自信,課堂表現非常出色,也經常和老師同學討論問題。而我物理和化學課完全聽不懂,也不敢問,都是自己埋頭研究,沒有效果,第一次月考直接滑到班級23名,再後來幾次都徘徊在25左右,如果只算語數外三科,還是穩穩的前三名,可見我多偏科了。成績倒退,也不被重視,消沉了半年。

熬到期末文理分科,又以班級第四名的成績進入文科班,後來成績慢慢上升,逐漸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也慢慢恢復了自信,成績穩定在前五,最好的一次考到了年級前十,高考發揮失常,只過一本線8分,讀了普通的師範學校。

我是一個並不聰明的人,也缺乏自信,但踏實努力,也懂得尋找方法,所以學習生涯相對來說算順利。成績的好壞跟天賦有很小的關係,最重要的還是努力和方法。有方法,學習起來就會輕鬆,而堅持努力,你才能持續拿到高分。那些基礎很好但是後來平平的人,一定是少了哪一部分的付出,而不是智商不夠。

春風十里書香遠


小徐從教二十年來,對學生的學情和成績有較深刻的瞭解,可以明確一點,小學成績好,初中不一定好的學生確實存在,而且以女生居多。大多在初一時成績有所下滑,初二下半年明顯表現出來,到了初三如果學生不奮發圖強,基本上就沒有翻身的機會了。

相反,小學成績不好,初中也不一定不好,同樣是從進入初一開始成績慢慢上升,直到初三穩定下來。

同時,這種情況也適用於高中,初中成績好,高中不一定好,初中成績不好,高中成績也不一定不好。關鍵是看到了高中,從高一開始成績是慢慢下降還是上升,到高二下半年基本穩定到一個固定的名次上為止。

雖然,小學升初中後和初中升高中後,學生的成績都將面臨重新“洗牌”,但是造成學生成績下滑還是上升的原因卻各有不同。

一、小學成績很好,初中成績不一定好的原因

一、所學知識不同,解題要求的能力亦不同。

小學知識點比較淺顯單一,不但老師講什麼考什麼,而且題型固定且多次練習過的,小學生只要智力沒問題,能認真聽課,並踏踏實實的完成作業,基本上成績都不會差太多,特別是一些相對愛學習的女生面對語文、英語、科學、思想品德等以識記為主的科目,成績優秀的更多。

初中知識開始大量拓展,語文從課內拓展到課外,閱讀理解從篩選信息拓展到鑑賞分析內容、結構特別及主題思想等,作文更是從注重事件的完整性到注重文章的剪裁和主題的深刻。英語閱讀中長句更多,詞彙的積累也不僅侷限於課內,再加上作文,難度也提升不少,而數、理、化的題型變化更是千變萬化,解題需要推理的步驟也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因此僅靠死記硬背,沒有舉一反三的能力,往往成績會呈下滑趨勢。

另外隨著數、理、化學習的深入,一些動手能力和理性推理能力差的女生會失去優勢,成績也會有所下降。

2、學生身體、思想及情感上的變化以及學校生活與家庭生活對學生的干擾,也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狀態。

初中學生步入青春期,情緒波動大,無論是家庭生活、學校生活,還是個人成長上遇到的煩惱都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一旦處理不好,造成學生學習成績大幅度下降的情況真的很多。而這種學生的成績下滑往往在很短的時間能顯現出來。

這時候,家長和老師都要第一時間對學生進行溝通,想方設法走進孩子心裡,要有一顆同理心,先肯定並理解孩子心理行為上的困惑,再慢慢疏導,千成不可高壓對待,或者一味地說教,另孩子心理更加的逆反,從而造成更大的逆反,影響學習。

二、初中學習成績好,高中成績不一定好的原因

1、從所學知識的不同而言,有一個形象的比喻:

初中的時候,老師第一節課教學生們和麵,第二節課教學生擀皮,第三節課教學生調餡,第四節課教學生包餃子,再經過反覆練習,考試就考學生包餃子。

高中的時候,老師用一節課教大家和麵、擀皮、調餡、包餃子,在學生包餃子的技能還學得迷迷糊糊之時,考試卻考學生如何烙大餅。

這個比喻雖然讀來可笑,但是上過高中的人都會會心一笑,確實比喻的太貼切了。高中知識的特點就是一快,二難。

高中要想學習好,文科知識面要越寬越好,必須站到一定的高處,才能更容易解題,例如,英語的詞彙量和閱讀能力要遠遠高於課本所讀,才能培養一定的語感,提高理解能力,從做題速度到做題的正確率才能大大提高。

而理科則需要更強大的聯想、分析、推理、總結、歸納,從現象看到本質的能力,除了有強大的大腦,還要有勤奮的精神,從大量刷題中總結解題思路,拓展解題渠道,達到舉一反三、靈活解題的能力。

因此,從高中的高強度、高難度的學習任務而言,一些知識面不寬,學習不夠勤奮,頭腦不夠靈活的學生跟不上高中課程進度也是很常見的事情。

2、從學生的身體、思想、情緒的管控能力來看

高中的學習壓力空前強大,而且高中的學習,特別是重點高中的學生,都是初中時,各學生的佼佼者,都曾經是初中老師的得意門生,進入高校,成績重新“洗牌”後,一些在初中時期數一數二的好學生,一下排到班上二三十名,在高中老師眼裡也成了後進生,甚至“學渣”,有些心理脆弱的學習確實受不了,焦慮、自卑隨之而來,而學生一旦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就會影響學習的狀態,學習成績會更加糟糕。

因此,對於高中學習成績,最重要的是自我認知,能夠坦然面對自己的付出和所得,寵辱不驚是最好的學習狀態,怕只怕一些學生因不能左右自己的學習成績而妄自菲薄,或者因不被高中老師重視而洩氣,失去學習的動力。

家長和老師面對這樣的學生,一方面要正確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悅納自己,另一方面要鼓勵學生奮發圖強,培養不到最後一刻不放棄的鑽研精神。往往能正確面對自己的成績,並能正確把控自己情緒的學生,最後的結果都不會太壞。

總之,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學生的學習成績充滿了變數,影響學習成績的除了個人的心智,還有學生思想行為上的變化等。而學生要想在學業上得到最好的結果,除了紮實的學知識外,還要強大自己的內心才行。


指尖教育帝國


小學成績好,初中不一定好,初中成績好,高中不一定好,這話有道理,因為你說的是“不一定”而不是一定。

學習成績的好壞,一定是天賦加努力。我說幾個我們這裡的真實例子:

有個孩子(我暫時稱他小A),小A小時候非常調皮搗蛋,整天不好好學習,就知道玩,因為是獨生子女嘛,父母比較嬌慣,小學幾年最好的成績也就八十幾分,大多數考試都在七十分上下,成績不算好吧?到中考,只考了三百多分(那時候高中分數線好像是五百多分,但可以花錢上),沒辦法,為了孩子,父母賭了一把,沒讓小A讀中專,花錢讓他讀了個不太好的高中,在那所高中學校,他的成績屬於中等,不知道小A哪根筋通了,拼了命的學習,人瘦下去了,成績卻一年比一年提高,父母是既心疼又開心,功夫不負有心人,高考考入了南京師範大學,不算差吧,現在又考上了公務員,混得人模人樣的。

我們叫這個孩子小B,和小A是一個自然村的,比小A小一歲,小B小學初中在班上成績都遙遙領先,中考成績也很理想,小A的父母總是拿他做榜樣,要孩子向他學習,小B到了高中離開了家長,學習鬆懈了,還談起了戀愛,結果高考失利,上了個民辦專科,現在在一家企業上班。

還有一個孩子小C,天生聰明,小學初中,給人的感覺並沒好好學習,經常看見他在玩,可是考試成績卻總是很好,直到上了高中,才看到他正兒八經學習,高考也考了個比較理想的大學,現在在企業做中層領導。

學生的學習成績除了和天賦及後天的努力有關外,考試的時候臨場發揮,考題正好是你平時學的好的內容,這些也很關鍵,你說是嗎?


糊塗蛋101


以我家小孩為例談談我的看法:

小學成績與初高中後面成績沒有必然聯繫。我家小孩小學成績一直很優秀,小學時畢業考還是全校第一,進入當時全市最好的初中學校,入學第一學期成績還能排在學校前列,但一年級下學期成績就急轉直下,到初二數學內容越來越難,加上物理化學開始學習,一時學習方法不正確,自律又稍差一點,成績就排到中游了。所以成績好不好初中(特別是初二)很關鍵,理科生到了高中又是一個關鍵轉折點,好的學習方法,學習效率以及個人努力程度最後都會反映成績上。


用戶名真的很重要


我認為是很有道理的,我自己就不提了,因為我是個學渣級別的,就從我妹妹說起吧

我妹妹從小就比我學習好,我上學期間基本上就沒拿過什麼獎狀和榮譽,而我妹妹小學和初中的獎狀就能貼滿一個房間,她在小學的時候學習一開始不太好,但是自己加把勁就可以考的很好了,然後上了初中,初中的時候學生就多了,小學就是自己村和鄰村的學生,而初中是我們鎮上和鄰鎮上所有村的學生在一起,這個時候,我妹妹感覺學習就有些吃力了,因為你學習好,還有比你學習更好的,上初三每次寫作業都寫到凌晨一兩點,最後考了個我們這還不錯的高中

但是高中生活就苦不堪言了,高中學生多,四面八方的都有,每次我妹回來就向我和我爸媽大吐苦水,說自己壓力好大,自己一個組的同學考的分都挺高,就自己在組裡墊底,拖別人後腿了,自己也不是不學,可能就是方法不對或者怎麼樣成績一直提不上去,然後說著說著就自己哭起來了,我們也安慰,說只要自己盡力就好了,可能孩子自尊心比較強,往往聽不進去,我媽說還不如當時考個二流高中,也不會壓力這麼大。

所以我對這個問題還是比較認可的,因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範圍大了,能人或者說學習好的人就更多,自己不努力的話是會被淘汰的


西瓜的小芝麻


以我本人的求學經歷,談一點我個人看法,從我的答案來看,答案是沒道理的。

七十年代的小學期間,我們那時候還沒像現在這樣要學英語,主要是語文數學兩門,其它什麼科學繪畫只是偶爾上幾節課。語文以作文比較難寫好,老師要求我們只要把實際經歷寫出來就行,現在回過頭來看,也就是記敘文。那時大家都窮,沒錢買學習資料,也不知道到哪裡買,後來才知道,縣城新華書店有賣,但老師知道大家也沒錢,所以從未提起過。這樣老師看誰的語句通順,誰的作文寫得更有意義就能得高分。數學到三年級開始接觸分數,通分、約分、最小公倍數、最大公約數弄🉐️好多同學暈。到四年級難題就是應用題了。因為對題意都看不懂,那時又沒人輔導,又不知道學習方法,又不勤奮刻苦,而我稍微用心用功點,所以在本校兩個班級一百多人的農村小學成債相對較好。

到了初中,課程増多,政治歷史英語地理生理衛生在初一開始學習,到初二學物理。這兩個年級期間,我成績都排倒數,自己沒用功也不知道怎麼學習,在父親的訓斥中熬過了兩年。初二暑假,終於獲得在外地叔叔寄來一堆學習資料,於是一個暑假,開始刻苦了,制定了學習計劃,先幾乎是能背誦前兩年所學課本,再按課本進度,研究學習資料。毎天六點多起床到晚上十二點左右,近兩個月的刻苦努力,大腦開竅了,解題能力突飛猛進。等初三增加化學課,用同樣的方法和刻苦,終於中考考上省重點中學,結果是認識我的人都驚訝,也算小小的放了顆衛星。

到了高中,我們當地有一種說法:進了省中門,就是國家人。所以就鬆懈了,高中前兩年,只是看書背書,諸位別笑話,那時候背書,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背文科書,理科書也當作文科書來背了呢😊。但每次考試成績總是中下水平,同樣所有人都在用功,我的成績總上不去,一方面同學們都是縣尖子生,另一方面我考試題後面的難題都不會做。兩年幾乎虛度光陰,即將面臨高考了,這樣的水平肯定沒什麼好結果。在農村,父親在子女心中總是過於威嚴,子女不敢與父親對話,躲還來不及呢。但面臨人生關鍵時刻,我只好硬著頭皮跟父親要錢買學習資料。高二暑假就在家看書,主要是體會總結做題,等高三開學從進校的摸底考試開始,我的班級排名連老師都驚訝,加上省重點中學高三期間除了考試就是考試,課程高二就結束了。反覆錘鍊解題能力,分析解題錯誤,査漏補缺等措施。加上刻苦努力,真的刻苦,十八歲就開始出白髮了,高三一年眼睛也近視了。我的成績一直芝麻開花節節高,最後考上985高校。

因而從我個人經歷看,一個學生有目標,有學習計劃,有學習方法,有自制力,心無旁騖,又努力刻苦,反覆錘鍊解題能力等等舉措,沒有學不好的。


南方的風0207


我中了前半句,後半句正好反轉。

小學我成績很好,差點跳級,那時候玩就可以拿好成績。

初中繼續玩,成績超級糟糕,中考一塌糊塗,百分制的英語考了12.5。上不了重點高中,在普通高中混。

高一繼續玩,成績在年級中間靠後一點的位置。

高二第一天,開始努力,聽不懂課,中午回家找以前的課本,發現初一的能看懂,於是自學。

半年後,進了年級前十,沒再出去過。

高考考上了大學,現在是所211。

我很信兩句話:

一切皆有可能。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