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胥夢”與“黃粱夢”,兩個著名的“大夢”

在我們的歷史長河之中,有兩個著名的“大夢”,一個是“華胥夢”,亦稱“一夢華胥”、“華胥一夢”、“華胥夢短”,出自戰國前期列禦寇的《列子・黃帝》;另一個是“黃粱夢”,亦稱“黃粱一夢”、“一枕黃粱”、“黃粱美夢”,出自唐朝中期李泌的《枕中記》。這兩個“大夢”,常作為用典在詩文中出現,現在仍然是常用的成語,兩個著名的“大夢”有區別嗎!

“華胥夢”與“黃粱夢”,兩個著名的“大夢”

“華胥夢”說的是:黃帝即天子位第十五年,因天下百姓擁戴而心滿意足,於是養尊處優,然而身心不調,心緒恍惚。又過了十五年,因憂慮天下得不到很好的治理,身心俱疲。黃帝長嘆道:“我的錯誤真是太深了。保養自己的毛病是這樣,治理萬物的毛病也是這樣。”於是他放下架子,痛改前非,思考天下的治理模式等。

有一天,黃帝白天睡覺時做夢,遊歷到了華胥氏之國。黃帝看到了一塊大石碑,上面寫著“華胥”二字。此時,正好有一位鶴髮童顏的老人走來,他問老人這是哪裡,對方答:“華胥國。”黃帝大喜,作揖道:“我乃中原的黃帝。”老人家說:“聽說過大名,歡迎您到華胥國來。”華胥國的仙民們聽說他是凡間的黃帝,熱情地款待了他。黃帝發現,華胥國沒有老師和官長,仙民之間沒有尊卑和愛憎,一切順其自然。他們不懂得以生存為快樂,也不懂得以死亡為可惡,因而沒有幼年死亡的人;不懂得私愛自身,也不懂得疏遠外物,相互不親近或疏遠,也沒有忠誠與叛逆,這裡的一切都是平淡而順其自然的。

“華胥夢”與“黃粱夢”,兩個著名的“大夢”

而且,更讓凡間的黃帝奇怪的是,這裡的仙民到水中淹不死,在火中燒不壞,用石頭或斧頭砍硬沒有傷痛,用手抓沒有刺痛瘙癢的感覺。他們能在空中行走,山谷擋不住他們的腳步,雲霧遮擋不了他們的視線,雷聲不能搗亂他們的聽覺,簡直是太神奇了。黃帝在仙國快樂地暢遊著,突然腳下一滑掉下了懸崖。黃帝一驚,睜開眼睛,才發現原來是自己剛才睡著了,做了一個大夢,但大夢中的情景仍清楚地記得。黃帝感慨萬千,大徹大悟:“真正的道是不可以憑願望強求的。”

“黃粱夢”講的是:唐開七年,盧生鬱郁不得志,騎著毛驢穿著短衣進京趕考,結果名落孫山,垂頭喪氣地回來了,很是苦惱,怎對得起父母的辛苦付出。在回家的旅途中,邯鄲的一家客店裡,盧生遇見了一位叫呂翁的道長,兩人同席吃飯。道長問他怎麼總在嘆氣,盧生就說:“唉⋯⋯別提了,我家貧困寒苦,父母還努力供我讀書,用良田換了一匹毛驢,好代我腳力進京趕考,我竟如此不爭氣,落榜了,如今都不知如何回去面見爹孃了。”道士問:“你考取功名是為了什麼?”盧生回答:“我就是想讓父母都過上好日子,自己在朝中做官,報效朝廷,享受富貴。”道長笑了,接著說:“這有何難?”說著從包裹裡取出一個瓷枕,遞給他,說:“你先睡一覺,再說。”盧生正身心疲憊,四肢無力,正好躺下倚枕而臥,休息一會兒。盧生很快就睡著了。

“華胥夢”與“黃粱夢”,兩個著名的“大夢”

一入夢鄉,他便娶了美麗溫柔、出身清河崔氏的妻子,中了進士,官任陝州牧、京兆尹,最後又榮升為戶部尚書兼御史大夫、中書令,被皇帝封為燕國公。他的五個孩子也高官厚祿,嫁娶了高門。盧生兒孫滿堂,享盡人間榮華富貴和天倫之樂,八十歲時無疾而終。就在快要斷氣的那一刻,盧生一驚而醒,轉身坐起,左右一看,一切如故,呂翁仍坐在旁邊,正笑眯眯地看著他,店主人蒸在鍋裡的黃色小米飯還沒熟。這時,他頓時大徹大悟,原來人生的高官厚祿,榮華富貴,就如同夢一場,儘管擁有,也不會永恆。於是盧生叩頭拜謝道長,此後不再為落榜之事心煩抑鬱。

“華胥夢”與“黃粱夢”,有區別嗎?沒有,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都是往好處去想,越美滿越好。這兒有必要將兩位作者的背景說一下,列禦寇,後人尊稱列子。先秦天下十豪人物之一,著名的道學者、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是老子和莊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學本於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李泌著名政治家、謀臣、學者,政治上奉行黃老之學,生活中愛好神仙佛道。“大夢”的兩位作者,都主張“無為而治”,“大夢”所宣揚的本質是一樣。

“華胥夢”與“黃粱夢”,兩個著名的“大夢”

這兩個著名的“大夢”,不同點在於格局上存在巨大的落差。“華胥夢”,指夢境、仙境,或指無所管束、沒有痛苦和煩惱的理想境地,是大格局,大境界。詩文中人們常以“華胥夢、夢華胥、華胥路、華胥境!華胥國、華胥事、華胥、夢華”等來比喻事理。“黃粱夢”,相比之下就小我、小格局了,完全屬於個人的生活小目標、小理想,對社會稱不上“大”,只能是在個人和家庭方面稱“大”而已,做人不容易。因此,兩個“大夢”在格局和境界上存在著巨大落差。其實,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天鵝與青蛙,花朵與野草,即黃帝與盧生,天壤之別,胸禁必然是兩樣的。黃帝,人間的大人物,其責職必然是要為天下人著想;盧生,遠方的路還不知道在何方,暫且只能為自己的小日子畫餅,差異的不同點就在這裡。不過,一切脫離實際的“大夢”,如果不能正確地對待事物的發展規律,腳踏實地地努力奮鬥,最終的結局都是一樣的,只能用人生“苦短”來了結自己的“大夢”。黃帝再能幹,能調動天下一切資源,但他所要的人間“華胥夢”式極樂天堂,也是無法實現的。“黃粱夢”相對來說,“黃粱”飯比較現實,香噴噴的。(文/蔡駟讀歷史 圖/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