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馴養史有3500年,卻一直未被完全馴化,只是貓咪自己想跟著人

貓並沒有被完全馴化,貓其實是自我選擇被馴化 其實現如今依舊有一種說法,那就是貓咪雖然被人類馴養了3500年,但始終沒有像狗那樣被完全馴化。有文章的觀點是貓不是被人馴化的,而是自我馴化的,與其說是人類馴化,倒不如說是貓自己想跟著人。

貓咪馴養史有3500年,卻一直未被完全馴化,只是貓咪自己想跟著人


家貓的祖先據推測是起源於古埃及的沙漠貓,波斯的波斯貓,而再往前推就是利比亞貓了,利比亞貓又稱為非洲野貓或者埃及野貓。追溯起源,可以從一萬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慢慢說起。

貓咪馴養史有3500年,卻一直未被完全馴化,只是貓咪自己想跟著人


非洲野貓,主要生活於非洲與中東地區,13萬年前就有非洲野貓活動了,而那時的非洲野貓並不溫順,而是和狐狸一樣的狡猾,真正被人類馴化是在1萬年前左右,而第一個馴化它們的是當時位於中東生活的人類——納圖夫人族。

貓咪馴養史有3500年,卻一直未被完全馴化,只是貓咪自己想跟著人


史前文明中,納圖夫人給人類帶來了第一束文明曙光,是目前歷史學家公認的農業文明的締造者及發明者,他們開始自己種植糧食。但對於納圖夫人來說,田地裡四竄的老鼠是他們生存的最大威脅,而納圖夫人選擇用黃鼠狼捕捉驅趕農地裡面的老鼠。

貓咪馴養史有3500年,卻一直未被完全馴化,只是貓咪自己想跟著人


因為顏值,貓咪才真正進入人們的生活 後來納圖夫人族發現了非洲野貓,首先野貓對於人類的防備心並不重,而且野貓的外形討喜,並且不會像黃鼠狼那樣身上散發臭味,而且捕鼠能力不亞於黃鼠狼,所以慢慢的非洲野貓開始取代黃鼠狼,由此可以看得出,顏值是多麼的重要啊!

貓咪馴養史有3500年,卻一直未被完全馴化,只是貓咪自己想跟著人


但是那時候野貓還是心機比較重的,雖然對於人類的防備心並不重,但是它的狡猾程度不亞於狐狸,還有好奇心重這一點,所以使得那時候的非洲野貓也會給人們帶來許多麻煩,比如說弄壞人類的東西,偷人類的魚吃。

貓咪馴養史有3500年,卻一直未被完全馴化,只是貓咪自己想跟著人


不過納圖夫人還是沒有放棄野貓,畢竟野貓除了捕鼠之外外形討喜,而且愛乾淨,身上不會散發臭味,並且也沒那麼有攻擊性,所以野貓再次因為顏值贏得了人類的喜愛。

貓咪馴養史有3500年,卻一直未被完全馴化,只是貓咪自己想跟著人


而且納圖夫人發現用友好的方式對待野貓效果更好,比如主動送去它們愛吃的食物,稍過一段時間,貓咪就會大大提高對人類的親近程度,闖禍概率也在相應的減少。

貓咪馴養史有3500年,卻一直未被完全馴化,只是貓咪自己想跟著人


家貓的雛形 根據考古學家發現,到了9500年前,就已經有人將馴化過的野貓當作家貓,放到人類墓地裡和主人一起埋葬了。也就是說從開始馴化到變成寵物,貓咪適應與人類生活的時間,僅僅用了500年左右。而在3500年前左右,許多宮殿的繪畫作品上都有貓咪的身影。

貓咪馴養史有3500年,卻一直未被完全馴化,只是貓咪自己想跟著人


雖說家貓已經適應了與人類生活,並且也明顯的親近人類,但就算是現代的貓咪也具備捕捉獵物的特性和能力,例如貓咪見到運動的物體就會馬上下手,或者飛奔過去。

貓咪馴養史有3500年,卻一直未被完全馴化,只是貓咪自己想跟著人


當科學家對貓咪的DNA進行近距離和個人觀察時,在基因水平上,它們幾乎沒有被馴化。從遺傳學的角度來說,我們的國內家貓仍然與他們的野生表親共有大部分DNA,而且與狗不同,貓也保持了它們的野性本能。

貓咪馴養史有3500年,卻一直未被完全馴化,只是貓咪自己想跟著人


有些家貓的後代已經很溫順,能明顯地和野貓區分開了。但要所有貓馴化完成,還得經過更多代培育才行。相比較狗,狗的習性早已經和它的祖先灰狼天差地別,而狗基本上對於人類也是無條件信任,不過貓咪還是或多或少保留了自己的野性和獨立的意志,但這也正是貓咪吸引人的地方。

貓咪馴養史有3500年,卻一直未被完全馴化,只是貓咪自己想跟著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