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空置的房產,房價還居高不下?

答友皓哥


中國房產的空置率究竟有多少,官方似乎沒有統計結果,民間的報告也只能知道一個大概而已。2015年IMF副總裁朱民表示中國的住宅空置超過10億平米。2015年,騰訊與中國房地產報等機構聯合發佈的《2015 年5 月全國城市住房市場調查報告》顯示,中國主要城市的住房空置率整體水平在22%至26%之間。

事實上,就按照目前中國的存量房面積來看,中國人並不缺少房子,中國房價也不應該這麼貴,但是一個城市裡面少數人擁有了大量房產資源,而多數人又沒有房子可以住,正是由於房地產這種結構不平衡,才使得房價一直是居高不下。城市房產資源沒有得到更好的利用,

過去我常聽說上海剛剛解放時,很多不法商人囤積大量糧食、棉花、煤炭,導致市面上物價飛漲。後來陳毅市長一聲令下,在江浙一帶調來了大量的緊缺物資,上海地區的物價一下子就回歸平靜,而那些不法商人後來也為自己囤積擾市而受到懲罰。

現在的房地產空置,就是大量炒房者把城裡的房源都捏在手裡,造成房源緊張,還所以任志強說要加大房源供應這是沒用的,因為你再加大房源,也有人收購囤積起來,他們以後可以更高的價格出售,從而謀取牟利,但是在民生問題的房地產上,絕不能允許這樣的事情長期持續下去。

其實,對於房地產空置率,我們也不必每天晚上去哪家燈炮是否還開著,哪家水錶是否還在轉,只要徵收房產空置稅,或者房地產稅,在住房持有的環節上增加稅賦,而在房地產交易的環節上適當減少稅費,這樣一調整,大量囤房的人就會把空置的房產拋出來,房價自然就會回落。關鍵是各級政府有沒有在房產持有環節上開徵稅收的想法而已。


不執著財經


不請自來!

我是椰子熟了,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頭條,更多精彩內容,期待與您共享!

目前來看,並沒有官方的數據表明中國房產的高空置率,但是根據一些非正式的調查結果表明,目前中國房產的空置率還是比較高的,但是為什麼房價依舊居高不下?


1)對於一二線城市來說,有錢的有好幾套房,沒錢的依舊買不起房。對於大城市中產階層以上來講,買房子不僅僅是用來居住的,它是資產配置的一種選擇。目前看來,買房子投資還是比較明智的。


2)對於三四線城市來講,高置率的主要原因還是棚戶區改造。在供給沒有改變的情況下,需求增加,這是三四線城市房價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3)城鎮化建設。現在的農村經濟高速發展,生活水平提高,大量的農村人口去城市買房,這樣本能消耗大量的庫存,但是需求的提高,房地產商勢必提高房價,但是儘管房價提高依舊需求很多,再加上很多大型開發商進軍三四線城市,大量買地蓋房,供給增多,需求也增多,房價依舊居高不下。但是萬事有度,如果房地產商依舊大量買地蓋樓,房價總有一天會降下來,可是他們很精明,一旦價格漲上去了,很難會下來的!


我是椰子熟了,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關注點贊👍


椰子熟了


過去兩年,全民買房熱,其實折射的是大眾的恐慌心理——自己的生存價值。把自己和房子綁定,用一個價格來衡量自己在社會中的價值,進而帶來安全感。

只可惜,中興事件這一巴掌,讓中國大眾百姓清醒了,自己應該關心什麼——不應該是那一套水泥房子,而是自己的智慧。你樓房造的再多,一顆芯片就能搞定你的七寸。

空置房產要分城市,房屋的空置率沒有一個官方數據,但是房價居高不下確實是存在的。房屋是否空置,跟一個城市的人口有極大的關係。

中國的城市化,是形成當前中國房價上漲的一個因素,但不是目前高房價的主要因素。如果是人口淨流入城市,其房價尚且有可以上漲的空間,畢竟有源源不斷的韭菜(接盤俠)來支撐。所以在去庫存的時候,炒房客拼命買房,甚至有人撬動高利貸買了房,如果未來房價不能夠翻倍,那麼炒房客就會很容易資不抵債,自己弄死自己。

當前房價的高和股市一樣,限購措施看似是打壓房價,實際上起到了保護哪些舉債買房的人不跳樓。穩定了房價,溫和的稍微上漲,不讓價格過高也不讓價格過低。

三四線城市為何房價會上漲:

第一,棚改,三四線城市得益於城市化,大量的棚改帶來了當地房價的上漲。大量的拆遷戶手裡拿著鉅款,開發商趁機漲價。所以造成了買房的虛假繁榮景象,其背後是大量防水信貸資金的託市。

第二,丈母孃,準丈母孃是農村消費第一推動力。以前我一直認為這個因素只是再城市有。但是最近在鄉村的見聞,真的領教了。農村汽車的數量逐年上升,農村的二層小樓,這些都是為了一個目的——娶媳婦。最近農村的準丈母孃開出了一個新的單子——城裡有房。結婚的要求是:1/家裡有房。2/有一輛車。3/城裡有一套房。當然,還有其他一些亂七八糟的,比如要求你家裡只有你一個男孩,不養老。

總之,當前農村很多結婚,女孩開出的條件就是:有車有房,無爹無娘。當然不是所有的,但是這依然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目前的價值觀(尤其是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就是一個:要美國的自由,中國的寵愛,一丁點責任都不擔負。這些是題外話。

那麼,房價的支撐靠什麼?看兩個東西:

第一,人口流入量,如果一個城市的人口是淨流出的,那麼其房價就沒有足夠的支撐。當前三四線城市正在面臨大量的農村人口進城,所以房價自然會高。

第二,產業經濟,城市的產業經濟決定了城市的價值,決定了城市居民的收入。自然就決定了城市的房價,一個產業經濟不夠的城市,僅僅靠一時哄抬的房價,不具有長遠的可持續發展。買了房子的人最終還是會流出去,到大城市去。

當前,三四線城市的空置率最高,二線城市有一部分空置;一線城市幾乎沒有空置的房子。


嘟嘟讀讀


這個問題應該反過來說…正是由於大量房產空置,因此房價才居高不下。飛刀專門寫過文章,轉過來,大家看看!

錢多買房,錢少理財——為什麼中國老百姓養成這樣的投資習慣?

絕大部分中國老百姓的投資模式非常簡單。就是三段投資法:有很多錢就買房,有少量錢就理財,零錢存銀行。聽說股市好了,可以間斷投資下股票或者基金,有路子的可以買下信託。

1、“有錢必買房”曾經被證明是最正確的投資方法 2008年北京二環內房子均價1.5萬每平米,2017年達到每平米13萬,2018年回落到10萬每平米。如果您在2008年購買一套北京二環內100平米的房子,花費150萬,首付45萬,貸款105萬。到了2018年房子價值1000萬,不考慮房貸的情況下,相對於初始投資45萬,十年收益率超過20倍,年化200%收益率!——世上有哪門生意如此賺錢?怪不得很多老闆都後悔當初做實業,耽誤了炒房! 飛刀在此斷言,正是由於中國樓市一直走牛,所有人都相信會一直走牛,因此才能一直上漲。

2、有小錢就買理財 如果資金超過5萬元,老百姓就會去買理財。理財收益在4%-6%之間波動,大部分屌絲級理財(起購5萬)都能夠達到預期收益,也基本是保本保息的存款。

3、零錢存銀行 在2013年以前,有零錢只能存銀行,享受國家的基準利率長年在1%以上。馬巴巴創造了某寶,以後大家把錢都存某寶了,的確解決了大問題。

投資三段法特點是:資金越充沛,收益越高;資金越少,收益越低。最低的零錢在某寶出現以前,利息都不能跑贏通脹,存銀行就是實質性的賠錢。

投資三段法的結果是:早買房的,買房多的可以巨大獲利;買房越晚,損失越大(找到收益率超過200%的生意很難)。

有一個報道說是“你貧窮是因為你沒有及時買房”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這種持有資產獲利遠遠大於勞動獲得,造成社會階層固化,勞動者不可能通過勞動來打破既有階層,“努力都無法改變現實,賺錢永遠無法買房,那麼我們努力的意義何在?

” 投資三段法有可能瓦解 理財打破剛兌,小錢買理財不再是絕對無風險。 零錢存某寶收益也很高,有時候能夠超過一些短期理財收益。

房地產稅推出,有望改變“有錢必買房”的投資習慣,能夠改變房價長期上漲的預期。 我們都在等待這一天的到來,也許並不遙遠!


飛刀47號


房產大量空置,房價還居高不下,原因很多。

從某種意義上講,房產空置,房價還居高不下,這實際上是一場博弈。

誰與誰的博弈?我們看以下幾點。

第一,房屋所有者與政策的博弈。

這個房屋所有者,是一種泛指,包括地產商、業主。

他們不降價,就是要賭一把,賭政策會在未來有變化。

如果政策在未來鬆動的話,他們就贏了;反之,會輸的很慘。

第二,房地產經濟與經濟規律的博弈。

經濟規律,最簡單的就是供需的規律。供大於求,就會降價。

但是,房地產經濟,則想背離這個規律。即:房子供大於求,也不降價。

第三,房價必漲支持者的一場博弈。

房價會不會一直上漲,誰也不知道。但是,有人認為會一直漲下去,有人認為房價不可能會一直漲下去。

這兩者在博弈。

當然,也不排除下面三個因素在起作用。

第一,一些地方政策的影響。地方政府不想讓房價下跌。

第二,那就是成本。不降價的基礎上,賣出少量房屋就可以收回成本。

第三,對“買漲不買落”的擔憂。一旦降價,將更加無人問津。

以上原因,就構成了房產大量空置、房價還居高不下的這種局面。


靜觀財經


有錢人買房是用來擺顯收藏及保值的的,若出租的話太麻煩,遇到不好的租客,租金收入也不夠裝修費。

而貧民則只能租房,若其收入扣除開支後多於租房成本,貧民才能慢慢地儲錢買房……所以,若只依賴貧民剛需買房的話,財富流入房地產的速度是十分有限的。

貧富差距越大,便越多資金加速地流入房地產,令貧民購房的機會越低,更多人被困在租房市場。

由於富人買了房子後,自往及出租的比率均不高,所以空置比例便提升。

由於人口流動是基於相關城市的創富環境,人口越集中,其創富能力越強,相關土地價值亦越高,住房成本亦越高,這是短期內不可避免的。而長期則要藉助交通及資訊科技,降低連接成本,以增加有效的居住笵圍。

住房問題,不能只依賴市場經濟調節,此因土地具有較強的壟斷性質,且富人更易透過金融系統取得源自貧民的低息存款所提供的信貸,收購土地房產資源,形成進一步的壟斷。

要短期內,低成本地解決基層住房問題,必需透過中央立例,規定各城市範圍新開發土地,必需新增一倍容積率,由開發商(或地主)出資建公租房(租金與住戶收入的10%-20%掛鉤,設最低收費,人均實用面積5-10平米,小戶型),送交公積基金/醫保基金(權益平均分配至全國人民個人帳上)……這便立即可不費政府經費及土地,便可每年於城市範圍增加一倍居住面積供應(針對沒錢買房的基層剛需)。而對發展商來說,增加一培建築費用,其成本增加部分,只佔銷售價的2%-20%間,此因土地價、稅費及融資成本,遠高於建築費……只要對所有發展商一視同仁,影響便不大,相關建築費只相當於房價的1個月至兩年的升幅……對富人買家來說,更是沒多少感覺。

由於相關公租房的租金與住戶收入掛鉤,且使用面積有限(環境通常差於商品房)……這會令部分高收入富戶,自動選擇租/購商品房,空出位置給低其他剛需,避免資源被濫用,這便通常能確保公租房的供應量充足…

…若商品房租金太高,貧民可立即轉租公租房……如此便能增加租戶的議價能力,平衡商品房租金升幅……而基層剛需亦因有了退路及長期容身之處,不致於太急於購房,令商品房價格逐步穩定。

這種方式,可容許商品房自由炒作,吸納富人手上多餘的資金,而又不會令剛需的住房成本太高。


人民基金智庫


對於我國房屋空置率的問題,雖然官方一直沒有給出準確的數據,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國人均居住面積大,房屋空置率高。但是對於為何有空置房產,房價還居高不下的原因,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量:


第一,國民對房價仍然會持續上漲的高預期是根本因素。90年代福利分房結束後,商品房時代正式開啟。從90年代末到現在大概20年的時間,總體來看,房價確實是一路上漲,尤其是2015年到2017年之間,全國房價都在大幅上漲,北上廣深等一線和杭州、南京等強二線城市房價漲幅甚至達到100%和200%,因此在這些年中,很多人真的一夜之間就成為百萬、千萬富翁,真正有了“睡後收入”。而且,一直以來,在我國樓市中,就存在著“炒房團”這一群體,這些人都通過房產增值走上人生巔峰。因此,即使現在國家嚴格調控、限制炒房,但是大家買房的熱情仍然沒有下降,還是覺得房價會上漲;



第二,從房屋空置率本身來看,一些機構在做房屋統計的時候,算的總的空置率,這其中包括了農村大量宅基地、三四線城市住房以及一二線城市房產。


農村的空置率本質上是不應該計入我國總體空置率的,因為隨著城市化的發展,人口流向必然是從農村湧入城市,農村的宅基地不會有年輕人住,因此總體空置率並不能真正代表房屋供需的真正關係。


很多三四線城市的房屋確實有空置,很多開發商建的房子短期內根本賣不完,而且即使交房了,入住率也很低。這些房子跟農村的宅基地沒有太大區別,本質上不符合城市化發展規律。


從一二線城市來看,目前這些區域從實際人口和房屋的比例來看,並沒有空置,甚至更多是供不應求。有太多的房屋仍然是幾家合租,如果這些人購買力提升、或者周邊的房價小幅下降,肯定會馬上賣出去,不存在事實上的空置。



第三,從房價的構成來看,地價佔主要部分。根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4月全國50大城市的賣地收入同比上漲80%,地價仍然在持續上漲,有人說地價*1.8是房價的最低值,因此佔據重要部分的地價上升,房價不可能下降;



第四,從投資渠道來看,由於股票的風險性和不穩定性,更多人還是不會把大筆錢投入股市;而對於近幾年比較火的比特幣、區塊鏈,這兩種投資渠道對於見識和知識儲備的要求都比較高,只有少部分人才能真正玩得轉。而房子這種投資,對比股票有著明顯的穩定性和保值性,即使房價跌了,也不至於一無所有,最起碼還有房子和房租;另外,相對於比特幣和區塊鏈,則更加簡單明瞭,正是因為房產“穩定性”、“保值和升值”以及“平民化”,才讓買房成為全民投資的渠道。


本文系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ID:xiaobaiducaijing)原創文章。歡迎訂閱交流!

我們不追求高大上,只用普通老百姓都聽得懂的大白話,讓你學財經,懂理財,跟著小白讀財經,財經從此so easy!


小白讀財經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出現這種經濟現象並不難理解。

在我看來,空置房產與房價是一種正相關關係,就是說空置房產越多,房價就會越高。我國當前房價不斷攀升與空置房不斷高企存在很大的關係,也可以說空置房產高企是推高房價的一個重要誘因。

為何一線城市房價比其他城市高,那是因為這些地方的房子投資投機屬性最強,房產成了一種富人或有錢人、投資者投機者操作的遊戲了,而經濟收入低或貧困者是沒有參與房產分配遊戲,只能靠租房為生。由此,一線城市不少房產成了一種資本追逐的遊戲了,這也讓大量的房產被有產者壟斷,成了一種觀賞品、珍藏品和炫耀品。而不能真正成為居住品。

而因為有大量有錢人的收藏和操縱,才使得房產流入居住環境的房產數量大大減少,使房產成了稀缺資源,也就不斷推動著房價的上漲。例如北京市據相關權威部門透露,房產空置可能達15%至20%,北京市空置房總量不下100萬套,如果將這些空置房通過一定的調控手段將其全部推向市場,則北京的房價必然會出現大降態勢。

因此,一線城市空置房多並不影響房價居高不下的現實,相反空置房是推高房價的重要動力。


開偉觀察


中國的住宅空置數量的確不少,這是公認的,但從來沒有官方數據。

民間的數據有這些:

1、2014年,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發佈的“城鎮住房空置率及住房市場發展趨勢”調研報告表明,2013年全國城鎮家庭住房空置率高達22.4%。其中三線城市住房空置率最高,為23.2%;一、二線城市分別為21.2%與21.8%;重慶、成都、武漢、天津、北京、上海的空置率分別為25.6%、24.7%、23.5%、22.5%、19.5%、18.5%。

2、2015年IMF副總裁朱民表示中國的住宅空置超過10億平米。

3、2015年,騰訊與中國房地產報等機構聯合發佈的《2015 年5 月全國城市住房市場調查報告》顯示,中國主要城市的住房空置率整體水平在22%至26%之間。

4、2017年,董磊磊等以中國295個地級行政單元為研究對象,基於NPP-VIIRS夜間燈光數據、土地覆被數據和國家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構建“鬼城”指數模型,並採用空間統計分析方法,揭示中國地級行政單元“鬼城”現象的空間分異格局。結果表明:經濟發展較快的一些東部沿海城市和地區“鬼城”現象較為鮮見,資源枯竭型城市、地處山區的一些城市以及經濟發展較為落後的地區和城市則是“鬼城”現象的典型代表;從全國範圍看,“鬼城”指數呈現出中部>西部>東部,北方>中部>南方的趨勢。

從以上各個維度的報告來看,空置率的確不低。但問題又來了,空置率這麼高,一線城市調控力度這麼大也只是微微下跌,二線城市止跌回升,三四線城市目前更是領漲。

我是這麼看的,就空置房而言,一二線和三四線有本質不同,一二線屬於資產配置,很多人買了房子等漲,你要想賣出去,稍微便宜一點,分分鐘都能賣掉,所以這種空置並並不危險,而且現在正在通過各種手段推動這部分空置房源轉化為租賃房源。

至於三四線,空置的房子屬於建設過度,有相當部分人買了並不住,也不好賣。這類房子隨著棚改逐漸退出,人口被二線城市吸走,房子會越來越不好出手。到時候你會覺得更奇怪,房子沒人買,價格還跌不下去。

現在長效機制還沒構建好,地方沒有好的辦法,他們既要防止過熱,也要預防過冷,限價既限漲,也限跌。

西安500餘名戶籍民警集體宣誓。

我是樓市微觀察,只說真心話,歡迎點贊與關注。


樓市微觀察


恐怕有以下幾個原因:

1)剛需還在,雖然中國城鎮化趨勢有所減緩,但仍在這個趨勢中,房地產市場的供需還沒達到完全平衡的狀態;這並不是說中國的房子不夠住,而是需要房子的人沒有房子住;

2)政策:房地產市場帶動了多方就業與產業發展,一旦快速下滑,必將對房地產相關行業帶來打擊,而這些行業都是與民生,經濟有緊密關係;所以,政策上,中國面臨著轉變,而這種轉變宜緩不宜急,因此,在諸多政策方面,限制房地產價格的下跌;

3)房地產市場預期:由於過去幾年的房地產財富效應,使得民眾對房地產市場信心十足,傾向於認為過去的事情就是目前的事情,更是未來的情況。殊不知,過去十年中國房地產市場是幾十年一遇的行情;

4)貧富差距拉大:雖然中國的中產階級在不斷壯大,但是貧富差距也在拉大,這是不爭的事實,有錢人擁有著大量的房產,而部分沒錢的剛需卻沒法得到滿足,投資性房產需求依然旺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