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都用啥樂器演奏音樂?

Artinna-Lau


一、吹管樂器

中國吹管樂器起源甚古,相傳在四千年前夏禹時期,就有一種用蘆葦編排而成的吹管樂器叫做「龠」。民國二十年山西萬泉縣荊村發覺出三個新石器時代的「壎」。<詩經>中有簫、管、龠、 、笙等樂器的記載。取代興起的軍樂,又叫鼓樂、橫吹、騎吹等,是以排簫、笳、角、笛等為主要樂器,常在軍隊行進時吹奏,也有用作儀仗隊或在宴會上演奏和其他娛樂之用。嗩吶的出現較晚,約在明代始有所記載。至今,在民間婚喪喜慶及民俗節日中,吹管樂器俱是主要樂器。

如:笛子: 簫: 笙: 嗩吶……

二、拉絃樂器

拉絃樂器是用裝在細竹弓子上的馬尾摩擦琴絃,使之震動發音的一種樂器。我國常見的拉絃樂器包括二胡、高胡、中胡、革胡、倍革胡、板胡、四胡等。胡琴早在唐朝已有,散見文學作品中,當時名曰「琴」,北宋時,它在我國北方悉部民間廣為流傳,稱之為悉琴。

目前,各地方與各劇種所用的胡琴類樂器,不下數十種,它們不僅有優美的音色和鮮明的地方色彩,且有高度的演奏技巧與豐富的表現能力,尤其是二胡,在近幾十年中更有較大的發展,已成為極佳的演奏樂器和重要的樂隊樂器。

如:板胡: 二胡(南胡),中胡,革胡,倍革胡……  

三、彈撥樂器

彈撥樂器是用手指或撥子撥絃,及用琴竹擊弦而發音的樂器總稱。彈撥樂器的歷史悠久,種類和形制繁多,是極富特色的一類絃樂器。

根據樂器形制、性能和演奏方法的差別,彈撥樂器大致可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以七絃琴為代表,包括琴、箏等樂器。這類樂器都有一個長方形木箱做為琴身,張以琴絃,平放著彈奏。

第二類以琵琶為代表,包括柳琴、月琴、阮、三絃等樂器,裝有四根、三根或兩根弦,左手按弦,右手彈撥,多放在腿上彈奏。

第三類是揚琴。平置在木架上,用琴竹擊弦取音,約在明代由外國傳入。琵琶: 柳琴:三絃: 阮:揚琴: 箏:

四、敲擊樂器

中國樂器中,打擊樂器歷史最悠久,且估有重要的地位。在傳統上,分為鼓、鑼、鈸、板和鍾五類,若依製造材料來分,又可分為金屬、竹木和革等三種。它們的演奏技能和表現力極為 富,音響具有特色,不僅使樂曲的節奏鮮明強烈,且具有極深刻的感染力,其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民間音樂中十番鑼鼓、潮州鑼鼓、蘇南吹打、河北吹歌和遼寧鼓吹等,俱是以打擊樂器見長。在現代國樂團中因種類很少使用,以下分別簡介常用四大類打擊樂器。 大鼓: 小鼓: 板鼓: 排鼓鑼: 低音大鑼: 小鑼: 雲鑼: 鈸: 梆子: 木魚……

總之,古代樂器林林總總,數量、類型眾多,根據古人的使用情況和演奏效果,人們總結出了中國古代十大樂器,它們一般是指琵琶、二胡、編鐘、簫、笛、瑟、琴、壎、笙和鼓這十種民族樂器。

1.琵琶

琵琶,是東亞傳統彈撥樂器,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最早被稱為“琵琶”的樂器大約在中國秦朝出現。“琵琶”二字中的“珏”意為“二玉相碰,發出悅耳碰擊聲”,表示這是一種以彈碰琴絃的方式發聲的樂器。“比”指“琴絃等列”。“巴”指這種樂器總是附著在演奏者身上,和琴瑟不接觸人體相異。

最初的琵琶的形制跟現代琵琶不同,最主要的差別在於古代琵琶是圓形的,不同於現代梨形的琵琶。著名樂曲有《十面埋伏》、《潯陽月夜》、《陽春白雪》、《昭君出塞》等。

2.二胡

二胡又名“胡琴”,唐代已出現,稱“奚琴"”,宋代稱“嵇琴”。到了明清時代胡琴已傳遍大江南北,始成為民間戲曲伴奏和樂器合奏的主要演奏樂器。現已成為我國獨具魅力的拉絃樂器,它既適宜表現深沉、悲悽的內容,也能描寫氣勢壯觀的意境。

近代以來通過許多名家的革新,二胡成為一種最重要的獨奏樂器和大型合奏樂隊中的絃樂聲部重要樂器。

3.編鐘

編鐘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中國是製造和使用樂鍾最早的國家。它用青銅鑄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鍾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鐘,能發出不同的樂音,因為每個鐘的音調不同,按照音譜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

4.簫

“今之簫管,乃是古之笛,雲簫方是古之簫,雲簫者,排簫也。”簫歷史悠久,它一般由竹子製成,吹孔在上端。簫適於演奏低沉委婉的曲調,寄託寧靜悠遠的遐思,表現細膩豐富的情感。簫,幽靜典雅,令人回味無窮,陶醉其中。

5.笛

“笛,七孔,竹筩也”。笛子,是古老的漢族樂器,也是漢族樂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樂器。在民族樂隊中,笛子是舉足輕重的吹管樂器,被當做民族吹管樂的代表,被稱作“民樂之王“

6.古箏

古箏又名漢箏、秦箏、瑤箏、鸞箏,是中國民族傳統樂器中的箏樂器,屬於彈撥樂器。它是中國獨特的、重要的民族樂器之一。它的音色優美,音域寬廣、演奏技巧豐富,具有相當強的表現力。箏常用於獨奏、重奏、器樂合奏和歌舞、戲曲、曲藝的伴奏,因音域寬廣,音色優美動聽,被稱為“眾樂之王”,亦稱為“東方鋼琴”。

7.琴

琴者,禁也。禁人邪惡,歸於正道,故謂之琴。在古代,人的文化修養是用琴、棋、書、畫四方面的才能來表現的,彈琴為四大才能之首。因為琴在古代泛指古琴,古琴有九德之說,是君子之器,象徵正德。

古琴的製作歷史悠久,許多名琴都有可供考證的文字記載,而且具有美妙的琴名與神奇的傳說。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齊桓公的“號鍾”,楚莊王的“繞樑”,司馬相如的“綠綺”和蔡邕的“焦尾”。這四張琴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名琴”。

8.壎

壎是中國最古老的吹奏樂器之一,大約有七千年的歷史。壎是開口吹奏樂器,音色樸拙抱素獨為天籟,在世界原始藝術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壎的起源與漢族先民的勞動生產活動有關,後隨社會進步而演化為單純的樂器,並逐漸增加音孔,發展成可以吹奏曲調的旋律樂器。壎,其音濁而喧喧在,悲而悠悠然,具有一種獨特的音樂品質,音色幽深、哀婉、悲悽而綿綿不絕。

9.笙

笙,十三簧象鳳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笙,是源自中國的簧管樂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樂器。在傳統器樂和崑曲裡,笙常常被用作其它管樂器如笛子、嗩吶的伴奏。在現代國樂團,笙可以擔當旋律或伴奏的作用。

10.鼓

鼓是一種打擊樂器。在很早的傳說中,“伊耆氏”之時就已有“土鼓”,即陶土作成的鼓。由於鼓有良好的共鳴作用,聲音激越雄壯而傳聲很遠,所以很早就被華夏祖先使用。

古樂,穿過了上千年的歷史長河,映入雙耳。


我愛你中國1999


一、古琴

我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三千多年前已盛行。琴面裝有七根弦,由粗而細,自外向內按五聲音階排列。琴面還嵌有十三個琴徽,以標識弦上音位而用。演奏裡右手撥絃有散、泛、按三種音色變化。散聲以空弦發音、其聲剛勁渾厚。泛音是以左手輕觸徽位,發出輕盈虛飄的樂音。按聲是左手按弦發音,移動按指可以改變音高並能奏出滑音、顫音或其他裝飾音。此外還能演奏同度、八度、五度等音程。有關古琴的文獻記載及傳譜浩如煙海,是我國古代音樂的珍品。

二、壎

古代吹奏樂器,形似梨,用陶土燒製而成。最早出現於約七千年前,大部分是二音孔和三音孔,至殷商時期的五音孔陶壎已能吹奏七聲音階和部分半音,發音古樸醇厚而悲壯。

三、篳篥

亦稱“蘆管”“茄管”。已有二千年左右的歷史,起源於西域,後傳入中原。南北朝時有大小篳篥,桃皮篳篥及雙篳篥等多種形式。隋唐至宋元時盛行全國。宋代教坊十三部中有篳篥部。杜甫、白居易等詩人在詩行中常有細緻的描述。

四、古琵琶

琵和琶是古代兩種不同演奏手法的稱謂,琵是右手向前彈,琶是右手向後彈,所以遠在秦漢時期,對類似這種演奏手法的樂器一般地把它們概稱琵琶。以後經過了漫長的發展,逐步定形為一種半梨音箱,曲項四弦,置胸前演奏的琵琶。琵琶是中國彈撥樂器中最富有表現力的樂器,既能表現氣勢磅礴的古戰場氣勢,也能表現花前月下纏綿的思念之情。

五、古箏

春秋戰國時代流行於秦地,故史稱秦箏。漢晉以前十二絃,唐宋以後增為十三絃。明清以來逐漸增至十五或十六絃。按五聲音階定弦。傳統演奏技法:用右手大、食、中三指彈奏。用左手食指、中指或無名指、中指按弦,以取得“按、顫、揉、推”等變化音。

六、箜篌

古代彈撥樂器,盛行於漢唐時代,有臥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三種形制。明代以後漸少使用。現改革的箜篌有三十七根弦,擅長演奏劃音,吟音,揉弦等手法,表現力極為豐富。

七、洞簫

單管豎吹,漢代開始盛行。古代簫多為竹製,但也有玉製或瓷制的。上端利用竹節封口,在封口處開半橢圓形吹孔,音量較小,音色娓婉清雅,以夜闌更深之際樂聲幽美悅耳著稱。

八、編鋩

又稱鋩鑼,是古老而極富有特色的民族定音打擊樂器,由響銅鑄成,鑼臍為乳突狀結構,鑼面呈拱型。編鋩由三十二面鋩組成,音色渾厚洪亮,富有魅力。

九、篞

古代音區較低的笛類樂器。我國最早的辭書《爾雅·釋樂第七》記載:“大管謂之簥,其中謂之篞,小者謂之篎。“音色低沉,悲切動人。

2010-03-15

2

0

新石器時代:笛(骨哨)、陶壎、陶鐃、石磬、土鼓。

夏:龠。

商:竽(大笙)、和(小笙)、言(簫)、鏞(大鐃)、編鐃鼗、缶、鐸、特磬、足鼓。

西周:篪、管、簫(排簫)、簧、賁鼓、應鼓、懸鼓、琴、瑟、編鐘。

春秋戰國: 箏、築、銅鼓、柁鼓、錠於。

奏、漢:遂(笛)、羌笛、蘆笙、葫蘆笙、角、笳、節鼓、琵琶(阮)、箜篌(臥箜篌)。

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 笛-長笛、短笛、橫笛、義嘴笛,尺八,簫(排簫)-大蕭、小簫,笙-大笙、小笙,口琴(口弦),吹葉,髯篥、雙髯篥(雙管),方響,鑼,鼓-羯鼓、簷鼓、齊鼓、腰鼓、都縣鼓、毛員鼓、答臘鼓、雞婁鼓、正鼓、連鼓、達卜(手鼓),銅鈸-正銅鈸、和銅鈸、銅鐃,拍板,星,三絃琴,擊琴,太一,七絃,六絃,天寶樂,琵琶-大琵琶,素琵琶(阮)、曲項琵琶、大五絃琵琶、小五絃琵琶,箜篌-臥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箏-彈箏、擋箏、軋箏、奚緦。

宋、元: 笛-官笛、羌笛、夏笛、小孤笛、鷓鴣、扈聖、七星、哨笛、豎簫,橫簫,蘆沙鳳筌(36簧),雲鑼,銃鼓,水盞,火不思,渤海琴,葫蘆琴,胡琴,三絃。

明、清: 笛-曲笛、梆笛,鼓-堂鼓、缸鼓、板鼓、書鼓、八角鼓、點鼓,揚琴,胡琴-提琴、南胡(二胡)、板胡、梆胡、椰胡、四胡、京胡、阮-月琴、雙清、奏琴。

吹管樂器

中國吹管樂器起源甚古,相傳在四千年前夏禹時期,就有一種用蘆葦編排而成的吹管樂器叫做「龠」。民國二十年山西萬泉縣荊村發覺出三個新石器時代的「壎」。<詩經>中有簫、管、龠、 、笙等樂器的記載。取代興起的軍樂,又叫鼓樂、橫吹、騎吹等,是以排簫、笳、角、笛等為主要樂器,常在軍隊行進時吹奏,也有用作儀仗隊或在宴會上演奏和其他娛樂之用。嗩吶的出現較晚,約在明代始有所記載。至今,在民間婚喪喜慶及民俗節日中,吹管樂器俱是主要樂器。

笛子: 簫:

笙: 嗩吶:

拉絃樂器

拉絃樂器是用裝在細竹弓子上的馬尾摩擦琴絃,使之震動發音的一種樂器。我國常見的拉絃樂器包括二胡、高胡、中胡、革胡、倍革胡、板胡、四胡等。胡琴早在唐朝已有,散見文學作品中,當時名曰「琴」,北宋時,它在我國北方悉部民間廣為流傳,稱之為悉琴。

目前,各地方與各劇種所用的胡琴類樂器,不下數十種,它們不僅有優美的音色和鮮明的地方色彩,且有高度的演奏技巧與豐富的表現能力,尤其是二胡,在近幾十年中更有較大的發展,已成為極佳的演奏樂器和重要的樂隊樂器。

板胡: 二胡(南胡):

中胡: 革胡:

倍革胡:    

彈撥樂器

彈撥樂器是用手指或撥子撥絃,及用琴竹擊弦而發音的樂器總稱。彈撥樂器的歷史悠久,種類和形制繁多,是極富特色的一類絃樂器。

根據樂器形制、性能和演奏方法的差別,彈撥樂器大致可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以七絃琴為代表,包括琴、箏等樂器。這類樂器都有一個長方形木箱做為琴身,張以琴絃,平放著彈奏。

第二類以琵琶為代表,包括柳琴、月琴、阮、三絃等樂器,裝有四根、三根或兩根弦,左手按弦,右手彈撥,多放在腿上彈奏。

第三類是揚琴。平置在木架上,用琴竹擊弦取音,約在明代由外國傳入。

琵琶: 柳琴:

三絃: 阮:

揚琴: 箏:

敲擊樂器

中國樂器中,打擊樂器歷史最悠久,且估有重要的地位。在傳統上,分為鼓、鑼、鈸、板和鍾五類,若依製造材料來分,又可分為金屬、竹木和革等三種。它們的演奏技能和表現力極為 富,音響具有特色,不僅使樂曲的節奏鮮明強烈,且具有極深刻的感染力,其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民間音樂中十番鑼鼓、潮州鑼鼓、蘇南吹打、河北吹歌和遼寧鼓吹等,俱是以打擊樂器見長。在現代國樂團中因種類很少使用,以下分別簡介常用四大類打擊樂器。

大鼓: 小鼓:

板鼓: 排鼓鑼:

低音大鑼: 小鑼:

雲鑼: 鈸:

梆子: 木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