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退休金和事業退休金的差距有多大?

滿滿滿滿


養老保險制度並軌後,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養老金差距為什麼還這麼大?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國家早就巳經察覺,並且一直在採取措施,縮小差距,體現公共。2014年10月1日推行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與企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並軌就是一個最好的佐證。

兩種養老保險制度的並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徹底告別在國家財政拿退休工資的歷史,從政策上體現公平、公正,從根本上解決了這個問題。

但飯要一口一口地吃,什麼事情都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至所以會產生企業退休人員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差距過大的問題,除了制度上的缺陷之外,首先,企業職工和個人參保的人員,不足額繳納養老保險費、繳費基數低、繳費時間短等,也是造成差距的重要原因。很多參保人只繳納了15年的養老保險費,或者按照最低的繳費基數繳費,到退休時領取的養老金自然就會很少。因此,參保人員按時足額繳費,多繳費長繳費,才不會造成太大的差距。

其次,改革的不同步,致使企業職工與事業單人員在養老金計發方面.差距過大。由於機關事業單位實行養老保險繳費2014年10月1日才開始,退休時機關事業單位老人和中人差別較大,所以機關事業單位中人退休養老金的計算仍然按照老人的辦法暫時執行。等中人的養老金正式方案出臺後,對中人退休待遇實行多退少補。加上養老金的計算是與當地上一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掛鉤,社平工資越高,計算的養老金越多。近兩年退休人員的社會平均工資比前幾年退休人員的社會平均工資更高,計算的養老金自然會更多。特別是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不但有視同繳費年限,而且還多了一筆過渡性養老金,這樣綜合起來一計算,事業單位中人的退休金肯定會比企業退休人員多出不少。

另外,目前事業單位退休金替代率在70%以上,屬於偏高,這是單一層次制度安排的結果。企業職工在改革前的退休金替代率也同樣偏高。但企業職工實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當初設計的“基本養老保險+補充養老保險"雙層架構並未實現,即企業年金並未普遍建立。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保留了退休金的偏高替代率,企業降低了基本養老金替代率又未補上企業年金,兩大群體的待遇差距就持續拉大了。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濟的發展,養老金基金的中央集中調劑,養老保險制度的不斷完善,企業單位和事業單位人員養老金的差距會逐步縮小、消失的。


葉公來幫忙


企業退休金和事業退休金的差距有多大呢,不妨以2018年調整後的全國平均水平做下比較:企業養老金是2630元,事業約為4600元,行政約為5200元。(行政事業人員養老金由於有關部門沒有像企業一樣公開,以上有關數字摘自網絡分析資料,僅供參考)。北京大媽有話說中,行政事業人員養老金平均水平起碼高於企業一倍多。

由於行政事業人員與企業人員結構不同,如高學歷人員多,高職稱人員多,領導幹部比例高等原因,養老金平均水平適當高於企業有其合理性,但像當前經過連續14次養老金調整仍然存在一倍多的差距顯然是不合理的,有悖工薪層養老待遇公平正義的原則。

全國8000多萬企業退休職工十多年一直呼籲的是徹底廢除養老雙軌制,實現“四同”,即企業與行政事業同工齡、同學歷、同職稱、同職級人員養老金大體相同。而非企業與行政事業人員全國平均水平相同。

本人在職時曾多次由黨委組織人事部門在企業、事業和行政機關調動、任職。以我為例,如果在企業退休養老金是3900元,在事業退休養老金是5200元,在行政退休養老金待遇最高為6100元,儘管沒有達到北京大媽所言,行政事業人員養老金平均水平起碼高於企業一倍多,但差距也是很大的。這也是為什麼省市管理的企業幹部普遍存在臨近退休三五年前最好調往行政事業的想法。


默言


企業退休金和事業退休金存在的差距大家有目共睹。


雖然近幾年國家已越來越重視,2014年將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10%,並向其中有特殊困難的群體適當傾斜;2015年出臺養老金並軌政策;2016年和2018年又分別提高企事業單位退休工資。


但是企業退休金和事業退休金依然存在較大的差距。


那麼,差距有多大呢?這差距必然有它形成的原因,小編梳理了一下,細細分析給大家。


一、退休金計算方法和領取規定不一致


  • 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退休工資是人事局發文,按照在職檔案工資的比例計算,由社保局將退休金匯入單位,然後單位再加上各種補貼將退休金匯入個人銀行卡里。


  • 而企業退休人員退休金跟養老保險繳費多少和繳費年限長短等直接相關,社保按規定計算,然後社保將退休金直接匯入個人銀行卡里。



上世紀80年代,小編的姑姑和王英是在同一年被縣級醫院(屬事業單位)招去收費工作。



不久,姑姑因為工作勤快、人也機靈,醫院安排她到藥房工作,後來,她函授讀了藥劑專科,又考取了藥士執業資格。當機會來臨時,她被招工轉為正式編制人員。


而王英因為沒有任何執業資格,不符合招工條件,所以一直是臨時工身份。


我們國家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真正開始繳納的時間是在1999年。


醫院為姑姑和王英在同一年辦理了養老保險,給姑姑是按正式職工繳納的五險,王英是按臨時工(社保規定此類為企業性質職工)繳納的五險,但姑姑的繳費基數明顯要比王英高很多。


2014年姑姑退休時,工齡滿30週年,中級職稱。退休工資是在職檔案工資的85%,人事局給予發文。


月退休工資近5000元。退休工資由社保匯入單位,然後單位再將退休工資匯入姑姑的銀行卡里。


同年,王英也退休,她因為屬於醫院臨時工性質,退休只能按企業退休人員性質給予辦理,工資按照養老保險繳費多少和繳費年限計算。


月退休工資2000元左右。每月退休工資社保部門直接匯入王英的銀行卡里。


姑姑的退休工資比王英高出一倍多。這裡面還會有這樣的因素,姑姑如果是高級職稱,那麼在職檔案工資會更高,或者工齡滿35週年,這兩者都會使退休工資更高。


因此,即使同一單位上班,工齡一樣,事業編制退休比企業退休至少要高出一倍多,甚至更高。據一些單位工資科反映,兩者普遍差距在1-3倍。


二、養老金並軌,並沒有縮小企事業單位退休金的差距


2015年,國務院印發《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機關事業單位職工也將繳納社保,財政不再兜底。


決定用10年時間實行過渡期,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公式與企業退休公式靠攏,只是增加了職業年金這一項目。


國家養老金並軌新政策出臺,並不是要降低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待遇,主要目的是要在事業單位養老金上與財政切割。


通俗講就是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實施過渡性養老金政策。


事業單位中人(2014年11月至2024年10月,這十年期間退休的,被稱為“中人”)的退休金還要由基本退休費、按照國辦發[2015]3號文件規定增加的退休費、退休補貼、其他崗位津貼等組成。


國家定不會讓事業單位將要退休的老人和過渡期的中人吃虧。


因此,即使養老金並軌,當前並沒有讓企業退休金和事業退休金的差距有多大的改變,兩者差距依然普遍在1-3倍之間。



三、事業單位養老金繳費基數和繳費年限普遍高於企業單位


2015年養老金新政策出臺後,事業單位新人退休金計算方式與企業單位幾乎一樣,都涉及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這些方面的計算與養老保險繳費基數多少和繳費年限長短直接相關。


因此,養老金高低的最關健因素還是取決於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的多少和繳費年限的長短。


據瞭解,事業單位職工繳費基數一般是按工資和各種津補貼組成,往往是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的100%-300%,如果職稱高或職務高的職工,工資或津補貼也會更高,因此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也會水漲船高。


並且事業單位人員一般工齡都較長,從工作一直到法定退休年齡才會退休,由此,繳納的養老保險時間也會更長,他們的工齡大都在25-40年之間。


如今企業雖然也比以往更重視養老金政策,一些效益好或為了留住人才的企業也在逐步提高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但這可能只是針對企業高層或企業一小部份人。


而企業更多的是為了節約成本,給大多數職工都是按照最低或打折繳費基數60%繳納。社保規定,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繳滿15週年,到退休年齡就可以領取退休工資。


由此可見,事業單位多數職工不論是繳費基數還是工齡都要比企業單位職工更有優勢,為此,退休工資也必將更高。


所以企業退休金和事業退休金1-3倍的差距依然會存在。


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濟的發展,企業單位和事業單位人員養老金的差距是否會逐步縮小或者消失,還得看國家政策如何調控、如何完善。



有書知道


目前來看,企業退休金和事業退休金差距大是有目共睹的。但具體差距有多大?並沒有一個太確切的數字。

我們僅僅比較基本養老金的話,可以通過計算公式來明確。

基本養老金,所有人員都包括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機關事業單位改革後,事業單位退休待遇也使用一樣的計發辦法了。


既然計算方法一樣,為什麼養老金還會有差距?

在交費年限一致的情況下,機關事業單位跟企業退休人員的待遇差距主要集中在繳費基數上。

目前,機關事業單位的繳費基數,一部分是2014年10月之後實際參保的繳費基數,另一部分是根據退休的職務所確定的視同繳費指數。

實際繳費指數最為公平,也是企業實際繳費採取的情況。未來大家都採取實際繳費指數後,大家的交費跟退休待遇就實際掛鉤,最為公平的了。多繳多得,長繳多得。誰也提不出意見。

另一部分是視同繳費指數,這一部分仍然參照了我們的老辦法待遇計算方式。退休時的職務級別確定視同繳費指數,而沒有考慮人生的職業發展歷程和工資待遇的不同。

一般退休時,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或多或少的都有一定的級別或者職稱,所以他們的視同繳費指數一般都很高,導致過渡性養老金每一年視同交費年限,多數會在1.5%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以上。加上每一年視同繳費年限帶來的基礎養老金。每年視同交費年限都會提高2.5%到3%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而我們實際交費的話,多數企業人員是按照60%到百分之百基數進行交費的,還要考慮個人賬戶的貶值,我們每繳費一年帶來的退休待遇只有1%到1.7%左右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所以說,基本養老金待遇差距在一倍以上是很正常的。

而且企業退休人員尤其是下崗失業人員或者靈活就業人員,繳費年限普遍不長。經常是,很多靈活就業人員按照60%的繳費基數交費15年就等待領退休待遇了。而實際上交費40年,退休待遇接近15年的三倍。

很多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連續工齡都非常長,比如教師是從民辦教師聘任開始計算。

所以,不同基數導致的退休待遇差距,不同交費年限導致的退休待遇差距,綜合起來,待遇差距是非常大的,可能會達到5到6倍。

還好,國家也非常重視退休待遇差距問題,想方設法縮小差距。2016年開始,我們國家對退休人員採取一種調整模式。通過定額調整、掛鉤調整、適當傾斜多種方式,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增長比例,努力縮小差距。

根據江蘇省的調整方案,2018年企業人均調整幅度是5.5%,機關事業單位不超過4%。如果增長的人均額度是一樣的話,事業單位的人均養老金會是企業的1.375倍。當然,事業單位的養老金人均增長額度很有可能還比企業的高。

實際上,上面說的只是基本養老金,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還有職業年金,還有一部分住房補貼等待遇,企業退休人員雖然有相應的補貼,但是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

所以,要想拉平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的待遇,還是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暖心人社


企業經濟自由貿易,賺到了錢是應該的,沒賺到錢,是自己無能,怪不得誰,呵呵!

事業單位,一是在底收入的情況下,在做奉獻,當然,後期也有經營過,到整體上來說,人家是做過奉獻的。倘若,水、電、氣、交通、教育、醫療、郵政、主體媒體、等等,都可以自由貿易的話。恐怕我們早就用不起水電氣、上不起學、做不起公交等的事了吧!

例如,我有個忘年交,聯合韓國、浙江大學在2000年左右,共同研發出了“自來水淨化”的某項科研成果,可以將自來水淨化到世界最高水平,沒有普及的原因是,自來水的收費要達到6~8元每噸,所以,沒有普及。

企業單位和事業單位都有自己的不容易,但兩者從公私角度來說,是截然不同的,所承載的社會責任也不同。雖然,這其原則上的,但是,也沒誰敢說,主體不是按照這些原則在進步的。

哎!就不要“比”了,多累啊!比到現在,又有多少人不辛苦?不累?也沒什麼不服氣的。混好的,沒混好的,都當是命吧!


章聖228


企業單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到了一定的年齡退休以後,就可以享受國家政策了,不工作了也是可以有養老金可以拿,而且據我所知,能拿的退休金還不少,有的甚至都要比一個在職人員拿的工資要高,真的是很不錯的一項政策。而且隨著我國政策的不斷完善,相信有關這方面的政策也是會越來越好的。

政策好了,退休金也上漲了,按道理來講,退休金上漲是好事才對,可是在高興之餘,又一個新的問題出現在人們的面前,同為辛辛苦苦工作了一輩子,但是就因為一個是屬於企業單位退休,一個是屬於事業單位退休,就因為這簡簡單單的工作性質的不同,帶來了退休金上差距的存在,我個人感覺差距大約會在二到三倍上。舉個例子講:企業單位的員工在退休後的能拿到的退休金為1000元每月的話,事業單位退休的員工能拿到的退休金大約在2000~3000元每月範圍內,甚至會更多,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大的差距呢?

很明顯的原因就是繳費基數的不同、繳費年限的不同和各種補貼的不同造成的,企業職工一般都是按照最低繳費基數60%繳納的,而事業單位職工則是按照最好的300%繳費基數繳納的,而一般的企業職工繳費年限在15年左右,而事業單位繳費年限要比15年多的多,而且企業單位為職工按一個基數繳納了養老保險,職工退休後直接從社保局領取該檔次的養老金;而目前我國的事業單位(主要是有財政全額和差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和機關單位,為職工按照和企業職工同一基數繳納了養老保險,但是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退休後的養老金不是直接從社保局領取,而是由社保局先打款到退休職工所在的機關事業單位,機關事業單位還要為退休職工加上各種地方性津補貼、福利費(主要是由財政撥款或其他形式而來的資金組成的)再發放給職工個人,所以,從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的職工就算在職時按相同基數繳納了養老保險他們退休後所得到的養老金實際上是存在著很大差別的。

前期的繳費基數不同、繳費年限不同也就意味著繳納的總費用是不同的,再加上後期的各種補貼的有無和高低的不同,差距自然而然的也就出現了。

上啥班,幫助你在職場裡做得更好。歡迎小夥伴們關注上啥班官方賬號,我們一起討論,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等你哦


上啥班App


以北京市為例/差距差不多一倍。

比如企業退休金是4千左右,那麼事業單位退休金為8千左右。

這是目前的狀態。

補充一點:事業單位的“退休工資”與企業單位的“退休工資”基本差不多。

為什麼呢?

差距在於事業單位退休金加上“補貼”比較高。(包括各項費用的補貼:書報、衛生、理髮、物業、很多項等等)。

我家二老是事業單位(東方演藝集團)退休人員,每次也不注意二老的工資條。偶然看到是在今年春節前後,才知道原來是補貼與工資相加,才高於企退養老金。


的確是這樣的!


蘭竹ZLZ


新鄉中公教育問您作答:

退休養老金已經連續13年增長,今年繼續增長已毫無懸念。

儘管養老保險並軌後,企業工人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養老金為什麼差距這麼大?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企業和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情況。

企業職工最早自1992年開始交納養老保險,由企業和個人一起統籌交納。

而機關事業單位指2014年10月1日開始交納養老保險,由個人和企業統籌。養老保險實施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並軌準則。

但由於機關事業單位實施養老保險交納2014年10月1日開始交納,退休機遇關事業單位,老人和中人的差別很大,所以機關事業單位中人(而對“統賬結合”之前參加工作、之後退休的人員來說,習慣上稱為“中人)退休養老金的核算,依然依照老人的方法,暫時履行。等中人方法出來之後,對中人退休養老金實施多退少補的辦法。

原則上,2014年10月1日今後開始交納養老保險,新人退休時養老金的核算公式,企業職工核算公式是相同的。可是由於養老金的核算是與當地上年的平均工資,個人繳費指數,繳費年限和個人養老金賬戶有聯繫。

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交納與國企央企相同,養老保險金的繳費基數是依照自己當地上年平均工資為交費基數,比較公正公正合理,收入高的繳費高,收入低的繳費低。

目前的和有企業比較多,在私有企業繳費為自己當地平均工資60%~300%,這樣企業就為職工交納最低60%為基數。個人工資指數和個人養老金賬戶都遠遠低於機關事業單位,乃至國企與央企。

這就是為何企業職工退休金要低於事業單位的最大原因。


新鄉中公教育


我們都知道,機關事業單位是鐵飯碗,每年有很多考生報考公務員和事業單位,進入體制內的生活安穩舒適,不犯大的錯誤可以幹一輩子,朝九晚五準點下班,工作體面、清閒,週末、節假日照常休息,幾乎不用加班,且福利待遇好,光這幾條讓不少人羨慕了,這還不是最氣人的,讓網友們抱怨最多的就是退休金的差距了,都說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工資比企業高出3倍。

那我們就來看看,同事退休職工,同樣的工齡,為什麼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職工退休金差距這麼大?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主要原因是國家實行兩種退休制度,存在一些差異,為了減小差距,國家也在推行養老金並軌制,不過目前成效不大,差距依然存在。

還有就是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金繳納的標準不一樣,機關事業單位福利待遇好,繳納的金額比較多,而有些企業是按最低標準繳納,因此退休後拿到手的錢也不多。

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留言區評論交流!


湖北中公事業部


我們事業單位還沒有企業高我問了不少和我同令同年退休的企業朋友結果都比我事業單位的高二到五百元。燃氣。供電高一千多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