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改唐為周,晚年被逼退位,身為前朝皇帝為何卻沒人敢殺她?

文丨木木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女性之一,她先後嫁了兩個皇帝,唐太宗和唐高宗,生了兩個皇帝,唐中宗和唐睿宗,同時

她本人還是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女皇帝,在男人統治了兩千多年的王朝中,創造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傳奇。關於這個女人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有太多謎團,一千多年以來,正史和野史留下了武則天種種撲所迷離的記載。

武則天改唐為周,晚年被逼退位,身為前朝皇帝為何卻沒人敢殺她?

武則天畫像

天授元年(690年),盛唐時期,武則天登基稱帝,推翻李唐政權,改國號為周,開始了長達15年的統治。神龍元年(705年)“神龍政變”唐中宗復辟,武則天被逼退位,不久後以82歲高齡辭世。

武則天死後以“則天大聖皇后”的尊號葬入乾陵。乾陵大家都知道,是唐高宗的陵墓,武則天死後能與唐高宗同陵,說明在那個時代,人們就沒有把武則天當做前朝的亡國之君,而是將她重新納入了大唐體系。時至今日,當談論起武則天時說她是大周皇帝也可以,但說她是唐朝皇帝也不會有人強烈反對。

武則天辭世後,以唐高宗皇后的身份,與李治合葬在乾陵,接受後人祭奠,這比當女人當皇帝難度更大。要知道歷代前朝皇帝下場都很慘,並且武則天還是一個女人,篡了李家的唐朝,改成“周”,統治了15年後,被李家後人發動政變趕下了臺,辛辛苦苦創建的武周王朝,又重新回到了李家人手中。奇特的是,武則天並沒有遭遇亡國之君的悽慘命運,一個前朝的亡國之君,到底運用了什麼手段,才能在亡國後保持住自己尊嚴的呢?

武則天改唐為周,晚年被逼退位,身為前朝皇帝為何卻沒人敢殺她?

劉曉慶版武則天

武則天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女性,看的足夠長遠,在武周王朝沒亡國的時候,她就已經解決好了亡國後要面對的問題。

問題1:繼承人之——選兒子還是選侄子

武則天一路殺伐走來,從當初一個小小的武才人,到現在一國之君,沒有她搞不定的事情,但有一件事很是令她頭疼,就是繼承人的問題。武則天67歲時才登上帝位,所以繼承人問題對她特別地緊迫,選兒子還是選侄子各有利弊。

首先來說選兒子。母子總比姑侄親,母親有好東西肯定首先想到的是兒子,並且從古至今,中國人民都非常重視祭祀,逢年過節給家裡去世的老人上個墳,燒點紙,武則天選兒子作為繼承人的話,死後的祭祀就有保證了,兒子、孫子、曾孫子都會一輩輩的祭祀下去。

但選兒子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兒子姓李不姓武。武則天一生艱苦奮就是為了建立王朝當皇帝,現在夢想好不容易實現了,而一旦選兒子作為繼承人,辛苦建立的武週一下子又變回了李唐,武周政權就白建立了,王朝自動消失,換誰都很難接受。

武則天改唐為周,晚年被逼退位,身為前朝皇帝為何卻沒人敢殺她?

唐中宗李顯

選侄子就沒有這個煩惱了,侄子與姑媽同姓武,繼承皇位後,只要不亡國,武氏江山就可以一直延續下去。但選侄子也有弊端,雖然同姓“武”,但是侄子不祭祀姑媽,侄子要祭祀也是祭祀自己的父母,祖父母,高祖父母,總之不會祭祀到姑姑這邊來。武則天若是將整個江山都交給侄子,結果侄子或者侄子的後代不祭祀自己,死後連個香火都沒有,這誰受得了。

關於繼承人的問題,武則天糾結了很久,最後做了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選兒子。武則天主動放棄了武周王朝延續的機會,將它又還給了李家,這也是為什麼武則天能在李唐獲得如此高的榮耀,擺脫上一代亡國之君的身份,繼續享受李唐後人供奉。

問題2:繼承人之二——選哪個兒

“選兒子還是選侄子”的問題解決後,武則天又面臨一個新的問題,選哪個兒子。

武則天一生有四個兒子,長子李弘,次子李賢,三子李顯,四子李旦。武則天在位期間,長子和次子都去世了,現在只能在李顯和李旦中選下一任皇帝。

這兩兄弟之前都做過皇帝,唐高宗李治去世後,武則天先立李顯當皇帝,李顯的皇帝寶座僅坐了55天,就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打發到均州去了(今湖北省丹江口市)。李顯被廢后,李旦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了新皇帝,但這也是位傀儡皇帝,權力都在武則天手裡,最後將李唐變成了武周。

武則天改唐為周,晚年被逼退位,身為前朝皇帝為何卻沒人敢殺她?

唐睿宗李旦

現在兩個兒子都在,繼承人選哪一個好呢?有人說,選李顯,按照繼承順序,老三和老四,那肯定是先選老三。也有人說應該選老四李旦,因為李旦做皇帝時間久,更有經驗,而且還一直跟隨在武則天身邊。

武則天最後還是選擇了李顯。為什麼選擇了李顯,而沒有選更有經驗的李旦呢?有以下幾個原因:

1.李顯朝中無勢力。

李顯僅當了55天皇帝,還沒來得及建立自己的勢力就被老媽趕下臺,送到均州去了。即便回來當上了皇帝,朝中無人那也只是個傀儡皇帝。而李旦在朝多年,勢力深厚,雖然現在是武周政權,但朝中有位李家的皇子,大臣們都視這個皇子為李唐的希望,覺得他將來會有所作為而擁戴他。

2.李顯與武家無仇

武則天在考慮“選兒子還是選侄子”問題時,武家和李家就已經爭的不可開交了,

李旦若是登基當了皇帝,那武家肯定沒有好果子吃。而李顯就不同了,身在遙遠的均州,遠離朝廷紛爭,與武家也沒什麼交往,沒有交往也就沒有恩怨,即便武周改為李唐,那麼李顯也不至於報復武家後代。

綜合考慮,李顯勝出,成為太子。

武則天82歲時,“神龍政變”發生了,病重的武則天被李顯逼迫交出了皇位。武周政權被推翻,這可是翻了個大跟頭,神奇的是,第二天唐中宗李顯竟然朝臣去朝拜武則天,並且堅決不承認自己的皇位是通過政變得到了,道理在哪?

武則天改唐為周,晚年被逼退位,身為前朝皇帝為何卻沒人敢殺她?

神龍政變影視劇圖

這時候就不得不佩服武則天的高瞻遠矚了,前面說了李顯在朝中沒有勢力,如果承認這個皇位是政變得來了,名不正言不順,這時候弟弟李旦還在一旁虎視眈眈,這不是給其他勢力創造機會推翻自己麼!所以李顯要拉武則天墊背,說自己的皇位是母親傳位得來的,朝臣必須得擁戴自己,並且還要維持一個孝子的形象,好生對待武則天。

問題3:選哪個尊號

武則天82歲退位,沒過多久就去世了,那麼有個重要的問題來了,武則天死後以什麼身份下葬?

武則天力排萬難建立武周政權,堂堂正正的做了15年皇帝,放眼整個世界,像武則天這樣有權威的女性皇帝也沒幾個,這個身份得來如此不易,死後理所應該以皇帝身份下葬。

這時朝中沒有勢力的唐中宗李顯又來巴結她,給她上了尊號叫“則天大聖皇帝”,武則天也是極其貪戀權利的一個人,但面對“則天大聖皇帝”這一尊號時,她堅決不要,這就是在給自己鋪後路。

武則天若要了“則天大聖皇帝”這個尊號,就意味著告訴世人,武週一朝是獨立存在的,與李唐王朝是兩個朝代,這樣一來若以後自己子孫不認這位奶奶可怎麼辦?輕則沒有祭祀,重則陵寢不保,一世英名被毀啊。所以武則天堅決不要“則天大聖皇帝”,而是稱自己為“則天大聖皇后”。是唐高宗李淵,是整個李唐的皇后,將武周與李唐無縫對接。

武則天改唐為周,晚年被逼退位,身為前朝皇帝為何卻沒人敢殺她?

乾陵

除了改尊號,武則天臨死前還發布遺詔:1.赴廟、2.歸陵、3.稱“則天大聖皇后”

赴廟,武則天死後歸入李家的宗廟,接受李家後人的祭拜。

歸陵是件影響千秋萬代的大事,即便以後子孫後代對武則天的評價變了,他也不敢開武則天的陵寢,因為武則天葬入的是乾陵,是與唐高宗李治住一塊的,誰敢開乾陵,那就是自掘祖墳。

武則天的遺詔被兒子完美的執行後,她的地位千秋萬代都不會動了,所以,即便武則天篡了李唐的權,建立武周王朝,自己當了皇帝,而後又被唐中宗李顯推翻,但武則天高瞻遠矚,將武周與李唐完美對接,選對繼承人,選對尊號,發佈遺詔,給自己留足了後路,得以全身而退。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