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李寅飛對郭德綱的對話?

娛扒府


為什麼我們看不到那個玩命說相聲的郭德綱了呢?

首先,這是事實,04、05、06那幾年,郭德綱的相聲視頻從劇場一經穿出,瞬間傳遍網絡,《論五十年相聲之現狀》、《列寧1918》、《我這一輩子》、《我要上春晚》、《我要幸福》、《我是黑社會》、《我要奮鬥》、《我要反三俗》、《我要旅遊》、《我是科學家》、《我要鬧緋聞》等等等等自己創造的相聲段子層出不窮,用他自己的話說:幹了好幾個月,愣沒翻頭。

為什麼那會兒他那麼玩命呢?沒辦法,酒香也怕巷子深,初創時期的德雲社困難重重,而他作為德雲社的負責人不努著勁地往前拱只能就地解散各回各家。後來何偉曹金的離開更讓郭德綱處於蜀中無大將的境地,放眼望去,手下人雖多,但當時各個默默無聞,連能勉強挑大樑的廖化都沒有,只能自己披掛上陣。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水滴石穿,繩鋸木斷。多年的堅持和努力終於得到了豐厚的回報,德雲社成為了相聲界的金字招牌,岳雲鵬、孫越、張鶴倫、張雲雷、燒餅、孟鶴堂、閻鶴祥、郭麒麟等人逐漸嶄露頭角並被觀眾認可,他們的演出風格各異,現場火爆,德雲社一派欣欣向榮之相。

這樣一來,郭德綱就沒有必要也必須不那麼拼了,沒有必要是因為他下面有了那麼多的知名相聲演員,能夠給德雲社帶來足夠的利潤。必須不是因為他必須給他下面的新人讓路,如果郭德綱一直站在前臺玩命的說相聲,他下面的那些人還有嶄露頭角的機會嗎?

作為一個智商情商高都很高的郭德綱比誰都清楚:一家獨大是一個團體長久存在和發展的大忌,這也是他站在整體相聲市場的角度上歡迎其他相聲社團存在和發展的原因所在。

現在的德雲社就是一個企業,郭德綱就是老總,他要做的不是每天出去跑業務拉客情處理售後,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對企業的發展戰略做出合理的規劃。

比如說,他以一己之力挽救了相聲的頹勢,臆想一下,他的下一步是不是要重振京劇呢?如果是,該怎麼一步一步的去實現呢?

類似這樣的問題才是現在的郭德綱去思考的!





行走的態度


李寅飛對郭德綱的評價情真意切,但是,背後卻有玄機,李寅飛實際是郭德綱弟子,名李雲飛,但是因為他的智商太高,情商太高,在一群德雲社的簡單思維的人群中,肯定無法生活,李寅飛的說法是被淘汰,郭德綱的說法是退出,理由是上學,讓大家面子上也都過得去。我覺得其實李寅飛就是曹雲金,何雲偉的翻版,他們沒想到老郭煥發第二春,鳳凰涅槃了。


李寅飛被淘汰,說句實話,真不冤枉,他這場比賽確實不怎樣,其實我看出來了,郭德綱也看出來,原因是什麼?新仇舊恨,李寅飛太想證明自己了,這是一股心理動力,我離開你,但我更好,以證明方面你是錯誤的,這是一股勁,是心理罪。

正是揹著這個負擔,才讓他敗北,如果他放平心態,端正態度,他是肯定會勝出的,其實,他早就是勝者,血氣方剛,不服不忿,比如懟博士相聲夫妻,可謂刀刀見血,但是如果沒做到氣定神閒,那麼輸就是必然。

李寅飛說郭德綱,說的沒錯,但他卻忘了發展看問題,今天如果郭德綱還和以前一樣在臺上趕場,賣命說相聲,那麼就沒有德雲社的今天,位置不一樣,考慮問題的方式,角度,責任都不一樣了,好比一個成為將軍的士兵,就不可能再衝鋒陷陣了,因為還有更重要的位置。

郭德綱和張國立是一對老江湖,不得不承認薑還是老的辣,他們聯手做掉了李寅飛而讓他啞口無音,心服口服,為啥這麼說他們的相聲水平確實高出對手一大塊,選擇的時候,張國立選郭戰隊,郭德綱選李寅飛,這樣按照規則,就讓觀眾投票,他們兩個沒有責任,而李寅飛以少數票敗北,無話可說,只能認賭服輸。


韓東言


“清華博士”李寅飛在“20進10”的比賽中出局,很遺憾。但他最後對郭德綱說的話:“懷念04、05、06年的郭德綱”,感情真摯,令人動容。

04、05、06年的郭德綱,是剛剛出頭的時候,從底層走來,一路冒尖,靠的就是過人的實力。那個時候的郭德綱精力、創作力旺盛,經常推陳出新,相聲質量是最高的時候。

郭德綱當時真的是場場爆滿,演出票供不應求,經常需要加座。而被他感染的觀眾中,有不少因為他熱愛相聲,進入相聲行業,為了這個日薄西山的傳統藝術貢獻自己的才能與青春。

而李寅飛也是買過票的人,從一名博士轉變為相聲演員,或許真的是受郭德綱的影響。

如今的郭德綱,成名立腕,帶徒弟、巡演,事業越做越大,上臺的機會越來越少,作品越來越少。或許李寅飛看到如今臺上的相聲作品質量,與那時候的郭德綱的作品質量不可相提並論,所以才發出感慨。

與其說是懷念郭德綱,不如說是懷念當初能自在說相聲的日子,沒有主流與非主流之分,征服觀眾的只有一流的相聲,這是一個相聲熱愛者、相聲從業者的心願吧。不知何時才能實現。


注視這視界


李寅飛是郭德綱的徒弟,那時候被德雲社淘汰是因為大舌頭,現在你聽他說話也是在使勁板這個毛病,所有的發音吐字都非常用力。

然後小哥幾個成立了“北京大逗相聲”,演出現場非常火爆。(有興趣可以搜搜大逗的視頻)但是大逗的觀眾始終都是那一波老觀眾。所以他演出現場效果非常好。加之大逗的幾個年輕演員先後登上春晚,身價也水漲船高。現在李寅飛作為大逗的班主太想證明自己,證明郭德綱當初淘汰他是個錯誤,所以有了現場的那些評價。不過在我看來,他們說的那段還可以,不像兩位導師說的那麼次。

另外李寅飛和郭德綱還有過一段緋聞,這個也好幾年了,有興趣你可以去搜一下!!


李寅飛最後走的時候說,希望看見05.06年舞臺上的郭德綱,意思是那時候的郭德綱賣力的演出,不停的出新作品,當年有一次返場29回創下了記錄。李寅飛的意思,那時候的郭德綱才是說相聲的郭德綱,現在的郭德綱是綜藝範兒的郭德綱了。也是臨走臨走了,禮貌的罵了郭德綱一句……


圖樂相聲


首先 聽聽老郭後來說的鶴字科有名(李鶴元)了,說明水平沒毛病。但高老闆要開了他,給的是嘴有毛病!啥意思,愛抱怨愛串閒話唄。一個一帆風順的天之驕子肯定和那些打小輟學的尿不到一起。其實鶴九科也有很多大學生,壯壯還是攻城獅呢。但至少要心態好能從低處開始。

其實 看看就這兩期的表現,確認有點那種忿忿不平不吐不快的感覺。這似乎是好多晉級演員的通病。打小就混圈了,感覺有了師承強過好多人就開始嘚瑟了。但又發現掙不了錢,於是既糾結又磨不開。在點評時別人總有點瞧不起,但自己也還有差距。簡單來說眼比手高,口氣比腳氣重!

最後 回到題目看看他的話,他懷念的不是那時候認識的郭德綱,而是那個時候他學習的氛圍。就像我們總覺得上學期間還是最簡單的,步入社會後那些毛病出來了,才覺得環境變了。

~~~~~~~分割線~~~~~~

最後再多說兩句郭德綱的點評。他留了面子,說的是沒開自己跑了。但李寅飛後面說的是他被德雲社淘汰過兩次。而老郭對張國立說的那句嘴不好,李寅飛沒在意但萬一有同行好事的點出來挑撥就是事兒了。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老郭總覺得自己問心無愧,但好多同行都覺受欺負的緣故!

最最後,再再多說一句。我們看的說的不是別人的八卦而是每個人的生活。看看別人想想自己,這才是重要的。(๑• . •๑)


葉澔


轉:這人是眼下典型的投機者的代表,當年學相聲並不是喜愛,而是想成名,才學三年嫌長,發現有更容易的方式,於是棄之而去,一番努力竟拿到了愽士學位,但發現博士學位並不能立即帶來名利,所以再次返回演藝圈,以博士、前德雲社成員雙重身份指望快速成名獲利,可惜好像不是太理想,本打算借這次擴大影響,卻中途而止,還是郭眼睛毒,說多大手端多大碗。意思是任何成功沒有捷徑可走。


小刀4907603


這人是眼下典型的投機者的代表,當年學相聲並不是喜愛,而是想成名,才學三年嫌長,發現有更容易的方式,於是棄之而去,一番努力竟拿到了愽士學位,但發現博士學位並不能立即帶來名利,所以再次返回演藝圈,以博士、前德雲社成員雙重身份指望快速成名獲利,可惜好像不是太理想,本打算借這次擴大影響,卻中途而止,還是郭眼睛毒,說多大手端多大碗。意思是任何成功沒有捷徑可走。


古老農民


真亦假來,假亦真,藝人,一分情感,八分表達剩下的九十一分是表演,是裝,說清楚點就是我捧你,你捧我,通俗點就是我TM誇你,你TM誇我,我十句誇你,損你一句。你敢九句誇我,兩句損我,就是不給我面子,我就弄你,前幾年李寅飛的女朋女和郭德綱的緋聞誰還記得,如果傳聞是真,算起來他倆還是一個大炮的炮兵,是戰友,傳聞如果是假的,他們也算是患難師徒,桃花一劫,只不過是師徒共同為一個娘們渡劫


哦哦重


這可能是離開德雲社的人都想說的吧。

離開的可能都懷念05年左右的時光,那時候剛剛開始掙錢,郭德綱還能帶著他們出臺。

現在,今非昔比了。

自己離開,肯定是想著會比在德雲社好,誰不是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呢。

可,誰能想到現在,郭德綱不僅能掙錢,還能上電視。

他雖然和北京臺不和,但是,現在人家繞道東方衛視,在那裡也一統天下了呀。

您這當初離開的,想出人頭地的,不是還要讓人家郭德綱來評判你嘛。

到底是扯了一個屁股簾當大旗,還是小了點。

你再看看現而今那些個離開的,在電視上混的,天天拿著05年的笑料還在那說。

這是憋著等把那些個前輩都熬死了,自己自然就是成藝術家了。

沒勁。

所以,他們見了郭德綱,就是恨自己當初選擇障礙,一葉障目唄。

心裡酸,還想有些底氣,又不想承認。

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唄。

更讓他們接受不了的,現在明明應該是他們的位置,讓岳雲鵬這個河南人給佔了,一個賣炸醬麵的。

還能搞專場,還能演電影。

居然還能演主角。

還能上綜藝。

哎呦,氣死我了。

他們現在就給氣成這樣,您說他們見了郭德綱能不酸嗎。

是吧。


禮部尚殳


我也是一名每天晚上都會聽著郭德綱相聲睡覺的小鋼絲,站在自己的角度,有自己的一些見解,不見得對,但只是代表我這一年齡的態度,95後。我並不切身實地的知道郭是如何讓相聲煥發新春,但從我自己聽的郭的相聲來判斷,起初聽會覺得,好精緻,好默契,但是聽了多了會發現,怎麼不同名字的段子,包袱會有很多重複的現象?我確實聽不出違和感,我也認為這個包袱令人發笑(聽了很多次也一樣樂,願意聽下去),但是總覺得對郭精緻有餘,與時俱進不太夠了(不是一兩個小包袱就能說明問題的)。作為新一代且浮躁的一代,傳統文化對於我們意味著更多,也更加重要。郭曾經說過,相聲是最與時俱進的一個東西,但是現在的95甚至00後,他們發自心底樂的點在哪裡?我相信郭04至06年很契合當時一代年輕人對於娛樂的態度,但是十年過去了,年輕人的主力軍也向後走了十年,應該推陳出新了,如何能讓相聲充滿新活力而不尬,如何能讓“俗”脫胎換骨,應該是下一代年輕相聲演員該做的。我要替郭說句話,雖然不會改變什麼。事物都需要傳承,郭已經非常圓滿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務,該轉換自己的定位了。如果相聲再走不好,郭還能繼續獨霸一方地活下去,那也只能說明年輕一代相聲演員跟郭有一定差距。致敬郭,期待下一個郭。希望相聲與時俱進,發展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