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延坡丨細數新四軍武器:從“歪把子”到“馬克沁”

井延坡丨細數新四軍武器:從“歪把子”到“馬克沁”

【冷熱軍史】

兵者,國之大事。

軍隊不生產穀物,但生產安全。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軍史裡的點點滴滴,記錄著一支軍隊走過的路。

“井延坡”工作室開闢“冷熱軍史”專欄,約請知名軍史專家定期推出網評文章,解讀中外軍事史上的熱點事件和戰史背後的各類冷知識,為您打開一個觀史的新視角。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談判達成協議,於10月將在江南八省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屬於國民政府戰鬥序列,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中國人民解放軍前身之一。

抗戰時期由於受條件的限制,新四軍的武器裝備很雜,可以說有什麼用什麼,除了步槍,還有手槍、輕重機槍、擲彈筒、迫擊炮、山炮等,而且幾乎完全是輕武器,極少有重武器,更別說坦克、飛機了。新四軍武器裝備來源主要有以下幾個來源:(1)改編新四軍之前紅軍的武器裝備。(2)國民黨在抗戰初期曾撥給新四軍部分武器彈藥。(3)繳獲日偽軍的。(4)新四軍兵工廠自制。


近期,中國軍網井延坡工作室約請軍史專家徐平為您盤點新四軍使用過的武器裝備,敬請關注。

從“歪把子”到“馬克沁”│細數新四軍主要武器裝備(三)

“花機關”(德國MP18/28衝鋒槍)

“花機關”,是指德國MP18/28衝鋒槍,正式的叫法是“白格門(伯格曼的音譯)手提機槍”。上世紀20~30年代,中國軍隊中使用的MP18和MP28衝鋒槍,一方面從外國進口,一方面也在國內多家兵工廠生產。在當時衝鋒槍並不是被稱之為衝鋒槍,而是叫做“手提機槍”。由於它可以如機關槍那般連發射擊,以及槍管外套筒上很多散熱孔,於是又俗稱“手提花機關槍”,簡稱“手花機關”或“花機關”“手提機槍”。當時的中國,由於軍閥內戰而被實施軍火禁運,所以伯格曼衝鋒槍多從走私渠道引進。四川軍閥劉湘曾訂購德國克虜伯廠白格門手提機槍1200挺,子彈600萬發。1925年漢陽兵工廠率先仿製MP18,但口徑改為7.63毫米。1926年上海兵工廠和金陵製造局也開始仿造,兩年中共生產了6000支。廣東、鞏縣兵工廠和大沽造船所也先後仿造此槍並有所改進,口徑包括9毫米、7.65毫米和7.63毫米。“花機關”在當時中國並沒有被大量裝備在一般部隊的士兵身上,而主要是裝備在較精銳的突擊隊或警衛隊中。中國工農紅軍中也有不少繳獲的“花機關”,長征時強渡大渡河和飛奪瀘定橋的突擊隊員都配備“花機關”。


井延坡丨細數新四軍武器:從“歪把子”到“馬克沁”

“花機關”

MP18伯格曼衝鋒槍性能參數

口徑:9×19 毫米

槍長:815 毫米

槍重:4.17 公斤 (空槍重4公斤)

供彈方式:20/32發彈匣,32發蝸牛型彈鼓,使用9×19毫米魯格手槍彈

射速:400發/分

槍口初速:380米/秒

射程:150米

新四軍部隊中,也有少量繳獲的“花機關”。據1938年12月24日彭雪楓《關於人員武器情況致毛澤東等電》,提到遊擊支隊“手花機關十支”;1939年7月1日張震《關於遊擊支隊東進9個月以來的總結》,提到“花機槍七支”;1939年9月1日彭雪楓《關於遊擊支隊人員武器統計及活動地區致毛澤東等電》,提到有“花機槍五支”。據陳毅、劉少奇、賴傳珠關於新四軍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份人員武器彈藥統計致毛澤東等電,新四軍軍部和各師(除第一師)共有花機關70支。


“歪把子”輕機槍

說起十一年式輕機關槍,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提起“歪把子”來,那名氣就大了。“歪把子”即“十一年式輕機關槍”(十一年式輕機關銃),也簡稱為“十一式輕機槍”,是二戰結束前日軍使用的一種6.5毫米口徑輕機槍,於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1922年)定型成為制式裝備而得名。因其槍托為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故在中國俗稱“歪把子”機槍。

井延坡丨細數新四軍武器:從“歪把子”到“馬克沁”

十一式輕機槍

十一年式機槍採用導氣式自動方式,閉鎖機構為楔閂橫動閉鎖。槍管上有螺紋狀散熱片,使用與三八式步槍相同的6.5×50毫米步槍彈以及標準5發彈夾,使用方便,射程較遠,精度較高,但槍彈威力不大。它最為獨特的是彈鬥供彈原理,開放的供彈彈鬥容量為30發,彈鬥位於機槍槍身左側,可以容納6個水平放置的5發彈夾。機槍上配有油壺,子彈需要經過油刷給彈殼塗潤滑油否則容易退殼不暢。理論上只要不斷向彈鬥中裝填彈夾即可持續射擊,但是由於彈藥裝填繁瑣,實際射速不能達到理論射速,很難達到150發/分。在實戰中存在槍管過熱(不能換槍管)、結構複雜易出故障等問題。

很多人以為中國軍隊使用“歪把子”機槍是在抗日戰爭時期繳獲日軍的,其實,早在抗日戰爭之前,中國軍隊就有少量的“歪把子”機槍了。1924年東三省兵工廠就開始仿製十一年式機槍,稱十三年式輕機槍,1928年正式投產後改稱十七年式輕機槍,月最高產量40挺。到1931年“九一八“事變時,一共生產了400挺十七年式輕機槍。

十一年式輕機關槍性能參數


操作:自動

口徑:6.5毫米

彈藥:6.5×50毫米步槍彈

容量:5發/彈夾、30發/彈鬥

重量:10.2公斤

全長:1100毫米

槍管長:485毫米

初速:736米/秒

理論射速:600發/分

有效射程:600米

不管它好不好使,反正“歪把子”是新四軍從鬼子手中繳獲最多的輕機槍,因此在新四軍部隊中也最常見。

井延坡丨細數新四軍武器:從“歪把子”到“馬克沁”

新四軍蘇浙軍區的機槍分隊

捷克ZB-26式輕機槍

ZB-26輕機槍是捷克槍械設計師哈力克於1926年設計定型,同年由捷克斯洛伐克布爾諾國營兵工廠正式量產的一種輕機槍。

ZB-26除了裝備捷克軍隊以外,還大量出口到國外換取外匯。整個30年代,捷克式一共出口12萬挺 ,中國是使用ZB-26輕機槍數量最多的國家。根據捷克布爾諾工廠歷史資料,1927~1939年間,一共運送給中國30249挺ZB-26輕機槍。中國不但採購了ZB-26輕機槍,而且大量仿造ZB-26,全面抗戰爆發前,捷克ZB-26輕機槍在中國的仿造和購買數超過12萬挺。生產過捷克式輕機槍的兵工廠或者修理所,遠遠超過三十所。連新四軍的簡陋軍工廠也可以熟練修理該機槍。至於維護所需的零件,除了中國自己生產的以外,從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末期的十年時間,中國從捷克進口了大量的零件。這些零件質量參差不齊,但是尺寸相同,能夠滿足中國方面得需要。

井延坡丨細數新四軍武器:從“歪把子”到“馬克沁”

捷克ZB-26輕機槍

自從中國二十年代開始購買和仿製捷克式以後,捷克式很快成為從中央軍到各派軍閥的制式裝備。由於該槍閉鎖可靠、更換槍管迅速,因此很快成為後來國內輕機槍的主要品種。當時使用的ZB26除了進口的外,還有大沽造船所、重慶武器修理所、廣東兵器製造廠和鞏縣兵工廠仿造的。

捷克ZB-26輕機槍性能參數

全槍長:1161毫米

槍管長:672毫米

全槍重:9.60千克

自動方式:導氣式

膛線:4條,右旋,纏距240毫米

初速:830米/秒

表尺射程:1500米

射速:500發/分


槍管冷卻方式:氣冷

供彈方式:20發彈匣

使用槍彈:7.92×57毫米毛瑟槍彈

新四軍部隊裝備的輕機槍種類較雜,除了國內兵工廠仿製的,進口的主要有捷克ZB-26式、日造十一年式(歪把子)、美造勃朗林MIP18A2式以及加拿大、蘇聯等國製造的。其中,捷克ZB-26式輕機槍多為國內主要兵工廠仿製的。

馬克沁重機槍

馬克沁重機槍是英籍美國人馬克沁(又譯馬克西姆)於1884年研製出的世界最早的重機槍。中國晚清時稱其為“賽電槍”。馬克沁重機槍獲得成功後,許多國家紛紛進行仿製和改進。當時在中國的馬克沁重機槍除德國原產品外,還有兩種馬克沁的變形,一種是英國的維克斯7.7毫米機槍,一種是俄國的索科洛夫7.62毫米機槍,前者冷卻水筒表面帶有橫向稜槽,採用特殊的籠狀槍口消焰器,後者則改用雙輪式槍架並帶有護盾。馬克沁是舊中國最普及的制式機槍,在光緒十五年(1889年),金陵兵工廠就仿造出了中國第一挺馬克沁重機槍。宣統二年(1910年)秋,四川機器局也製造成功4挺馬克沁重機槍。1914年金陵製造局又成功仿製德國的七九馬克沁重機槍,並取名叫“華寧”,並生產了300挺。1915年大沽造船廠依照獲得的新式德國馬克沁重機槍開始仿製。並於1916年仿製成功,受到海軍部嘉獎。先後有10餘個廠家仿造過,多數仿自M1899及M1908/15,結構大同小異,鞏縣兵工廠還仿造過俄式輪架馬克沁。當時最新式的是金陵兵工廠根據M1908/15改進的二十四年式,特徵是消焰器後的圓形遮光片。


井延坡丨細數新四軍武器:從“歪把子”到“馬克沁”

二十四式仿馬克沁重機槍

馬克沁重機槍性能參數

作業原理:管退式

槍長:1197毫米

槍管長:721.2毫米.

口徑:7.92×57毫米

槍重:20千克

槍架重29千克

槍口初速:870米/秒(尖彈)/ 770米/秒(重尖彈)

有效射程:1000米

理論射速:480~600發/分

上彈方式:250發佈彈鏈

冷卻方式:水冷式

井延坡丨細數新四軍武器:從“歪把子”到“馬克沁”

新四軍蘇浙軍區第三縱隊在天目山戰役中繳獲的重機槍

哈奇開斯重機槍

哈奇開斯(又譯霍奇克斯)M1914式重機槍是一戰中法軍的制式機槍,由法國哈奇開斯公司生產,採用導氣式自動方式,風冷散熱,結構簡單,性能可靠,與水冷式、短槍管後座式的馬克辛重機槍平分秋色。哈奇開斯M1914式重機槍在法軍中一直服役到上世紀40年代。1930年至1935年中國國民政府也向法國購買了1192挺哈奇開斯M1914式重機槍,為此還要求改口徑為7.92毫米以便發射7.92毫米口徑德式子彈。除了買原廠法國貨外,中國兵工廠也有仿製,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後又向法國訂購了1300挺,但最後只有300挺到貨。

井延坡丨細數新四軍武器:從“歪把子”到“馬克沁”

哈奇開斯M1914式重機槍

哈奇開斯M1914式重機槍性能參數

槍重:24.4公斤

全重(連三腳架):46.8公斤

全長:1390毫米

槍管長度:800毫米

口徑:7.928×57毫米

槍機種類:導氣式

發射速率:450發/分鐘

槍口初速:724米/秒

供彈方式:24發保彈板,250發鉸接式彈鏈

瞄準具型式:機械瞄具

井延坡丨細數新四軍武器:從“歪把子”到“馬克沁”

睢寧戰役中的第四師指戰員使用哈奇開斯重機槍

大正三年式重機槍

大正三年式重機槍是日本以法國霍奇克斯M1914重機槍作藍本研發的氣冷式重機槍,設計師是南部麒次郎,其名稱來它開始裝備的年份大正三年(1914年),簡稱三年式,這型重機槍是三八式重機槍的後續發展型號,射擊精度高,高平射轉換速度快,是日軍二三十年代的主力重機槍,中國東北三省的兵工廠曾於1924年(民國十三年)仿製並稱為十三年式重機槍。口徑有6.5毫米和7.92毫米兩種。

井延坡丨細數新四軍武器:從“歪把子”到“馬克沁”

三年式重機槍

三年式的槍身和槍管佈滿如同風冷式發動機的散熱片,它沿用了法國霍奇克斯重機槍的供彈設計,以30發裝保彈板供彈。它的缺點是發射的三八式步槍彈威力不足,故它之後被九二式重機槍取代,三年式和九二式兩者很相似,只是九二式改為發射威力較大的九二式子彈。

大正三年式重機槍性能參數

口徑:6.5毫米

槍管長:737 毫米

全槍長:1198 毫米

重量:55千克

裝彈數:30發保彈板

發射速度:500發/分鐘

子彈初速:740米/秒

尺標射程:2400米

最大射程:4000米

作用方式:導氣式

九二式重機槍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陸軍在中國東北戰場主要壓制武器為十一年式輕機槍和三年式重機槍。三年式重機槍(大正三年定型)口徑為6.5毫米,而當時歐美軍事強國重機槍普遍使用7.7毫米子彈。相比之下,三年式重機槍明顯威力不足,而且防空射擊時射程距離也不夠。

於是,日本陸軍於1932年(昭和七年)在三年式重機槍基礎上,開發定型一種使用7.7毫米子彈的重機槍,由於增大了口徑,加強加大了槍體使其更加堅固,也導致全槍重量增加。這一年是日本皇紀二五九二年,該槍定名為“九二式重機關槍”。其基本構造沿續了三年式重機槍的構造。其瞄準裝置採用了光學瞄準鏡,遠距離的命中精度相當高。子彈塗油裝置以及供彈機構與三年式機關槍相同,增加了下八字型握把,以及槍口消焰器。發射方法也不是手指的扳機式,而是變為對推的壓鐵式。因其特有的發射聲音,盟國的士兵們稱為“啄木鳥”。


井延坡丨細數新四軍武器:從“歪把子”到“馬克沁”

九二式重機槍

從重機槍的發展方向上看,九二式採用氣冷式導氣是一種比較先進的設計理念。雖然當時材料以及技術水平的限制,導致了九二式整體質量偏重到達了55公斤,但是提高了可維護性,相比水冷機槍減少了水箱的保障,從而提高了惡劣環境下的作戰能力。

九二式重機槍在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中,作為日本陸軍的主力重機槍大量使用。整個戰爭中一共生產了4萬多挺九二式重機槍,有3萬挺以上用在了侵華戰爭中。中國軍隊繳獲了大量的九二式重機槍,成為打擊日本鬼子的有力武器。在日後的解放戰爭乃至抗美援朝中都有過它們的身影。


九二式重機槍性能參數

口徑:7.7毫米

槍管長:721毫米

全槍長:1156毫米

重量:55.3千克

裝彈數:30發保彈板

發射速度:450發/分(最大)實際200發/分

子彈初速:800米/秒

表尺射程:2400米

最大射程:4500米

三十節式重機槍

上世紀20~30年代,國產重機槍數量僅次於馬克沁的是三十節式。三十節式重機槍,1921年由漢陽兵工廠仿造美國勃朗寧重機槍M1917式。該槍由美國著名槍械設計師約翰·摩西·勃朗寧設計,採用了與馬克沁重機槍一樣的槍管短後坐自動方式,外形與馬克沁相似,但機匣尾部是手槍式獨立小握把而非立柱式雙握把。漢陽廠於當年10月10日開始量產,由於這一天是民國十年十月十日,所以被稱為三十節(卅節)式機槍,由於其水冷套由黃銅打造,故又被戲稱為“老黃牛”。該槍在當時屬於相當精良的武器,初造時月產量只有幾挺,後來才增加到每月25挺。其生產廠除漢陽外,還有上海和華陰兵工廠等,1931年時全國月產超過140挺。當時在各派軍閥隊伍中幾乎都有三十節式重機槍。三十節式重機槍在20年代中後期,曾是最主要的國產機槍,前後生產一二十年,約有上萬挺。


三十節式重機槍主要參數

作業原理:管退式

槍長:960毫米

槍管長:610毫米

口徑: 7.92×57毫米

槍身重:15.5千克

槍架重:23.5千克

表尺射程:2000米

瞄準基線:680毫米

槍口初速:824米/秒

理論射速:500~600發/分

上彈方式:250發佈彈鏈

自動方式:槍管短後坐式

冷卻方式:水冷

井延坡丨細數新四軍武器:從“歪把子”到“馬克沁”

三十節式重機槍

井延坡丨細數新四軍武器:從“歪把子”到“馬克沁”

新四軍機槍組在戰鬥中

(中國軍網·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