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喝過的茶葉中,你認為哪個地方的茶葉最好喝?

UO茶語


我生命中的前20年幾乎沒喝過茶。

工作以後聽說喝茶能提神,開始養成了喝茶的習慣。

最開始從超市買那種一二十塊錢一袋的茶葉,茶梗很多,當時也沒那麼多在意,喝的也很帶勁。最主要是剛工作的前幾年也挺窮的。

後來經濟狀況慢慢好轉,逐漸的喝到一些好茶。

獅峰龍井,六安瓜片,碧螺春,竹葉青,黃山毛峰,安溪鐵觀音,嶗山綠茶,日照綠茶,祁門紅茶。

也有口糧茶例如張一元的各種茉莉花茶,四川幾十元一斤的綠茶。喝幾十的川茶是個意外的,老婆是四川人,孃家舅舅開茶館的,兩塊錢一杯無限加水的那種,喝著還挺帶勁,於是弄了兩斤當口糧茶。

現在開始說好喝不好喝了:

最喜歡的有龍井,瓜片,毛峰,鐵觀音,嶗山綠茶,日照綠茶,四川口糧茶。

一般的有碧螺春,張一元的口糧茶。

最失望的是竹葉青。竹葉青是到四川看望老丈人,在當地買的,買的時候在茶葉店現場品嚐的口感還不錯,但是回到山東以後再喝感覺味道完全不一樣,這個也許是水質的問題,但是不管怎麼說,是再也沒有買過竹葉青了。

口感或者說好喝不好喝這個全憑個人口味,所以僅供參考了。


思密達劇場


以前不怎麼喝茶,13年出差到福建開始好這個。後來陸續喝了不少茶,到目前為止最喜歡喝的還是正山小種。

現在福建流行的巖茶還有點喝不慣,感覺味道重了點。鐵觀音好的還行,一般的喝起來沒意思。

猴魁建議大家喝,很不錯,味道很好。還有江蘇的白茶喝起來也很好,這個白茶其實是綠茶,並不是福建的那種福鼎白茶。

普洱的話喜歡熟普多一些,生普的味道難接受。

以上都是個人喜好,不喜務噴。


深藍2018


1)老樹圓茶,茶齡20年,永德原始森林野生大葉黃金葉。

2)千年古樹,茶齡15年,鎮康野生古樹茶。

3)老樹圓茶,93年原料製作,勐海茶廠。

4)易武極品,六大茶山易武極品古樹,2003年,中茶深圳富華公司15週年紀念茶。

5)紅樓茶業牛虎銅案,2015年500年冰島古樹。

7)勐海茶廠綠大樹,2001年易武正山野生特級餅。

8)中茶98年野樟香七子餅茶。

9)中茶野生茶青1號。這些經典老茶名山茶,投資收藏價值高。










紅樓薈客廳


我喝過的最好喝的茶,是冰島古樹普洱茶。

冰島普洱茶產於雲南省臨滄市雙江縣勐庫鎮冰島村委會冰島組(冰島老寨)。

入口甘甜,糖香,包裹度、飽滿度非常高!

喉嚨有涼氣,轉化為舌頭中後部雙呷生津。

入口時幾乎無茶味,茶味漸漸從喉部延伸到整個口腔。

生津非常持久,集中在雙呷部位,杯蓋杯底高香,冷杯後聞出冰糖香。





人間正道蘇


個人喝茶,不設界限,六大茶類都喝,只是每類茶,有相對喜歡的口感,若干種茶品。

喝茶首先必須注意的,是生態、原料、工藝必須過關,這是三個最基本要求。

在此基礎上,來選擇喜歡的口感茶品。各種茶都有不同品級,滋味也有區別,根據自己認可的消費度,來決定茶品性價比,加以選擇就行,大體上以這樣的原則選茶品,不會出大問題。

任何一個茶人,都必須有一定的,品鑑茶葉品質的能力,這既是一個難關,也是一個重點,對於品茶,是繞不過去的一個關口。

“火眼金睛”也是實踐中練出來的,經常被忽悠,大體上是喜歡茶,知之不多,容易“聽故事”。茶葉本身就是商品,在商業利息驅使下,不被忽悠才是僥倖。

現在談談個人喜好,以前最先接觸的,就是西湖龍井茶,那個香啊,至今都記憶猶新,是很喜歡的一款綠茶。

在綠茶品種中,口感最好的碧螺春、信陽毛尖也是非常喜歡喝的。

另外,安吉白茶、川茶、安徽、湖南、湖北的名品綠茶,峨眉山竹葉青、龍角、太平猴魁、黃山毛峰、古丈毛尖、恩施玉露、五峰春芽等都不錯,經常品鑑。

紅茶佳品,喜歡正山小種、金駿眉、祁門紅、雲南滇紅、曬紅、英德英紅九號等,目前經常喝的,就是這幾種。

黑茶喜歡湖北羊樓洞青磚茶、湖南安化黑茶。

黃茶喝過君山銀針,著名的觀賞茶,產量極少,非常珍貴,觀賞意義大於品鑑意義。

白茶,個人品飲過滋味較好的,當然是福鼎磻溪鎮的,實話實說,沒有地域歧視。當且僅當,從茶農家直接發貨。

普洱茶,喜歡生普略多一點,熟普滋味接近紅茶,但是口感沒有紅茶細膩,這是從滋味品鑑上而言。

易武高山等茶青做的生普,比較柔和,湯色亮度好,顯示出品質優良,其他茶山茶氣較重的,陳化後,品飲體驗較佳。

個人不重“品牌”、“山頭”,只重品質,僅從做品質茶的團隊、誠信茶農家進茶,少量也從實體店進,也是互相信任的商家。


秋空彩練


原創 | 義芳君說茶:一位老茶人的喝茶閱歷:什麼茶最好喝?這一點比品質更重要

我喜歡喝茶,這大抵是熟悉我的人所心知肚明的,或者不太熟悉我的人也有所耳聞的。

因為出生在烏龍茶重鎮、閩南茶鄉——安溪,從小就和幾代人都是茶農的父輩們一起參加茶事勞作。從小的耳濡目染讓我對茶的感知多了一份真切與熱愛,也因為對茶這種與生俱來的摯愛,讓我對家鄉茶以外的其它茶類有了一份天然的親近感。

長大後,終於有機會“跳出農門”,負笄他鄉求學,甚或是後來學著經商做生意,都與茶有著千絲萬縷的不解情緣。

就這樣,前前後後,因外出參加各類會議、拜訪茶友、尋訪茶山、做茶葉生意等等各種機緣巧合,我國六大茶類中的不少知名品類,嬌貴如明前龍井、天價如“88青”,甚至是偏遠的文縣綠茶,我都或多或少有所涉獵,也略知一二。

也許是茶葉喝多了,有段時間,我竟然找不到北,我的舌頭、味蕾、嗅覺、觸感……總讓我似乎產生了錯覺,總以為喝茶也不過就是如此!

直到有一次……

那是五年前,我按照預定計劃,開始了為期一年的英國遊學之旅。初到英國的時候,對於大洋彼岸的這個國度,我是陌生的,儘管來之前我已從各類書籍、影視中瞭解、學習,做了一些功課。

但是真正抵達的時候,我還是一臉茫然。語言、文化、飲食、社交……等等,都讓我總覺得格格不入,總是不得不想辦法儘快融入進去。

於是,我把帶過去的工夫茶具連同的家鄉茶葉鐵觀音一併收起來,取而代之的則是咖啡、可口可樂。

就這樣每日在這些西式的快飲裡努力尋求理解與融入,但是日子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去了,我似乎無法在這滿是二氧化碳的氣體裡尋找到一絲的快樂,我總感覺自己曾經靈敏的嗅覺、味感在褪化,在變得越來越無味,甚至是無趣。

直到那年的春節,眼瞅著一年的學習即將到期,我就沒有回國。除夕夜,自己一個人坐在寓所裡讀書,與家人視頻,看著家裡人圍桌喝茶聊天的熱鬧勁。

我的心裡猛地咯噔一下!我意識到了自己曾經“遺忘"的初心!

沒有絲毫遲疑,我找出了被藏得差點遺忘的工夫茶具和鐵觀音茶。

望著它們,我內心裡百感交集,趕緊把茶具刷洗乾淨,迫不及待地打開“塵封”已久的家鄉茶鐵觀音,烹水,淋杯……

一杯接著一杯,若有若無的蘭花香、觀音韻,我的內心倏地豁然開朗,在異鄉幾近被壓抑、被扭曲的味覺一下子釋放開了。

轉了一圈,我幡然頓悟,無論走到哪,還是家鄉茶,還是自己最熟悉的味道,才是天底下最好喝。

只因知根知底的熟悉,只因深藏在內心深處的精神與文化上的無縫認同,只因在這裡你很清楚自己究竟來自哪裡,即將走向何方。

我是【義芳君說茶】,每日分享原創茶文。歡迎茶友關注交流,留言轉發。


義芳君說茶


感恩邀請,我所喝過的茶葉裡,普洱茶最好喝。因為:

1,他讓我學會了喝茶。並且瞭解了70%,而且讓我明白了“陸羽鑑水”是真有的,不是那麼神,我也掌握了30%。也能做到同樣類似的事。

2,他讓我明白了真正的,符合歷史的茶。

3,他讓我明白真正廣告宣傳的茶是完全正確的。

4,普洱茶符合中國歷史文化特質,而且幾乎百分之百。

5,普洱茶的原料是目前全世界公認的,茶樹起源的源頭。

6,普洱茶的原料是中國民族第一個利用起來的,茶經說了,但是最早能看懂文字裡記錄的在四川,而傣族的文獻如果我們能看懂,裡面肯定是有茶的。

7,普洱茶香氣滋味以及各方面都比其他茶類來的好。

8,普洱茶符合歷史萬病之藥的特徵

9,普洱茶符合味最釅的特徵。無論新,老,生,熟。

10,普洱茶讓我發現了《茶經》中沒有說出來的隱含部分,陸羽沒有明說。相信,日本茶道也早就發現了,只是沒有公開。








仁易說茶—普洱茶密訓


我感覺自己做的茶葉好喝。茶葉從種植,種活起,就沒有施過一次肥料,土雜肥都沒有施過。農藥也一次沒有打過。真的天然茶!

茶樹不多,就一二十棵。每年都任其生長,清明節期間摘一次清明茶;自己炒茶葉,清明茶,最多隻能做半斤,都是自己喝!其它時間偶爾也會去茶樹上摘一點生茶葉直接泡茶喝。

清明茶確實好喝和好香!從樹上摘下的葉子,生的都有股好聞的清香;炒茶時更是滿屋盈香!沖泡喝更是口齒留香,順滑潤喉,喉嚨久久回甘。怪不得清明茶那麼貴,那一定是有它的價值了。











雲廬煮酒


全中國品位最高的茶是廣東省,潮洲,烏崬山的單松茶。

烏崬山海拔1400米,土質為沙質土,晝夜溫差大,夜裡山上寒冷,昆蟲生存不了,所以不用噴藥殺蟲,天然綠色。

該山的土質富含礦物質,微量元素,經過科學勘測,其特點與眾不同,所產茶甘甜清潤,暢喉無比,品質醇香,不惜為珍品。

山上的茶樹很多都有一,二百年以上,有些四百年,甚至六百年,是他們的先人祖祖輩輩一直傳下來的,由於沙土鬆軟,地下儲水豐富,茶樹的根能向下更好的伸延,直達二 三十米,晝夜溫差大,夜間水份儲於根部,白天氣溫升高又快速上樹身有助生長,凡是晝夜溫差大的地方,都有利於植物生長,於是茶樹欣欣向榮,世代相傳。

整座大山,土質分佈也特別,相隔幾米也不同,相隔一米的茶樹品質特點也不同,所以茶葉是一棵棵茶樹獨立的,不混在一起,故稱單樅。共有四百多個品種。

老茶樹的茶可遇卻不可求,很多是被長期預訂了的,你去到那兒找到茶農有錢也買不到,一些名貴的名樹,採茶時,買主要來監督你,要看著你的茶是從該樹上採來的,跟你回去看著你三十六個小時連續製作完工了就把茶拿走的,那可不是開玩笑,那茶值十萬元一斤以上,

宋種有一年一斤賣了100萬。

本人品茗很多,大紅袍,龍井,頂級的,跟單樅比,本人認為比不上。


深藍色的雪山


漢壽與益陽交界的軍山鋪!洋陶湖!月明潭!龍潭橋!白羊灣!相公山一帶和崔家橋一一三和一一三堂街一一桃江一一安化,以前就是黑茶(茶馬古道)的源頭,據漢壽供銷縣誌記載,主要銷往新疆方向(絲綢之路),新疆滯銷後,因為我們漢壽地處洞庭湖沅水澧水(芷蘭文化)咽候,水路四通八達(有小南京之稱)直通武漢,縣茶葉公司改種紅茶綠茶銷往香港新加坡,……解放後知青下放,茶山因為沒有銷路,加工粗糙,沒有能人,滿山遍野的茶山改種了杉樹……樹間的茶几十年野生狀態未打藥,達到有機標準。

現在我有幸參與成千上萬畝茶園的恢復工作,引進常德市黑茶龍頭企業,建標準示範茶園!偏遠山村相公山百姓之福,我們相公山地處洞庭之畔(山腳下是洞庭湖)……一句話總結:山美水美有故事有傳說的家鄉茶最好喝!歡迎品茶愛好者到相公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