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山寨數字貨幣碰不得

比較幾個山寨幣:

  • 瑞波幣。瑞波幣跟比特幣不是一個東西,瑞波幣是一個交易系統,不是貨幣。瑞波幣的自我介紹就漏洞百出,一邊說能用比特幣在自己平臺上交易;一邊說我們比比特幣好因為我們效率更高交易更快。這樣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你是一個比特幣交易系統啊!不是貨幣啊!那你當然比比特幣快了。瑞波幣給我的感覺就是國際版支付寶。他就是一個國際銀行,你手裡沒有賬本,他可以隨意操作,甚至多印1000個瑞波幣,因為ripple所有的開發掌握在一個公司手裡,網關沒有開源。為什麼人們能信任比特幣?因為比特幣開源了,所有人都看得到代碼,所有人都知道遊戲規則。但是瑞波幣沒有開源,所以你能信任這種幣?

  • Zcoin/Zcash。基於Zerocoin協議兩種貨幣。賣點都是匿名性強。其他的區別都是看團隊了。無非是手續費高點低點,防黑客強點弱點。其實講道理匿名性的問題中本聰早就想過了。給賬本再加一層密碼很難嗎?不難。為什麼不加呢?為了讓人們放心。不讓人放心的貨幣沒人敢用。就看人們對安全和隱私的取捨了。

  • 萊特幣。幾種山寨幣中最穩的。因為沒啥新的理論。就是直白的“我把比特幣抄了一遍,我更努力認真,請選我吧。”所以我沒什麼評價,拼操作了。有時候這種純抄襲反而是最穩的,因為槍更喜歡打出頭鳥。有人說萊特幣不穩,原因是這類後起之秀都是抱著賺錢的目的來的,有大量人屯著貨幣等著哪天收割一波韭菜,我覺得挺有道理。

  • ICO。這才是真正的龐氏。所謂ICO就是眾籌集資搞虛擬貨幣。一聽就帶有一種濃濃的割韭菜的氣息。當所有參與者都想著割韭菜的時候,這個東西能做久嗎?你跑得快,還有跑得比你更快的。就像賣柺一樣,你喊50,想著喊到100,結果人家直接落槌成交了!

  • 以太幣。以太幣其實可以被看作是一種遊戲點卡,由以太坊這個遊戲公司發售。你想玩以太坊的遊戲,就要付錢,這個錢就是以太幣。話說到這裡,大家就明白了,其實你投資的不是以太幣,而是以太坊這個公司。而且,遊戲公司當然可以超發遊戲幣。以太幣與區塊鏈最大的關聯就是,以太坊這個公司是專門做區塊鏈的,很多公司喜歡用以太坊造的區塊鏈做軟件,所以他們需要以太幣。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一個傳說,上個世紀美國淘金熱的時候,一個年輕人去淘金,發現入市已經晚了,怎麼辦,他就賣水,淘金工人很熱,買水的就多,他就成了大富豪。他的成功肯定是跟淘金分不開的,但是他並沒有淘金。很多人對以太幣有種病態的狂熱,我說一點以太幣的壞話,就恨不得把我打到滿地找牙。我就這麼說吧:假如哪天中本聰死了,比特幣會跳水嗎?不會,因為比特幣已經跟任何一箇中心實體沒有關係了;但假如哪天以太坊倒閉了,以太幣又會如何呢?動動腦子,不要人云亦云,自我催眠。

比特幣的未來會如何呢?

  • 只要國家的概念還存在,比特幣就絕對不會成為法幣。一國的法幣能隨意流通了,那還了得,國家失去了貨幣的鑄造權,等於走向消失;

  • 比特幣到現在,還沒有達到高峰。比特幣從出生開始就帶有一種革命的進步姿態。這是一條正確的路,所以他能走下去。革命的過程從來都是“鬥爭-失敗-再鬥爭-再失敗-循環往復直到成功”。但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看到正經的“鬥爭”。比特幣的價值來源於民眾對當前金融系統的不信任,所以鬥爭的主體是民眾和金融系統。但現在大部分的民眾都還沒能用上比特幣呢!歐洲才剛剛有些實體店接受比特幣。我猜想比特幣下一步的起步地點就是在歐洲,當銀行系統和比特幣並駕齊驅的時候,比特幣會顯示出他的優越性。這時“鬥爭”才會開始。

  • 政府打壓比特幣,我感覺是壓不住的。可以讓人們不“挖礦”,但“買幣”的需求是壓制不住的。因為跨國交易的需求放在那裡,比特幣交易又很簡單,密鑰只是一串字符,QQ就發送過去了,怎麼攔?除非不讓人上網。

  • 比特幣與法幣的鬥爭,將令法幣做出某種妥協,以換取民眾的信任。這個妥協可能是“加強監督”,也可能是“給予好處”,總而言之,我現在還沒看到這種妥協。

關注牛教授為你帶來更多金融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