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譯註」德行第一

世說新語譯註德行第一

【題解】德行指美好的道德品行。本篇所談的是那個社會士族階層認為值得學習的、可以作為準則和規範的言語行動。涉及面很廣,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反映出當時的道德觀念,內容豐富。

忠和孝,即效忠君主和尊順、侍奉父母,自古就是立身行事的基本準則,本書必然加以重視。所以,寧死不投降,為舊主殉節得到頌揚。孝行是鞏固家庭的基礎,這裡有好幾則文字從多方面宣揚了孝行,甚至說它的感染力無窮,不但能感動冥頑不靈者,還能驚天地而位鬼神,於冥冥之中善有善報,讓孝子得到“純孝”之報。書中還點明孝順和其他美德是相輔相成的,例如第38 則說範宣小時候懂得孝敬,長大後“潔行廉約”,操守可嘉。孝順又和敬老尊賢密不可分。敬老也是古人讚賞的美德,第33 則記下謝安小時借老的故事;至於尊賢,在好幾則裡都曾涉及。

篇中還強調自身修養的重要性。不能自命不凡,要處處謙虛謹慎;應該心平氣和,喜怒不形於色;不怕犯錯誤,知過必改才是有德;生活要儉樸,不能暴珍天物,連掉落的飯粒也要撿起來吃;為官要清廉,不能汲汲於名利.保持情操高潔,追求高尚的事業,以發揚名教為己任。在對入關係上,提倡慎於待人接物,與人為善,不輕易褒貶人物;要重人輕物,仗義疏財,以至重義輕生;還有知恩必報,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等等。這多是值得肯定的。其寧一些主張跟封建王朝的黑暗統治分不開。例如第15 則記阮籍“未嘗臧否人物”。第16 則記嵇康是“未嘗見其喜溫之色”。這都透露出當時司馬氏統治的陰森恐怖。

每個時代所特有的道德觀念,決定人們的言行,支配著人們對人、對物,對事的取捨。例如人們認為隱士是清高的,並不把歸隱看成逃避現實的表現,所以隱士也成了高潔的名士而受到尊敬。又如強調做人要曠達,氣量恢宏,兼容幷包,“如萬頃之敗”,雖深不可測,也同樣受人尊敬。

此外,一些不符合禮制的做法也在反對之列,反對這類做法,也正是維護道德的表現。例如第35 則反對不符禮制、沒有節制的祭祀;第39 則認為離婚是一種過錯;第23 則反對放蕩不羈等。

也有一些條目所涉內容跟德行沒有多少聯繫。例如記載各用不同方法治家而殊途同歸;贖出刑徒用為官吏等等。

道德品行是適應社會和統治階級的要求而產生的,必將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有所改變。五四運動就已經提出反對舊道德提倡新道德的口號,今天更容易明白,不能以古人的褒貶為褒貶。當然,在反對某些陳腐道德的同時,也必須承認歷史上某些正確的道德觀念及優良的道德傳統,還是值得繼承和發揚的。

(1)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範①。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志②。為豫章太守,至,便問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③。主簿白:“群情慾府君先人廨。”④陳曰:“武王式商容之閭,席不暇暖⑤。吾之禮賢,有何不可!”

【註釋】①陳仲舉:名著,字仲舉,東漢桓帝末年,任太傅。當時宦官專權,他與大將軍竇武謀誅宦官,未成,反被害。按:這一句說他的言行是士人、世人的榜樣。士:讀書人。②登車攬轡:坐上車子,拿起韁繩。這裡指走馬上任。攬,拿住;轡,牲口的嚼子和韁繩。③豫章:豫章郡,郡的首府在南昌(今江西省南昌縣)。太守:郡的行政長官。徐孺子:名稚,字孺子,東漢豫章南昌人,是當時的名士、隱士。④主簿:官名,主管文書簿籍,是屬官之首。白:陳述;稟報。府君:對太守的稱呼。太守辦公的地方稱府,所以稱大守為府君。廨(xiè):官署;衙門。⑤式商容之閭:在商容居住的里巷門外立標誌來表彰他。式,等於表,表彰;商容是商紂時的大夫,當時被認為是賢人;閭,指里巷。

【譯文】陳仲舉的言論和行為是讀書人的準則,是世人的模範。他初次做官,就有志刷新國家政治。出任豫章太守時,一到郡,就打聽徐孺子的住處,想先去拜訪他。主簿稟報說:“大家的意思是希望府君先進官署視事。”陳仲舉說:“周武王剛戰勝殷,就表彰商容,當時連休息也顧不上。我尊敬賢人,不先進官署,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