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麗江古城的客棧和商鋪大量轉讓,這是為什麼?是去旅遊的人不消費了嗎?

專家點評1


麗江古城的客棧和商鋪大量轉讓,主要也是因為大勢所趨吧。

就先以客棧來說,這樣的情況不止是麗江,大理、香格里拉都有這樣的情況,甚至是全國各大旅遊勝地都有,為什麼呢?跟以下幾點有一定的因素,希望對你有幫助。

1、隨處都可見的客棧、酒店,甚至是民宿:現在只要是一個旅遊勝地,到處都是,雖然現在旅遊的人逐漸增多,但主要也只是旺季,我有在雲南彌勒有家酒店有股份,當時那條街就我們一家先開,短短兩年的時間,大的,小點,現在跟風似的都超過了20家,當然不止這條街上,還有其他地方的呢,本來旅客就那麼點,要這麼多家來分攤,已經分不了多少了,這點深有體會。

2、酒店的一個運營成本:做個酒店、客棧的運營成本也在逐年增加,運營酒店的成本,瞭解過的應該都知道,一般租金都是逐年增加的,還有人員工資,從前臺、保潔、保安等,工資也都是在漲的,電費、水費,不管你有多少旅客有些支出是一樣的,甚至還會有消防整改方面的,再就是酒店設備的維修、購買等等會有很多開支,但競爭激烈的情況你還不能價格高,虧本的情況誰也不願意做。

3、老闆運營模式:大家都知道,追求新的東西的人肯定比懷舊的人要多,這樣的情況就造成了,新酒店要比老酒店入住率要多,因此有些老闆自開起這個酒店,也就經營2-5年,就進行轉讓,而要進行裝修改造,有時比重新開酒店還要費用大,所以很多人更願意尋找一個新的地方。

4、酒店的服務:這點很多人都會在乎,但往往很多人開酒店是看著人家賺錢,那我也來做,這樣的酒店服務是跟不上的,隨便叫個人來做,開個酒店,並沒有“誰來住,我就收錢,開房給你”那麼簡單,工作人員都是要進行一定的培訓,不然第一次旅客來住店,服務跟不上,誰下次還來,再說網絡上差評那麼多,慢慢的處於一個虧損的狀態,不轉讓才怪,當然服務好,營銷好的酒店是不會太差的,各網站都是好評,那還差就怪了。

5、旅客消費觀念的變化:比如像麗江、大理的客棧,以前是可以引導遊客消費的,也就是引導你去消費除客棧外的消費,比如買門票、買特產、飯店等,他們是有回扣的,但現在的旅客大多都不買這個漲,也因此拉低了客棧的收入,再說現在的旅客大多是年輕人,也就是來玩的,不會有那麼多的消費。

而針對商鋪的轉讓跟酒店的一些情況也是一樣的,比如房租,在古城裡隨便一間都是幾十萬的房租,你得賣多少東西啊,而以前有些商家為了降低成本,以次充好,這樣一搞,大家都知道“不要在景區買特產、古玩、玉器等產品”,這樣一來,生意冷淡,不轉讓也就不科學了。(圖片為大理古城)


唄離旅行


麗江古城的客棧和商鋪大量轉讓是大勢所趨。不僅是麗江,大理和香格里拉也有大量的客棧轉讓。難道說是因為遊客減少了嗎?其實,現在到麗江、大理和香格里拉的遊客並沒有減少,反而比以前更多。但是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客棧和商鋪轉讓呢?

隨著現在互聯網的普及,人們已經可以隨時隨地的獲取旅遊資訊,也沒有以前那麼容易上當受騙。以前很多客棧並不是靠住客來增加收入,而是靠遊客的消費來增加收入。比如遊客入住客棧以後,客棧的工作人員就開始講一些套路,美其名曰是讓住客防止上當受騙,這也增加了住客的信任感。那麼住客就會問怎麼玩?怎麼吃?那麼,當住客這樣問時,那麼遊客就已經進入客棧的“套路”中了。這時客棧的工作人員會給你介紹應該在什麼地方吃,在什麼地方買商品。如果此時你按他給你的指示購買商品和吃飯,那麼,工作人員最多可以收到60%的回扣。

客棧的另一個收入就是門票的拼車遊。其實很多景點的門票可以在旅行社或網上購物,他們的價格肯定要比客棧的便宜。但是此時客棧的工作人員會給遊客說旅行社有多少的黑幕,路線是如何的坑,經過不斷的“洗腦”,很多遊客也因此會在客棧購買門票。其實這完全上了客棧的“套路”。無論是在網上還是旅行社購買的票,和客棧並無二樣。

隨著遊客對這些情況的瞭解,所以慢慢的不會在客棧中購買這部分商品或門票,而是在網上或者在旅行社購買,這也減少了客棧的收入,從而導致客棧虧損或只能維持生計,以前這部分靠“忽悠”遊客的客棧現在只能轉讓。

很多客棧和商鋪以前只靠宰遊客來賺取利潤,而不在商品品質和住客服務下功夫,必然會減少遊客的入住率,而遊客又不買客棧的帳,那麼這部分客棧只有轉讓這一條路了。


十方印記


1,現在部分企業,供應商,生產實業都在減產限產停產,鏈條收入減少,消費自然要再三考慮。

2,各行各業都在為適應新的遊戲規則而陣痛,唯獨房東這個產業沒有任何影響,他們根本不知道或不想知道風颳成什麼樣,還沉浸在以前的年代預計式的軌道增長中。看看所有的新聞,從來沒有涉及過房東。

3,本人有10年開店經驗,經歷了鄰居無數家,甚至一年換了三個鄰居過來,現在很多人根本沒有經驗,沒有《可行性報告》,就憑著家裡繳來的資產,盲人摸象的預計就上手開店裝修,半年關店,造成的後果就是錢賠了,父母遭罪,沒生意就搞花樣搞臭市場,造成同行利潤下降,房東看一轉二轉三轉還被抽了轉讓費,果斷漲房租。總之這是一個准入門檻底,外表光鮮的行業,有點錢就能當老闆的行業,而多數半吊子老闆也就當了一回攪屎棍而已。

4,各位看官也別太操心,你不租他會租,說到底,降點點租金馬上就租掉了,在整個體系中是最穩的,而且固定資產在手上年年升值,無論什麼官方民間商業新規,不需要面臨任何陣痛,還能規避很多測射傷害,這個行業不需要擔心,各位洗洗睡吧。


我是alee


來到麗江古城確實有很多的店面轉讓,確實是生意不好,大不如前,有的老闆說相比較麗江最受歡迎的旅遊時期,生意差了十幾倍不止,如今即使還有生意也是相當難做,畢竟全國各地都有古鎮,同樣的商業,同樣的模式,去哪都是看,何必來麗江。

雖然如今去雲南旅遊的人依然很多,但是相比較十年前數量已經大大減少,尤其是麗江,它曾經是很多人嚮往的豔遇之城,也是雲南最受歡迎的旅遊地,但是隨著口碑的變差和旅遊勝地不斷的開發和出境遊的增多,麗江如今的旅遊流量跟繁盛時期相比已經可以用慘淡來形容。

就拿現在五一小長假的情況來說,大理的火爆程度遠遠超過麗江,房價3倍起漲,而麗江的漲幅卻不到兩倍,從住房情況來看,大理的受歡迎程度遠超麗江。但是如今的大理也都是商業化、模式化,麗江也就是它的前車之鑑。





塞外小野


上大學的時候,幻想著能有一天呆呆地倚坐在麗江街頭,看無數的生埃在光影裡飛舞,或者漫步在某個長長的雨巷,去經歷一場美麗的邂逅,延續友情或者愛情。

多年以後,依然嚮往麗江,嚮往能隨意敲開一座客棧,坐看記憶裡,看古街慢慢變成燈火輝煌,看月光漫過皎潔的玉龍雪山,喚醒一城沉睡的憧憬。

那時候覺得,浪漫如麗江,悠然如麗江,一定屬於有故事的人。

今年暑假,我終於去了一次麗江,漫步在人生嘈雜的街頭,卻發現,無處不在的商業氣息,讓我再也無法喜歡這座城市。

它已經失去了往日的悠閒與浪漫,變得越來越無序與世俗了。

在那個著名的大水車前,幾個大媽正在互相拍照,她們不停的變換姿勢,變換表情,變換紗巾。而我,就那麼傻愣愣的等著,希望能在無人的間隙,去拍一張地標照。一直等了將近半個小時,大媽們興趣不減,而我,只好落寞地離開了。

在一米陽光,歌聲飛揚,樂聲陣陣,門童站在門口賣力地吆喝,裡面也只有寥寥幾位客人。據說此處消費水準頗高,是年輕人的夜場。我剛想探頭看看,被一個門童盯看了五分鐘,頓時沒了底氣,也就不好意思踏進去了。

就連那些著名的鮮花餅,竟然也不夠友好。一塊錢一枚的,生得太袖珍,兩塊錢一枚的,又出落得太甜膩。我買回去一些,沒有吃完,想分給同行的朋友吃,竟落了個人人嫌棄的後果。

麗江不再有豔遇,只剩下那彎彎河水。

麗江不再有浪漫,處處充斥著世故與庸俗。

麗江不再是天堂,只有滿街的人山人海和無處安放的商品氣息。





阿果悠悠


麗江古城前幾年炒得火熱,很多有錢人不計成本去麗江租房開店。

就說我認識的一個煤礦老闆的女兒吧,2012年到麗江租了一幢老房子,年租金80萬,每年按百分之十遞增,煤老闆女兒有錢,沒有好好講價,其實她那房子年租金也就三四萬。然後煤老闆女兒大刀闊斧的花600萬元進行改造,搞成了一個客棧。她的定價是旺季800至1500,淡季600至1000左右,30間房,加上餐飲,計劃平均每天20000以上收入,二年收回成本。營業後她才知道,那些在麗江玩時間很長的都是些屌絲,只住得起100元的家庭客棧,古城雖然一碗牛肉麵25元,但很多人都是到新城區吃。

2015年,據她所說,旺季將房價降到500都住不滿,淡季也就300左右。每年都虧損上百萬元,按房租價轉讓都少有人問津,三年時間虧損近千萬。時逢煤礦整合,家裡的煤礦被停產,無法再向客棧輸血,真是欲哭無淚。

這幾年麗江新城一直在擴建,客棧多如牛毛,價格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現在理性旅遊的人也越來越多。

我們公司已經每幾個月不發工資了!沒錢去旅遊,很多公司和我們也差不多吧!





夜郞春秋


專業地說,那是民宿酒店業規模管理、輕資產運營的趨勢;說人話的,那就是營業主無法盈利了,理想破滅了,消費者消費轉移了。

一隻旅遊35年+從業旅遊15年的旅遊大咖,一個萌寶的媽媽,專業為你剖析旅遊上的問題,喜歡請關注我喔!


麗江古城內的民宿客棧和店鋪在紛紛轉讓,似乎是這幾年的事情,與之伴隨的,就是“麗江旅遊不成了”的觀點說法。的確,一個本來商業異常繁榮、客流量高度聚集的旅遊目的地,只要出現一點反經營的行為,那都會成為眾矢之的。

專業角度分析,這是民宿客棧業的發展趨勢。

旅遊大咖雲吞媽媽是資深旅遊從業者,對於旅遊市場的信息和趨勢比較瞭解,所以先從專業角度分析一下這種現象。

其實不止麗江,很多熱門旅遊城市或目的地的民宿客棧業,都呈現出這種趨勢,那就是這些原本單打獨鬥的小個體,在向規模化、連鎖化的方向發展,對於大的連鎖主來說,這就是流行的輕資產模式了。

其實,在競爭越來越飽和的今天,單個的小個體經營,真心不容易。誰都知道,直接決定能否繼續生存的那盤賬:營收和成本,而有沒有利潤也就決定了這盤生意是否能繼續下去了。撇開經營策略、服務等造成的營收不說,古城內那些單打獨鬥的個體,無不需要承受著高經營成本,包括人力成本、物資成本、宣傳成本……這一點,就直接縮減了利潤量,導致虧本,無法經營下去了。

而另一邊廂,也有不少有點資金、或有點經營經驗的主,希望擴大生意地盤。但一方面是政策原因,無法再取得經營場所;另一方面,若是從裝修到經營的整流程,那費用也是較大的。能支撐兩、三家的,都已經被認為是富人了,那要擴大到四、五家甚至十幾家呢?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從別人處接手現成的,加以改造,用連鎖經營方法去轉起來。這種無論是租用、轉租過來的,就是今天很流行說的輕資產運營模式了。起碼,這模式不需要你從一開始就敗在大筆啟動資金上。

情況明朗了,一方面是單個營業主做不下去,另一方面有連鎖經營者存在需求,有買有賣的,這種生意局面就順順當當地在麗江古城施展開來了。


說人話的分析:經營者做不下去和遊客消費轉移!

如果要說得更淺白點,那就拋開什麼單獨經營和連鎖經營的模式,看看經營者和消費者都在發生什麼。

經營者: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麗江古城內客棧的經營者,大概分為三類:

1、早期為生意而來;

2、晚期為利而來;

3、為理想而來。

這三類經營者當中,2和3都相對難為的。第二類看到古城開客棧有利可圖再來,切入市場晚了,無論是租金費用、還是市場份額,都相對難於早期的經營者。不過這類還好點,起碼目標明確,可不可為還是要看個人經營的。

第三類是相對目標錯位的一群了。抱著夢想來,因為現實離開。他們當中很多是原來沒有相關行業經驗的,或管理或運營,在操作中存在失誤的不少。那麼要做下去就更難了。

無論哪一類型的初衷,遊客看到的就是古城內這些商業主體的同質化 ,服務不到位,管理不完善,還有就是表現得唯利是圖,都在做生意。

消費者:消費趨勢轉移

消費者只會越來越精明。其實麗江旅遊元素很多,無論購物、自然景觀、民族文化、表演,琳琅滿目。

早期的遊客,出遊趨勢是全而美,來到都是希望全試遍,加上網絡還沒那麼發達,很多信息需要依靠民宿客棧的當地人。今天,最早出來旅遊的那一批玩家,其實已經在帶動整個遊玩趨勢轉變了,更希望是休閒度假型。其實能看到,麗江的遊客量並沒有減少,一些高星級度假酒店、有調性的民宿客棧,生意也是一直火爆的。回頭的遊客是更希望在那裡度假打發時光,而一眾客棧賺錢所在的各項訂車訂門票等項目,要麼就能在網上代勞了,要麼就是根本不需要。可以看到,大部分民宿客棧提供的服務,還沒能跟上游客消費趨勢這根指揮棒轉變。



麗江這種局面,與其說是頹敗倒退的表現,還不如說是旅遊市場優勝劣汰的進化。你怎麼看?


旅遊大咖雲吞媽媽


麗江整個市場都在轉型,何況這些商鋪。遊客不消費當然是直接影響的,但是很多人都沒想過不消費的原因是什麼?

目前旅遊消費主流群體已經慢慢轉為90後,那麼再用賣給70.80後的產品,賣給90後,自然得不到想要的結果。

麗江同樣,前兩年,在麗江做生意可能確實不需要太多經營、管理理念,甚至說產品不用那麼好。同類型的產品多了,網絡發展快了,遊客平時都能看到買到的東西,為什麼要在旅遊區來買?自然不會。


麗江民宿指雲公館


這不是好事,一是商業化破壞生態的環境,雲南的旅遊以人文為代表,麗江的東巴文化被商業掩蓋,將被慢慢的摸去,還會有旅遊的價值嗎?

二,大理古樸的民風民情,三道茶失去原有的嗞味,麗江洞經變成流行音樂,豈不讓人啼笑,加上標有東北口音的金花,穿著少數民族服飾的四川妹子,只有想吐的感覺。昆明世博園百國展廳現在成什麼樣了你知道的,我後面只進過一次再也不想去了,見到300一柱香的假和尚和人妖,你還有心情玩嗎?

三,賣了舊房子買新房子,雖無可厚非,但以後的雲南正在失掉民族大省的風采,七彩雲南除了天是藍色的,其餘都變了,又將失去一個支柱產業,當地民生又存在新的難題。一旦高鐵修通東南亞,雲南只是東南亞的過道而已。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雲南正在慢慢丟棄金山雲山。


南疆Heizi


麗江古城的客棧和商鋪大量轉讓這是實情,筆者去年去麗江講課,麗江的人是越來越少,許多酒店是空置沒有人住的。十年前筆者去麗江講課時,麗江的旅遊業非常發達,到處都是遊客。

幾年前筆者幫助麗江當地的信用社創新了一種金融服務,就是讓信用社貸款給麗江近郊的農民蓋房子,用農民自己的宅基地蓋上幾層別墅,用集體用地蓋大產權房,有的集體用地直接蓋上簡易房,房子抵押給信用社,然後把房子租出去,用房租來還信用社的貸款,這樣麗江近郊的農民都富了起來,當地的信用社也賺了大錢,商家也能租到低價的房子,大家多贏。這種模式非常有競爭力,

幾年前繁華的麗江為什麼現在很少有人去旅遊了呢?主要原因是麗江發展旅遊產業太急功近利了,麗江宰客事情出現後,全國去麗江旅遊的人越來越少,麗江的問題是我國許多地方發展旅遊產業的一個縮影,就是發展旅遊產業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旅遊產業鏈,沒有長遠的規劃,一個地區旅遊產業的發展需要從長過考慮,並且需要通過市場化的文化旅遊產業基金打造成文化旅遊產業集群,可惜許多地方根本聽不進去,太急功近利了。

你在現實中遇到任何難題都可以加盟皓脈財富生活聯盟圈諮詢。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創業的難題,生活的難題,企業發展難題,產業升級的難題,資本運作的難題,理財投資或融資的難題也歡迎從我的首頁導航條中點擊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