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姆遜衝鋒槍性能如何?為何被稱為芝加哥打字機?

不吃甜豆腐腦怪


湯姆遜衝鋒槍,是以概念提出者湯姆遜將軍的名字命名,二十年代在美國就出名了,原因就是黑幫裝備了這把自動槍械,用於在街頭的火併,目的就是為了搶地盤,販賣私酒以牟取暴利。

此槍口徑為11.43毫米,儘管發射的是手槍彈,但由於彈丸威力非常大,因此停止作用強,中槍者基本上就停止抵抗了,可謂非死即傷。

最初,湯姆遜衝鋒槍,採用100發或50發的大彈鼓供彈,因此,火力非常強大,警察在干預黑幫街頭火併時,都吃過此槍不少苦頭。

警察手中所持的,只是6發彈巢供彈的左輪手槍,豈是有一隻50發或100發大彈鼓湯姆遜衝鋒槍的對手,遂從工廠小批量地採購了一批,有了和黑幫對壘的槍械,但美國軍方似乎對此槍不感興趣。

至於叫芝加哥打字機,原因是美國二十年代禁酒時,黑幫染指國內走私酒業,購買了湯姆遜衝鋒槍,由於此槍射速很高,發射時發出打字機般非常清脆的聲音。

其實,真正讓湯姆遜衝鋒槍名揚天下的,是隨美軍參與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征戰歐洲、北非和亞洲太平洋地區,至少有改進型的100餘萬把湯姆遜衝鋒槍裝備了參戰美軍。

由於湯姆遜衝鋒槍加上那隻100發的碩大彈鼓,加上槍械重量超過了10斤,顯得非常笨重,因此,參與二戰裝備美國陸軍步兵的湯姆遜衝鋒槍,就改用20發或30發直彈匣供彈,取代了原型槍的100發或50發彈鼓,全槍重量有所減輕,使之更適合步兵衝鋒陷陣。

湯姆遜衝鋒槍,以彈丸殺傷力大而著稱,與德軍的MP-40、蘇軍的波波沙-41、英軍司登式衝鋒槍等,終成二戰一代名槍。

在二戰槍械史上留名,在越戰和其他局部戰爭中,仍然能看到湯姆遜衝鋒槍的風姿,畢竟11.43毫米彈丸,是所有衝鋒槍中威力最大的衝鋒槍,沒有之一,就是第一。


國平軍史


湯姆遜衝鋒槍彈容量大,射速快,是一款極具火力統治性的武器。其彈容量達到了60發,而射速更是高達1500發每分鐘。這就是說其4秒鐘就能打光全部子彈。有人稱其為,戰壕掃帚,二戰最好的輕機槍。

這款武器因為裝備量太小,所以在戰場上聲明不顯。其主要用戶乃是美國芝加哥的黑幫,而其因為射擊時會發出“嗒嗒嗒”的有節奏的槍聲,所以被稱為“芝加哥打字機”。

總的說來,芝加哥打字機只是站到時代的風口,趕上了自動武器大受歡迎的時代,其本身的整體性能或者說性價比並不突出。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期,火力猛、射速快、威力大、射程遠,近可掃射遠可點射的“手提式衝鋒槍”在戰場上大顯神威。

親眼目睹衝鋒槍威力的各大參戰國長官們,紛紛向各自的軍工廠下達研發“衝鋒槍”的命令。

美國槍械發明大師約翰·湯姆遜在得到政府資助之後與其他幾名精通槍械知識的合夥人創建了日後將享譽世界的“自動軍械公司”。

約翰·湯姆遜在公司的研發車間中,不斷的研究各種傳統槍械的設計構造,希望在傳統槍械的基礎上研發出一種性能優異、操作便利的“自動步槍”。

經過約翰·湯姆遜先生的不懈努力,“湯普遜衝鋒槍”的雛型機在自動軍械公司的車間中被生產出來,在通過專業人員的基礎測試之後,約翰·湯姆遜先生髮現自己研發的最新型“自動步槍”並不適用於威力大、射程遠的步槍子彈,僅適合使用威力較小的普通手槍彈。

為了縮短研發進度和控制研發經費,湯姆遜先生決定用45英寸ACP手槍彈作為“新型自動步槍”的專用子彈,與此同時,湯普遜先生增強“新型自動步槍”的射程和射速,極大的彌補了手槍彈在威力方面的不足。

1918年,“新型自動步槍”在經過三次設計完善之後,被分為彈鏈供彈和彈匣供彈兩種型號的衝鋒槍。

前者被命名為“說服者”,後者被命名為“殲滅者”。

一戰結束後,美軍在“殲滅者”的基礎上設計出了M191衝鋒槍,並且小批量的列裝軍隊。

湯姆遜衝鋒槍結構相對而言比較負責,而且生產成本較高,故其並沒有受到美軍的青睞。

由於軍隊給出的訂單太少,湯普遜無法依靠美國軍隊的訂單維持自動軍械公司的日常開銷,於是湯普遜便將“殲滅者”改名為“湯普遜衝鋒槍”把槍械生意的重心放在美國普通民眾和黑社會身上。

湯普遜衝鋒槍憑藉極快的射速、儒雅外觀和輕盈的重量得到了意大利黑手黨的垂青,幾乎成為了黑手黨的標配武器,湯普遜先生也因此而走向暴富之路。

然而被稱之為“芝加哥打字機”的湯普森衝鋒槍在性能方面其實並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地方,湯普森衝鋒槍的射速、射程、威力雖然比普通的手槍強大,但卻無法和日後活躍在二戰戰場上的“自動步槍”相提並論。

而且湯普森衝鋒槍的後坐力大、命中率低,雖然在黑幫火拼中能夠發揮作用,但是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卻無法施展出什麼優勢,這也是湯普森衝鋒槍被黑手黨垂青卻不被美國軍方看好的最大原因。


白話歷史君


“芝加哥打字機”名稱的由來;湯姆遜衝鋒槍芝加哥打字機這個稱呼是美國人給起的綽號,原於湯姆遜衝鋒槍射擊時會發出“嗒嗒嗒”的槍聲,和當時的打字機聲音類似,被稱為芝加哥打字機。為什麼叫芝加哥打字機而不是其它地名呢?這是因為當時這款槍研製出來後,一戰結束了,二戰還沒有爆發,並且價格高昂,沒有軍隊裝備它,於是就給錢就賣。當時美國出臺了禁酒令,而從加拿大走私酒就是一個賺大錢的生意,黑手黨、各黑幫勢力都涉入其中,當時警察和黑幫之間,黑幫與黑幫之間爭奪勢力,湯姆遜衝鋒槍就被它們看中,紛紛購買,因為當時的芝加哥是走私酒的中轉站,也是黑幫勢力雲集的地方,於是湯姆遜衝鋒槍就打出了名號,這是芝加哥打字機的由來。



“芝加哥小提琴”稱呼的由來;湯姆遜衝鋒槍有一個特點,分解後可以用一個裝小提琴的盒子把整支槍裝起來,平時拎在手裡不被人注意,需要時快速組合在一起就能射擊了,當時這種方式被黑幫、殺手們所慣用。

“湯姆遜”衝鋒槍的歷史;該槍由美國O·V·佩思和T·H·奧克霍夫設計,湯姆遜這個名字源自當時的美陸軍軍械部小武器部主任約翰•T•湯普森(湯姆遜)將軍,他有一個1916年成立的奧托軍火公司,也就是自動武器公司,其實就是一個皮包公司。早期型號由柯爾特公司生產(1919~1922),生產了15000支左右,但銷量差勁,沒有戰爭,價格又高,沒人要,靠賣給黑幫掙兩小錢。最早的生產型是M1921,隨後先後改進研製出了M1923、M1927、M1928系列等等型號,其中美軍大量裝備的型號是M1928A1型,由薩維奇武器公司生產。



湯姆遜M1928A1衝鋒槍基本性能:湯姆遜M1928系列衝鋒槍是一個大系列,有數個型號,基本數據相同,槍管長267毫米、加上Cutts型制退器318毫米,全槍長838毫米,6條膛線、纏距406毫米,口徑11.43毫米(0.45英寸),使用同口徑手槍彈。理論射速600發/分鐘,實際射速225~300發/分鐘,有效射程200米。供彈方式:20或30發彈匣,或者是50發、100發彈鼓供彈,還有一種18發0.45 Peters-Thompson shot彈匣,湯姆遜衝鋒槍的初速低,只有282米/秒,採用單發、連發射擊模式。


湯姆遜衝鋒槍的作戰性能;湯姆遜衝鋒槍符合二戰時期的自動武器需要,這也是它雖然價格貴但美軍依然購買的原因,二戰成就了這款槍。湯姆遜M1928A1衝鋒槍槍口採用了鋸齒狀制退器,槍機上也有一個青銅製H形延遲後坐塊,成70°角安裝在槍機凹形導槽內,通過角度變化產生摩擦阻力延遲槍機後坐。槍管上有環形散熱槽,總體性能優秀,但50發彈鼓、100發彈鼓美軍並沒有採用,或者是數量少,原因是重量大,攜帶不方便,並且卡彈現象很普遍,並不成熟。M1928A1型和M1928型的外部區別是把握把式護木改為長條護木。



湯姆遜衝鋒槍由於採用口徑11.43毫米子彈,導致整個衝鋒槍的重量比較大,空槍重4.4公斤以上,
和同時期的蘇聯波波莎41衝鋒槍、英國的斯登衝鋒槍、德國的MP38/40衝鋒槍等對比,湯姆遜衝鋒槍的使用靈活性不及上述幾款衝鋒槍。可靠性方面僅次於波波莎衝鋒槍,優於後兩款衝鋒槍。湯姆遜衝鋒槍的首發威力優秀,擊中目標後子彈止動性能好,能對目標造成重創,但射速低侵徹效果差。湯姆遜衝鋒槍的價格是上述幾款衝鋒槍中最高的,結構相對複雜,總體而言,湯姆遜衝鋒槍是一個不錯的武器,能用,管用,夠用,也是一款二戰時期的名槍,使用效果可圈可點。M1型是由M1928A1型改進而來,M1A1由M1型改進而來。


兔哥42928


湯姆遜衝鋒槍,多翻譯為湯普森衝鋒槍,該槍可謂是遭遇戰和近身戰的一大利器。

作為一款火力強大的武器,最初的湯普森衝鋒槍竟然不是在戰場上,而是通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黑幫街頭巷尾的“砸場子”活動中,名揚世界的,為此還得了一款“響亮”的綽號——芝加哥打字機。

當年黑手黨的標準裝束如下圖——精緻的風衣、筆挺的西裝、非常有質感的軟禮帽,一絲不亂的三七分油頭,還有人手一挺的“芝加哥打字機”—湯普森衝鋒槍。


湯普森衝鋒槍是由美國人O·V·佩思和T·H·奧克霍夫聯合設計的。 最早的生產型是M1921式,後來又相繼出現了M1923、M1928系列衝鋒槍。其中的M1928A1式在1930年代曾經裝備過美軍,但量不大。M1928A1的升級版是M1式衝鋒槍,成為了二戰中美軍的制式衝鋒槍。而M1921式和M1923則更多出現在美國國內黑幫火拼的場面中。

先看看這個“芝加哥打字機”的由來。

最早的湯普森衝鋒槍的設計初衷就是高射速(理論射速500—700發/分)+大容量彈夾(50發容量)+點45口徑重型子彈,讓其火力無堅不摧。然而,湯普森缺點也很明顯:命中率欠佳,造價較高,還有搶身短小,不夠威武。加之,該槍正好錯過了一戰,缺乏實戰檢驗,因而,保守的美國軍方選擇去訂購昂貴而笨重,但受到過實戰洗禮的路易斯輕機槍。

此情此景下,湯普森衝鋒槍的目光轉向了民間,尤其是黑幫組織。

當年正值美國政府頒佈禁酒令,各地黑幫都在忙前忙後的販運私酒謀取暴利,時不時就會來場“置生死於度外”的轟轟烈烈的火拼。

轉向民用的湯普森衝鋒槍,在當時美國的五金商店都能輕鬆買到,甚至還可以電話下單或者“郵購”——花上175美元(1930年,美國全國的平均年薪是1420美元),任何人都可以搞到一把這種槍,不僅送貨上門,還附贈大容量彈鼓。

而且,它火力猛烈,高射速,特別適合房屋內作戰、巷戰等近身戰和遭遇戰,屬於絕地求生的利器;更理想的是,槍支還比較短小,可以藏在大衣裡面。因此,它深受黑道青睞,成為美國黑幫組織,尤其是芝加哥黑手黨的標配。

由於芝加哥黑幫最先使用此槍大殺四方,芝加哥本身又屬於當時黑幫活動最猖撅的地區,且槍聲類似打字機的聲音,故得名“芝加哥打字機”。

此外,湯普森衝鋒槍又被稱做“芝加哥小提琴”。這因為,槍拆下木託和彈鼓後,可以方便的藏進小提琴盒裡,平時拎在手中非常低調,不易被人注意;用的時候快速組合在一起就能拿起來打了。很顯然,這種習慣,也特別適合黑幫們的活動和使用特色。

使湯普森衝鋒槍一舉成名的,是發生在1929年2月14日的“聖瓦倫丁節大屠殺”(情人節大屠殺)。光天化日之下,兩名愛爾蘭裔黑幫偽裝成警察,用兩挺湯普森輕鬆打死對方意大利黑幫7人。

自此,黑幫組織成了湯普森的穩定客戶。

同時,因為黑幫火力的大幅度提升,殺傷力不斷加大,也給地方警察和聯邦調查局(FBI)造成很大壓力。警察們不得不向自己的對手學習,訂購同款衝鋒槍來武裝自己,以便在火力上壓制猖狂的犯罪分子。

於是,湯普森衝鋒槍也逐漸收到了越來越多的警方訂單。因此,我們看到,在二、三十年代的黑道火併和警匪槍戰中,湯普森衝鋒槍都是雷打不動的主角。

湯普森衝鋒槍在民間的成功,很快就引起美國政府的注意。上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美國海岸警衛隊和海軍陸戰隊相繼裝備了該槍,並接受了尼加拉瓜內戰的檢驗。

實戰中,美國軍方發現,雖然湯普森衝鋒槍有命中率低的缺陷,但是高射速和大容量的彈鼓彌補了這個薄弱環節,近距離基本上可以消滅視野範圍內的所有敵人。

鑑於在美國的優異表現,二戰爆發後,湯普森衝鋒槍接到了大量來自歐洲的訂單。只是,作為惡名遠揚的“幫派槍”,最初的英軍對其還稍顯抗拒。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去掉了一系列昂貴的加工和附加配件,降低了造價湯姆森,才正式大規模裝備美軍。美軍發現,在實戰中,尤其是一兩百米距離的近戰時,火力輸出的連續性和靈活性的重要程度,其實要遠超過射程和威力。

因此,號稱““掃地機”,適合近戰的湯普森衝鋒槍的產量被不斷提升,一度達到了140萬把,用來裝備盟軍各國。最終,湯普森成為了同德國MP40、蘇聯波波沙齊名的二戰經典衝鋒槍。

(手持湯普森進行訓練的中國軍人)

戰後,湯普森曾被各國仿製了多個版本,甚至,當今的網遊中,湯普森衝鋒槍還在繼續發揮著“餘熱”。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其實"芝加哥打字機"並不是一個正面的外號,因為它代表的是黑幫勢力的形象,在那些年的美國就相當於現在我們"掃黑除惡"的重點對象一樣。它之所以叫芝加哥打字機可以判斷肯定和芝加哥有關,而打印機則是因為它開火的聲音像當時的機械式打字機,所以就有了這個稱號。至於說性能嘛,在誕生之處可以說是無敵的存在,性能是相當的優越,並且是中國第一種大規模仿製的衝鋒槍。



這款武器誕生於一戰末尾的1918年,對於人們來說這是個高興的日子,因為和平就要到來,但對於新武器來說確是一個壞消息,因為戰爭結束就意味著沒有訂單,沒有訂單就意味著沒飯吃,所以1918年對湯姆遜衝鋒槍來說不是一個值得高興的日子。而且在後來向軍方推薦時也遭到拒絕,雖然在軍隊裡遭遇冷落,但在民間卻煥發第二春,隨著美國頒佈禁酒令,酒成了稀罕物,很多人就搞起了地下交易,而幹這一行的基本上是刀尖上舔血,所以需要一把稱手的武器。於是這些人很快就看上了湯姆遜衝鋒槍。



在黑幫之間火拼以及和警察的槍戰中,誰永遠衝鋒槍誰就佔據上風,因為當時美國就湯姆遜一種輕便的單兵手持自動武器,在和拿著左輪手槍和7發彈容的M-1911手槍的警察對射時,總能把警察壓著打,再加上這一時期的好萊塢的渲染,湯姆遜衝鋒槍就成了黑幫的形象,就被成為芝加哥打字機。其射速高達1500發/分,和德國的MG-42的最高射速一樣快,所以為了讓它擁有更持久的火力,一開始用的是100發的大彈鼓,後來換成50的彈鼓和30或者20發的彈匣。



至於威力嘛,11.43口徑的手槍彈肯定是非常足的,但就是槍支比較貴,一開始做的也比較精細,在沒量產前更是高達200多美元一把,而當時的福特汽車也不過400塊錢一輛,後面量產後單價也有45美元之多,以至於英國買過一批後就寧遠自己搞9美元的斯登。還有一個問題是槍支比較重,對於美國人都有點吃力,對於亞洲人更加了。不過憑藉著優異的性能也被中國認可,閻錫山的太原兵工廠有不少規模仿製,也算是湯姆遜衝鋒槍的第一批量產槍。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我覺得挺好噠,性能可不可靠對比了就知道。

湯普森衝鋒槍是由約翰·湯普森(John Thompson)於1917年設計,並於1921年代首次投放市場,它曾經是最好的衝鋒槍之一。

湯普森衝鋒槍擁有讓人賞心悅目造型和不錯的準確性,但是造價就比同類武器要昂貴很多。而湯普森衝鋒槍的服役期也不算短,直到黃油槍被採用後湯普森才逐漸被代替。

德國的MP40衝鋒槍雖然精良,但是實用性方面就沒有湯普森強。

蘇聯的PPsh-41衝鋒槍雖然在重量和威力上無法與湯普森相提並論,但是PPsh-41衝鋒槍在射速方面表現得還不錯。

英國的“司登衝鋒槍”既簡約,又簡單。用最少的零部件造最爛的槍,它的可靠性和實用性差湯普森很多,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它的零售價非常低,好像就30美元左右。

總而言之,湯普森衝鋒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好的衝鋒槍之一,因為成本和重量它被M3黃油槍給取代,但是,毫無疑問它是我心中最帥氣衝鋒槍。

至於它為什麼叫芝加哥打字機?可能就是因為芝加哥的黑社會比較多罷了,因為湯普森衝鋒槍還有另外一個綽號就是“黑幫之槍”。


縱橫戰略


湯姆遜衝鋒槍出現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末,但第一把原型送到歐洲的時候,一戰已經結束了,下邊這個就是湯姆遜1918原型,結構差不多,但外觀和後來的差的挺多。

湯姆遜衝鋒槍也算是初代獨立科技線的衝鋒槍,他用的並不是Mp18這種自由槍機,而是布里希延時閉鎖,然而這種閉鎖雖然當時被吹的神乎其神,但並沒有說發能證明它真的有延遲閉鎖的功效,充其量是讓滑塊和斜槽之間產生了更多的摩擦力,然而這對於閉鎖強度而言幫助不大,反而大大增加了成本,因此後來二戰時的湯姆遜M1就改成了自由槍機。

回到剛才的話題,湯姆遜不是沒趕上一戰麼,那就只能先民用賣著再說,第一款商業化的湯姆遜是1919,有點後來M1928那批標準型的樣子了,但這一時期沒有槍托,而且射速高達1500r/m...這射速+.45ACP彈的後坐力真的能上天。

因此這只是少量的生產了40挺

正兒八經的第一批湯姆遜是M1921,烤藍,帶散熱鰭的槍管,精雕細琢的木製部件,可調後視鏡,怎麼貴怎麼來,兩百美元的售價讓屁民和警察局紛紛哭窮(那會兒一臺福特T型車400美元)

又恰好趕上美國禁酒令,結果一大批黑幫跑出來賣私酒,賺翻了簡直,不差錢的黑幫為了搶地盤和與警察硬剛,紛紛購買了湯姆遜。你就想想那兒自動武器還不普及,警察手裡甚至還都是轉輪手槍,面對.45的單兵自動武器完全被吊打

至於為啥叫芝加哥打字機,很多人都說了他自動射擊的聲音就像打字機快速敲擊,狗子我就解釋一下為啥是芝加哥而不是紐約打字機。

咱們先看下芝加哥位置


五大湖南岸,密歇根湖和密西西比河運河要道,鏈接美國東南交通樞紐,人口又多,然後美國禁酒期間加拿大又沒禁,所以當時大量的酒都是從加拿大運到芝加哥,芝加哥的私酒黑幫也最多,最亂,用湯姆遜的自然也多。


瘋狗的輕武


湯姆遜衝鋒槍是美軍在二戰中最著名的衝鋒槍,1910年由約翰·T·湯姆遜設計,並由美國的自動軍械公司生產。除了在戰爭中使用外,湯姆遜衝鋒槍也是當時美國警察與罪犯非常愛用的武器款式。在禁酒令時代以芝加哥黑幫為主的犯罪集團曾利用這款衝鋒槍造成許多傷亡,而使得它獲得湯米衝鋒槍(Tommy Gun)、芝加哥打字機等渾名。

湯姆遜衝鋒槍在大蕭條時期的黑手黨、土匪、好萊塢電影和禁酒令期間的情人節大屠殺曾取得的最早期的惡名。它被某些研究員稱為“製造二十聲咆哮的槍”。因拆下木託和彈鼓後,可以方便地藏進小提琴盒裡,將其稱為“芝加哥小提琴”(芝加哥是當時黑幫活動猖獗地區)。

由於一戰結束軍方需求大減,大量滯銷的湯姆遜衝鋒槍轉流入民間,而以芝加哥黑幫為首的非法組織成為這批槍械的主要用戶。1925年9月25日,芝加哥南區幫的老大愛德華·“斯派克”·奧唐納遭到敵對組織的槍手持湯姆遜衝鋒槍掃射,使他成為此型槍支流入民間後的第一個襲擊對象。

在1920至1930年代期間,黑手黨大量使用湯姆遜衝鋒槍,是美國國會於1934年通過全國槍支法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一節命令所有全自動武器必需向美國菸酒槍炮及爆裂物管理局登記在案。該法還限制了全自動武器的擁有、轉讓和運輸。因此從此以後,全自動武器就受到了美國法律的嚴格限制,平民很難購買這種殺傷力巨大的武器。

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我是輕兵器愛好者,熱愛輕武器與戰術文化,期待與你一起走進狂野的輕武器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