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農村人住了樓,好日子到了頭”,你怎麼看?

公認東


農村流傳一句話“農村人住了樓,好日子到了頭”,你怎麼看?


從目前情況看,農村農民上樓主要分為新農村建設、異地搬遷安置等幾種形式,但這對多數靠種地為生的農民來說,或許有些“太超前”了。我們知道,城市發展一般是沿江、沿路等建設而成,而農村的村莊主要靠田地分佈,主要是方便耕田種地。如果讓農民上樓居住,這是不利於種地的,正如農村流傳的“農民上了樓,好日子到了頭”。

需要清楚看到,現在農村即便建設“社區”,讓農民集中居住到一塊兒,雖然居住環境有較大提升,但農民享受到的公共服務、醫療衛生等還是不會有城市那麼的完善。那麼,為什麼有不少農民不情願上樓呢?

首先,農民“上樓”居住最大的限制就是不方便種地。雖然當前種地不賺錢,很多人也因此棄耕土地進城打工,但土地在農民的心裡依舊有較重的分量,都不會輕易放棄自己那幾畝承包地。從目前情況看,農村建設新型社區居住在一起,造成了不少家庭離自家農田的距離較遠,很不方便耕田種地。

其次,農民“上樓”所居住的房屋,其面積往往比原來的房屋要小很多,既不能滿足自家居住所需,又沒有充裕的地方放置農具、飼養家禽等。集中居住到一個地方,勢必會帶來人員吵雜、上下樓不方便等情況,農村老人更喜歡居住在環境寧靜的地方。

最後,農民“上樓”以後吃啥喝啥,靠啥養活一家人。雖然當前種地不賺錢,但很多農民還是會將離家近的田地適當種一些,已解決自家吃飯問題。但是,如果讓農民“上樓”,會由於居住的地方距離田地更遠了,可能過幾年種的地就漸減少了,甚至不想再繼續種了。在有沒有解決“上樓”的就業問題前,就讓農民輕易“上樓”了,會帶來不少農民不種地又沒有工作問題,那麼這些人今後吃啥喝啥呢?

因此,有不少農民或許基於這些顧慮或擔憂,從而產生的“農村人住了樓,好日子到了頭”說法,這其實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筆者認為,要讓農民“上樓”居住,最好是要因地制宜,可以適當分散建設新型社區。可以將以前相鄰的一兩個小村莊修建在一起形式,形成有百十戶左右的小型社區,但也既要考慮農民方便繼續種地,還要考慮房屋和附屬設施的實用性,房屋最好蓋成一家一棟的二層樓房;而不要建設那種能容納上千人的大社區,不要蓋成城裡那樣的商品房,以免帶來後續的很多問題。


鄉鑑


農村人住了樓,好日子到了頭,這句話是有切實道理的,也是一種客觀現狀。

改革開放,讓農村人可以脫離土地,出去打工掙錢,但是一對夫妻,帶著一兩個孩子,正常都是男人出去掙錢,女人在家看著老的小的,一年下來,正常家庭一年能存5-8萬現金,就是不錯的收成了,家庭開支大的,存5-8萬都不可能,別看現在說“搬磚”的工資高,但平均到家庭人頭上,就拖國家有關部門統計的後腿了。

現在農村,到處都是小洋樓,小別墅,三層五層的都有,前年我表弟蓋了三層,單層175平米,只一層做了裝修,一共花了54萬元。他蓋房的時候孩子十歲,結婚已經十多年了,蓋房的時候他手裡就只有30萬現金,房子一蓋,就欠下了幾十萬的債務,如今夫妻兩在外地打工,把孩子 留給父母照看,年復一年的不停還債,何止於這裡,還有兩層沒有裝修呢,這個也是以後一筆很大的開支。

所以說蓋房產生的結果就是把前5-10年的積蓄全部掏出來,把後5-10年錢全要搭進去,前後一算10-20年錢全部花在蓋房上,人的一生,年富力強的時間,有幾個十年啊,所以說一蓋房就好日子到了頭。

前段時間與一個湖北人聊天,他說他們那裡女孩再走找婆家,不找沒有蓋房的,也不找新蓋了房的,只找那些蓋了房八年十年左右的,我始覺得驚奇,後來仔細問一下才知道,沒有蓋房的一種情況是沒有經濟能力蓋,屬於窮家庭,這種情況他們肯定不願意了,另外一種就是有能力但是沒有蓋,結婚以後再蓋,這樣結婚以後蓋房又回到了赤窮狀態,所以女孩們不願意;新蓋了房的別看住所光鮮亮麗,但實際口袋裡已經空了,這樣會影響正常的生活,所以新蓋房的她們也不願意。只有那些蓋了八年十年房的,哪怕房子舊了點,但至少這戶人家現在口袋是豐滿的,該欠的債也早還清了,以後只過自己的日子就可以。我聽完恍然大悟。

現在農村的經濟收入,很多地方都是靠出去打工,而且不是家庭所有人都是勞動力,因此 收入有限,但是農村現在蓋的房子,一個比一個漂亮氣派,花錢也越來越多,其實這也是一種很不理智的浪費,那麼大的房子,正常都是在關老鼠的,錢財白白浪費了。不值得提倡。


宜勞宜獲


我是農村人,我來談一談。“農村人住了樓,好日子到了頭。”這話得看對誰說,對農村的60後、70後而言,確實是這種情況。

我們這裡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兒住瓦房孫住樓,老頭老婆住地頭”農村的60後老人,為兒子結婚要蓋房,蓋大瓦房,才能找到媳婦。辛苦操勞半輩子,土裡刨食,好不容易過了幾天好日子。孫子長大了,要娶孫媳婦。兒子扒了瓦房蓋了小樓,自己年紀大了,農村人的生活習慣,一時半會兒又改不了,三代同堂的日子並不好過,為了免生閒氣,大多在地頭蓋兩間小屋,分開單住,有老伴的還好說,要是孤身一人,那日子你想想吧!

再說70後,兒子漸漸長大了,費心費力蓋上小樓,下彩禮給孩子娶了媳婦兒。多年的積蓄一下子全光了,有些還拉了饑荒。這些兒子大多都不管,還得自己慢慢還。這代人也算趕上一個好時候了,孩子大多聰明明事理,但有家的地方沒工作,不掙錢。兒子兒媳都出去打工掙錢,把孩子擱在家裡,這時候的70後就成了全職保姆了,每天最重要的任務是看孩子,要是孩子出了點差錯,磕著碰著了,日子咋過?所以每天都小心翼翼地寸步不離的看著孩子,孩子上學了,還得每天接送孩子上學。風吹日曬地相當辛苦,還得是伺候那二畝地,有時還得打一些零工,掙些錢,畢竟自己還得吃花呀,還得給孩子交學費。

對於農村的80後、90後,這話就不適用了,“農村人住了樓,好日子這才剛開頭。”兩人出去打工,一年輕鬆十來萬,過年買輛小車回家,風光又好看。見人能抽大中華,日子比蜜還甜。


豫東小韓生活記


這位題主,我不知道你想要看到什麼樣的回答。我看了幾位的回答,總覺得有點離題。

在這裡,我說我的:農民住上樓,好日子在後頭!!!

我在七十年代,聽到家鄉老農,是那個年代智慧型的那種老農,他們說:“山矮河高,人有難,尺人兔馬,到時見。”當時說這話的老農就用手指著,我家鄉的河床說:“你看今天的河床有多高,山上全是梯田,光禿禿,沒有樹,要是發洪水,這人們不遭殃才怪”。今天,我大聲告訴那位已經過世的老農,我家鄉的山,有好多山頭,人,無法登頂了!河床很深,很深,建房取沙,都被當地政府限制了。我家鄉的九零後,大多數男女孩的身高,都超過了六零後,七零後。遺憾的是,我的兒子在十五歲後,正發育的年齡,就開始減肥,今天的個頭比我矮。那是減肥廣告的功勞!!

這位題主,如果你生活不如意,可以直接說出來,沒有必要,拐彎抹角


j奮鬥終身


農村人住了樓,好日子到了頭,這句話是有切實道理的,也是一種客觀現狀。

改革開放,讓農村人可以脫離土地,出去打工掙錢,但是一對夫妻,帶著一兩個孩子,正常都是男人出去掙錢,女人在家看著老的小的,一年下來,正常家庭一年能存5-8萬現金,就是不錯的收成了,家庭開支大的,存5-8萬都不可能,別看現在說“搬磚”的工資高,但平均到家庭人頭上,就拖國家有關部門統計的後腿了。

現在農村,到處都是小洋樓,小別墅,三層五層的都有,前年我表弟蓋了三層,單層175平米,只一層做了裝修,一共花了54萬元。他蓋房的時候孩子十歲,結婚已經十多年了,蓋房的時候他手裡就只有30萬現金,房子一蓋,就欠下了幾十萬的債務,如今夫妻兩在外地打工,把孩子 留給父母照看,年復一年的不停還債,何止於這裡,還有兩層沒有裝修呢,這個也是以後一筆很大的開支。

所以說蓋房產生的結果就是把前5-10年的積蓄全部掏出來,把後5-10年錢全要搭進去,前後一算10-20年錢全部花在蓋房上,人的一生,年富力強的時間,有幾個十年啊,所以說一蓋房就好日子到了頭。

前段時間與一個湖北人聊天,他說他們那裡女孩再走找婆家,不找沒有蓋房的,也不找新蓋了房的,只找那些蓋了房八年十年左右的,我始覺得驚奇,後來仔細問一下才知道,沒有蓋房的一種情況是沒有經濟能力蓋,屬於窮家庭,這種情況他們肯定不願意了,另外一種就是有能力但是沒有蓋,結婚以後再蓋,這樣結婚以後蓋房又回到了赤窮狀態,所以女孩們不願意;新蓋了房的別看住所光鮮亮麗,但實際口袋裡已經空了,這樣會影響正常的生活,所以新蓋房的她們也不願意。只有那些蓋了八年十年房的,哪怕房子舊了點,但至少這戶人家現在口袋是豐滿的,該欠的債也早還清了,以後只過自己的日子就可以。我聽完恍然大悟。

現在農村的經濟收入,很多地方都是靠出去打工,而且不是家庭所有人都是勞動力,因此 收入有限,但是農村現在蓋的房子,一個比一個漂亮氣派,花錢也越來越多,其實這也是一種很不理智的浪費,那麼大的房子,正常都是在關老鼠的,錢財白白浪費了。不值得提倡。


遊戲人超超


其實這句話的意思是在農村生活的人,如果有了錢就一旦改變自己包括生活方式和處事風格,就會讓周圍人覺得他發了財有種格格不入的感覺,一句話就是周圍還沒脫貧的人的仇富心態。

我曾經住在農村的大伯家有一段時間,對於這句流傳話是深有體會,那時我大伯在做農產品運輸,因為乾的比較出色,生意火爆,所以一下子致富了起來,剛開始日子仍舊過的比較低調,不對外炫富,因為他也知道農村的風氣,但沒過多久因為出去旅遊了一趟,開了開眼見,毅然決定回家造一座三層高樓,花了二年時間搞完,非常漂亮的小洋房,這一下了在村裡熱開了鍋。


先是辦酒席,那簡直就是敲詐不是吃飯,盡然全村的人都來了。最後我粗粗估計有200人,反正那天幫忙上菜把腰都累閃了。



這還沒結束,後面陸陸續續來大伯家借錢的才叫噁心,借不到就不走,還讓伯父管飯,有些人甚至還帶小孩來,讓小孩磕頭來借錢,或者讓身體不好的老人來借,大家都知道的,新房如果來幾個病人是非常不吉利的,所以往往只能借。


這幾年,伯父身體也是一年比一年差,還生了大病住過醫院,都是因為借出去的錢收不回來氣出的,那些借錢不還的人居然沒去醫院看望,還在背後說風涼話,想到這些事我就心寒。世態炎涼


乾坤一局棋


在農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農村人住了樓,好日子到了頭”,你怎麼看?

您好,科技農場為您解答。

“農村人住了樓,好日子到了頭”,這是最近幾年在農村流傳的一句話,小編覺得因人而異吧,各個地區和家庭的情況都不一樣,農民住進城裡以後多多少少都會有些不舒服,但是不至於“好日子到頭”。

首先小編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也是我的親身經歷。當時我還在上大學,有一次回老家,坐在城裡通鄉里的大巴車上,車上坐的也基本都是農村人。路過鎮上一片新建好的樓房(周圍都是農村,距離城裡一個小時的車程),坐在我前面的老大爺和鄰座的人聊天說,“這樓房賣給誰啊?買了以後總不能扛著柴火去樓裡燒炕吧。”雖然大爺這話說的不怎麼好聽,但是確實反映出了農民住樓房的一些問題。

在以前,農村人能夠進程住樓房可是一件大好事,大家都羨慕不已,誰家搬去城裡了,都會讓人高看一眼。

近些年,咱們農村人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了,很多的農村人也有能力在城裡買房了,進城的農村人也越來越多。但是現在卻流傳這這樣一句話,說明有些農村人在城裡住的並不舒服。

一些農村的年輕人在城裡買了房以後,會想著鄉下的父母,把父母接到城裡去“享福”。但是,相信每個村都有這樣的情況,老人在城裡住了一段時間以後,又回到了農村生活,那麼農村人為什麼在樓房住不習慣呢?

生活習慣:

農村人在農村生活習慣了,換個環境自然很難適應。比如最常見的上廁所的問題,很多農村人都表示剛到城裡上廁所都是問題;像小編的老家東北,農村家家有火炕,到了城裡睡床肯定不適應;在樓裡挪個桌子椅子都可能吵到樓下的鄰居等等。

花銷:

到了城裡花銷就更大了,沒有菜園、沒有耕地、沒有水井,平時做飯做菜都要花錢買,並且沒有柴火只能用天然氣或者電,這些都是錢,甚至連喝水也要花錢。除了這些還有物業費等。

農村人以前最大的經濟來源就是種田,搬到城市生活以後也就代表著不能種田了,那麼經濟來源也就斷了。

鄰居:

要說農村最讓人羨慕的可能就是人情味了,農村人平時閒下來的時候總喜歡串串門,聊聊家長裡短。到了城裡以後,左鄰右舍一個都不認識,更別提串門了。

關係:

很多進程的農村人都是和兒子兒媳、女兒女婿一塊住。很多原本關係比較融洽的,住在一起以後也會變差很多。並不是因為兒女不孝順,只是生活習慣不同,農村人又比較大大咧咧,有些事很容易做不好,因為是長輩,一般年輕人也不好多說什麼,但是時間久了以後肯定會積累了一些矛盾,關係也會變差。

所以綜上一些原因,無論是從經濟上、鄰里關係上還是農村人們的舒心程度,都對農村人們的生活有著一定的影響,雖說農村人住了樓不至於“好日子到了頭”,但是的確對農村人的生活有一定的影響!所以一些農村人乾脆就直接回到農村老家生活。


科技農場


原來我工作過的煤礦對於工齡長的老職工給予照顧叫農轉非,就是農村戶口改為城市戶口,消息傳出這些人歡呼雀躍,奔走相告都把農村的房子賣了拉家帶口搬到城市來了,礦上也給這些人蓋了樓房搬進新樓房短時間內感覺非常幸福,不用種地,吃水有自來水也不用為燒柴做飯發愁,可時間長了不好的一面出現了,孩子老婆沒工作,每天無事可幹遊手好閒,家就那麼幾十平米吃的用的全放裡面遠遠不如在農村每家有個大院,種點菜,養養雞還能換點零用錢,到這時候有的人後悔不該舉家進城,可世上沒有賣後悔藥的。


拼搏182015450


說這句話我有不同觀點,這個事情也是根據不同地區而言,我把我們村的發展情況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下,1999年我們這裡開始普及電話記得是第一批我們按了20部一大批人說按這個有什麼用又不做生意給誰打啊,過了沒有十年都按了,後來到2009年開始安裝寬帶上電腦又又說有什麼用不就是鬥地主玩遊戲嗎但是沒有三年我們村都普及了,這時候在網上玩遊戲的發現了淘寶網這個平臺很快有一部分人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這不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很快我們這裡成了淘寶專業村,我們村在開發區買樓房第一批和後期買房的每平方相差兩千多,汽車就更不用說了,我說了這嗎多好像根主題沒有聯繫這就錯了,人的思維要超前跟上時代才不被淘汰,難道人家都在乾淨衛生的小區裡你就願意在垃圾成堆的農村,農村流傳,農村人住了樓,好日子到了頭這句話不知道是哪位名人說的


知心愛人我真的好想你


農村人住了樓,好日子到了頭,代表著一些農民的真實的情況,現在農村的攀比心裡比較嚴重,比如某某買了一輛8萬的車,那麼我必須買一輛比他貴一點車。買樓房也同樣存在這種情況,誰誰在城裡買房子了,心裡就不平衡了,想盡一切辦法也要去買,找親戚朋友借錢付首付,一搬家庭首付還是湊的起的,但是接下的還貸就是問題的,如果找親戚朋友借的錢,正好趕上人家有急事用錢,自己當時又拿不出來,很可能會影響之間的友誼與親情。再就是還貸款,每個月必須按時還,不管你手裡有沒有錢,這弄的生活很拮据,壓力很大啊。再就是住樓房每個月的水費電費,物業費都是一筆開支,在農村也會有,但是還是會比住樓房少一些。農村的人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裡,街坊鄰居都很熟悉,住上樓房可就不一樣,有的住了幾年了一個樓道的鄰居都說不上幾句話。所以

農村人住了樓,好日子到了頭,這句話真的很有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