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推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向縱深發展

【中原經濟網訊】聚焦解決群眾反響強烈、侵蝕黨的執政基礎的突出問題,聚焦精準發現、精準掃除群眾身邊的黑惡勢力,堅決“亮劍”,重拳出擊。今年以來,我市不斷推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向縱深發展,開局良好,成效顯著。

健全組織 完善機制

今年1月23日,中央召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電視電話會議,決定在全國開展為期三年的掃黑除惡專項鬥爭。1月26日、2月9日,省委接連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對掃黑除惡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按照中央、省委統一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精心部署,迅速行動,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省委的部署上來。

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展以來,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市委常委會議進行專題研究,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馬懿明確要求全市各級各部門要站在社會大局穩定、國家長治久安、基層政權鞏固的高度,自覺把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作為當前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來抓,確保做好各項工作。

市委成立了以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黃保衛為組長,市政府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馬義中為第一副組長,市法院院長、市檢察院檢察長、市紀委、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的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領導小組,領導組織開展全市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全市12個縣(市)區、4個經濟開發區全部成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市紀委監察委、組織部、宣傳部、民政局等成員單位也成立了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領導小組。

同時,市委下發了《鄭州市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工作方案》,明確工作目標、工作要求和工作職責,決定在全市開展一場全面掃清黑惡勢力的人民戰爭,從根本上遏制涉黑涉惡問題,掃清剷除各類黑惡勢力及滋生土壤。成立了鄭州市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領導小組辦公室,抽調人員成立工作專班,脫離日常工作,實施集中辦公。各縣(市)區按照市掃黑辦模式,全部抽調人員,組成工作專班,專門負責推進掃黑除惡專項工作。

打擊黑惡勢力犯罪是一項長期性、複雜性的工作,為確保工作實效,我市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健全工作機制,完善工作制度。研究制定《工作例會制度》《督查督辦制度》《信息報送制度》《工作聯絡制度》《舉報獎勵制度》《保密工作制度》六項掃黑除惡工作制度;建立政法部門定期協商機制,及時解決掃黑除惡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建立市掃黑領導專項鬥爭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涉黑涉惡犯罪線索摸排制度。

按照省委政法委《關於對全省已查辦涉黑涉惡犯罪案件開展“回頭看”評查活動的通知》要求,市掃黑辦制定了《鄭州市對已查辦涉黑涉惡犯罪案件開展“回頭看”評查活動工作方案》,成立案件評查組,對2006年以來改變涉黑定性的案件、2013年以來已判決的涉黑案件、2017年4月以來已判決的涉黑涉惡犯罪集團案件、處於審查起訴環節的涉黑和涉惡犯罪集團案件進行評查。目前,市掃黑辦已將評查中存在的問題分解到公檢法各相關單位,各單位正在依法進行查處,市掃黑辦將視情繼續處理和交辦。

齊抓共管 形成合力

“掃黑除惡”要有一把強大的“掃帚”,調動多部門形成掃除的合力。

全市各級各部門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統一思想思想,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形成了黨委、政府“一把手”負全責,政法部門牽頭抓總,公檢法司當主力,紀檢監察、組織、宣傳、民政部門通力協作,各成員單位積極參與配合的齊抓共管工作格局。

市紀委監察委重點聚焦涉黑涉惡問題突出、群眾反映強烈的重點地區、行業和領域,緊盯農村和城鄉接合部,緊盯涉黑涉惡問題易發多發的行業和領域,緊盯村“兩委”、鄉鎮基層站所及其工作人員,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做好涉黑涉惡黨員幹部黨政紀處分工作。

市委組織部加強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工作的選人標準和資格審查,堅決把涉及黑惡勢力的候選人列入“負面清單”,嚴格人選資格審查,確保“兩委”換屆選舉工作和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無縫對接。對省委組織部移交的潘喜峰、孫保安等7名涉黑涉惡村組幹部,按照有關規定,及時進行了組織處理。

市委宣傳部組織指導媒體,大力宣傳黨委政府掃黑除惡的決心、舉措和成效,宣傳專項鬥爭中的先進事蹟,切實加強正面引導,弘揚正氣。

市法院制定了《全市法院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工作方案》,對辦案人員集中進行培訓,確保掃黑除惡工作在法治軌道、法治框架內開展,力爭做到依法、準確、有力地懲處黑惡勢力犯罪,確保把每一起案件都辦成鐵案,防止在證據和法律上打折扣,留後遺症。並制定下發“動員準備”“案件管理”“案件辦理”“溝通協調”“統計通報”“宣傳報道”等任務清單共計21項,目標明確,操作性強。

市檢察院建立常態化溝通平臺,強化資源共享和協同配合;進一步完善提前介入引導偵查取證、公檢信息互通機制,與公安機關就案件的偵查取證、法律適用、打擊範圍等問題開展研討,並實行動態通報制度,及時交流偵查進展,商議偵查方向和取證要點。各成員單位制定掃黑除惡工作方案,成立領導組織,明確專職人員,結合自己職責,積極發揮領導小組成員的主觀能動性,改“被動”抓為“主動”抓,主動地去介入,發現線索,提供線索,提高行業准入門檻,查找自身行業監管中存在的問題,履行好自己的職責。

此外,各縣(市)區、各成員單位將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宣傳納入平安建設宣傳範圍,通過微信、微博等新興媒體公佈舉報電話、郵箱,開通互聯網平臺,鼓勵廣大人民群眾積極舉報;充分採用電視廣播、粉刷標語、張貼通告等形式廣泛宣傳,迅速把黨和政府掃黑除惡的決心、舉措及時傳遞到全社會,初步營造了全民參與打擊整治的良好氛圍。我市還定期召開新聞通氣會,通報全市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展情況。拓寬宣傳範圍,在全市監獄、看守所、拘留所、戒毒所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宣傳,鼓勵在押人員檢舉揭發黑惡犯罪。

堅決“亮劍” 果斷出擊

對黑惡勢力堅決“亮劍”,果斷出擊。我市先後制定下發了《關於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第一次集中抓捕行動的緊急通知》《鄭州市公安局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集中抓捕方案》《關於加強黑惡線索上報的緊急通知》《關於在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中深挖犯罪的緊急通知 》《關於加強掃黑除惡工作的緊急通知》《鄭州市公安局掃黑除惡線索核查工作機制》《關於規範涉黑惡案件報備制度的通知》《關於對第一批重大黑惡案件進行掛牌督辦的通知》《關於規範黑惡案件報備的通知》《關於收集上報非法收車、拖車類線索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加強掃黑除惡有關工作的通知》等多個文件,確保打擊效果。

結合我市黑惡犯罪形勢,明確了兩個方向的打擊重點:在農村地區以打擊亂政、抗法、霸財、行兇等“村霸”、惡霸為主,重點發現打擊村“兩委”人員涉黑涉惡犯罪;在城市地區以打擊非法收車、非法討債、“套路貸”等領域的黑惡犯罪,解決群眾身邊的黑惡問題。

同時,為科學調配、有效整合打擊力量,解決“大分局有警力無線索、小分局有線索無警力”的問題,市公安局針對重大涉黑涉惡案件,採取了“多單位共同偵辦,績效考核雙向計分”的辦法,激勵不同轄區的單位相互幫助、共同打擊。

針對案情複雜、群眾反映強烈、辦案阻力較大的重特大黑惡犯罪案件,市公安局採用掛牌督辦機制,要求逐案落實“定領導、定人員、定措施、定期限、包全案全結”的“四定一包”要求,確保案件順利偵辦。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我市已經對一批黑惡案件進行掛牌督辦,確保案件拿到一審判決。

在偵辦案件的過程中,一旦發現涉黑組織在當地背景複雜、案件推進阻力較大的情況,市公安局便採用指定管轄的方法,將案件指定到縣(市)局偵辦,確保打黑除惡工作能夠在集體作業中透明辦案。

打擊重點要始終對準群眾反映最強烈、最深惡痛絕的黑惡勢力違法犯罪。

目前,全市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重點圍繞農村黑惡勢力對基層政權的侵蝕、腐蝕和阻礙經濟發展、影響人民群眾關注的公平正義的案事件,開展集中打擊。其中,從6月底到年底,我市將重點打擊群眾身邊的“六黑”違法犯罪,打擊冒充保安或超越保安職責,插手經濟糾紛站隊、聚眾造勢的“黑保安”;打擊恃強凌弱、欺壓業主的“黑物業”;打擊沒有取得營運資格、擾亂出租車市場管理秩序的“黑出租”;打擊醫托、黑旅遊等侵害特定人群利益的“黑中介”;打擊違反特種車輛管理規定、沒有取得運營資格、擾亂市場經營秩序的“黑渣土車”;打擊強行收取高額停車費的停車場和自行圈地、坐收費用的“黑停車場”,確保進一步淨化社會環境,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

記者 趙文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