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寸不爛之舌保命的辯士

說起歷史,大部分人的印象可能是嚴謹的、樂觀的、甚至是古板的。其實,歷史上有太多有趣的人和事,快來分享吧:

《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了漢朝開國功臣的悲情人生,功高蓋主,卻落了個夷滅宗族的下場。

用三寸不爛之舌保命的辯士

而見證這一歷史有一個叫蒯通的辯士,卻能用三寸不爛之舌保全性命,可稱得上“傳奇”。

楚漢爭戰之時,范陽辯士蒯徹(因避武帝劉徹諱,而稱蒯通。)見韓信善於用兵,治軍嚴謹,能成大業,便投在韓信帳下,勸韓信攻取齊國,使韓信很快佔據了黃河下游大片地方。蒯徹見時機成熟,勸韓信自立為王,韓信念及劉邦好處,執意不從。蒯徹說:“古語云: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韓信仍不以為然。蒯徹對天長嘆曰:“韓信,武夫也,不足與之為謀。”於是裝瘋離韓信而去。

用三寸不爛之舌保命的辯士

果不出蒯徹所料,呂后趁劉邦不在京都,假傳聖旨召韓信入宮,誣韓信謀反,處以極刑。臨刑之時,韓信長嘆一聲:“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劉邦回都聽說了韓信的臨終遺言,便四處派人尋找蒯通,找到後直接押解到長安。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陰侯反乎?”對曰:“然,臣固教之。豎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於此。如彼豎子用臣之計,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亨之。”通曰:“嗟呼,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韓信反,何冤?”對曰:“秦之綱絕而維弛,山東大擾,異姓並起,英俊烏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遂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蹠之狗吠堯,堯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當是時,臣唯獨知韓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銳精持鋒欲為陛下所為者甚眾,顧力不能耳。又可盡亨之邪?”高帝曰:“置之。”乃釋通之罪。

用三寸不爛之舌保命的辯士

寥寥數語怎麼說動劉邦了呢?因為蒯通說得有道理呀,“狂犬吠堯”的故事太有說服力了;其次,蒯通是個難得的人才呀,能言善辯,足智多謀,如果韓信聽了蒯通計還真不好說,現在是誰人之天下;第三,正如蒯通言,天下初冬定,各集團勢力是殺不完的,何不利用蒯通安撫天下人呢?

實際上,蒯通還受到劉邦的重用,當了曹參的幕僚。也有人考證《戰國策》就是蒯通撰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