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縣:脫貧攻堅“老兵”們的堅守

映象網信陽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盛鵬 劉亮 黃曉婉)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光山縣累計選派了3批430餘名駐村第一書記參與脫貧攻堅。

光山县:脱贫攻坚“老兵”们的坚守

“90後”也有大作為。來自光山縣紀委監委的胡朝陽雖然年輕,卻是“老資格”駐村第一書記,光是榮譽就一大排,先後榮獲“全縣優秀駐村第一書記”“全縣五一勞模”“全縣脫貧攻堅先進工作者”稱號,所駐村先後榮獲“全國戒毒康復示範村”“全國綜合減災示範村”“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全縣精準脫貧示範村”等稱號。2020年1月28日,他放棄休假趕到村裡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將3歲多的兒子送到其奶奶家中照看,“我現在已有1個多月沒有看到孩子了,但身為一名共產黨員,理應衝鋒在前,舍小家為大家,我感到很自豪。”胡朝陽堅定的說道。

“精神帥哥”的大變化。孫鐵鋪鎮江灣村的駐村第一書記餘懿,是光山縣司法局幹部,剛到村那會20多歲,精神抖擻幹勁十足,經過6年奮戰,自己雙鬢髮白,皮膚黝黑。這幾年,村裡日新月異,特色花卉、特色苗木、特色雜果等家庭農場不斷興起,食品廠、製衣廠、鋼構廠等扶貧企業產銷兩旺,帶領村民依託土地、資金、農機三個合作社,走規模化、市場化經營道路,盤活閒置資產,村年集體經濟收入達到80餘萬元,獲得了“全國文明村鎮”“全國生態文化村”,全縣“五星文明示範村”“脫貧攻堅先進村”等殊榮。

敢挑扶貧重擔子。光山縣人大派駐到十里鎮五里社區的駐村第一書記郭民算是“大機關”下來的幹部了,他勇挑重擔,總是把最困難的擔子留給自己。貧困戶胡明海,兒子患嚴重癲癇病,郭民為他家開出脫貧“藥方”,一邊幫助申報殘疾證,幫助辦理慢性病就診卡,一邊發展產業,轉移就業,實現脫貧。“看著貧困戶家裡境況一步一步的好轉,日子逐漸好過,我心裡由衷地高興。”郭民如是說。

光山县:脱贫攻坚“老兵”们的坚守

腳踏實地做實事。光山縣供銷社派駐到仙居鄉仙居村的鄒慶勇,時刻把群眾冷暖放在心上,一次走訪途中,他看到一名50多歲的男人仰臥在水泥路面上,小聲呻吟著,路邊還側翻著一輛嶄新的機動三輪車,原來是村民姚福海。鄒慶勇立即把他送到了縣醫院,得到及時治療,面對姚福海的困難,他又為姚福海申請了低保救助。鄒慶勇說:“踏踏實實地做實事,和群眾一道把村子建設得富起來、美起來、振興起來。”

光山县:脱贫攻坚“老兵”们的坚守

繪就小康建設藍圖。光山縣農機局派駐到斛山鄉蔡莊村擔任第一書陳勝,以“黨建+經濟”“黨建+文化”“黨建+治理”為抓手,圍繞發展產業,科學規劃,一張藍圖繪到底。全村144戶貧困戶,安排公益崗位97戶,企業帶貧戶90戶,財政整合資金分紅帶貧20戶,到目前已有小額貸款12戶,村集體經濟分紅24戶,實現產業扶貧全覆蓋。培育多彩田園促脫貧,通過村順豐合作社、合美合作社流轉土地、小額信貸帶資入股、帶動就業、特色農產品種養殖、稻蝦共作、黃桃採摘園、草莓基地、苗木花卉觀賞等多種方式為群眾增收創造了條件,帶動了一大批貧困群眾實現脫貧致富。

打好旅遊富民牌。南向店鄉董灣村,擁有大蘇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王母觀風景區、河南省最大原始楓香林、國家級傳統古村落、金南灣古民居、劉鄧首長舊居、鷺鷥灣戰鬥紀念地等旅遊景點30餘處,但是由於沒有系統科學的規劃,鄉村旅遊產業的潛力一直沒能被挖掘出來。2015年9月,黃文學從光山縣菸草局來到這個大山深處的貧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幾年來,黃文學和村“兩委”齊心協力,逐步完善了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隨著旅遊道路、文化廣場、鷺鷥灣省級美麗鄉村等項目建設落地,村民也開始辦起農家樂,向樓村民組野山茶、瓜果、素菜等農產品供不應求,帶動19戶貧困農戶年均增收4000餘元。

這些脫貧攻堅“老兵”們,用自己的堅守和責任、使命與擔當,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鄉村振興事業,讓村民過上更好的日子。

(映象網信陽新聞熱線: 15503760000,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映象網“大象陪辦”電話180 0371 969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