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邁克·馬力甘和他的蒸汽挖土機》:努力終會遇到幸福

11月,北京的夜,屋子外邊,寒冷、霧霾襲城。屋子裡邊,是溫暖又溫馨的夜晚。柔和的燈光下,隨手從書架上抽出一本童書——《邁克·馬力甘和他的蒸汽挖土機》,重溫讀這本書的幸福時光。

童書|《邁克·馬力甘和他的蒸汽挖土機》:努力終會遇到幸福

讀完全書,望著窗外燈光璀璨的夜,我真是溫暖又感動。想起砰砰鎮,想起砰砰鎮中心辦公樓的地下,坐在搖椅上抽菸斗的邁克,想起把鎮中心辦公樓每個房間都燒得暖暖和和的瑪麗安。想起馬力甘和瑪麗安對被淘汰命運的不屈服,他們的努力,他們對生活的熱愛,他們最終的美好生活……

童書|《邁克·馬力甘和他的蒸汽挖土機》:努力終會遇到幸福

想起1999年的11月13日,美國波士頓。查理河畔的西洛克波里正在舉行一個開工儀式,一個新的社區公園正在這裡建成,這一天正值《邁克・馬力甘和他的蒸汽挖土機》出版60週年,於是這一天被命名為“邁克・馬力甘日”。

2009年,在邁克・馬力甘這本書誕生70年之後,它的中文版和小讀者們見面。那一年,我的兒子出生,《邁克·馬力甘和他的蒸汽挖土機》成為他童年的最愛,多少個睡前的夜晚,多少個美妙的白天,我們共讀馬力甘和瑪麗安。

當時讀這本書是因為書的主人公是瑪麗安這輛紅色的挖土機,沒有小男孩不喜歡小汽車的,尤其是挖土機、起重機等重型機械車。當時在悠貝看到這本書馬上就借了回去,後來因為太喜歡,我又買了保存,但當時讀,是因為朗朗上口、因為優美的韻律與激動人心的故事:

童書|《邁克·馬力甘和他的蒸汽挖土機》:努力終會遇到幸福

瑪麗安是一輛紅色的蒸汽挖土機,她的主人邁克・馬力甘把她照顧得很好,他們在一起愉快地工作:挖大運河、挖開了高山、挖平了丘陵、為大城市的摩天大樓打下地基……,可惜好景不長,新型的汽油挖土機、電動挖土機、柴油挖土機的出現搶走了蒸汽挖土機的活兒,瑪麗安面臨被淘汰的命運,可是邁克・馬力甘和瑪麗安不甘心,看了報紙上的一則新聞後,他們去了美麗的砰砰鎮,用一天的時間挖好了砰砰鎮中心辦公樓的地基!……最後,像每個兒童故事都有一個完美結局一樣,他們都找到了自己的歸宿:馬力甘和瑪麗安住在砰砰鎮中心辦公樓的地下室,麥基卡迪給他夫人給他們帶來美味的熱蘋果派、司萬普來聽馬力甘講故事、馬力甘坐在搖椅上抽菸鬥、瑪麗安在馬力甘的旁邊把鎮中心辦公樓的每個房間燒得暖暖和和……

童書|《邁克·馬力甘和他的蒸汽挖土機》:努力終會遇到幸福

一個非常向上的、正能量的故事。

多年後的晚上,在這個寒冷又溫暖的冬夜,我讀到馬力甘和瑪麗安的友誼,讀到馬力甘和瑪麗安對自己被淘汰命運的抗爭。

童書|《邁克·馬力甘和他的蒸汽挖土機》:努力終會遇到幸福

是啊,各種新型挖土機出現後,瑪麗安在城市裡面臨被淘汰的命運,馬力甘和瑪麗安感到非常難過,但他們並沒有屈服於命運,而是依然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一百個工人一星期挖的土,瑪麗安一天就能挖完。所以他們在繼續找新的工作,功夫不負有心人,馬力甘終於在報紙上看到砰砰鎮要建辦公大樓!馬力甘決定帶著瑪麗安去挖地基,經過長途跋涉,他們終於到達美麗的砰砰鎮,可是鎮委員之一的亨利·絲萬普並不相信,他只是想利用馬力甘和瑪麗安,因為他不相信瑪麗安能在一天之內挖完地基。

但是最終,瑪麗安做到了!

童書|《邁克·馬力甘和他的蒸汽挖土機》:努力終會遇到幸福

“萬歲!”人群歡呼,“邁克·馬力甘和他的蒸汽挖土機萬歲!他們只用一天就挖好了地基!”

讀到這裡的時候,真實讓人激動人心地留下熱淚,就連奸詐的司萬普最後也對馬力甘和瑪麗安轉變了態度。

故事的最後就如上面講到的,馬力甘和瑪麗安過上了溫暖幸福的生活,不屈服命運的人終會遇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本書的作者維吉尼亞·李·伯頓,1909年8月30日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的牛頓中心。她的母親是個詩人、音樂家,父親是麻省理工學院的首任院長。伯頓從小就生活在充滿藝術氣息的氛圍中,她喜歡跳舞,後來也得到了與紐約的芭蕾舞團簽約的機會,但因為要照顧腿部意外骨折的父親,伯頓放棄了心愛的舞蹈事業留在父親身邊。

童書|《邁克·馬力甘和他的蒸汽挖土機》:努力終會遇到幸福

她是一個非常尊重孩子感受的繪本作家,創作的第一本書是《簡妮弗・林特》,有關一粒灰塵的故事。她和她的朋友們都覺得這個故事不錯,但是13個出版社都不這麼想。退稿後,她把故事都給三歲半的兒子聽,還沒讀完,兒子就睡著了。從這件事後,她會把她的故事一遍遍地都給孩子聽,觀察他們的反應,然後修改故事,最終創作出了《邁克・馬力甘和他的蒸汽挖土機》 、《淘氣的小火車頭》、《小房子》《凱迪和一場很大的雪》、《生命的故事》等著名的繪本,其中《小房子》更是為她捧得了1943年的凱迪克金獎。在凱迪克獎的獲獎感言中,她深有感觸地說道:“在我與孩子們合作創造的過程中,學到了幾樣東西。首先,絕不能‘寫低’了孩子們……此外,他們的思維清晰而敏銳,每一個細節,不管它多小,都必須具有本身的趣味和意義,同時還必須符合書的總體設計。”

對孩子的尊重是伯頓創作最重要的原則。伯頓曾說過,孩子是最率直的批評家。在自述中,她提到:“孩子不僅僅是伯頓作品的批評家,還是創作的“夥伴”。在《邁克・馬力甘和他的蒸汽挖土機》的第39頁有一行小字:“感謝迪克・波肯布什想出這個好主意。”據說,當伯頓創作這本書時,寫到邁克・馬力甘和瑪麗安挖好了地下室,卻忘了給自己留一條上來的路,就不知道這個故事該如何編不下去了。正好迪克・波肯布什和家人一起到伯頓家做客,當時12歲的迪克想出了這個好主意。很多年後,迪克還為自己給這本經典兒童繪本做出的“貢獻”而無比自豪——儘管伯頓把“波肯布什”拼寫錯了。伯頓還把自己的孩子也寫進了本書中——那個出主意的小男孩就是以伯頓的二兒子麥克作為原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