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服務民營經濟15條意見接地氣

本報訊(記者李立峰)“信心比黃金還重要。在全市民營經濟發展大會後第二天,市檢察院就出臺15條工作意見,讓我們民營企業家備受鼓舞!”近日,在重慶市檢察院保障和促進民營企業健康發展新聞發佈會上,重慶市人大代表、市工商聯(總商會)副會長彭學平說。

“這既是一次新聞發佈會,也是一場座談交流會。”主持會議的重慶市檢察院副檢察長陳勝才表示,這次新聞發佈會不同以往,除了向媒體介紹檢察機關服務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工作情況外,還邀請了重慶市人大、市工商聯及工商聯界的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座談,當面聽取代表委員的意見建議和民營企業家的法律需求,為檢察機關服務保障民營經濟發展精準把脈。

會上,重慶市檢察院檢委會專職委員潘祥均介紹了該院剛剛出臺的《關於保障和促進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工作意見》(下稱《工作意見》)。他表示,《工作意見》是對去年制定的服務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18條意見”的進一步細化、實化,制定了以辦案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的“15條工作意見”,針對司法實踐中的疑難問題提出指導意見,解決認識分歧,統一司法尺度,形成了保護民企創業興業的“姊妹篇”。

“民企融資難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2017年,重慶民營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50.5%,吸納就業佔全市88.7%,而貸款總額佔比不到三分之一。”彭學平說,《工作意見》針對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強調依法慎重處理民營企業融資類刑事案件。嚴格區分企業正當融資與非法集資的界限、金融創新與金融犯罪的界限、借貸糾紛與詐騙犯罪的界限,特別是要防止將因政策調整、市場風險等客觀情況發生變化,出現資金鍊斷裂等經營困難導致無法履行合同的情形認定為犯罪。“這很接地氣,切合實際,有很強的操作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