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31和殲20區別在哪裡?

育兒奶爸


首先殲31這個型號目前還難以證實,因為目前暫無官方消息證實沈飛的五代機項目已獲得軍方的立項認可,還不能像殲20那樣擁有“殲”字打頭的正規編號,只有中航工業集團提供的內部代號“FC31”,所以FC31和殲20的最大區別就是一個是臨時工,一個是正規軍。但是殲31這個稱呼,寄託著國內廣大軍迷對我軍早日獲得第二款五代機的殷切希望。

縱觀世界主要軍事強國,對於戰鬥機的高低搭配通常採取以下兩種模式:一是雙發大推力發動機重型機+單發大推力發動機中型機,比如F15+F16組合,F22+F35組合,殲11+殲10組合;二是雙發大推力發動機重型機+雙發中推力發動機中型機,比如F14+F18組合,蘇27+米格29組合。我國五代機的高低搭配模式如何選擇,主要取決於發動機的配套問題。

殲20作為第五代重型空優戰鬥機,目前配備兩臺99M1或者WS10B大推力發動機,未來將換裝兩臺WS15大推力發動機。由於WS15的研製進度相對滯後,如果我國選擇單發大推力發動機中型機,那麼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面臨無發動機可用的狀態,因為單發中型機對發動機的性能要求極高,尤其是結構重量指標更加苛刻的五代機。

以美國的F35為例,其使用的F135發動機推力在20噸以上,而我國能夠使用的現貨——99M1或者WS10B發動機,推力只有14噸級,完全無法滿足五代機的要求。如果選擇雙發中推力發動機中型機,那麼至少有現成的RD93或者WS13發動機可用,單臺發動機推力超過8噸,總推力超過16噸。還有正在研製的WS19新一代中推力發動機,單臺發動機推力超過10噸,總推力超過20噸。

所以我國推出雙發中型機的FC31作為低端五代機的備選機型,也是因地制宜的務實之舉。比起已經服役的老大哥殲20,FC31沒有側彈艙,也沒有鴨式前翼和全動尾翼,氣動佈局顯得中規中矩,從外形來看更像是一款縮小版的F22,然而卻沒有F22那樣強悍的發動機。因此許多網友對FC31的發展前景並不看好,認為雙發中型機高不成低不就,號稱“最失敗四代機”的米格29就是前車之鑑。

其實這個觀點純屬偏見,米格29的“失敗”跟雙發設計並無必然關係,F18同樣也是雙發中型機,卻擠掉了雙發重型機的F14,一統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的天下,尤其是放大版的F/A18E/F更是被稱為最成功的航母艦載機,即便是五代機F35投入量產以後,F/A18E/F也依然訂單不斷,並將長期與F35共存。FC31應該借鑑F/A18E/F的經驗,以增推、擴容為基礎,在加強多用途和提高性價比方面狠下功夫,必將在五代機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將殲31真正變成現實。


晨曦談兵



區別:31是沒戶口的黑戶!

殲、轟、運、直是軍方編號,軍方不給,瞎叫也沒用!

殲根本沒有31編號,空軍隱身戰鬥機項目競標,沈飛殲14輸給了成飛殲20,殲14編號是軍方給的,雖然它下馬了,殲14採用三翼面氣動佈局(如圖)和FC-31完全是兩碼事。

FC-31是殲14失敗後沈飛自研的內部編號,軍方本沒有立項,因此也不會有編號,該機只山寨了F-22的外形,卻無法山寨大推力發動機,且機頭較小,限制了機載雷達的尺寸,影響探測距離。

此外,海軍隱身艦載機競標沈飛和成飛都已參加,目前方案待定,鹿死誰手尚未可知,退一萬步就算FC-31中標,它的編號也只能是從殲16往後排,不可能是31。


JackZ捷


殲31和殲20區別在哪裡?最大區別就是,沒有可比性。關於人們說的,甚至是專家說的高低搭配純粹是在忽悠人,不知就理,人云亦云。

戰鬥機,中國在向美國學,在蘇聯時期美蘇的戰鬥機作用是不一樣的。美國進攻的是F15,F 22負責制空,F15E負責轟炸,至於中型戰鬥機F16和F35,一般是盟國使用,在火力不太強的情況下,是個全面手,也可制空,也可攻擊,所以叫攻擊戰鬥機,這是有安排的,各有分工,不是互相代替,所以不存在高低搭配的問題。

中國的進攻空中部隊是是殲20和殲16,相當於美國的F22和F15E。前蘇聯時期的蘇27和米格29,也不是高低搭配,蘇27是防空的,米格29是進攻的,而且是小面積進攻,所以鬧了一個機場保衛者的稱號。

中國向美國學,為什麼不用FC31呢?因為中國是國土防空,殲10足夠了。隱身戰鬥機是進攻部隊,中國有了殲20足矣,沒有FC31的位置,因為遠處打不去,近處沒作用。FC31最有可能是做艦載機,因為有特殊要求。FC31通過加重能達到30噸,殲20加重,基本達到35噸到40噸,的確有些太重了,彈射器能彈起來,但對飛行員也不好。

所以殲20是重型戰鬥機,裝備空軍,不外賣。FC31是中重型戰鬥機,裝備海軍,稍微輕一點兒的FC31推向國際市場,感覺他們就是這樣的。



大志遠思想空間


一個重型,一箇中型。一個鴨翼佈局,一個正常式佈局。一個有側彈艙,一個沒有……

根據網絡上的數據:殲20的長度20.3米(不含空速管),翼展12.88米,高度4.45米,機翼面積約73平方米(不包括主翼前邊條),使用兩臺AL-31。從這個級別的尺寸和所用的發動機推力來看,殲20無疑是重型機。而網傳的16-17噸空重並不靠譜,須知比它尺寸略小的F22還接近20噸,考慮到國內的材料水平,對殲20空重的估計還是慎重些比較好。

根據網上的數據:鶻鷹翼展11.5米,機長17.2米,機高4.8米,機翼面積50平方米,(與計算出的當量機翼面積49.8平方米大體一致)。航展上中航工業的宣傳材料稱空重約12.5噸。配裝兩臺RD33發動機。從尺寸和使用的發動機推力看,鶻鷹顯然是一種中型機(四代標準的)。

對殲20而言,以611的技術積累,由於鴨翼結合邊條,稍大一點的迎角下拉出的渦流就可大大提高升阻比。亞音速條件下的機動性自然受益頗多。如此,殲20就既可以發揮超音速機動的優勢又兼顧亞音速作戰了。而且鴨翼佈局配合飛控也賦予了它良好的大迎角機動能力,這樣一來,殲20的亞音速綜合機動性當優於大多數三代機。

對於鶻鷹,601在正常式佈局方面的積累更深厚,鶻鷹2.0的氣動外形更接近於F22,機翼前緣後掠角比F22大,說明比較重視超音速性能,不過從其機身長度與橫截面的大致比例看,其超音速性能要略低於殲20。網上有人大言不慚地稱鶻鷹2.0的垂尾從1.0改為後掠是放棄了機動性,也不動動腦子想想殲20的垂尾從一開始就後掠。總體而言,對於鶻鷹的亞音速機動性似乎還沒有特別有價值的信息透露出來,因此還不能貿然下結論。

殲20的側彈艙設計得很好,發射時既保證了格鬥彈的視野又保證了機身氣動外形的完整性,確實是很精巧的設計。而鶻鷹沒有側彈艙,顯然是因為中央的主彈艙已經佔了太大的空間,已經沒有富餘的空間來安置側彈艙了。好在它的主要對手F35也沒有太多的空間容納超過4枚中距導彈。

總體上看,殲20是一種對標F22的重型戰鬥機,由於後發優勢,在設計上留出了餘地,殲20可能具備比F22更大的航程。而鶻鷹是針對F35設計的氣動外形類似F22的中型戰鬥機,具備比F35更好的超音速性能,在空戰中面對F35時,力圖通過超音速機動奪取主動。


asiavikin


區別:

1、隱身設計方面。根據專家指出,殲31在外形設計方面,還不是很到位,沒有殲20的隱身效果好。殲20採用隱身氣動佈局設計,大幅減小了雷達反射面積,在空戰中具有很大優勢。而其鴨翼增強了機體的機動性,很大程度上彌補了無矢量噴口的不足。殲31的氣動佈局飛機常規,東性能也沒有殲20好。

2、機型是方面。殲20屬於重型隱身戰鬥機,而且殲31卻只是一款中型的隱身戰鬥機。重型戰機更加講究的是全面性,而且我們殲20的研發初衷就是要對抗F22以及F35等重型戰機。殲31和殲20相比,機身沒有人家大,航程沒有人家遠,載彈量更是沒有人家多,所以殲20更加適合中國空軍的要求。

3、動力系統的因素。殲20採用的是俄製大推力發動機,但是殲31採用的卻是中推力發動機,而且殲20的發動機後期可以找到加班人,對其進行替換,但是殲31所使用的發動機,目前仍舊沒有合適人選進行替換。

4、殲31目前仍舊處於原機型階段,還在不斷地進行改進,要實現批量化生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殲20那是國家唯一立項的四代機,然而殲31目前就是比模型能先進一點,還出與驗證階段,還是由於中航立項的。其實這就是601不想失去研發戰機的機會,所以先弄出來有一個驗證機,看看有沒有人要來投錢發展。

總的來說,殲20是一款重型、多功能、隱身,五代戰鬥機。殲31則是一款輕型、制空、隱身,五代戰鬥機。殲31其實更像是殲20的一個簡化版。這就好比是美國的f15和f16相比較。f15是一款重型戰機,F16則是因為f15的價格昂貴,而專門研製的一款戰鬥機,價格比f15便宜。



峽谷影視


我國的殲20屬於雙發重型第五代戰鬥機,比單髮型擁有更大的航程,更大的武器攜帶量,還擁有更多的輔助設備,例如雷達發射功率更大。如果從研發成熟度來講,殲20遠遠超過殲31。殲20類似於美國的F22。

殲31屬於中型第五代戰鬥機,比殲20輕許多,防守或者進攻可選擇的餘地更大,任務組合方式更加靈活。殲31還在小步走,它卻可以批量生產,擔負起空對空的作戰任務。殲31類似於美國的F35。

之所以生產這兩種不同的配置的殲擊機,是為了高低搭配,提高我國空軍的綜合實力






山丘佬


一、殲-20與殲-31的背景

殲-20與殲-31都是我國最先進的四代機,不同的是殲-20我國成飛研製的,殲-31是我國沈飛研製的。在上世紀90年代,我國決定研製四代機之時,沈飛與成飛都各自拿出了自己的方案。其中沈飛拿出的是殲-14三翼面佈局的飛機,是在引進的殲-27發展的系列飛機的基礎上進行深度改進的方案。而成飛拿出的就是現在的殲-20方案。最後經過競標,成飛的殲-20勝出,於是殲-20項目得到軍方的立項,資金支持也就自然而然的給成飛了。沈飛為了保持本部門對戰機的研製能力不退化,於是自籌資金研製了現在的殲-31戰機。

殲-31

殲-20


二、殲-20與殲-31在氣動差異

殲-20與殲-30在氣動上有很大的差異,殲-20採用的是鴨式佈局。美國設計師曾說鴨翼最好長在敵方的戰機上,不過成飛卻成功的將這一說法打破,成飛在殲九與殲十兩型戰機的研製中對鴨式佈局做了大量的研究,積累了大量的數據。鴨翼經過合理的設計能在大迎角時產生脫體渦,與機身產生有利干擾,能夠大幅度的提高飛機在大迎角時的機動性能。另外鴨翼產生的是正升力,相比水平尾翼產生負升力來說鴨翼能夠減輕機翼的負載,從而提高飛機的性能。

而殲-31採用的是與美國的F-22與F-35類似的正常式佈局,這種佈局重心在壓力中心之前,這樣飛機在收到擾動之後就具有自動恢復原來飛行狀態的能力。正常式佈局相較於鴨式佈局來說在飛機的飛行控制上要簡單的多,因此大多數飛機尤其是民航飛機都喜歡採用這種佈局方式。不過隨著現代航空技術的不斷髮展,現代戰機一般都採用放寬靜穩定度設計,重心在壓力中心之前已經不是必要條件了。另外雖然鴨式佈局能夠提升戰機的飛行性能,不過在隱身性能上,鴨式佈局是不如正常式佈局優秀的。我國的殲-20將鴨翼與主機翼設計在同一個平面上,通過上反角與下反角使二者產生高度差,這樣不僅能夠大幅度的減少戰機的雷達反射面積,而且也可以使得鴨翼產生的脫體渦能夠順利的通過機翼上表面。



三、殲-20與殲-31目前的狀況

目前殲-20已經進入部隊服役,並且已經逐步開始大批量的生產了。而殲-31戰機自從一開始亮了幾次相之後就變得毫無消息。不過在今年的航展中,殲-31戰機又重新出現在了人們的眼前。並且沈飛還對其做了很多改進,比如機體放大了,彈倉從以前只能掛在兩顆霹靂21導彈改進到現在能已經掛4顆了。還有航電系統雷達系統都做了很大的改進。有傳言所殲-31很有希望上航母做艦載機。如果這是真的,對於殲-31來說不失是一個前前景光明的選擇。


雲端風火


殲-20與殲-31的不同點主要有三:

研發背景不同

殲-20是成飛研發的最新一代單座雙發重型隱身戰機,對標與抗衡機型為美國的F-22戰機;殲-31是沈飛研發的一款中型雙發隱身戰機,對標與抗衡機型為美國的F-35單發重型戰機。這是一個設計定位的背景大前提。

在上世紀90年代,殲-20和殲-14戰機同時提交軍方,經多輪商討確認,軍方最終確認了選擇成飛殲-20的方案,當然,研發資金和資源等同步也都給到了成飛,這也是後來的殲-31為什麼沒有要自籌資金的根本原因。

氣動設計佈局不同

中國的殲-20和殲-31戰機的氣動設計佈局跟美國的F-22/F-35戰機的氣動設計佈局有很多類似點,無論是主翼、邊條,還是平尾、垂尾,都有很多“相通”的設計理念。

但是,殲-20的氣動設計佈局除了類似點之外,就是採用了鴨翼氣動設計佈局,區域別殲-31/F-22的核心點在於把平尾安裝到了戰機的機身前部,利用鴨翼產生的渦流提升戰機的整體升力,操控性大大提高,於是賦予了殲-20戰機6000公里的大航程,轉場航程達到12000公里,雖然失去了一些隱身性能,但是足以執行各種級別的國土防衛任務,驅逐和碾壓F-22都綽綽有餘,因為常規氣動設計佈局雖然提升了隱身性能,但是失去的確實大航程作戰半徑和滯空盤旋能力。

戰略意義與目的不同

殲-20戰機主要執行國土防衛任務,可以驅逐現役的世界各國的任何型號戰機,並且是碾壓性的,但也不排除上艦的可能性。

殲-31戰機被廣大軍迷稱之為“財-31”,這是因為殲-31的問世並不是自用,而是主要為了出口外銷。

P.S.:美國曾對殲-20的鴨式佈局表示不服氣,公開表示說F-22也可以做到殲-20戰機的類似動作,以此來證明F-22是多麼的優越。

結果白白毀了一架F-22戰機,最終,F-22戰機因升力不夠沒升起來,於就在地上摩擦了幾公里......


墨墨觀察


簡單劃分的話,殲20是重型雙發戰機,而殲31是中型雙發;殲20是純粹的空優戰機,制霸藍天爭奪制空權是最大的使命,而殲31則側重多用途能力,未來改型必定不少。氣動方面,殲20採用的是小展弦比升力體邊條鴨翼氣動設計,技術上具有獨創性,難度也更大;而J31採用的則是常規氣動佈局,充分借鑑成熟設計,能有效降低研發難度。


殲20“威龍”隱形戰機

如果單純比較殲20和殲31的話,目前來看殲20肯定要強的多。因為殲20已經服役而殲31還遙遙無期,至少證明在設計上殲20要成熟得多。至於價格方面,目前官方沒有透露殲20採購價,但外界預估不低於1億美元。這應該會略高於殲31。
J20地面靜態展示圖


比拼性能的話,則更加有趣。就國內網友而言,對標美軍一直是傳統。美國有了重型空優隱形戰機f22,我們就得有殲20;美國有了中型多用途的f35,我們也得推出殲31。不管性能如何,對作為追趕者的中國而言,至少這一次我們在技術應用上並沒有落下太多。
艦載版殲31想象圖

要是問殲20和殲31誰更強,很多人都會選擇殲20。理解這點不難,因為相比殲31,作為重型雙發戰機的殲20擁有更大的航程、載油、載彈量,機載雷達陣面也會更大,探測距離更遠,能夠更早發現敵機,繼而先敵發現先敵打擊,掌握空戰主動權。


殲20三機編隊

作為我國新一代隱形戰機,殲20和殲31未來勢必將形成高低搭配,成為我國空軍主力,共同守護祖國藍天,為華夏大地撐起一把隱形保護傘。


兵者詭道也


FC-31/殲-20對標的都是世界上最先進技術的四代機。
北約代號:FieFang“火焰獠牙”


/Chengdu殲-20“威龍”。

是中航工業成都飛機集團研發的中國第一款達到世界頂尖技術標準的大型隱身技術高性能戰鬥機。

應型機2011年首飛成功、2016年參加珠海航展公開展示、2018年j-20A正式列裝部隊。

是中國繼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二個完成論證、評估、設計、研發、試飛、測試、定型全過程世界頂尖技術的四代機+。

(J-20“威龍”驗證外掛4支副油箱測試最大航程)



裝備部隊後j-20A三機同框資料圖片。
珠海航展上打可腹部彈艙展示的殲-20飛過觀眾席上空……

殲-20隱身技術戰鬥機對標的就是世界最先進技術的四代機美國的“F-22/F35”系列戰鬥機!

殲-20部分技術超過了F-22/F35。達到了設計目的。


FC-31-Gyrfacn“鶻鷹”/ShenyangJ-31

型號飛機是中航工業沈飛集團研發的對標世界標準的四代機技術隱身技術戰鬥機驗證機。

設計定位:與殲-20形成高低搭配、預設艦載機性能,並且可以出口。
FC-
31技術驗證機一型“A型”,2012年12月首飛成功、2014年參加珠海航展公開展示。
FC-


31〔31001〕號原形機在珠海航展飛行動態展示。
(FC-31技術驗證機先進的玻璃化座艙)

參加航展後、FC-31進行了大量的論證、測試試飛和調整、氣動外形進行了重大修改。

FC-31/2型原形機
變化最大的是雙垂尾設計改形、進氣道口等等一系列變化。

FC-31仍然在試飛、技術驗證階段、相信不久的將來,FC-31也“參軍入伍”列裝部隊、飛出國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