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近了,買車維權為何那麼遠!深度解析汽車三包法

3.15臨近了,車學院的小夥伴們整理了一些2019年車主維權的案例。這不整理不要緊啊,一整理我們發現,原來全國汽車經銷商都有一個經營原則,那就是“不退車”。而且我們發現商家,特別喜歡用“三包規定”來搪塞消費者。“三包法”不允許消費者退換車?這究竟怎麼一回事?

商家口裡的“三包法”,其實就是國家質檢總局發佈的《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汽車“三包”顧名思義就是“包修、包換、包退”,準確點來講呢就是“修理、更換和退貨”。

3.15近了,買車維權為何那麼遠!深度解析汽車三包法

現行“三包規定”中“家用汽車三包有效期限不低於2年或行駛5萬公里。”除了三包期,“三包規定”中還對“包修期”進行了闡述,“家用汽車包修期限不低於3年或行駛6萬公里”。除此之外,易耗零件使用期限的規定。

那麼“三包規定”中,消費者在什麼情況下,可以找經銷商退換汽車呢?

3.15近了,買車維權為何那麼遠!深度解析汽車三包法

“三包規定”第二十條、二十一條進行了說明。簡單來講就是汽車在購車60天或行駛3000公里內,出現嚴重影響消費者使用的故障,並有可能威脅消費者生命安全,可以退換車。

3.15近了,買車維權為何那麼遠!深度解析汽車三包法

三包期限內,發動機、變速箱、轉向系統、制動系統等發生嚴重故障,消費者可以要求經銷商維修,維修2次未果的可以要求退換貨。


3.15近了,買車維權為何那麼遠!深度解析汽車三包法

此外就是維修時長累計超過35天,或同一問題累計維修5次未果的,也可以要求經銷商換車,沒有相同車型可以退車。

不過“三包規定”描述過於粗疏,缺乏細緻標準和規範定義,給日後“三包”糾紛埋下了伏筆。假設現在咱們就是“西安女車主”,看看她的維權處境。首日提車發動機就漏機油,我們可以認為是比較嚴重,且影響消費者使用的問題了。但這樣的情節並不適用於“三包規定”第二十條第一款。該條明確規定了,產品只有在轉向系統失效、制動系統失效、車身開裂或燃油洩漏的故障才可以免費退換。

發動機漏機油,雖然也很嚴重,但“三包”沒規定,就不退車。

3.15近了,買車維權為何那麼遠!深度解析汽車三包法

同時,三包規定”第十八條“家用汽車產品自銷售者開具購車發票之日起60日內或者行駛里程3000公里之內(以先到者為準),發動機、變速器的主要零件出現產品質量問題的,消費者可以選擇免費更換髮動機、變速器。” 按照“三包”規定,顯然西安女車主情況更符合這一條,也就是店家後來給出的方案“只修不退換”。

合理想象!假如我剛接過某奔銷售遞過來的鑰匙,後手這發動機從車架子上掉地上了。按照“三包”規定,你也不能退。想退車可以,你必須得讓4S店給你修理2兩次,要是修不好或者維修超過35天,你才能退車。這是什麼道理?現實中很難遇到這種極端情況,但你想這方向盤還沒焐熱乎呢,發動機就漏機油了,顯然也說不過去。

3.15近了,買車維權為何那麼遠!深度解析汽車三包法

法規不是從來就有的,也不是永恆不變的。這“三包規定”就真合情合理麼?要清晰的認識“三包規定”我們還要從從頭說起。


2004年12月,國家質檢總局面向社會公開徵集《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草案)》意見,汽車納入“三包”範圍,登上政府日程。不過,這汽車不比剃鬚刀、手電筒……汽車牽扯的利益主體太多。汽車納入“三包”,遠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事實上,直到2011年,國家質檢總局才姍姍發佈了《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徵求意見稿)》。而正式實施已是2013年10月,比草案晚了近十年。

3.15近了,買車維權為何那麼遠!深度解析汽車三包法

為何“汽車三包”這樣一個和車主利益攸關的問題會被擱置將近十年? 這汽車“三包”規定,說白了就是與民爭利還是讓利於民的問題。2004年,中國剛剛加入世貿不久,汽車年銷量也就5百萬輛。而且大多數車型是合資車。滿打滿算,中國剛剛趕上美國1945年的汽車發展水平。那時候李書福的造車理念是“沙發+四個輪子”,王傳福剛剛首購秦川……中國汽車的明日嬌子還很稚嫩。剛剛破土,發了一個小芽,“三包”這一腳下去,是死是活真說不好……於是2004年的“三包”汽車草案,就這樣被擱置下來了。

3.15近了,買車維權為何那麼遠!深度解析汽車三包法

不過,自2008年起,國家對購車採取了補貼、免購置稅等一系列刺激措施。到2010年,中國汽車銷量一躍超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汽車消費國。一個千萬級的汽車市場沒有“汽車三包”,沒有“缺陷汽車召回”,這是多麼瘋狂。

在汽車未享受“三包”前,廠家僅僅提供“包修”。不僅如此,4s店還和廠家深度綁定,小病大修、零部件以次充好,各種霸王條款……憤怒的車主維權無門,廣場上砸車、燒車維權的案例屢見不鮮……

政府想這麼下去也不是辦法,不管市場良性競爭建立不起來啊,蛋糕做不大。於是,汽車“三包”規定、缺陷汽車召回條例,陸續出臺。我們回過頭看,這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汽車三包規定”,雖不是盡善盡美,但對保護消費者權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雖然背後夾雜著各方的博弈和利益的妥協,但它始終是跟著中國經濟發展在變化的。

3.15近了,買車維權為何那麼遠!深度解析汽車三包法

汽車三包到現在實施已有七年之久了,現在中國經濟環境又發生了些許變化,“股比開放”、允許“外商獨資建廠”,我們汽車產業更加強大、自信。院長覺得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汽車老“三包”,過去“關起門打孩子”的管理模式,到現在就未必適用了。

隨著這些變化,未來市場上流通的汽車可能是自主品牌,也可能是合資品牌,甚至是外商獨資品牌。如果我們保護車主合法權益的利刃,一直被侵權方當做保護傘;如果車主的合法權益一直是廠家的不可承受之重,我們的汽車產業又如何做大做強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