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越是跌入逆境,越要守住這兩條“底線”,早晚反敗為勝

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跌宕起伏才是真實的人生。俗話說得好“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現實卻是有些人一出生就在了羅馬,而且相信不少人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這些生在羅馬的人似乎生活總是一帆風順的樣子,他們不用為很多生活的瑣碎事發愁。但是生活不順的人似乎每天都要為各種各樣的事情發愁,有時候人在逆境的時候難免心中會生出一股怨氣來。

做人不是爭一時風光,而是看誰能笑到最後。人越是跌入逆境,越要守住這兩條“底線”,早晚能反敗為勝!

人越是跌入逆境,越要守住這兩條“底線”,早晚反敗為勝

第一,賤不失義,達不離道

這兩句話出自於《孟子》,後面的話可能大家更熟悉一些“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其實孟子的這兩句話意思是告誡人們,在貧窮和不順利的時候要提高自身的修養和道德品質,不能因為身處逆境之中就放棄了對自己人生的掌控。而等到發達了有能力了,也不要忘記多做一些對自己、對社會有好處的事情來。

這兩句話如今也是一個傳統的古訓了。人在逆境中的時候要堅守本心,不要去幹壞事,這樣子好運氣才會如期而至,才能夠在以後成就一番大事業。

人越是跌入逆境,越要守住這兩條“底線”,早晚反敗為勝

北宋名臣范仲淹可能是將這兩句話認真地做到了的。范仲淹踏入廟堂之前,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他也是過了苦日子之後才一步步踏入廟堂的。而他在貧窮的時候並沒有因為窮就遺忘了自己原本的人生理想。相反,范仲淹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了,這才有了日後的文學造詣。

而范仲淹在成為宰相之後也沒有忘記要提攜一些優秀的後輩,他在擔任知府的時候就曾經幫助過一個姓劉的讀書人,而後來這個人也成為當時名噪一時的大儒。范仲淹還將自己的俸祿拿來興辦義學,讓很多因為生活窘迫不能讀書的人有機會去讀書。北宋當時有不少的公益都是在范仲淹的號召下才開始興起的。

人越是跌入逆境,越要守住這兩條“底線”,早晚反敗為勝

第二、貧不矢志

現在社會中很多人不喜歡暴發戶,因為有不少的暴發戶在生活貧窮的時候沒有盡力去和生活抗爭,但是他們一旦暴富就是一番小人得志的嘴臉了。

其實現在社會中還有不少人沒有擺脫貧窮,這些都不是最可怕的。大家怕的就是那些人窮志短的人,他們可能內心懷有很大的怨氣,怨天尤人,覺得自己就是被針對了。

人越是跌入逆境,越要守住這兩條“底線”,早晚反敗為勝

他們在逆境中的時候要麼不抗爭,要麼就是用錯了方式走錯了方向,反而越來越自暴自棄起來了。有志者事竟成,很多人在逆境之中堅持下來了,他們才有了改變自己的命運的機會。

曾經認識一個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的學生,他在學生時代裡面所有的生活就是學習和打工。大學幾年的勤勞讓他有了去往更廣闊天地的資本,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大學畢業的時候他被保送去了一個很好的大學讀研究生。

人越是跌入逆境,越要守住這兩條“底線”,早晚反敗為勝

人生在世,成功與失敗不過是一道道不同的風景,誰都會經歷“會當林絕頂,一覽縱山小”的喜悅,當然也都會經歷走入谷底,看清世間冷暖的現實。無論逆境有多艱難,只要我們守住自己的本心,不失去做人的“底線”,憑著十分的努力,必能有反敗為勝,逆轉命運,成為笑到最後人。

各位朋友,你覺得做人需不需要有“底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