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東:建構與新時代相匹配的教師教育體系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了教育改革發展實踐中的“九個堅持”,其中之一是“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立足於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應該怎樣建設好我們的教師隊伍?這無疑是一個重大命題。今天,我們刊發教師隊伍建設的幾篇文章,即希望啟發教師教育和教師隊伍建設工作者,積極響應全國教育大會的號召,有針對性地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建構與新時代相匹配的教師教育體系。

全國教育大會強調“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意義重大。之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頒佈的《關於新時代全面深化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意見》,是針對教師教育的重大改革政策,是新時代教師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據和方向。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的《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就基於此,提出建設與新時代教育事業發展相匹配的教師隊伍。這要求我們認真理解和構建好新時代中國教師教育的體系。

教師教育體系的背景和現實需求

我國教師教育體系經歷了三個階段三個體系:三級一軌的傳統體系、三級一軌的轉型體系、四級三軌的新體系。

三級一軌的教師教育傳統體系:中國教師教育體系始於三級一軌傳統體系,這個三級一軌教師教育傳統體系是指中師、高等師範專科和師範學院與師範大學,相應的學歷體系是高中、大專和本科,它服務於中國非普及化的教育體系。

三級一軌的教師教育轉型體系:中國教師教育體系發展於三級一軌轉型體系,這個三級一軌教師教育轉型體系是指高等師範專科學校、師範學院和師範大學,相應的學歷體系是大專、本科和研究生,它服務於中國普及化的教育體系。

四級三軌的教師教育新體系:這個新體系是指中專、大專、本科和研究生與師範院校、綜合院校和職業院校構成的四級三軌的教師教育新體系,相應的學歷體系是中專、大專、本科和研究生,它服務於大眾化的教育體系。

從總體上來說,四級三軌教師教育體系為中國基礎教育培養了大量合格的教師,但為了滿足“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的目標,必須解決新時代中國教師教育體系尚存的問題。

這些問題包括:

一流大學參與度不高。中國一流大學基本上不在教師教育體系內,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不參與中國的教師教育,這與美國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是美國教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鮮明的對比,這就決定了中國教師教育整體質量還需要提高;

低供給、面積大。儘管從總量上參與教師教育的院校數非常龐大,四級三軌教師教育體系共有3000多所,但2000多所是中職學校、中師、高等專科、高等師範專科等,顯然實施教師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十分迫切,去低端的教師教育機構任務很艱鉅;

區縣教師教育體系有待完善。教師教育不僅指職前培養,而且還指入職和職後培訓,入職和職後培訓的任務主要由區縣教師教育體系來承擔的。這個體系處在一種不健全狀態,表現出教師教育的“不充分不平衡”的發展特徵,有的區縣甚至處在無教師教育機構的窘境;

教師教育機構辦學資源匱乏。在面對“雙一流學科”建設的高等教育機構爭奪資源的嚴峻形勢下,教師教育院校,尤其是三軌體系中的底端機構既要爭取制度資源,如本科、碩士、博士點制度資源建設,又要與師範大學、綜合大學爭奪人力資源,並且擔心優秀人才被“吸走”;

創新力有待提升。目前,“互聯網+”教師教育體系亟須構建,教師教育的課程、教學、實踐等諸環節停留在傳統的狀態中,信息技術、學習科學、認知神經科學、教育神經科學、科技與教育深度融合等的變革對教師教育課程內容、教學方式、實踐模式等提出挑戰尚未形成;

全過程的質量保障體系尚需完善或建立。從教師資格標準、招生標準、課程和教學質量標準、實踐標準、教師教育者標準等不同環節的質量保障體系需要完善建立,構建教師教育體系的資格標準、機構標準和專業標準的任務十分繁重;

專業師資隊伍數量質量尚需提高。教師教育院校的傳統學科教學論的師資隊伍建設在面對角色身份轉型、學歷學位水平的提高,與學科教育、教育科學的深度融合等方面形勢不容樂觀,體現出教師教育專業師資隊伍嚴重短缺,博士學歷的師資數量嚴重不足;

教師教育院校的教師培訓體系有待健全。區縣教師進修學校、市區教育學院、省級教育學院的三級教師培訓體系在被解構的同時並沒有重構,目前實施“國培計劃”和“省培計劃”的過程中,承擔任務的師範院校的“繼續教育學院”體系依然還延續著傳統的教師培訓模式,嚴重滯後於教師培訓專業化、科學化、信息化的新要求;

解決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存在問題的能力還需要提高。儘管問題解決要通過教師地位、待遇的提高,但適應鄉村學校、教學點的教育教學要求的教師教育能力也需要提高,教師教育的課程和教學內容和教師教育者充分利用鄉村、農村、草原、牧區等資源的能力需要提高;

學術基礎、學科地位尚需優化。教師教育的學術基礎十分薄弱,導致教師教育的研究水平不高,尤其是教師培訓的研究水平不高,這源於教育學科建立中沒有確立教師教育學科地位,教師教育學科的博士點和碩士點建設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建構新時代中國教師教育體系

正是因為現有教師教育體系存在諸多問題,新時代建構中國教師教育體系就成為必然選擇。而可能的途徑在於:

第一,建構中國一流大學的教師教育體系。為了解決一流大學參與教師教育不足,低供給面大的問題,應該建構新時代中國一流大學的教師教育體系。這個體系應該由中國一流師範大學和一流綜合大學構成的,而未來一流大學的教師教育體系應該是由省級或省部共建以上的師範大學的教師教育和一流綜合大學的教師教育構成體系,尤其是要重建一流工科或新工科大學的教師教育,為一流的高等職業院校培養一流師資。

第二,建構專門、獨立的幼兒園和小學教師教育體系。《行動計劃》中指出“引導支持辦好師範類本科專業,加大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本科層次教師培養力度”“辦好一批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和若干所幼兒師範學院”。這些政策表明,保持專門、獨立的幼兒園和小學教師教育體系對於我國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的發展,至為必要。

第三,建構區縣教師教育體系。這個體系是由以區縣教師專業發展機構為核心的教師專業發展學校、校本教師專業發展中心和名師工作室(坊)構成的體系。鄉村教師專業發展任務不僅需要一流大學的教師教育體系來完成,而且需要區縣教師教育體系的支持。實際上,只有中國區縣教師教育體系構建並完善,我們才能真正振興教師教育。

第四,建構“互聯網+”教師教育體系。為了解決教師教育體系的創新力不足的問題,需要將前沿學科、綜合學科、跨學科的研究成果內容整合進行教師教育課程內容、教學方式、實踐中;需要建構人工智能與教師治理、教師教育課程和教學、師範生實習實踐、教師研修的高度融合;需要將大數據、雲計算、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師教育的課程、教學、實踐等不同環節中。

確立起新時代教師教育的制度保障

針對我國教師教育諸多問題,要建構新時代教師教育體系,還必須確立四個方面的制度,從而保障教師教育體系的有效建構和運行。

第一,確立教師教育體系的質量保障制度。為確保新入職教師質量,這個質量保障制度應由教師資格和統一國家考試製度、師範生生源質量制度、教師教育課程和教學標準制度、師範類專業質量認證和評估制度構成。

第二,確立教師教育體系的學科保障制度。現代學科發展,自然要求教師教育與這個發展趨勢緊密相連。因此,學科保障制度應由教師教育學術學科制度和教師教育專業學科制度構成。其中,包括幼兒園教師教育、小學教師教育、中學教師教育及其專業方向、中職教師教育和特殊教師教育五個專業。

第三,確立教師教育體系的創新保障制度。這個保障制度是由教師教育改革實驗區創新保障制度和高水平教師教育基地建設保障制度構成。這將為教師教育始終有能力有儲備做出與教育發展相適應的創新轉型。

第四,確立教師教育體系的資源保障制度。這個保障制度是由教師教育的治理保障制度和師資保障制度構成,這些資源包括了學科資源、制度資源、人力資源、財政資源等。

(作者:朱旭東,系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部長、教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