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籌金融:監管驅逐不合規平臺退出

網籌金融:監管驅逐不合規平臺退出

目前,我國經濟仍然處於下行階段,工資和居民收入增長速度放緩,產能過剩和企業債務槓桿率過高的問題均未得到徹底解決。國內第一、二季度的經濟形勢不是很景氣,部分實體企業經營狀況不佳,甚至有些借款企業常年無法實現盈利,待借款到期後並沒有還款來源,導致底層資產逾期現象嚴重。

除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外,近期國家監管層陸續出臺相關政策,合規整改的步伐加快,進一步“逼迫”問題平臺加速出清,保證網貸行業的健康發展。

曾經被認為優質的底層資產若無法變現,平臺承擔的剛兌壓力就會非常大,資金缺口一時難以覆蓋,受“催收”政策收緊等因素的干擾,平臺也無力追回,繼而便會發生逾期兌付和提現困難。這也成為平臺“爆雷”的主要原因之一。

57號文和29號文相繼下發,地方監管部門逐漸加強了監管力度,監管手段日益豐富。地方監管部門通過網格式排查、數據比對、風險預警系統、第三方專業機構配合等方式對平臺的掌控力度越來越強,平臺越來越難以逃避隱藏,不合規不合法的風險逐漸暴露。

隨著網貸備案延期的消息被確認,部分平臺在評估自身風險及衡量成本收益後,也主動向監管部門表示,未來不再打算備案,會主動退出市場。當部分平臺尚糾結於“網貸備案是否延期”的疑問中時,由於不合規業務的繁雜冗餘,整改則意味著需要大規模地砍掉相關業務,幾乎“被掏空”的平臺已無繼續經營下去的可能,平臺長期以來累計的資金缺口更是無法彌補,風險也就隨之爆發。

簡而言之,由於優質的底層資產獲取難度大,逾期率無法有效控制,平臺的合規成本越來越高,盈利空間也越來越小,部分平臺選擇在原定的備案大限期間主動退出市場,並給出兌付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