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否應該沿襲衡水中學的教育體制?

小不溫柔


目前來看,衡水中學的發展模式是與當下教育均衡發展的趨勢相違背的,我認為不應沿襲。


衡水中學的成功,非常強的應試化導向,起步于軍事化管理,鞏固於全省範圍內掐尖選生源。以一所縣中,在教育資源由下往上集中的發展趨勢中,力壓省會石家莊二中,獨樹一幟,確實炫目。全國各地前往衡水中學參觀學習的學校絡繹不絕,取得真經卻無法複製,何也?


1 軍事化管理,嚴格的時間管控,大量的題海戰術,是一種典型的過度學習。我們這些經過高考,也算勤奮的人,看到衡水中學的的作息表,依然倒吸一口涼氣。我們拋開高中三年人的青春期成長是否只有學習這件事不談,只說,當大家學習6小時,你學習8小時,大家的6小時可能有效利用4小時,你的8小時有效利用8小時,積少成多確實有功效。但是,如果大家也來8小時,你怎麼辦?提高到10小時不成?


所以,如果我們視學校一般作息安排為默認規則,那麼過度學習的最先個別破壞規則可以獲益,隨著大家越規越來越多,則考試競爭負擔更重,效益又回到最初。這也是國家三令五申禁止學校補課的邏輯之一。


2 掐尖。能壟斷一個區域高考成績的強校,一方面教學管理,師資水平肯定有獨到之處,另一方面,光環效應下對尖子生的壟斷更重要。強者越強的馬太效應。這也是很多學校,為什麼重金獎勵招攬中考成績靠前學生。


為了教育均衡和公平,中考招生是不允許跨區的。衡水中學作為衡水的一張名牌,一直被默許面向整個河北招生,而且衡水中學協同衡水一中,連帶著衡水二中,整個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河北很多縣市的中考前幾名甚至幾十名都進去了衡水,衡水知名的背後是很多縣市中學的生源的坍塌,進而引發質量下滑、優秀教師流失等。這種跨區域招生,招生規模極速擴張都不是正常的教育模式應該發展的。


一校之強大,雖看著炫目,但一邊惡化加劇本就不輕鬆的高考任務,捆綁大家加劇競爭,一邊又壓縮其它校的生存空間,破壞教育生態。


隨著教育均衡發展,教育公平以及教育管理規範等的進一步要求,衡水模式不會被提倡、也難以大面積推廣。例如,教師作為特殊公務員推進的下一步,必然會推動教師在區域內各校的流動,促進學校質量均衡,這就是對資源過度集中的超級校的一種消解。


微微光


1.出來的學生有幾個是國家科研人員?這是代表著國家教育培養著什麼學生,其他職業往往是工資高而吸引。


2.有利於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為什麼總被外國人說素質差,為什麼人心。。 難道和應試教育沒關,沒有全面發展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連想過都沒想過

3.不是壞人老了,而是給了他們產生變‘壞’的土壤。已經說明他們的道德意識約束抵不過私利,難道和沒有真心實意進行素質教育有關?


4.我承認對於學校升學率確實有用,但是卻放出去了什麼樣的社會人?不是說他們會變成壞人,他們不會讓社會倒退,但是他們卻有可能讓社會發展變緩,畢竟有思想力的人多了,社會的其他方面會產生質的變化

5.學生知道了自己確實能學好,但是這是高壓下的成果。進了社會誰會給你太大壓力,他們想的是你不行就離開,意志不堅定,本來就不是全面發展,你認為你的承受能力有多大?很多進入社會的人一天到晚感到壓力倍大,就已經說明不懂得生活,以及如何去排解壓力去享受生活

6.記著這個社會無論怎樣,都會有高薪崗位和底薪崗位,為什麼你們就一定認為以素質教育為基礎的自己未來工資一定比現在差?既然是重新洗牌自然會出現大變化,我認為高薪部門會增多,情趣上升自然會帶動審美,很多藝術家可能會有高薪崗位和榮譽,而不是現在這種技術工種獨大

7.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能力引導學生以興趣為出發點好好學習,你說他是成功的老師嗎?


hello古韻


對於百姓而言,高考的壓力之下,衡水模式適應了這種大形勢。雖支出了高額學費,但達到了上大學的目標。所以,支持度居高不下。

從國家教育發展角度看,這種模式純粹是一種掠奪式的辦學模式,公校民校一體,互惠互利,肥了自己,挖了別地區學校的牆角。這與國家倡導的教育均衡發展,背道而弛。

另外,民校借力公校,公校藉助民校掐尖招生,兩牌一校,這是嚴重的違規辦學。拉高了行情,百姓教育支出劇增,擠壓本地孩生教育空間。利益集團獲巨大利益。教育成為利益集團獲利工具。這與國家提倡辦惠民教育也是不符的。

這種模式,不只衡水存在。全國有很多。國家發佈“十項嚴禁”,就是為了遏制這些亂象。


搏擊長空的大鵬


衡水中學的教育體制,是站在河北高考高分政策的大環境之下的,其他城市或省份,如果沒有這麼殘酷的高分政策,個人認為,沒必要沿襲這種教育體制,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自己,要走適合自己的特色教育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