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宗為什麼讓張俊和韓世忠做宋高宗的配享大臣,而不是岳飛?

一德格天1


配享太廟是古代文成武將能夠享受到的最高待遇。要想享受到這個待遇,不單單要有重大功勳,而且要與那位皇帝君臣相得。

南宋能夠中興多虧四大名將。毫無疑問,岳飛在其中功勳是最為顯著,也最為為後人所知。

只是皇帝老爺子的心理和大家不一樣。在他心中張俊的功勞第一,韓世忠第二。

至於岳飛,別說排不到第三,估計就連第10都排不到。

很簡單,宋高宗非常討厭岳飛。至於討厭岳飛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其一,宋高宗為了穩固皇權效仿宋太宗杯酒釋兵權,張俊主動交出兵權,韓世忠也聽從命令,唯獨岳飛屢屢抗命。

其二,宋高宗在逃亡的時候,受到了金兵的驚嚇,以至於喪失了生育能力。為了挽回自己作為男人的尊嚴,也為了穩固自身防衛,宋高宗絞盡腦汁想盡了各種辦法。其中最最下策就是從中士當中選立皇子。偏偏岳飛就是提出這個建議的人之一。

岳飛建議宋高宗立儲時,宋高宗還是30歲出頭, 那時候的宋高宗對自己的前途還是抱有很大的希望,因此收到岳飛的建議很生氣。

其三,岳飛是堅定的主戰派,而宋高宗是堅定的主和派。兩派利益必然發生衝突。

在宋高宗看來,當時的南宋一窮二白。而金兵勢力強大,南宋內部也是內憂外患,在這樣的情況下求和才是求成的最佳路徑。

岳飛立下了許多戰功,這些戰功為宋高宗推進求和做出了貢獻。因此宋高宗也不吝賜予高官厚祿。但是在金國與南宋開始合談的時候,岳飛還堅持抗戰,就讓宋高宗很不滿意了。

總之一句話,配享太廟的資格,由皇帝老爺子決定。他主要看的並不是這個大臣的功勳,而是皇帝老爺子的心意。


葉之秋


宋高宗與岳飛的關係不好,孝宗何必給他添堵,且張浚的提議還比岳飛多,俱不為用。

《宋史·卷三十五·本紀第三十五·孝宗三》

  三月庚子,王淮等上大行太上皇諡曰聖神武文憲孝皇帝,廟號高宗。乙巳,上高宗諡冊寶於德壽殿,又上懿節皇后改諡憲節冊寶於別廟本室。丁未,右丞相周必大攝太傅,持節導梓宮。癸丑,用洪邁議,以呂頤浩、趙鼎、韓世忠、張俊配饗高宗廟庭,吏部侍郎章森乞用張浚、岳飛,秘書少監楊萬里乞用浚,皆不報。丙寅,權欑高宗於永思陵。

高宗趙構雖無子嗣,但活到八十高齡。孝宗退位之時還在給高宗服喪,以孝聞名者,總要給先皇面子。

孝宗為太祖子趙德芳之後,其祖年方二十三歲暴斃事,不得不防。

《宋史》秦康惠王德芳,開寶九年出閣,授貴州防禦使。太平興國元年,授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三年冬,加檢校太尉。六年三月,寢疾薨,年二十三。

綜上所述,岳飛不得配享。


廿二層雲




淳熙十四年十月趙構眼瞅著滿殿年輕貌美膚白腿長的後宮美人們,有心無力戀戀不捨地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淳熙十五年三月,由誰配饗高宗廟的事正式提上日程,洪邁建議把決定權交給翰林院,孝宗同意了,並給此事定了個基調:

【上亦嘗諭以文武欲各用兩人。】~《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卷四.高廟配饗議

洪邁等人根據孝宗的意思提出了[呂頤浩、趙鼎、張俊、韓世忠]組合,這份名單一出爐便立刻引起了一波激烈爭論



我們知道,實際上如果按照地位的話,秦檜的配饗資格應該板上釘釘:

【高宗宰相十五人,惟秦會之為太師,呂元真為少保,其他未有至公相者;而封國者亦止二人,秦益公檜,張和公浚。】~《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甲集卷九

為什麼秦檜連提名的資格都沒有呢?原因很簡單----無論主戰派主和派,大夥都知道秦檜是個砸碎。



趙鼎稱得上中興名相,他與張浚擔任二相時便扭轉了宋金強弱形勢,當時人們把這段時間稱為“小元祐”,趙鼎上榜沒有異議,反倒是地位較高的呂頤浩上榜引起了極大的爭議,例如秘書少監楊廷秀就以張浚有五大功,建議由張浚取代呂頤浩。孝宗的回應是

【上諭以臣僚言:“張浚有復辟之功,卿等可檢照文冊,詢訪事實。”】~《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卷四

也就是說,理論上最初的名單並不是最終的人選,這事還有得商量,只要張浚的確功高,他很有可能取代呂頤浩配饗高宗廟。但最後[因言魏公兩敗事,又昧於知人。]並且宰相王淮、周必大兩人也不支持,於是文臣由趙鼎、呂頤浩兩位配饗就定了下來。






要命的是,這些議論還涉及到了武將張俊的配饗資格


【是時,識者多謂呂元直不厭人望,當以趙、張兩公同配。又謂[張俊晚附秦檜,力主和議,誣殺岳飛,不宜在預饗之列。]】~《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卷四

當時很多人認為張俊緊貼秦相公,力主和議,給金爸爸當舔狗,誣陷並殺害岳飛、張憲、岳雲,他的名字根本就不應該出現在這份名單上



我們知道中興四將中的長腿將軍劉光世被趙構反覆擼過,名聲早就臭大街了,議配饗時大夥直接漠視了他的存在

剩下三位,張俊、韓世忠、岳飛,其中任何一位出局,剩下的兩位就是自然而然的配饗人選。當時挺岳飛的人很多,有的人是明挺,比如章森“乞用張浚、岳飛”;更多的人是暗挺,他們吵吵著張俊沒資格,必須下課,只要張俊下課岳飛便會自動晉級



張俊活著的時候治軍打仗都弱的一匹,但他籠絡部下的手段卻是一流。殿帥楊存中、襄鄂都統制田師中都是張俊的乾兒子;張俊的子侄張子蓋、張宗顏也是名噪一時的大將;張俊、楊存中的親兒子們都在臨安做朝官

【諸將中惟張、韓、楊之官最貴,其諸子悉在行都,張之子子顏、子正皆為次對雜學士;楊之子禊為列曹侍郎,倓至執政;韓之子彥直、彥古皆為戶部尚書。】~《雜記》卷十二

老岳家最弱,岳飛的兒子中出任實職的僅嶽霖一人【嶽之子霖起於流落,亦為兵部侍郎。】

老張家的勢力和潛在實力對岳家全面碾壓



大夥的議論嚇了老張家一跳,配饗這事既得名又得利,到嘴的肥肉可不能讓它飛了,於是:

【張俊、韓世忠二家爭配饗時,俊家厚賂,取其原案藏之,今不存矣。】~《雜記》乙集卷十二.嶽少保誣證斷案



估計老張家當時以為岳飛必然上榜,他們把鬥爭對象瞄向了老韓家,但是老嶽這塊也沒放過。既然大夥對張俊誣陷岳飛一事耿耿於懷,老張家便厚禮打點大理寺官吏,把保存的岳飛案卷宗偷出去,這些原始資料後來遺失或被銷燬了。

如此一來,張俊在岳飛案中的黑歷史就沒有了文字記載,死無對證,但老張家的操作可把老岳家給坑苦了

岳飛死後岳家被抄了家,他保存的聖旨、宸翰、往來公文、奏對本來就遭到秦檜一夥的大量銷燬和惡意刪削,老張家鬧這一出搞得岳飛的生平事蹟戰功在短期內更加無從考據。畢竟“大家認為”的說服力遠遠趕不上“白紙黑字”

就如在回應楊廷秀時孝宗所說,你說某人有功績,那咱們就來[檢照文冊,詢訪事實]。雖然朕說過[卿家紀律,用兵之法,張、韓所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可是愛卿,岳飛的文字材料呢?



當然孝宗還有另外一重考慮:愛卿啊,當年太上可是認過賬的……你不覺得讓他倆朝夕相處很尷尬麼?

【孝宗初命有司為岳飛作諡,太常議[危身奉上曰“忠”,使民悲傷曰“愍”]孝宗以為用“愍”字則於上皇為失政,卻之。乃改為“武穆”。】~《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甲集卷九.渡江後改諡

不要以為朕的這個“孝”字是充話費送的



淳熙十五年四月再次集中侍從、臺諫、太常、秘書省十八名代表議配饗後,孝宗最終拍板採用洪邁的提議

【有旨,定用四人,更不須議論】~《雜記》乙集卷四






綜上

兩個原因導致配饗高宗廟沒有岳飛

1.文字材料缺失

2.孝宗要顧及趙構的臉面




為國釣魚


為岳飛平反已經做到皇家極限了,再陪享太廟。太諷刺了。當時南宋君臣考慮過,最後給他叔叔留面子,因而放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