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園曾經的大小國光蘋果為什麼很少見了?

笠翁話農村


大國光,小國光,金帥,青香蕉,這四種蘋果是三十年前我們這裡的老蘋果品種,當年都是紅極一時的有名氣的蘋果。



我記得當年的小國光和青香蕉是很受歡迎的蘋果,小國光個頭不大,但直到如今我都沒發現比小國光更清脆的蘋果了,小國光屬於清脆,甘甜,汁多,肉白的一種水果。

小國光的水分特別大,皮也比較厚,若是蘋果成熟期間雨水充足的話,小國光果皮是會裂開一道道小口子,而這樣的蘋果就屬於殘果,不值錢的蘋果。

有時候種一年,到最後發現蘋果一水全部有裂痕,這樣的蘋果倒也好吃,只不過不耐儲存了,這也算當年小國光被放棄的一個原因吧。

小國光被放棄種植的另一個原因是個頭太小,小國光最大能長到七五果,一般七零的比較多,而蘋果個頭太小代表著產量小,味道好吃卻產量小,因此這個也是被淘汰的原因之一。

最後一個原因,大小國光被果農放棄種植的最關鍵的原因是:那時候富士蘋果剛剛生長,價格比國光蘋果貴了好幾倍,同樣種蘋果,富士當時夠一塊錢一斤了,而國光蘋果才三四毛錢一斤,因此價格太低是果農不願意種植的最主要原因。

後來到了九十年代,這四種蘋果在我們家鄉幾乎絕跡,青香蕉屬於果園授粉樹,但一度它被新紅星代替,還好有果農稍微留了幾棵,但國光樹卻被徹底更換了,再加上樹太老了,即使不更換,也結果不多。


那些年的老樹全部淘汰了,只不過金帥和青香蕉被果農嫁接在了新樹是上,這才偶爾能夠看到地裡有一棵兩棵老品種樹。

現在的蘋果全部是新品種,最多的是紅富士,紅富士蘋果皮薄汁多,個頭大產量高,深受種植戶們喜愛,消費者現在也認可紅富士,比紅將軍和嘎啦好吃多了。

但六十後和七零後的農村人更喜歡當年口味純正的小國光蘋果,那種酸酸甜甜的味道,是這輩子再也追尋不到的味道,曾經有人送過現在的小國光蘋果,還是比紅富士好吃,但沒有八十年代那會兒的味道純正。

現在小國光蘋果價格特別特別高,我們村裡有一戶農民在菜園裡種了兩棵小國光,後來有人商量著買他的蘋果,記得最貴那年賣到十塊錢每斤,根本沒有市場價格,因為市面上沒這樣的蘋果。

現在人越來越懷念老品種農產品了,例如核桃和栗子,老品種核桃比新品種產量低卻價格高了,它的香味比新品種濃郁,而老品種栗子比新品種栗子味道更甜,口感更面。

可惜現在保留的老品種果樹不多了,有很多曾經味道特別好的東西不復存在,原因大多與產量有關。



看農村說農事


看到這個題目,五六十歲的人都會想起少兒時代,秋天能吃個又脆又有點酸甜的國光蘋果,那可真是一種享受。比起當時的青香蕉、黃香、花皮子等品種的蘋果,那是沒法可比的。為什麼現在的果園裡大小國光見的少了呢?


一是國光蘋果的產量比現在流行的富士的產量低。過去一棵七八年樹齡的國光,能產二百斤蘋果,而引進的紅富士,相同樹齡的樹則能產四百斤左右。因此收入低,許多果農選擇了伐掉國光,改換富士新品種。

再說國光樹的葉子比較密,造成了果品外表的看相一般。許多蘋果上色不好,有的只有一邊上了點紅色,有的一點也沒有上紅色,全身綠色。俗話說“貨好一張皮”。外表的好與差,直接影響它的價格和銷量,也就直接影響果農的收入。果農為了追求收益的最大化,雖說喜歡國光的品質,但受市場與利益的驅使,還是選擇了砍伐。



不過,近年來部分堅持種植國光蘋果的果農,也選擇一些先進的技術,如套袋、疏果、摘葉、鋪反光膜,大大提高了國光的大小、外表看相,提高了國光的產量,因為人們還是覺得國光的儲存好,囗感好,國光的價格開始回升,銷量也大幅度增加。


我們村有三戶保留國光蘋果的,這幾年都是年初開花就被訂完了。“物以稀為貴”嗎!


山村梅花


看到題主的問題,確實比較有感觸,記得10多年前,農村裡面常見的蘋果就是國光。剛從樹上摘下來的時候,酸溜溜的,但是快吃完的時候,卻有一絲甜味在心裡。等到過冬的時候,儲存在缸裡面或者地窖的國光,有的會發軟變的有些面,吃起來不那麼脆了,但是酸甜可口的味道恰到好處。

1,首先來看,現在三農發展的越來越好,無論是技術水平和還是種植管理方面,都比以前先進多了,特別是蘋果的種類非常的多,有的溫室或者大棚種植蘋果的,南方的品種也能成活。農村裡面也是有了很多的變化,一些不到秋天就早熟的蘋果,由於上市價格高,吸引了更多的農戶願意種植新品種,而晚熟的國光或者紅富士的種植比重就就下降了。

2,其次,國內比較出名的幾個蘋果類型,不是國光,而農戶們種植出來的果子,想要銷售賣得好,就會根據市場上面的歡迎程度來選擇,畢竟農村老百姓的收入來源就是種植果樹嘛。所以,國光關注的人少,農戶就種植的少,慢慢的就被擠壓了生存空間了。

3,最後一點,當然國光蘋果少也不是絕對的,有的地區就是非常適合國光的生長,因此當地的種植數量也是比較多的。像三農家園是在北方這邊,雖然紅富士或者花牛蘋果的數量比較多, 但家家戶戶還是會留出幾棵國光樹來,等到採摘收穫後留起來自己吃的,現在有些小孩子也是比較喜歡吃國光蘋果的。


知識家園


這種現象通常被稱為:果樹“大小年”!

  這是是果樹生產中常見的一種普遍現象。基本特徵是歷年間產量差異很大,週而復始。一般表現為一年結果多一年結果少,也有兩個大年後兩個小年,或一個大年後幾個小年。大年結果多,價格低,小年結果少,價格高,克服“大小年”十分重要。

  成因:

  成熟期的早晚和果樹的年齡,與大小年程度的輕重有一定關係。一般是晚熟品種比早、中熟品種重;成年和老年樹比幼年樹重。對大多數果樹來說,造成大小年的一個直接原因是大量的結果抑制了花芽形成(見)。過去對這一現象的解釋是果實的生長髮育消耗了很多養分,以致不能有足夠的養分供花芽形成之用。但隨著對內源激素認識的深化,已有很多證據說明正在發育的種子產生抑制花芽孕育的激素,主要是赤黴素,也是形成大小年的原因之一。如某些無子蘋果品種可不發生這種抑制作用;蘋果結了果的短果枝,一般當年(大年)不能形成花芽,但用赤黴素的一種對抗物質阿拉處理後,卻能形成花芽。此外,大小年的出現還同果樹生長環境和栽培管理的條件有關。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大小年的表現較輕,反之則重。花期氣象條件不利,冬季低溫或春季晚霜導致花芽嚴重。幼果生長期的低溫或高溫、乾旱、澇害、病蟲害等引起大量落果或落葉,都可使一定地區內當年的果樹生產成為小年,從而引發大小年的惡性循環。反之,如某一年份的氣象條件特別有利於花芽形成和次年春季座果,也可形成大小年。

  措施

  目前最有效的措施是在大年花芽開始孕育之前進行疏花疏果。這一措施既可減少由種子所產生的抑制花芽孕育的物質,又可增大葉/果比例(一植株上,每一個果實所佔有的葉片數目或面積)。由於葉片除能產生果實生長和花芽形成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外,還產生花芽孕育所必需的某些激素,適當的葉/果比例是形成足夠花芽的重要條件。這個比例因果樹的種類和品種而異。蘋果一般為每一果實平均20~40片葉。短果枝型和矮化砧蘋果的葉片在一天內受陽光直射的時間比喬化砧樹長,光合作用率高,最適葉/果比例可比喬化砧樹小。除疏花疏果外,克服大小年的其他措施包括:選用最適合該地區環境條件和大小年程度輕的果樹種類和品種,改進果園土壤管理,注意整形修剪,預防和病蟲害等。此外,也可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來調節花芽的形成和座果。大小年問題的進一步解決,則有賴於對花芽形成和座果機理的更深入的瞭解。


軍哥138632057


大家好,我是天義, 專注於三農領域。說到國光蘋果,對於我來說,可是滿滿的回憶啊。小時候由於村裡的交通不方便,外地的水果很少能進到山裡, 所以國光蘋果成為了冬天最好吃的東西了,個頭大的蘋果是會賣掉的,留下小的果子一天也只能吃一個。現在回想起來,也算是一筆寶貴的經歷財富吧。

那麼為什麼現在果園裡面,大小國光蘋果很少見了呢?

1,蘋果的品種不斷在增多。不像以前,蘋果樹的類型只有紅富士或者國光等類型,現在紅香蕉蘋果,嘎啦蘋果,還有花牛皮蘋果等等,類型多種多樣。農民種植選擇更多樣化了,雖然有的地方還在種植國光蘋果,但從佔有率來看,比重是下降了很多的。

2,國光蘋果的產量和抗病性弱一些,雖然以前國光蘋果的產量還是比較高的,但近幾年通過一些收穫農戶的數據反饋,是有下降的,而且在秋天後的病害程度,也是比較高的。所以農民更願意選擇一些產量高,病蟲害少的蘋果品種,這樣的性價比高,最終獲得的收入也高。

3,國光蘋果的口味比較酸,口感上接受的人群比重也少,隨著現在一些脆蘋果,甜蘋果甚至是一些早熟的蘋果類型,無論是色澤還是口感上,都優於國光蘋果,農戶們也是會根據市場的反饋,來積極的進行種植調整和優化的。

雖然國光蘋果市場上面不常見,但很多農戶家還是保留這一棵或者兩棵國光樹,畢竟不同的蘋果,吃起來還是有些差異, 另一方面也算是對國光果子有情懷了吧。


希望以上的看法對大家有幫助,歡迎關注天義, 也可以點贊分享您的觀點,讓我們一起學習到更多的三農知識。

天義說


提起國光蘋果,彷彿已經是上個世紀的事了,現在市場上很少看到國光蘋果。國光蘋果吃起來皮厚粗糙不說,酸度也較高,一說到國光蘋果,我就會不由自主的覺得嘴裡發酸,直上酸水。最近這些年,國光蘋果早就被淘汰出圈外了,很多新品種佔領了市場。可是蘿蔔鹹菜各有所愛,有人就是專門喜歡吃過光蘋果。我有個朋友,每年秋天到了收蘋果的時候,都要特地去買國光蘋果。



由於這些年,國光蘋果被紅富士、紅將軍等一些新品種蘋果所代替,所以國光蘋果樹,大部分早就被刨掉了,只有極個別的人家留下幾棵果樹,為的是自家有人喜歡吃酸中帶甜的蘋果。因此,雖然國光不太討人喜歡,可物以稀為貴,偏偏這不討人喜歡的國光蘋果,價格竟然不比紅富士便宜,賣的就是獨市價,愛要不要。



畢竟國光蘋果的口感不如現在的紅富士,吃起來皮薄汁多,清脆爽口,而且產量高。不說別的,就大家最常見的紅富士和紅將軍這兩個品種的蘋果,八零八五以上會有很多,九零的也不少。而國光蘋果,且不說口感不行,就拿個頭大小來說,跟現在這些新品種也差的很遠,而且現在人們更願意接受紅富士等新品種。同樣種蘋果,花費同樣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同等的資金,誰不希望長出有大又好的高產蘋果。國光蘋果再怎麼付出,先天決定了長不大,最主要喜歡吃酸蘋果的人畢竟只是少數。



現在人們都不喜歡種國光蘋果的另一個原因是,國光蘋果太容易被蟲子侵害。記得那時候,每次掰開一個國光蘋果後,中間蘋果芯的地方,經常會看見有蟲子,所以吃到一半的時候就扔了,怕蟲子吃到嘴裡。

不過,現在也有很多老品種的蘋果保留了下來,比如金帥蘋果,印度青蘋果,這些都是過去果農們種過的。偶爾在市場上看到這些蘋果,總不由自主的會買一些。略帶酸味兒的黃色金帥蘋果,還有咬一口滿嘴甜甜的印度青,總讓人想起過去那時候的味道。


一品小十六


隨著蘋果種也隨著物質的豐富,人們的口味越來越挑剔,吃了幾十年偏酸口味小國光的老百姓也有了更多的選擇,有條件變換口味了,個大色豔還甜的富士就比小國光好賣多。”多種原因,導致了小國光蘋果的種植面積越來越小,市場份額也不斷萎縮。

據瞭解,目前我國主栽的蘋果品種有10多個,富士、金冠等品種都排在小國光之前。


“市場上的小國光蘋果少了,但許多老一輩的人每年秋天都會專門去買小國光回來吃。酸甜可口的小國光,通過合理施肥、套袋、摘葉、在地面鋪反光膜,使得每個果實的每個方向都能充分見光。

正是通過這一系列精細化管理、合理採收,升級後的小國光實現了品質的脫胎換骨,不僅繼承了蓋州鎮小國光的經典味道,而且個頭變大了、顏色變紅了,也不裂果了,綜合品質有了極大提升,也加快了的小國光蘋果迴歸市場的進程。



經典的酸酸甜甜,營養的高價值,是蓋州市國光蘋果經典不衰讓人難以忘懷的終極!


華姐說三農


能問出這話題,保準是老農。至少是二十多年前的品種,在我印象裡,1995年以後沒吃過。

為什麼那時候深受歡迎的國光蘋果,果農不種了?說到底,還是經濟效益問題。隨著富士蘋果的引進,把國光蘋果的優勢比下去了,還把缺點顯出來了:大小年明顯,果個不一致,樹勢過旺明條子多,

坐果率低。富士蘋果在這幾方面都優於國光蘋果,果農自然選擇種植富士了,就形成了富士一果獨霸的局面。

果園裡消失的蘋果品種還有黃元帥,青香蕉,秦冠,回想起來不免傷感,世事滄桑,物是人非。

奏小偷吃過生產隊蘋果的,給個贊咋樣。


馬拂雲邊草


酸酸甜甜的小國光蘋果,是許多人對物質匱乏年代蘋果的記憶。如今,隨著社會物質的極大豐富,人們對於水果的選擇多了,小國光蘋果卻少見了。個頭小、口味酸的小國光蘋果因為比不上個大味甜、圓潤可愛的富士蘋果,逐漸淡出了人們視野。


果農瘋子逍遙


八十年代以後,隨著日本紅富士蘋果的引進,國光蘋果的大小、色度、光潔度、糖分含量、口感特別是產量等方面都不能與其相比,果農們紛紛把國光蘋果樹嫁接成紅富士,因此國光蘋果便很少見到,其實在蘋果主要產地煙臺果農還是有少量的國光蘋果保留,也都是果農們在果園裡留個四五棵樹作為果樹授粉時用,另外也為了自己嚐個老口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