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文化事業繁榮發展

哈尼族文化事業繁榮發展

錢勇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哈尼族聚居地區不僅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文化事業也不斷繁榮發展。


哈尼族民間文學的蒐集、整理、出版與研究有兩次大的高潮,一次是1958至1959年,雲南省民族民間文學紅河調查隊通過調查,發現和出版了敘事長詩《不願出嫁的姑娘》《逃到勐先壩》、創世史詩《奧色密色》等;第二次是1982年開始,雲南省民間文學集成辦公室開展的雲南省民間文學三套集成即《中國民間故事集成·雲南卷》《中國歌謠集成·雲南卷》《中國諺語集成·雲南卷》的編篡工作。廣大民間文學工作者用10年的時間,通過普查、蒐集、整理,出版了一大批民間文學作品。

改革開放以來,哈尼族作家群也快速成長。1979年,西雙版納哈尼族作家朗確的散文《茶山新曲》獲得第一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2001年朗確的小說集《山裡的女人》再獲“第七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自朗確之後,哈尼族作家及作品如雨後春筍,頻頻在《民族文學》《詩刊》《人民文學》《中國作家》《文藝報》等報刊亮相,形成了一個人數眾多、作品具有鮮明特色、充滿活力的作家群。

2006年,國家重點科研課題《中國少數民族大辭典·哈尼族卷》出版;2007年,《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族辭典》出版;兩部書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哈尼族歷史文化及各方面的知識,對強化哈尼族的凝聚力、激發民族自豪感、傳承哈尼族歷史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哈尼族題材的電影《火童》《哈尼姑娘》等也獨具魅力。其中《婼瑪的十七歲》先後獲第十二屆金雞百花獎、“華表獎”和“首屆法國卡普巡迴電影節·卡普金獎”。

哈尼族文化所取得的成績,是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哈尼群眾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方針政策的結果,可以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哈尼族的今天,也就沒有繁榮發展的哈尼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