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養豬,現在農戶很多都不養豬了,現在的仔豬怎樣銷售?

李國清905


七、八十年代在農村養豬是花不多錢的。我還記得我爸媽以前養過豬,那時養豬簡單,都是用點家裡自己種的玉米,還有吃飯發鍋的水,這樣加點玉米麵還有麩皮就行了。然後下地割草或下地幹活帶點草給豬吃。讓豬在自己家的園裡跑或用什麼東西搭個小棚,這樣讓豬住裡面。那時養豬也沒有什麼毛病,養的少很少生病。

現在不行了,豬吃的好了,住的好了,毛病也多了,比以前難養了。現在一頭小豬最少也得1200以上,喂大了一頭豬能賺2000元

現在小豬銷售沒問題,豬價高,豬相對的也緊張少,可以聯繫當地的豬經濟就能給你賣出去了。


全職媽媽的奮鬥歷程


以前養豬,天天盼著過年,請人幫忙,晚上吃殺豬飯,很熱鬧,

現在農村基本上不養豬,但是還有養豬的,我們這邊豬崽都是趕集銷售,或銷售給大的養殖場。 現在的農村已經很少有農戶養豬了。我村有2百多戶,養豬的找不出三家,養豬的也是年老的農民,年輕的農民基本不養豬,這與年輕人外出打工沒在家有直接關係的。

現在養豬其實成本挺高的。非洲豬瘟,去年的豬行情,去年豬行業是很大損失,去年能撐下來的都賺錢,沒撐下來的損失很大,並且去年有段時間還不容許農民養豬,這些都是影響農村養豬的因素。

現在的豬仔很貴,豬飼料也貴,農民種植莊稼如果田地不多的話,可能還不夠自家吃還有給豬吃的,所以,現在為什麼農民不養豬了,就是因為沒有多餘的糧食給豬吃。

現在很多農民都是種點水稻,給自家人吃,如果有多餘地就種點花生、玉米,在家種點青菜。

至於題主說到的豬仔銷售問題。農村現在養豬的人少,並不是說農村裡沒有人養豬,農村還是有人養的,一般來說,當地鎮是農民趕集購買豬仔的地方,並且一般是在獸醫站這樣的地方售賣比較好。

現在農村生態養殖場比較紅火,農村有很多家庭農場也是有自己養豬的,豬仔可以售賣給他們。



阿軍視野


那時候養豬主要為有豬糞,生產隊時豬糞也記工分的,改革開放後就更要養豬了,不有那麼句話,養豬不掙錢,回頭看看田。春夏季豬都喂的差,平時就是刷鍋刷碗水,蔬菜下腳料,每天割點豬草,喂點麥麥夫皮。只有秋天後,山芋,玉米收了才下勁餵豬,讓豬長膘。其實那時餵豬也不掙錢,只是把零錢攢成了整錢而己。現在農民大部分都不種糧食了,自已吃都要買,那還能養豬呢?現在養豬還得謹慎。等你養成了,說不定豬又便宜了。並且技朮也是個坎。我在八四年養過兔子,兔子感冒了,一天就死了三百五十多隻,後來改養豬,下大雨人累倒了,恰逢母豬生小豬,生出的小豬全淹死了。養殖週期長,不到萬不得已別幹。不如打工穩妥。你能提這問題,說明是外行。趁早歇,別瞎折騰。


淡淡的思鄉情


農民傳統養豬,最紅紅火火、家家戶戶都養幾頭當地笨豬,是始於七十年代集體生產隊時代,一直延續到今天。但現在由於各種原因,農村很多散養戶已不養了。

那麼,七、八十年代農村幾乎家家養豬,現在很多農戶都不養了,現在的仔豬怎麼銷售呢?

農民各戶都散養幾頭豬,,是七十年生產隊時代,那個時代農民養豬是不花錢的,是生產隊分給社員的福利。每戶一般都能分上一二頭小豬,從而解決了本隊社員吃肉的問題,也大大改善了當時困難時期的社員生活質量,更使當時大人孩子盼著過年殺豬吃肉。

八十年代生產隊解體並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生產隊的小豬、母豬進行折價處理給了農民。不少家買到了生產隊的老母自己繁殖,產的小豬賣給沒有養豬家庭。這樣,家家戶戶養豬習慣得以延續。

這幾年,由於非洲豬瘟影響,及豬價乎高乎低,存在不確定性,再加上農村人口老齡化及環保等因素,促成了目前農村多數農民不養豬了。

那麼,部分農民養母豬繁殖的仔豬怎麼銷售呢?一是當地豬販子把農民繁殖的小豬,通過市場價格購買後賣給養殖大戶。二是也有養殖戶上門購賣。三是買給了當地周圍群眾家裡。四是通過農村集市交易了。

總的來說,現在農民散養戶越來越少,養殖老母的農戶更是少的可憐。因此,進入二零二零年,出現了仔豬供不應求局面,現在仔豬爆漲,十五公斤的仔豬,目前達到二千多元一頭。養老母的農戶今年真正發大財了,這也是我們願意看到得,因為讓農民多收入點是應該的,畢竟養豬也不容易!


沙塵暴5478


七、八十年代的農村幾乎戶戶都養豬,那是因為那個時候大家都沒出門打工,每戶的勞動力都在家,靠的是自家一畝三分地和養一至兩頭豬自給自足。

最後隨著改革開放,農村的年青人都以外出打工,家裡留著老人在家種田和照看小孩。改革開放引來大小養豬場興起。農戶不養豬隻要有錢就能買到肉吃,每戶外面有打工掙錢的,有錢買肉不成問題,所以至今養豬的就越來越少了。

故此,種豬場的仔豬除自留部分育肥後,一般從以下幾個方向銷售:

1、仔豬多數賣給那些小型養豬場,並不是每個豬場都是自繁自養,好多豬場都是去種豬場買仔豬來育肥,根具自己的規模大小,一次買仔豬數量都是幾百上千不等。

2、賣給部分農村散養戶,農村不是每戶都不養豬了,若有條件養豬的,都還是有部分人在養,自家養的糧食豬,肉質比飼料豬相對來說要好些。

3、賣給豬販子,農村有專門做轉賣仔豬生意的,豬販子在種豬場大批進仔豬來賣給小型育肥豬場和農村散養戶。

4、再就是賣給一部分人吃烤豬等。





渝農長江


什麼時候說什麼話,時代在前進,萬物在變遷。

七八十年代,生活啥水平啊!?吃的大鍋飯,掙的是公分,有時幹了一年,還得倒貼個塊八毛錢,哪有錢買豬肉吃呀!所以,我們農民兄弟把刷鍋水、米湯,還有吃剩下的沒油拉水的菜湯,混在一起。我們農民兄弟稱之為“泔水”。夏天再擼些榆樹葉,摘些山野菜,加上那麼一丁點玉米麵,對付著喂個一兩頭豬🐷,為的是過年好有肉吃,給孩子老人換身新衣服穿,弄幾個鞭炮放。

再看看今天我們農民兄弟,過年吃啥,平常吃啥。衣服更不用提了,往城裡一去,分不清哪個是城市人。再說了,現在農村的年輕人,幾乎都去城裡打工了,剩下的六七十歲老人,農活都忙不完,累得歇不過來,哪還有精力養豬!

現在仔豬銷售有許多渠道:

(一)、我們要想辦法聯繫周邊的養豬場,實行多點對接,同他們談合作,我們有仔豬可出售時,優先供應給他們,在價格同等的情況下,優惠一些賣給他們。這樣我們能長期贏得養殖戶的青睞。

(二)、通過網絡平臺發佈消息。微信群、朋友圈、信息庫,把我們仔豬的價格優勢,質量優勢都發布上去,養殖戶看到消息,就會電話諮詢或上門看豬🐷,我們就增加許多賣豬崽的機會。

(三)、我們還可以用車拉著仔豬,走街串巷去賣,每天也不少銷售。我們這經常就有這樣賣的。許多農戶就在車上買。因為方便。但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一定要保證仔豬的質量。農戶抓了我們的仔豬,幾乎沒有死亡現象,且長得快。那麼,來年農戶首選還是我們。仔豬的生意會越做越🔥火。

經商之道,在於開竅;腦袋轉轉,眼睛👀看看;商機無限,抓住關鍵。


耕耘路上


一頭豬碰上價錢好從進欄到出欄,碰上好價能賺幾百元,地裡種糧風調雨順土地肥沃,一畝地也能賺上幾百元,既然一頭豬能賺幾百元為什麼不養幾十頭甚至幾百頭呢?原因多方面:沒掌握養殖技術,沒足夠的養殖資金,沒有養殖場地,養一頭,二頭肥雖然能賺點,把人留在家裡誤了外出務工一年賺幾萬就如拾了芝蔴丟了西瓜,因小失大,最終還是選擇外出務工。↗


辛繼生


至八十年代前農村家家戶戶養豬是平常事,每家至少喂一頭,把餵豬示為小銀行。現在基本上沒有家庭餵豬,原因很簡單,買頭小豬崽就要千餘元,再就是飼料貴,餵豬幾乎沒錢賺。更擔心的是豬病,死頭豬連本錢都虧光。自從有養豬大戶後,一家一戶的散養就逐步退出。尢其進入九十年代後,外出打工的逐年增多,養豬的人逐年減少,直至退出家庭養豬。


雙猴機杼


那時候養豬的效率太低,小豬也是沒有量產,都能消化掉。

現在雖然沒有家家戶戶養豬了,但是都規模化,現代化養殖的也多。

大型規模化跟現代化養殖場,都有自己育種供應自己,也不愁小豬多。

規模化養殖的不擔心小豬多,就擔心繁殖得少,現在出欄時間也比以前快得多。

每個地方都有個體農戶養殖一兩百頭、三五百頭的,小豬仔銷售基本上不成問題。所以你可以取消這個擔心。

而且就算農民養豬很多家庭都只養一兩頭夠一家人吃就可以了,我外婆家就是這樣的,一年兩頭豬,每年還會給我匯一點。那些養殖戶根本不用擔心大豬銷售不出去,小豬更加不需要擔心了,大豬可以賣肉,小豬同樣可以賣,,前段時間我外婆跟我說她買的小豬35元一斤,這兩年養豬還是很賺錢的,而且所有肉類當中就豬肉最好銷,完全不必做沒必要的擔心。


黎糖阿黎


七八十年代都養豬,那是有兩種原因,第一,就是養豬能積肥,二呢,就是過年了家家都殺豬有肉吃。

現在生活好了,居住條件也好了,年輕人都利索,所以,就沒人養豬了,想吃肉了就去超市裡買。

雖然沒有了零散養豬戶,可仍有些專養老母豬的,就是為了繁殖小豬,不過,小豬仔不愁賣,有養殖大戶專門收小豬仔,有多少都不用愁的。

可最近好像養母豬的也沒有了,因為大養殖戶自己都有繁育母豬了,一是為了節省本錢,二來能保障仔豬的健康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