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觀後感如何?

丟失的夢想


《我不是藥神,那我是什麼?》

電影的名字叫《我不是藥神》,那“我”是什麼?

我想電影中程勇說了“我不是個壞人”。

為什麼程勇不說“我是個好人”而是說了句“我不是個壞人”,我個人觀點:因為一個普通人在解決事情的時候感性為主,理性為輔。

電影中表達感性最直接的例子就是當警察曹斌得知印度的仿製藥不是“假冒藥”而是真正可以治療白血病人的藥時,他就動搖了抓捕售賣仿製藥的藥販子,他甚至想為這個藥販子作一點辯護,但他的領導說了一句話把曹斌問怔了“你幹了這麼年的警察,法大於情的例子還見得少嗎?” 曹斌無話可說,他的職業屬性是穩穩站在理性這一邊的,不可動搖。

一個從業多年的警察尚且如此,何況我們這樣的普通人。

那這個“我不是壞人”的人,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電影裡有個場景,當程勇去病房看望呂受益時,因護士要清創,他與呂受益的妻子須到門外等候,坐在走廊長凳上的兩個人,中間恰巧被一束陽光隔開。此刻程勇離販藥的那段日子已時隔一年,搖身一變成了一個服裝廠的老闆,每月的純利潤就有幾十萬,在2000年左右絕對配得上風光二字;而呂受益因買不到印度的仿製藥,不得以去住院,而且他的家庭早已被醫院裡高額的治療費用拖垮,但是程勇和呂受益的妻子兩個人無意間都坐在了陰影裡。不知道是文牧野導演刻意安排這樣的鏡頭還是無心插柳。我想程勇這個人物是被環境逼回了他曾想逃離的過去。

但過去的真的能過去嗎,如果能,但它絕不會那麼輕易的過去,它可以在無人理會時像塵埃般靜靜地、慢慢地落定在回憶的河床上,倘若有故人去回憶,就會被攪動,重現過去的那段痛,這是痛在骨子裡的,癒合不了。

坐在病房外的程勇聽著呂受益清創時的痛叫,內心滾燙地翻湧著,那一刻他決定要回頭了。當初迫於無奈的選擇,他理性地站在了利己的這邊,他的選擇無可厚非,因為在那一刻他把自己當作一個普通人,而一個普通人被良心綁架的成本最小,他自認為自己承擔得起這後果。但他在販賣仿製藥的期間已經成了白血病人眼裡的“藥神”,程勇知道自己的在病人心理的位置嗎?他知道,但放棄時他心裡不願承認,因為責任在後面虎視眈眈,他擔不起來自那些白血病人的期許,他不是救世主。

對稱勇來講,拖延時間就是壓垮他的稻草,他怕了,因為上有老下有小,不如與大家散夥,寧願在自己的合作伙伴面前當個世俗上的“壞人”。被人失望比被人期望要活得輕鬆的多,因為前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底線活著,而後者的高度往往一眼望不到邊。

另一個細節是程勇在放棄繼續售賣仿製藥的時候,他與張長林說好,他的四個合作伙伴以後仍然按照原來的價格購買仿製藥。從世俗的標準來看,程勇已經做到仁至義盡,但那時周圍的人已經把自己不能實現的願景都壓在了程勇的身上,但人們往往忘了,你的甘蔗對我來講可能是根苦瓜。程勇逃了,作出了一個普通人該做的選擇。

電影裡並沒有仔細講述在程勇與合作伙伴散夥後的一年裡發生了什麼。直接出現了一幕程勇對大客戶“李總”點頭哈腰、諂媚的樣子,程勇迴歸到了世俗中的生活,這是真實的,有每個人的影子。但與一年前的程勇相比,少了電影裡常提到的“仗義”。

一年前程勇是自信的,尤其那天公司在酒吧團建的時候,酒吧領班為難思慧讓她在非工作時間去跳鋼管舞,程勇攔住不依不饒的酒吧領吧並不停地從包裡掏出一疊又一疊的鈔票扔在領班的面前,那一刻他豪氣地贖回了思慧的自尊,也贖回了他們的自尊,贖回了來自底層小人物的自尊。後來看到當領班為了錢自己抱著鋼管在跳舞的時候,旁邊不停向領班嘶喊“脫褲子”的思慧哭了,她曾被無數的人這麼喊過。思慧從未曾奢望過有這麼一刻,她能站在臺下。那個時候的程勇有維護朋友自尊的自信。

電影的後半段,當程勇再次售賣印度的仿製藥時,由原來的4000變成了500,500是從印度藥廠拿貨的成本價,這一次他在為自己贖罪,確切地說這是在還良心債,但良心債是無價可循的。這就是為什麼後來當印度藥廠被當局查封時,程勇只能從當地的零售店以2000元購買,但賣給國內的白血病人時依舊是500每瓶,他本不必這麼做,但是心裡欠了一份良心債,他極盡所能地去彌補。

現實中誰都沒有權利要求程勇這麼做。

最後程勇因違法行為被判入獄五年,在去獄中的路上,曾經購買他仿製藥的病人,佇立在路的兩旁,長長的隊伍,白血病人紛紛摘下口罩對他示意,程勇淚流滿面,後來程勇活得減刑,三年後出獄。

程勇是在逞匹夫之勇嗎?一個小人物,為什麼要冒著被法律制裁的風險去幫助那些非親非故的人?程勇背後的真實原型故事像戈壁灘裡的泉水,滴在了那些奮力求生的植被的根上,當群草茵茵時,就推動了整個環境的改變。而我們是人,在人群裡總有那麼幾個人,在眾人的呵護下,成長為參天之木,他們會一點一點地提升著這個社會的法制、道德底線,而我們要做的很簡單,請對這些韌性的人好一點。

我不是藥神,我不是個壞人,是一個dying to survive 的人。



霖的郊野公園


《我不是藥神》從點映開始口碑就非常火爆,朋友圈幾乎呈現刷屏安利的盛況。大家一致稱讚這是難得的好片,進影院前請自帶紙巾。經不住大家的強烈推薦,好久沒去影院的我,於是上個週末就抽空去看看了。(溫馨提示,以下內容部分劇透)

01

《我不是藥神》的故事情節我就不過多劇透了,這是一部改編自真實案例的電影,一部難得的現實主義題材的影片。我覺得這部電影之所以被拍手叫好,很大程度在於影片的創新,畢竟大家可以回憶下,我們多久沒看過一部令人觸動的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了。在爛片橫行的年代,沒有大腕、沒有巨星、沒有小鮮肉、沒有華麗特效,一部無限貼近真實的影片,讓很多人為之動容。

看這場電影的時候,我也哭了。印象裡有幾個情節特別感動,讓人忍不住眼眶溼潤甚至落淚。第一個是已經當了紡織廠老闆的程勇決定繼續賣藥,讓思慧在QQ上聯繫外省的病友,無數個QQ消息,無數個頭像的閃動,共同拼湊成希望兩個字,那一刻我覺得非常沉重,這背後是多少個被病痛折磨的患者,多少個渴望生命的家庭;第二個是程勇後來自己單獨給患者送藥,結果警察來抓他,他大喊一聲,讓病友們快跑,我以為他也要開車逃跑,哪知道他與病友反向而行,然後用麵包車來了個漂移,用麵包車擋住前進的警察,為病友逃跑爭取時間。可是當他被警察按倒在地時,其他病友從巷子另一頭被抓了回來,被按在地上的程勇又氣憤又無助,那會兒我從那個猥瑣的印度神油店老闆身上看到了講義氣的黃毛的影子;第三個是程勇被抓的時候,他被警車押送,周圍來了很多為他送行的白血病病友。雖然他犯了罪,卻獲得了更多人的支持。

02

一部好的電影,就像一部好的文學作品,總是能引人深思。

影片中有些情節事後回想起來,也是非常令人感慨。比如程勇和黃毛在港口被抓,黃毛為了替程勇擔責,自己開車出去吸引警察注意力。我原本以為他遇到警察直接停車,然後被警察抓住就好,為什麼他還要一直開車,甚至衝破鐵柵欄門,踩足油門往外開?事後我想了下,可能有幾個原因,第一,因為黃毛很可能知道自己遲早是要被抓的,他儘可能把車跑遠點,這樣程勇會更安全。第二,可能因為他想完成最後一次“冒死”送藥,回想當初他也曾為了其他病友隻身前往麵包車裡搶藥。衝出院牆,如果還能繼續往前開,可能他是想把最後這批藥送給病友手上。

這部電影,也讓我想到了生活中一些情景。有人說,中國人最害怕生病,因為一個普通家庭與貧困的差距,可能就是一場大病。我想到了自己的已經逝去奶奶,當時奶奶中風導致半身不遂,要吃很多藥穩住病情,那些藥就非常貴。慶幸的是奶奶子女比較多,大家一起齊心協力,出人出錢,讓奶奶少了很多痛苦。我還想到前不久,我的一個大學學弟,他突然在朋友圈發出了輕鬆籌的鏈接,請求大家幫幫他的爸爸。他爸爸本來一直好好的,結果某天早晨突然腦出血,進了ICU,一家人猶如遭受晴天霹靂。我除了力所能及的捐助,以及幫這個學弟轉發擴散,在病魔面前,似乎大家都無能為力。所幸後來這位學弟的爸爸搶救及時,病情被控制,轉危為安。

03

影片中騙子張院士的一句臺詞讓我印象深刻,“你是無法拯救所有人的,你救得過來嗎?世界上只有一種病,那就是窮病!”是啊,最大的病就是窮。有錢很多事情都有解決的可能,沒錢肯定就沒有可能了。試想,躺在ICU病房的患者1天就需要花費3萬,病人確實很痛苦,花費也確實很貴,但幸運的是,他們有錢,還有得選。在電影裡,當得知仿製藥“印度格列寧”的價格是5000元的時候,還是有人無法接受。“一個月5000,一年就是6萬啊。”“5000?3000我們也吃不起啊。”

面對現實,除了疾病,生活中還有很多突如其來的風險和事故。災難來臨,沒有“藥神”能幫我們。哪怕真如電影中出現了“藥神”,很多人都會覺得五千一盒的假冒藥依舊很貴。當不幸來臨,真正能幫我們走出困境的,那就是自己。對抗風險,未雨綢繆才是最重要的。因為我們不知道,成功和意外,到底哪一個會在明天提前到來。廣積糧,築高牆,面對不可預見的未來,我們更要逐步壯大自己的實力。珍惜當下,不虛度光陰,讓每一天更有意義。

《我不是藥神》是部好電影,他的好就體現在能引發大家對於現實的反思,對於自己的思考。人生不易,生活本來就是痛苦的,但是我們要相信““今後都會越來越好吧”。最後,願每個因《我不是藥神》觸動而哭泣的人,未來都不會為生活再流下無助的眼淚。


大雄說


比起“藥神”,我們更需要一個“房神”

最近《我不是藥神》火了,這部電影打造了一週內突破十八億的票房神話,讓無數觀眾落淚,也霸屏了朋友圈。為什麼這部賣神藥的電影如此火?筆者想根本原因是電影的本質揭露了當下社會中的現實民生問題。



電影全程滿布淚點,最讓小編印象深刻的是老太太的哭訴,她從一群病人裡站出來,不是去揭發,也不是求警官給她幾瓶藥,而是對曹警官說:“四萬塊一瓶的藥,我吃了兩年,把房子吃沒了,家也吃垮了!現在才好不容易有了便宜的藥,才500塊一瓶,他真的不掙錢!他只想幫我們!你們把他抓了,我們就沒法活了!”



天價藥讓患者和家庭苦不堪言,《我不是藥神》揭開了中國“藥貴”背後的心酸與無奈,但還好有個“藥神”陸勇,冒死為上萬人“海外購藥”。那麼房子呢?

比起天價藥,房子對所有人的影響更大。眾所周知,教育、醫療、養老是壓在中國老百姓身上的三座大山,其實還應該加上住房,因為房子的問題解決了,教育的問題就解決了,養老的問題也解決了。



為活著,患者們傾家蕩產去買藥,而現實中,為買房大多數人需要傾盡“六個錢包”,賺一輩子的錢,就為了買個房子,有個家。《我不是藥神》中,程勇和兒子的對話很扎心,程勇和兒子的關係非常好,比起媽媽,兒子更喜歡爸爸程勇,但在二選一的抉擇時,兒子因為不想住在爸爸租的店鋪裡,而選擇了媽媽。是什麼樣的成長環境,讓一個孩子為了房子而放棄親情?



儘管現在租房買房都一樣,但是安土重遷的傳統思想還是根深蒂固。房子,可以作為地位的象徵,好像沒買房,你就跟不上同齡人的腳步;房子,被視作結婚、過丈母孃那關的必備條件,沒有房,你可能連談戀愛的資本都沒有。於是,買房就像胸口有塊大石頭,一直壓著你喘不過氣來。

也許舉全家之力付上了首付,每個月得還房貸,談到生孩子,第一時間不會覺得是高興的事,而是想到奶粉、紙尿褲和教育經費;銀行卡還在,裡面卻沒有錢,從此生不起病、跳不起槽;遇到家庭變故更是可怕,甚至還可能面臨中年危機。更別提什麼夢想、興趣了。



生病可怕,天價藥、做手術,動輒十幾萬甚至傾家蕩產;買房辛苦,首付高、房貸利率也高,貸款大半輩子,終日忙碌。有多少家庭是在這樣的生活壓力下艱難前行。如果,中國真能有這麼一位“房神”,剛需老百姓住房難的問題,或許將發生變化。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在艱難困苦中前行,才能磨礪意志,讓人更加堅定施展抱負,“窮病”治不了,但每個人都能為夢想而努力奮鬥!正如山爭大哥在電影最後所說:今後會越來越好,希望這一天能早點到吧。



房產縱橫


類型片的範疇內,進口藥物稅收、大病醫保、醫改政策,撕扯的是社會機制問題。以慢粒白血病為代表的具象表徵,撕扯的是個體在面對命運擺佈之時軟肋,躲避不得。“誰家能沒個病人啊”,老太太一言既出,讓所有的旁觀者都感受到徹骨之痛,再沒有辦法袖手旁觀。當它能夠喚起億萬觀眾的同理心,便呈現了今日的票房黑馬。

  國內熒屏,每年上映影片約600部,從來不缺乏燈紅酒綠,世界大同,社會和諧的境況,造出一個個繁花似錦的夢給觀眾坐在黑暗中遐想。《我不是藥神》不單純的造夢。當藥販子說出“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難以迴避的社會階層問題直接在熒幕上撕扯開來。

  於是,在《我不是藥神》裡,你可以去理解所有的角色,因為劇本足夠紮實,所有的演員演技都在線,細節描摹精巧而不做作,所有的這些,都非常難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