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語|小議讀書

讀書的三個作用

解惑——近期看了一本書,名為《細節的力量》,看了此書,方才悟出,原來人百分之九十的行為都不是在思考後做出的,都是因為習慣的力量,習慣決定人的行為,行為決定人的性格,性格決定人的命運。 看了此書,不由得對習慣另眼相看,相當敬畏,不由細細思考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中,哪些習慣是健康的,哪些習慣是負面的。好習慣一定要堅持,壞習慣,慢慢來改正,讀書解惑,當是如此。

解氣——人在紅塵中穿行,難免惹得一身塵埃, 於是心中有氣,渴望出氣。但是當你看書之後,你就會驚奇的發現,你的這些憤懣之氣,自古有之,古人已經替你在書中吶喊、奔呼、咆哮。於是你慢慢感覺 到氣出了,氣順了,所以說讀書亦可解氣。

解悶——人生之悶隨處可見,旅途之悶、假日之 悶、等車之悶……但是當你一書在手,也許煩悶不再。當你長途旅行,手中握卷,則可天塹變通途,此乃讀書之妙。

讀書的三種選擇

讀有用之書——青春年少之時,血氣方剛,指點 江山,激揚文字,糞土名貴。在讀書時恨不得將有用之書全部投入肚中,吸入腦中,恨不得自己速成為第一等大學問者,這時讀書,大多挑揀有用之書來讀, 此為一種。

讀無用於行,但有用於心之書——讀有用之書的同時,我們也發現,其實還有一些書籍,從適用角度 來講,並無多少有用之處,但是細細讀來,於心靈,於睿智卻養分多多,這類書籍,也應多讀。

讀子孫之書——一個讀書人,若是生兒養女,兒孫滿堂,在讀書時,不免又多了幾分牽掛,不免又產 生了希望,通過閱讀來給自己的兒孫教育尋找幫助的想法。於是,在讀書時免不了去尋找一些教育類的書籍,去弄一些心靈雞湯之類的勵志故事去教育兒孫, 雖然不知道功用幾何,但總是樂此不疲。

讀書的三種境界

境界一: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青春年少讀書,大多比較迷茫,不知道如何讀書,不知道讀什麼書。但是畢竟多數人都抱著對辜負青春 的懼怕,在不讀書時,心裡又甚是恐慌。所以好多人的年少閱讀史均是處於此種心態。

境界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等到過了彷徨恐慌的年代,漸漸找到了讀書的興趣和門路,讀書便成了一種樂趣。“三更有夢書當枕,千里懷仁月在峰”。夜深人靜,讀著愛書入夢,任書兒在枕邊悄然滑落,窗外一輪明月高懸天邊,遠山如黛,夜深似海……

境界三: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讀書久了,自然有所得,內心變得豐盈,面目也愈發和善,處事也更加從容,一些不凡之語也時時蹦出。這一點,我頗有感悟。我愛讀古詩詞,二十年,從未間斷。

讀書的三種狀態

美美的讀——在身心閒適之時,煮一壺綠茶,嗑幾顆瓜子,靠一把躺椅,就近於花前。不管雪花飛 揚或是細雨敲窗,一卷在手,思接千載,神交古人,此讀書之樂也。

苦苦的讀——才氣縱橫且真性情者,古今當屬東坡第一人,就是這個雄視古今,舉重若輕的大文豪。在經歷一生的跌宕起伏,大喜大悲後,竟說“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可見讀書有時候並不一定總能給人帶來快樂,有時甚至會給人帶來心靈的憂患,思想上的痛苦,但是思想的痛苦往往會給人靈魂以昇華和涅槃,讀書之苦看來也是讀書人必須要面對的。

平靜的讀——讀書如同人生,在經歷了悲歡離合,波瀾起伏之後,終將歸於平靜。讀書到了一定境界,書中的萬千變化,喜怒哀樂,讀者均能以一顆平靜之心細細品味,一顆淡定之心吸納吞吐,於是書中的深邃和養分皆能消化吸收,這樣讀書便有了境界。

(湖北省赤壁市第二實驗小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