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父母一輩子的心血,換來的只不過是兒女大學畢業後四五千塊的工資,這真的值得嗎?

職業農民的故事


一輩子的心血?說的有些誇張吧?

九年制義務教育,就是點筆本費。

上了高中,每年學費也就是幾百。

大學學費是有些貴,可是學生可以申請助學貸款,還可以勤工儉學……

所謂的“一輩子的心血”是啥?

是孩子每年吃的糧食?

還是根本放任自由的放養方式?

還有四五千,作為一個農民,就看不起四五千了?你一年地裡的收入也就兩三個四五千吧?還看不上一個月四五千了?

而且,四五千只是剛畢業起步,未來誰說的清楚?


鋼筆刀


我大學畢業的時候,問我父母,你們養我大學畢業,單單是學費都要三萬五千元,加上衣食住行大概10萬,不要問為什麼衣食住行比學費還要高,因為我學的是美術類的,珠寶首飾設計,經常要買工具,動不動就幾百上千,而且大一要出去採風,去7天,吃飯、車費、住宿費都要自理,而且這還不算完,大四還要去一次,大四去的都是大城市,消費非常高,有的去北上廣的,去一次都差不多上萬元,還好我去的是深圳、廣州、汕尾這三個城市,第一天到深圳住的是10人一間房的,吃的是蛋炒粉,都要十幾元一碗,當時廣西還是5元一碗還是加肉的。

好不容易大學畢業了,找工作了,可是工作不好找,去深圳當靚仔靚女嗎?房租一千多一個月,吃住的都不剩錢,而且工作很不容易,經常加班。好不容易去一次超市,發現香蕉都5元一斤,還有一大堆進口的零食一看價格,發現自己消費不起。所有隻能回廣西。

廣西的工資四五千塊都已經是高管級別的了,剛剛開始,一畢業出來,很多公司都不願意要,只說現在大學生太多了,而且很多什麼都不會,我們還要花錢培養你們,一學會了,就覺得工資低,跳槽了。其實公司的老闆也有他的難處,錢能掙,廣西消費水平低,給不了太高的工資。

後面我只能自己試著創業,每天從天亮忙到天黑,有時候都忘記自己吃了沒有,有時候挨顧客罵到懷疑人生,畢業幾年過去了,收入就剛剛到三四千元,父母很反對,說要我去考個教師資格證,去小學教師,可是我死活不願意,父母也拿萬我沒有辦法,其實嗎?去當小學老師,工資也是兩千五百元起步,不知何時才漲工資。我自己覺得我讀看四年的大學,工資還不比工地上的建築工。可是父母從來不後悔,我也從來不後悔。

工資高低不代表什麼,生活嗎?只有一家人開開心心,比什麼都好,讀書,只是為了自己有多一條路,工資衡量不了。


苗家小惠


你 好,我是聊不完的農村事,看到這個問題,我第一反應是:值得!值得!相當值得!

我在農村摸打滾爬了半輩子,混得還算不錯的,辛辛苦苦忙一年,收入也就兩三萬。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高中畢業後,開始到電子加工廠歌爾公司打工,月工資三四千,還要加班加點,累死累活,工作在車間第一線。由於文化程度 低,輕鬆工作沒咱的事,升職更是無望,不管工齡多長,工資增長也寥寥無幾。二女兒山東大學畢業,一開始找了個培訓機構幹教師,基本工資四千元,與大女兒的工資差不多,可是在空閒時間,做做兼職,一個月也能掙個兩三千。不到一年時間,熟悉了工作以後,月工資就漲到了七八千。

大學四年,不只學到了知識,總長了見識,同時也開闊了眼界,提高了在社會上的生存技能,從長遠看,也有發展的潛力。

唱點高調說,我們國家的發展,需要有知識有文化有技能的人,大學階段的學習,提高了他們的素質,也可以這麼說,提高了我們國民的素質,我們也是在為國家做貢獻呢,有什麼不值得呢?

大家同意我的意見嗎?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賜教。


聊不完的農村事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的觀點是很值得,而且我的父母覺得非常值得。


我出生於農村,父母都是農民,且一輩子中的大半輩子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但是這不妨礙他們心中有一個“宏大”的心願:無論自己吃多少苦,都要把一兒一女培養出來,一定不能再讓一兒一女過他們過過的日子。

我的父母實現了他們的心願:我哥哥在96年以中專生的學歷考上了銀行系統工作,我在01年到鎮江的一家學校做公辦老師。當年我哥哥和我剛工作時候的起始工資都不到一千塊,我哥哥的甚至比我還少。比照現在剛畢業的大學生的工資,雖然絕對數量上差很多,但是相對於對應社會情況下的消費水平,大概也是差不多的。


可是我父母非常滿意:因為我哥哥在室內工作,夏天有有空調、冬天也有空調,一年四季,一天都不用經受做農活時的風吹日曬。而我呢,跟我哥哥一樣,有差不多的工作條件。

然而,更重要的是,我和我哥哥因為有了還不錯的穩定的工作,在選擇結婚對象時,都找了學歷比較好的伴侶。之後,我侄子出生;再之後,我的兒子出生。這使得我們兩家在對待下一代的教育上,都有了更高一些的起點,也有了更好一些的教育方法。現在這兩個孩子,一個考上了一所很不錯的大學,一個在重點高中讀書。


看一個家庭是否具有成長性,古人早就給出了一個很簡單的評判標準,那就是是否一代更比一代好。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和我哥哥超越了我們的父母,我相信,這兩個孩子也將會超越我們,在未來有更好的發展前景。而這,都是我們的父母當年辛苦勞作帶來的後續回報。


我和我哥哥是我幼時生活的村莊裡僅有的六七個考上中專(1993年的中專還是很精貴的)、大學的孩子。其他的、跟我們差不多的同齡人,有一些還生活在那裡,有一些出去打工了。可能他們的錢掙得不比我們少,可是他們中的一大部分人的孩子卻成了留守兒童,而我和我哥哥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一直有父母陪伴著長大的。有父母陪伴長大的孩子,在整體的幸福度感受上,是遠高於留守兒童的。

所以說,僅僅看錢的話,也許會覺得不太值得。可是很多事情,是不能用錢衡量的。我們在分析教育投入以及教育回報的時候,要用擴散性的思維來分析,如工作環境、伴侶選擇、孩子成長、養老待遇、資源人脈、形象氣質、以及更重要的一點——孩子未來的成長空間。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為題主您解一點疑釋一點惑。


清風說心理


值。為了兒女什麼都值。雖然每月掙四五千元。必定開闊了視野。比農村種點兒地強。農村祖祖輩輩在大山溝。多希望兒女走出去。這個願望實現了。我是農村的。我每年的收入四口人地。在1萬左右。兒女們每月四五千。算是高薪了。


石來運轉5582


先講一個村裡兩個家庭的故事:

鄰居甲,有個兒子,讀書成績一直處於中等,並不算太好,但家長寧願打工也要供養孩子上學,後來孩子考上一財經學院。畢業後跟快遞老闆做助理,因見多識廣、頭腦靈活自己前年加盟開了一個快遞公司。很快買了房,找了個城裡的對象。一家人在城市安頓下來。他現在最感謝的就是父母,當年催著他上學。

鄰居乙,也有個一個兒子,成績也不算差。但考高中時沒考上,不願複習,就去跟村裡人一塊去工地打工了。雖然與鄰居甲的兒子當初小學同班,但現在還沒有成家,原因主要是這10來年所掙的錢除了吃喝,還不夠蓋房,更拿不出彩禮錢。總嘆:很累,工錢時多時無,缺乏保障。

10年不到,已然涇渭分明。當然我們現在不能說甲的兒子就成功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他的成功概率要遠大於乙的兒子,為什麼?因為眼界。

事實上,當乙的兒子在忙於掙錢時,甲的兒子作了他這個年齡應該做的事,就是讀書學習。學習得到的是什麼,除了文化知識、人脈關係等之外,就是培養鍛鍊了善於洞察商機、不斷髮展自身、能理性地做事和思考的能力。有了這些能力,未來做什麼事,就有了成功的基礎。

現在,我們在回過頭來看,農村父母一輩子的心血,換來的只不過是兒女大學畢業後四五千塊的工資,這真的值得嗎?——這一問題。

這就不難回答了,當然值!非常值!

有時候,我們不能光看眼前,更不能為兒女大學畢業反而不如沒上學的青年打工掙得多的這種現象所迷惑。我們要看長遠,就像給之魚還是給之漁一樣。讓孩子走向大學校門,換來的不是金錢,而是一雙更好地展翅騰飛、開拓未來的翅膀。


農通社


絕對值。我們不能算財,為什麼?

1.世界是變化發展的,我們看問題也要有發展的眼光。畢業就有5千多,已經不錯了,將來還會增加。

舉例子吧,1986年,我考上大學,父母很高興,村裡的人說,家庭太困難了,不要去讀了,我父親說:“砸鍋賣鐵也要供我讀書"。這是一種榮譽,我們是當時第一批大學生,1989年,我大學畢業工作,第一個月工資110元,30年過去了,現在的工資約8千元,雖然不算多,但是它是當年110元的60倍,這是國家發展的結果,當然也是我們努力的結果。

2.中國現在已進入已現代工業文明時代,對知識的要求越來越高,不讀書,就業的路子越來越窄,甚至於找不到工作。既便工作了也沒有多少發展前途,升職空間。所以讀書是一條必須經過的路子。


飛飛貓說話


讀大學,成績不是頂尖的,和沒得關係的話,讀個普通大學也和我讀個初中沒什麼兩樣,等於白讀,說句不好聽的話,四年大學出來,還不如我讀個初中畢業的裝修工,不是吹牛,一年掙個二十來萬是常態,我今年三十五歲了,現省城裡有房有車,房兩套車兩輛,房都在一百二十平米左右,車一個三十多萬的轎車,一個十多萬的工程用車,現兒女兩個大的讀初中了,小的就六年級了,成績也好,想想讀大學的吧,象我這年歲的人沒結婚成家的大有人在,多數還是無產階級,還不知老婆在何方,更不說有兒女了,雖然有個工作也就三,四千塊錢一月的大學生佔一半吧,不及我半月的收入,有的大人為逼兒女讀書,就逼傻孩子了,還倒用家裡好多錢,有錢的家庭還好點,無錢的家庭真是飢寒交追呀,想開點順其然吧,社會離不開上中下的人,只要你能幹,做什麼都能掙錢,讀個大學就要坐辦工室,哪來的那麼多辦工室坐,都坐誰又來幹活呢,真是得不償失。


文書755


我認為這是很值得的,要想改變農民身份還得上大學,用我的親身經歷來說為什麼上大學值得?

我也是一個普通院校畢業的二本深,而且是復讀一年考下的二本生。我工作的過程也比較艱難,大學畢業第一年沒有工作,一直處於待業的狀態。那時候我很煩惱,也認為上大學沒有任何必要,

因為和我一樣的同齡人,他們初中畢業以後就到煤礦去打工。現在也成為一個洋氣的正式工,每月的工資都是七八千。所以我當時也很鬱悶自己,為什麼上了這麼多年的學,卻不如一個初中畢業的。

第二年我不得不進入到企業,當時是一個混合所有制的企業。實際上也算是民營企業在裡面,我只是一個勞務派遣工,沒有編制工資待遇水平也很一般,也就是剛剛3000多,

而且每天的工作量很大,早中晚三班倒,那時候也很痛苦,因為跟我一個班。很多都是大專,高中甚至是初中畢業生,像我們那個班裡面有大學畢業的寥寥無幾一兩個。

沒有辦法,為了生存自己只能咬著牙吃苦。但是我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就是一定要考上公務員。所以不管是第一年還是第二年,我一直在不停地複習努力,皇天不負有心人。

第三年我考上了公務員,進入到一個鄉鎮。工資待遇水平也就4000多,但是一年下來也有將近10萬的。收入。想一想父母可能供你上大學。總共花費也就是20來萬,

但是對於你來說,如果能夠考上公務員,那麼,各種雜七雜八的下來一年也有將近10萬,如果你是在發達地區,一年的工資收入大概是20萬。所以說上大學還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如果你不上大學,你連考公務員的資格都沒有,

而且各種就業的門都向你關閉。所以今天用我的親身經歷,我個人認為上大學還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對於父母來說,他們只能用勞動來掙取廉價的工資。但那畢竟不是長久之事,不可能一輩子都去當農民。所以要想改變農民的身份還得要上大學。


體制公文寫作大講堂


怎麼說呢,追求不一樣,目標不一樣,結果也是不一樣的。說說我的情況吧,我六五年出生,八一年高中畢業,高考落榜後沒有再復讀,再後來便結婚生子。但我還是努力的掙錢養家,鼓勵孩子好好讀書,孩子還算爭氣,都考上了大學,現在也都結婚生子,也都在城裡安家了。雖說這些年我們面朝黃土辛勤付出,沒有攢下錢,與同齡人沒有供孩子讀書的夥伴們相比不如他們有錢,但孩子們的收入比較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小兒子是學軟件的,一二年畢業,現在北京工作,年薪七八十萬。大兒子學醫,在我們市三甲醫院工作,年收入也就三十多萬,不過市裡消費水平低,過得也挺滋潤的。雖說沒讀書的孩子出門打工收入也可以,但總覺得不如讀書好,最起碼工作環境就不一樣了。現在我們也來城裡幫他們帶孩子,雖說有些累,但心裡還是很知足的。所以感覺還是讀書的更好一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