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公司延遲發一個月工資,現公司正常發工資。造成工資月份重複,現要求補稅怎麼辦?

博4340925


一般來講,幾乎所有單位都是提供勞動之後的次月發放工資。只有一些效益繳好的單位和機關事業單位才當月發放。


2019年開始我們國家實施新的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就是按照綜合收入按年計繳個人所得稅。

居民綜合收入,實際上是指包含了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稿酬所得四項的綜合所得。


個人所得稅的起徵點是一年6萬元,並不是我們平常理解的每月5000元。

實際上,大家採取的是預扣預繳制度,每月按照5000元的起徵點進行預扣預繳。

我們通過計算累計預扣預繳應稅所得額的方式,計算預扣預繳的個人所得稅。

今年另一個新的變化就是有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原先的時候我們有專項扣除,專項扣除一般就是社保、公積金個人部分。專項附加扣除有6大類,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繼續教育、房租支出、貸款利息支出、贍養老人支出。



比如第1個月,工資計算個人所得稅是這樣的:

累計預扣預繳應稅所得額等於,工資,減去免稅收入,減去每月5000元的累計減除費用,減去社保公積金個人部分專項扣除,減去專項附加扣除,再減去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如果我們減除之後剩餘8000元,這8000元低於應稅額36,000元,所以只需要按照3%的稅率繳稅就可以了。

等到隨著月份的不斷累積,超出3.6萬元之後,就要按照36,000元到14.4萬元之間的10%稅率進行納稅。然後再適用其他累進稅率制。

如題目所說,我們調整工資制度導致多發了一個月工資。2018年會出現13個月的工資,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要按照綜合收入計算。

比如4月份發放了兩個月的工資,我們在4月份實際稅應當是這樣計算。

1~4月份發放的5個月工資的收入,為預扣預繳的工資收入。

第1步,減去免稅收入,一般都是0。

免交個人所得稅的情形有10大類,就是如下圖顯示。



第2步,減去2萬元的累計減除費用。每月5000元,4個月是2萬元。

第3步,減去社保、公積金個人負擔部分。也是4個月的累計額度。

第4步,減去累計的專項附加扣除費用。4個月累計的額度。

第5步,減去累積依法扣除的其他費用。

最終,累計應稅所得額處於哪個區間?就應當按照哪個區間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不過,需要減去已經預繳的個人所得稅。

不過大家放心,我們將會在次年的3月1日至6月30日進行每年的個人所得稅彙總清繳,如果我們多繳納了個人所得稅,可以依法辦理退休手續。


暖心人社


補充一下。上個公司發放一二三四五共五個月的工資,實際上一月份發放的是上年12月份的工資。現在的公司工資正常發放,發的是五到十二月份的工資。雖然都正常納稅了,但是因為五月份工資重複了,合併納稅,現在稅務局要求補交稅款怎麼辦?


博4340925


真的很想退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