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4S店買車,我跟銷售顧問說全款,但是我想自己買保險,銷售不同意,為什麼?

皖N7R585


我就是賣汽車的,我來說說為什麼。

首先,最直接的是銷售顧問揹著任務。他的考核裡有一條就是保險銷售要100%,也就是每個新車客戶都要在4s店買保險。甚至有的店已經決絕到,你不買保險,就不賣你車。

那麼為什麼銷售顧問要背這個任務呢?

有倆原因,一個是保險銷售是有利潤的,保險公司會給4S店一定佣金。

另一個是,你買了保險,4S店會認為你出險後,也就是出事故後,會回到4S店修理。修理才是目的。


至於第一條,很多客戶會覺得你們太黑了,佣金得賺多少啊。

實際情況可能讓你無法相信,現在競爭壓力這麼大,佣金幾乎都讓出去了。目的就是讓你買保險。

第二條是最重要的。你估計也想到了,這裡面有個邏輯bug啊--我買了你的保險,未必就會回你這修理啊。

是的,其實店裡也知道,但是這裡有個概率。你買了店裡的保險,回店裡維修的概率更大,所以就這麼定任務了。


你可能會說,這個概率能有多大啊,怎麼能用這麼不穩定的概率去制定任務呢?

是的,這就是4S店的尷尬。

最後有多少回店維修,中間的一個關鍵點是保險公司。因為你出險以後第一時間一定是報保險公司。

這裡我有個忠建,大家一定不要聽保險公司的。因為保險公司定損員的工資並不高的,他的收入之一就是修理廠,所以如果他推薦你去修理廠,你一定要堅持回你買車的4S店,至少也是就近的4S店。


說回來啊,4S店又買車,又修車,為啥這麼注重修車啊。

原因很簡單,買法子的事情。

因為賣車根本靠不上了。

店裡新車優惠幾萬塊,其實他是虧的。

真的虧的。一般車,優惠幾千塊,就已經到底線了。你看看市場,現在幾萬塊才是常態吧。所以在賣新車這一塊是無利潤或者虧損。一個銷售部幾十號人,一年賣幾百幾千臺車,利潤你猜多少。幾千塊,幾萬塊很常見,該說了虧損也很長見。

饒了這麼久,我想我也說明白了,為啥你要買保險呢,

因為保險是現在店裡和你建立持久聯繫的最重要的渠道了。


門羅公園科學決策


我是汽車在職並且從事汽車行業多年的汽車從業人員,對於購車流程這一塊也是非常熟悉,大家可以關注我,瞭解更多的購車以及汽車知識。

現在單獨賣裸車,肯定是不願意,我們在平時賣車的時候也不會單獨賣裸車給客戶,肯定是需要客戶賣保險的。如果客戶只買裸車,一開始我們也是不會同意的,也不會答應客戶。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單獨賣裸車不賺錢,因為新車的利潤也是比較低,價格也比較透明,所以4s店為了爭取銷量,為了拉攏客戶,所以對於車輛價格這塊也是按照進價來賣,有時候都是貼價格來賣。說到這裡就是能夠明白,如果單獨賣裸車肯定是不賺錢,4s店肯定是不願意。

因為保險這塊也是有返點,根據每個季度以及保險公司對於4s店返點是不一樣,最高的時候是能夠返到百分之四五十,所以這就是很大的利潤。因為賣了車已經不賺錢了,所以肯定是需要通過保險這一塊來貼補。


另一方面我們銷售顧問的提成包括單車提成,還有保險提成,單車提成一般都是固定的。保險提成一般都是幾個點,每家4s店訂的不一樣,但都是大同小異,也就是說保險是有提成的,這個是肯定的。因為這個保險也是涉及到銷售顧問的個人提成,這樣銷售顧問肯定是不願意賣裸車給你,所以你現在也是能夠理解,你今天去買車的時候,保險不在店裡買,銷售顧問肯定是不願意的。

如果你想保險不在4s店裡面買也是有辦法的,但是這個辦法僅限於全款買車,如果是按揭買車的話,那就是不好操作。前期的時候你就是按照4s店銷售顧問說的在店裡面買保險,按照4s店的要求,買完保險,上完牌照之後拿著你的保單,到保險公司去退,退的話是可以把商業險退掉,然後你再重新買,這樣的話返點就是你自己得了。但是這個辦法的話需要慎操作,不要輕易使用。


汽車人汽車事


我給大家做一個科普,很多人說,在店裡買保險貴,不划算,想自己買保險,為什麼4S店總不幹呢。車不是找他買了嗎?

別困惑,你要知道一個4S店的利潤結構,包括考核要求就見怪不怪了。

首先,在當下的市場環境,除了爆款車型,就是供不應求的那種,或者說加價的那種車,有利潤。一般車行的普通車型是沒有利潤的,甚至是虧錢的。比如說瑪莎拉蒂的大多車型廠家直接返利是13.2%,你去店裡買車,不可能沒有優惠。所以你直接買裸車,即便是全款,很多店裡是不願意的。

其次,保險返點,大家都說店裡要返點,我們算一下實際並不高。豪車返點最多也就萬把塊錢。能有多少呢,主要他們是想交保額到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在保費的基礎上給4S店會有推修,也就是我們平時出剮蹭了,4S店的人給我們打電話的原因。說白了你事故大一個事故就賺你個幾萬幾十萬。

最後一個,就是店裡對銷售顧問的保險投保率的要求,公司守利潤,銷售顧問有考核,另外,公司為了促進銷售顧問賣保險,銷售是有提成的,所以他們才不同意。

利益是相互的,別想和別人做朋友,生意場上沒有朋友,只有利益。切忌竭澤而漁,不可能全省,試著和銷售顧問聊一下,你給他點錢,你省點,他賺點,這樣才能實現互利共贏。


內訓小智


不請自來,大家好,我是帶一點帥氣的汽車愛好者。


導讀:今天在4S店買車,我跟銷售顧問說全款,但是我想自己買保險,銷售不同意,為什麼?

現在的汽車市場早已從賣家市場變成現在的買家市場。

現在的汽車行業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不僅僅是汽車品牌車型的增加,同品牌汽車經銷商也如雨後春筍一樣,遍地都是。

小編所在的城市如別克、豐田、本田等等國內一線合資品牌經銷商的數量都在數十家之多,而大眾則有四十一家經銷商之多(含上汽、一汽)。

經銷商數量的增多直接導致了4s店銷售量以及銷售利潤的降低。

4s店的經營者為了自己的收入,在銷售量很難增加的情況下,就都不約而同的在單車利潤上下手,方法多種多樣,各顯其能,裝潢,延保,GPS,保險等等。

而4s店的銷售顧問賣一臺車的提成更是被4s店的經營者從最開始的單車提成,變為更為複雜的KPI考核制度。

一般銷售顧問賣車提成可分為幾個方面:單車提成+保險提成+增值業務提成(按揭手續費、精品加裝、GPS、延長質保等等)+毛利=總提成


對於銷售顧問來說賣一臺沒有什麼質量的全款車,並且客戶還不想買保險,提成是極低的。甚至對於某些4s店的銷售顧問來說,賣這樣一臺車扣300元-500元也是很正常的(就像抖音上的段子一樣)。

因為4s店所有的KPI考核,不僅僅是增值,所有的考核項目不達標都會有相應的現金處罰。


所以對於銷售顧問來說,一些質量不高的汽車訂單還不如不要。而對於4s店要求百分之百滲透率的保險而言,更是如此,基本上會有100元-200元的罰款。

當然小編建議:現在的汽車市場是買方市場,多在當地同品牌4s店做對比,也許會有經銷商做出讓步。



感謝閱讀,我是有一點帥氣的汽車愛好者。

關注我,瞭解更多行業規則,讓買車不在難。


昂首闊步莫回頭呀


這個問題非常簡單,無非是利益罷了。

中國汽車行業雖然起步晚,但是發展迅速;進入21世紀以後,我國的汽車工業用飛速發展來形容絲毫不為過,連續多年都是爆發式增長。而汽車行業的利潤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我們都知道,在早期國內汽車是供不應求的,有錢也不一定能夠買到一臺車。這個時候哪裡還有什麼保險意識,4S店光靠產品差價就已經賺得盆滿缽滿了。但是隨著汽車行業的發展,汽車各板塊也在不斷的細化,當車輛無法賺取差價的時候,衍生業務就成為了經銷店主要的利潤來源。

保險是汽車經銷商利潤的一大板塊。

我們都知道,第一年交強險是固定的,但是商業險會根據你的投保險種而發生很大的變化。而且現在汽車保險業務也是競爭激烈,各品牌保險公司也會有很大的折扣。如果你不懂行,那麼經銷店就會賺取保險公司給的這部分差價。

店內買保險可以賺取出險的修理費

在店內買完保險以後,如果發生了交通事故,你第一時間肯定會想到4S店。而且我們都知道,經銷店雖然配件貴點,但是還是有質量保證的。而出了險以後是由保險公司來賠付的,車主也不用擔心。因此,店內買完保險也可以保證經銷店的售後利潤,而且這個利潤車主也不用花錢。從這個方面來看,對車主還是有好處的。不過話又說回來,我們無論在哪買的保險,修車的時候去經銷店他們都是很歡迎的。

寫在最後:汽車4S店不是慈善機構,他們也要賺錢,如果車輛無法賺取差價,他們肯定會在其他方面想辦法。不過我們在買車的時候可以適當的搞搞價,保險打個折什麼的還是可以的。


汽車鑑賞館


我是西貝侃車,喜歡請關注我,有選車購車問題請私信

這個原因說白了就是一個利潤問題可能不買保險,這臺車店裡不掙錢。

目前由於汽車行業的競爭激烈,車價非常的透明,所以各家店面對競爭在車價上面都做得非常低,沒有利潤可言,甚至賠錢銷售,正是因為如此,所以4S店把利潤的來源轉化成了分期,裝飾,保險,掛牌等方式。

對於銷售人員而言一般都是底薪+提成的方式,對於汽車銷售底薪都是非常低的1000左右,加提成《利潤的百分之20左右》和保險提成。所以如果這臺車的價格沒有利潤的話,而你不出保險銷售人員肯定是不會同意的,賠錢的生意是沒人做的,這個很簡單都能相通,所以,如果不買保險的話肯定是拿不到那麼大的終端優惠。




隨風日記vlog


看了一下後面的回覆,不算太完整,綜合一下給你一個相對標準的答案。

1.車價倒掛,特別是在15萬以內的車型。通俗講就是新車裸車不賺錢。

2.部分車型市場銷售良好,較強勢。要求店保甚至捆綁1-3年保險。

3.現階段,對於中低端車,絕大多數裸車價差已近很小,需要通過增值業務(保險、按揭、二手車、裝飾等)補足利潤。其中保險只是其中一部分。隨著保險業務整頓,現階段保險返點也在急劇降低。(以前最高能達到45%現在也就20個點左右)。

4.絕大多數品牌,如果按揭,一般都會捆綁保險或者全保、乃至後期續保的現象。還有一種是廠家與某品牌保險達成協議,如果按揭,會要求店面指定某品牌保險,廠家才會提供低利率補貼等。

5.現階段,就4s店經營角度,很多新車的綜合利差是不足以支持店面運營,而售後維修的利潤在店面經營利潤佔比極大(維修毛利率45-50%)。而常規保養及索賠等日常業務,對利潤貢獻有限。真實對利潤貢獻最大的就是事故車。絕大多數4s店與合作保險公司有送修協議。而構成送修協議的基礎就是新車保險和續保的金額、筆數。通俗講就是你給我賣多少保險我就給你送修多少比例的事故車。 這點是很多人不瞭解的。

綜合

你買車在算,4s店賣車也在算。如果你按照市面的優惠,然後又掐掉按揭保險裝飾,其中一樣或幾樣,基本這個生意能成的可能性就非常小。


咚咚鏘的車視界


現在很多4S店在賣車這個環節是沒有利潤的,只有少數幾個品牌還能做到盈利,更多的都是在走銷量,一不小心任務沒完成,連廠家的返利都拿不到。在這種情況下,新車搭售保險無疑是增收創收非常重要的渠道之一,4S店自然不會隨便就允許保險讓客戶自己買。


客戶在進店看車的時候,很多人不管有意還是無心的,都會問一句,全款買車保險能不能自己買?優秀的銷售顧問一般不會直接答覆你可不可以,都是建議先看車,價格確定了再談,可以申請。等到價格也談妥了,再來說這個事情,答覆基本上都是不可以的。


有些人可能覺得有話說了,為什麼自己現金買車,4S店不能讓我出去買保險呢?這不就是強買強賣嗎?對於這個問題,也許很多人都有看法,我們今天來聊聊為什麼4S店不允許客戶自行購買保險。

一、購買保險量的問題。

一般來說,每家4S店每個月的保險出單的數量是有要求的,店裡都有專門的保險人員駐點,以便隨時處理客戶出單和諮詢等問題。保險公司對於4S店每個月完成的保險單數是有返利,只有達到月初協商的數量,月底才能拿到更高的保險返利。為了達到業績,4s店自然是不會輕易允許客戶外出自行購買保險的。


二、現金購車的利潤問題。

我們都知道,4S店更願意客戶選擇貸款購車,這樣可以收取更多項目的費用。而客戶一旦選擇現金購車,這就意味著這個客戶基本上是賺不到什麼錢了,因為沒有什麼名目可以收錢了。這種情況下,購買保險就成了增加收入的最重要的渠道了。如果同意客戶自行購買保險,那麼連僅剩的可以收取的利潤都沒有了。

基於上述倆種情況,4S店一般是不會允許客戶外出自行購買保險的。

拿我自己買車的情況來說,剛在店裡看完車,順口就問了句,能不能自己買保險,銷售顧問面露難色,支支吾吾的來了句,恐怕不行。我自己就明白了,想要自己買保險或許有可能,但是肯定很麻煩,想想也就算了,就同意在店裡買保險,就是讓銷售顧問多送了點東西給我。

當然了,凡事也沒有絕對,有些情況,4S店是會同意讓客戶自行購買保險的。一、領導的關係戶或者工作人員的直系親屬。二、國家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三、客戶直系親屬是保險公司人員。四、部分極其難纏的客戶。前三類客戶一般只要和銷售經理彙報說一聲,基本上也就同意了。最後一類人,主要是4S店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大體上也是會同意的。



總結

現金買車在4S店買保險,幾乎已經成了行業潛在的又名面化的規則了,雖然個人無法改變這種規則,但還是希望相關部門在管控上,加大介入的力度,爭取能夠改善這種買賣關係不對等的情況,創建一個對於消費者更有利的購車環境。


鴻漸談車


之所以不同意,無非就是利益二字,因為你自己出去買保險,4S店就沒有辦法從保險公司獲得返點抽成了。

4S店的利潤來源

目前的4S店,銷售新車確實基本沒有任何利潤可言,我做過幾筆4S店經銷商的授信業務,其新車的利潤率基本處於-1%-1%之間,不少都是0.3%以內的。很多人會有疑問,既然不賺錢,那麼4S店幹嘛還要賣,做慈善嗎?顯然不是,雖然說賣你新車不賺錢,但是可以從其他方面獲得收益,但其他方面是基於新車的銷售的。

1、保險、上牌費用

如果是按揭貸款的不用考慮,保險肯定只能在4S店內買;如果是全款的,你若比較強勢霸道,部分好說一點的4S店會同意你自己去買,但遇到強勢的連鎖4S店品牌,無論你全款與否,都必須在其4S店買,否則其不賣,因為該區域內這個品牌的經銷往往就他一家,你只要想買這個品牌只能認了。保險的抽成在20%-40%之間,也就是說你買7000的保費,4S店可以賺1400-2800元之間。至於說上牌的費用,利潤率更是暴力,自己上牌,一般費用就兩三百,4D店上牌,基本都是千元起步。這兩部分是對於新車銷售的一種補貼,但這兩部分目前都不是4S店利潤來源的主力,真正的主力在下面兩部分。

2、保養

正常一輛車一年需要保養2次,在3年的保質期或者10萬公里的保質里程內,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在4S店保養,即使出了質保期,雖然部分人會選擇自己在外賣保養,但是不差錢的人,仍然還是會選擇4S店保養,保養的利潤率普遍在50%以上,特別是工時費,是最大的坑所在。

3、維修

現在的車主,應該沒有人未購買車險吧?現實中一旦出現事故,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報保險,而因為有保險理賠,大家正常都是走4S店渠道,所以這是4S店最主要的業務來源,這也是4S店拼著虧本都要賣新車的原因。同樣的概率,車越多,出現的車險就越多,4S店的生意就越好,靠著維修就足夠4S店經營下去了。

總結

4S店的主要利潤來源為保養以及維修,保險是其對於新車銷售的一種彌補,如果你不是遇到連鎖品牌經銷商,只要你堅持(前提是還沒繳納定金),那麼晾它幾天,後面基本會妥協,因為從你後續的保養及維修,它能賺到遠遠高於此次賣保險賺到的抽成。


鯉行者


其實原來我也不能理解這個問題,心想,買不買保險?在哪裡買保險?應該都是消費者的自由吧,憑什麼要強制我在店內買呢?

但當我這些年瞭解了這個行業,也接觸了這麼多銷售人員之後,雖然不能說我完全贊同這種行為,但算是多了一份理解吧。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說一下4S店內買保險這個問題!

我還是想從兩個角度來分析,一個是從4S店的角度,另一個從銷售人員的角度,因為一個是政策的制定者,一個是執行者嘛,對吧!

首先說說4S店,它為什麼要制定這個政策,鼓勵你在店內買保險(當然它不會說是強制你,它不敢這麼說),但是當你真的表達說我就是要自己在外面買保險,那它就會說,那裸車的價格可能就要給你少優惠個3 4k塊錢,並且可能要再收你個上牌服務費2 3k塊錢左右,問問你能不能接受,如果不能,車可能就不能賣給你了。其實這就是4S店為了保證自己能盈利,也就是能賺到錢,而不得不採取的“拆東牆,補西牆”的做法,既然我不能在保險那邊得到返點,那我只能從車價上來賺錢了。就像去商場買東西一樣,一件9折,兩件8折,三件7折等等,你在店裡買的東西多,我車價就儘量給你大的折扣。我認識的內部人士曾經跟我說過,4S店在裸車價格上一般都只能從廠家那裡拿到少6點左右的進價,像保險啊、汽車金融啊等這些方面,都會得到來自第三方的返點,一般都是以季度或者年度為一個週期來給4S店返點的,訂單量越多,保險公司給4S店的返點就越多,甚至有時候可以返點高達40%左右,所以有時候寧願在裸車價上給多點優惠,甚至是比進價還低一點賣車,只要能推銷出去保險啊、貸款啊等其他這些“附加商品”,都是值得的。可想而知,這已經可以算是4S店的支柱性收入之一了,怪不得4S店是怎麼也不會放過這塊“肥肉”的。

那麼既然高層制定了政策,那總要有執行者吧,這最終的執行者當然就是4S店的這些銷售了,為了鼓勵這些銷售,基本也都是按照銷售額層層給他們返點,其中保險有保險的返點,貸款有貸款的返點,裝飾件也有裝飾件的返點,有錢賺,銷售當然就有動力去推銷這些裸車以外的商品了。換句話說,如果沒錢賺,他們寧願不成交,因為在車上,他們幾乎撈不到什麼錢,其他這些以外的部分,才是他們的“按勞收入”,我認識的銷售就跟我說過,顧客來買車,他們都會很坦白的跟他們說:“我賣給你車我肯定也是要賺錢的,你既然考慮全款,那我車貸這方面就賺不到錢了,要麼我就原價賣給你,再收點服務費,要麼你在我這裡買保險,再適當的加一點“原廠裝飾(其實是不是真的原廠的也不一定)”,車價上我再去領導那裡給你爭取個2k塊的優惠,應該問題不大,你看怎麼樣?”言外之意就是你掏的錢都是一樣的,不如就在我這裡享受“一條龍”服務吧!

說到這裡,你發現了吧,自從你踏進4S店大門的那一刻起,他們層層就開始“吸食”你身上的血了,正所謂“買的不如賣的精”,就是這個道理。

回到開頭說的,我不贊同顧客被要求在店內買保險等等這些需要額外支付的銷售方式,但我也確實能理解4S店的這些行為,只要不是太過分,我覺得有些錢可以適當的讓他們賺一點,也希望他們的服務能夠更好一點,畢竟這個行業競爭也確實挺激烈的,不管怎樣總要讓他們生存下去吧!

關於“店內買保險”的話題就回答到這裡了,希望對你有幫助!想了解其他更多汽車行業的內容,請持續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