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幾十萬蓋好的樓房,一年為何住不上幾天?

新大風歌


現在在農村,農民花了一輩子的積蓄自建一套小樓房,非常普遍,而蓋好的樓房一年也住不了幾天也非常普遍,這是為什麼呢?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娃,我每年回老家都會看到有人蓋房子,有的房子蓋完了也不裝修就在那放著。我哥哥的朋友就是專門在農村承包建房的,他也說這幾年農村蓋房的活特別多。但就是很多房子蓋完了,漂亮氣派,主人卻一年到頭只能回來住上幾天十幾天,很多人不止一次的問我這樣不可惜嗎,是啊挺可惜的,但仔細瞭解一下又覺得是情理之中。

我來說說自己初中同學家的情況,他家一家4口人在外面打工了幾十年了,我們初中畢業後他就跟著他爸爸在外面打工,這些年混的不錯,自己做起了生意,並且前年還在城裡買了兩套房。一家人一年到頭也回不來幾天假,按說這種情況基本上全家也就不用操心家裡的老宅子了。但是就在前年夏天我這同學回家了一趟,找人測量了一下就蓋起來了2層小樓,獨立院子,樓上樓下都有衛生間,廚房在小院的一側。

這樣一套房子蓋下來花了20多萬,後來又往裡面置辦傢俱裝修內飾,前後一共花了30多萬。去年大年初四去他家拜年的時候,剛拜完年,他們一家人就急急忙忙開車往城裡去了,當時他們只回來了5天時間,房間還沒焐熱就趕回城裡了。

我也問過他,花30多萬在家蓋一棟一年住不了幾天的小樓房,值得嗎?沒想到他當時是這樣回覆我的,“說家裡街坊鄰居親戚朋友都知道我們一家在外面混了幾十年了,現在混出樣子了,怎麼也要回老家蓋一棟房子,哪怕沒人住,就在那放著,那是我們家的臉面和奮鬥的證明。”

我當時聽到這話,只感覺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後來我問他,房子長時間沒人住可就損壞的很快啊。我同學跟我說,這房子在這放著是個念想,本來常年不在家,但是落葉歸根,人總要記得家鄉的存在,不能忘本,而且他還跟他兒子說,這棟房子等他長大了作為他的婚房。

蓋氣派的小洋樓做婚房這事在村子裡有人幹,但也是家裡孩子到了適婚年紀,像他這樣孩子才讀小學就蓋的,確實是少見。

總之,通過對我朋友的瞭解,我覺得大多數人蓋房子也住不了幾天,大概都有類似的情況。

1、攀比顯擺。

2、是給孩子做婚房。

3、自己賺到錢了,回家給父母蓋新房養老用。

4、可是常年在外打工早就在外面買了房子,即便沒買房子,也是回家住的時間少,這沒辦法。

5、現在農村的條件和過去相比真的發生了巨大改變,但我們北方人落葉歸根的傳統,很多人在外面安家了也會想著家鄉的土地。

總之,我們北方人在農村蓋房子一般都是兩層樓加小獨院,我生活在南方地區,這裡的農村蓋房子則喜歡蓋三層,以及多層的小樓房,同樣是一年住不了幾天。你覺得這樣的房子蓋起來,值得嗎?


李阿冰


這只是個別地區的個別現象,並不是全國所有的農村、所有的農民都這樣。要知道能花幾十萬蓋樓的農民都是鳳毛麟角,起碼我親身體會、目之所及,並沒有多少農民能蓋的起小樓。

因為工作原因我曾在江蘇某地、河南某地、山東某地呆過,當地村子裡很多人家都是蓋的小樓,設計、結構幾乎都是一模一樣的。先不說蓋這種樓是否有補貼,就拿實用性來講,這種樓房也就適合我國的四季不分明的地區。

像北方的大多數地區,如果在農村蓋樓,且沒有集中供暖的情況下,自主供暖,所消耗的煤炭都是天文數字了。而且幾十年前國家大搞計劃生育,一家就那麼一個孩子,三口之家也用不上那麼大的地方,與其蓋樓還不如直接在城裡買套房划算。

但是,這並不代表沒有人會蓋,只不過比較少一些而已。像我提到的那幾個省份,城市雖然算不上貧瘠,但相對於北方那些耕地較多的地區而言,他們賺錢的手段也是比較單一的,如果自己不創業,那麼只能外出打工。但不管在外面混的怎麼樣,老家永遠是自己的家,畢竟自己的親戚、父母、朋友、妻兒子女都在這,所以最終都會回到老家居住。所以,在自己有那個經濟能力的情況下,花幾十萬在農村老家蓋樓也很正常啊。

另外,樓房也不是咱們想建就建的,起碼你要有那個能力,蓋那種自用小樓雖然沒幾個錢,但也不是個小數目。稍微好點的小二層最少也要幾十萬,像一些三層、多層複式,那個蓋起來沒個一兩百萬也是搞不定的。以我國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1.5萬來看,80%以上的農民是蓋不起樓房的。


新農志


你問的這個問題很好,因為我本人現在就是這種情況。老家花了30來萬建的三層樓房一層院子,已經建好六七年了,每年只是春節回去住個十幾天。不是不想住自己的樓房,是生活所迫沒的辦法。我們老家地區經濟相對落後,工業不發達,想在當地就業是很困難的事情。即便在縣城裡面能找到份工作,但工資又非常的低。為了能夠掙更多的錢,只有遠走他鄉了。那為什麼農村人又蓋那麼好的房子呢?這裡有三點原因,第一,社會發展到這個水平,大家都在改善居住條件。別人都蓋了,你不蓋,那不顯得落伍了嗎?房子建好之後,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都不會壞掉。現在建起來以後老了回到老家還是要住的。第二,農村人近些年也掙到了錢了。打工是現在農村主要勞動力的收入來源。兩夫妻出外打工,隨便一年賺個幾萬塊錢,那是平常的事情。口袋裡有了錢,就會想到改善居住條件。像以前那種幾代人住一棟草房瓦房的日子現在很多人真的不能忍受。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肯定隨著經濟的發展得到進一步的改善。第三,也是家庭所需。現在蓋樓房的主力軍一般是70後。他們這一代人的小孩兒都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孩子大了也都要獨立的空間,每人一間房子必須要有的吧。兒子結婚也需要新的房子,總不能還用以前的老瓦房去舉辦婚禮。綜上所述,只要不在縣城買房子的,人家一般都會在農村宅基地上造樓房,即使有一部分人給兒女在縣城買了樓房,也會在老家造樓房居住。自己平時做了也爽快一點,兒女子孫回來看望父母也有地方居住。這就是我的個人心得。


老井小生活


我也是一個有同樣問題的農村人,我09年花了十幾萬建的房子,以前在上海打工,每年只有五一,十一,春節回來住幾天,後來有了小孩,小孩到了讀書的年級我們又到我們縣城租房子,我們也在縣城找了一份工作,農村老家,村農居住比較分散,青年人在農村也賺不到錢,人們紛紛背井離鄉到處打工,農村只有留守老人和兒童,農村又沒幼兒園,所以一到小孩五六歲都會去縣城買房或租房。農村花了十幾萬租的房一般都閒置,只有過春節熱鬧幾天。


水果虎哥


文字/禪小巖

我大哥結婚的時候,大嫂唯一提出的要求是蓋一個三層的小洋樓。

甭小看這個“要求”,背後需要付出的代價可是三十萬。

從選址,到打地基,到購買水泥,洋灰,沙子,石灰,水泥磚……一系列蓋房子的原材料置辦齊全後,大哥將近十年的積蓄已經揮霍一空,而且還借了7萬元。

洋樓好不容易拔地而起,矗立在了村子裡最耀眼的位置,所有的人無不對大哥豎起了大拇指。

大哥一時覺得風光無限,臉上特有光,備有面兒,可是當攢集的人群散去,一個人冷靜下來,這心裡還酸溜溜的。

作為一個農村人,作為一個打工仔,蓋一幢樓房為的就是讓別人看得起,可看得起的背後則是一屁股的外債,欠的錢部分還捎帶有高利息,所以,大哥得儘快帶著大嫂倆人,關門閉戶,外出務工。

臨走的那一天,大哥說,“圖的啥,蓋的新樓房,多好啊,可是咱們還沒住兩天吶,多可惜啊……”

大嫂默默地點了點頭,“等咱把欠的錢全部給還了,咱們就不出去了,想住幾天就住幾天,好好過過癮。”

可是,一轉眼,五年過去了,大嫂也沒實現她口中的“過過癮”。

第一年大哥大嫂拼命的在工地幹,年底剛好把欠的錢給一分不落的還了。

第二年,大嫂懷孕了,她不能做重活,於是在家休養。大哥為了賺奶粉錢,大年初二就外出了,回來時是這一年的年三十晚上十一點。

第三年,母親摔傷了,需要錢,大哥大嫂把一歲的嬰孩帶在身邊又開始了務工生涯。

第四年,第五年……往後的每一年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讓大哥大嫂不得不過完春節就外出,回來時剛好一整年。

大哥說,什麼時候,才能讓我在新樓房裡好好住一住。

大嫂說,等你老了,應該就可以了。

大哥說,等咱老了,這房子也老了。

大嫂笑了笑,握緊了大哥得手,在他們耳畔適時的響起了“前往廣州的旅客,火車即將到站,請檢票進站。”

—END—


禪小巖


這些年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民的收入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農民的日子也比以前越來越好。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只要手中有錢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蓋房置業。所以,最近這些年農村地區新建和翻修房屋的情況屢見不鮮。像我們當地的農村,幾乎已經全部將老房子拆除,蓋上了新式的2層或者三層小別墅。現在農村蓋一棟房子動輒要二三十萬,如果再加上裝修及其他的一些款項,至少要五六十萬。但是很奇怪的是農村裡很多人家,雖然把房子裝修的特別好看,蓋的也很漂亮,但一年根本住不到幾天,常年都是鐵將軍把門,門前的院落裡野草都長一人多高,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說白了大家心裡都明白,現在在農村種地根本掙不到錢,農民種地的收入無法滿足日常的生活所需,而且現在物價水平逐漸上漲,種子農藥,化肥人工的費用遠遠高於種植所獲得的收益。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出現種的多虧的多的現象。所以不少農民已經放棄了農村的土地耕種,轉而來到城市中打工。雖然出門在外背井離鄉,生活條件和舒適度跟在農村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但只要找到工作,畢竟每個月能夠保證有幾千塊錢的收入。

現在農民工只要找到工作,一個月四五千塊錢還是比較容易掙的。當然有一些工資收入少的,2000多塊也很正常。而另外一些有能力有技術有頭腦的農民工兄弟,收入水平能夠達到七八千甚至上萬一個月。總體算下來一個勤勞的青壯年農民工在城市裡打拼,每年的收入至少可以達到7 、8萬塊錢。如果夫妻兩個同時在外面打工的話,一年除去生活開銷,收入10萬塊錢也不算太過分,屬於比較正常的情況。

但是如果要想在農村種地的話,想要獲得10萬塊錢的收入,那就不是一個人或者兩個人所能做到的,必須是擁有大量的土地,而且要有足夠的人工。這對於現在的農村家庭結構來講,其實根本無法實現。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的家庭成員比較少,一個農村家庭有兩三個壯勞力,已經是非常多的了。另外一方面是農村大量人口外出打工,即使請人來幫自己耕種,現在也很難找到合適的人手。

所以,現在有能力外出,願意外出的農民,基本上都來到城市上打工,甚至有一些家庭舉家到城市裡的生活。但是農村的房子還是要蓋的,因為對於很多上了年紀的農民工,雖然現在不在老家生活,但以後年老之後不能從事繁重的體力工作,不能在城市中再找到合適的機會,就還會選擇回到農村養老。

為了改善農村的居住條件,不少人將農村的房子進行翻修。一方面是因為現在的經濟條件有所改善,農民在外打工有穩定的收入,可以為蓋房子提供資金。另外一方面現在農村宅基地的管理越來越嚴格,以後想要申請新的宅基地蓋房子會更加困難,所以趁著現在還能蓋的時候,先把房子蓋起來,不管住不住。當然有些家庭為了子女的婚姻大事考慮,農村也要蓋一棟小小的房子,另外還有一些人出於面子的考慮,村裡別人家都蓋了好房子,自己怎麼著也不能落後,所以也會將自家房子翻修。



蓋房子不是一個小數目,動輒就需要幾十萬。農民蓋了房子之後,很多人甚至會欠一身債務,因此必須去打工來掙錢還債。這就是為什麼農村人蓋了房子之後,又不在家裡住的重要原因。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果你有什麼更好的意見,歡迎您在下面留言,您覺得現在農村蓋房子為什麼不住呢?


三農有理


謝謝題主的提問!

“農民幾十萬蓋好的樓房,一年為何住不上幾天?”

想要了解這個農村的現狀,我們來互相交流一下吧!

首先說一下農村責任田的承包。1994年的時候全國各地的農民都分到了責任田(只要是有農村戶口的),由於各地的農民人口的不同,土地的多少也不盡相同,承包的責任田也不一樣(一畝到幾畝的不等)。當時的承包期限為30年,後來在2005年左右的時候,在原有的基礎上又延長30年,也就是說農民的土地不再有所變動了。之前一家人如果增添人口(娶媳婦或者添兒女)、亦或者減少人口(去世或者女孩出嫁)都會從機動地當中給農民劃分土地或者從機動地當中減去土地。而從1994年開始,這種情況就不存在了,因為實行了農田承包責任制。

假如說,1994年的時候一家有五口人,每人一畝田,五口人就可以承包到五畝田。那麼到了如今的2019年,由於土地不動產權證,同時又沒有機動地的情況下,那麼不論你農村戶口增添幾口人、十幾口人,甚至二十口人,或者減少到一兩口人。之前的五畝田還是五畝田,不多也不少。人口減少的情況畢竟是極少數的,比例不到10%。在這種人多地少的情況下農民該怎麼辦呢?五畝的基本農田在種植糧食作物的情況下,一年下來除去耕地、化肥、種子、農藥、收割等費用,也不過收入5000元左右,這還是在收成好的情況下。

那麼問題就來了,在如今高消費的情況下,對於農村戶口以農業為主的農民來說,這個幾千塊錢的收入來源顯然是不夠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每個人都有消費的需要,父母需要生活開支、兒女需要生活開支、學雜費等,逢年過節也要一筆不小的支出。在此情況下,農民該怎麼辦呢?

由於中國的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搞活,農民在本地沒有工廠企業的情況下,只有外出打工。所以也就有了一大批有生產勞動能力的人外出,奔赴全國各地。家中只剩下婦女兒童,孤寡老人。由於大批勞動力的外出打工,農民一年下來也就有幾萬元的收入。常此以往,日積月累,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條件發生了大的改變。對於在外打工的人來說,積累的時間長了,手中也會有一筆積蓄。所以農村人也就像城裡人一樣,建起了樓房。

由於農民長期的外出打工幾年、十幾年,手中有了錢,建起了樓房。接下來該怎麼辦呢?不能因為樓房建好了就坐吃山空,什麼都不做了吧!顯然是不可能的。上文中提過,由於農村很少有廠礦企業,導致有大批生產勞動能力的農民不得已外出打工,家中只留下婦女兒童,孤寡老人。農民工在全國各大城市有搞建築方面的,廠礦企業方面的等等。由於各公司、廠礦企業等規章制度的約束,農民工沒辦法回家,也只有等到春節期間公司放假了才能回家。過完春節假期到了,回鄉的農民工又要辭別父母、兒女,奔赴各個工作單位。所以即使樓房蓋好了,一年當中也住不了幾天。

這就是我對“農民幾十萬蓋好的樓房,一年為何住不了幾天?"的理解。

謝謝!


馬迎富


農民農村蓋房,需求一般有2個主要目的:真實住宿,落葉歸根。

真實住宿方面,其實之前在城鎮化不太明顯的時候,還是很不錯的。當時的房子,蓋一棟以來不用幾千元,小二層,三房兩廳,很舒適,而且關鍵是農民都住在裡面, 白天外出勞作,晚上回家吃飯休息,很自在。

後面,伴隨改革開放和城鎮化,很多農民外出打工,於是就會搬遷到城市裡,或者租房,或者直接落戶買房。但是為何農村還會繼續用幾十萬元蓋個2層,甚至3層的大樓房呢?其實好的方面考慮,就是落葉歸根。

農民的思想都很簡單,平時大部分雖然在城市,但是一旦春節等重要節日的時候,都會回鄉團聚,於是就需要有房屋住宿,不管是住2天、3天。

不過這種情況其實也挺浪費的,國家應該多建議可以把這類閒置的資源盤活起來,或者利用共享經濟,激活起來才對。

希望對您有幫助!歡迎關注“玩地”,致力於解答農村土地的問題。


玩地


要掙錢啊。本地沒有合適的工作。工資低的自己瞧不上。工資高的又沒有。一年到頭在外邊打拼。在外邊買了房子安家落戶。但是真的掙到錢了還要在老家起房子。第一在村裡有面兒了。雖然住不上幾天。你回老家開個豪車抽好的喝好的。別人還以為你裝的。蓋房子是最直接體現混好了的。即使住不了幾天。當然了也有咱老祖宗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東西。落葉歸根。到哪都忘不了這個根。


犀利126


因為年輕人都在外地工作,沒有時間,一般都是逢年過節才回老家住,所以一年住不了幾天,他們也想一直住在這裡,誰願意去城市裡租住小房子呢,但是現實就是這樣,不允許他們長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