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吞併錫金國後,錫金百姓生活怎麼樣?

陽光雨露137499250


提到錫金這個國家,很多讀者可能不太熟悉。

其實,這個坐落在喜馬拉雅南山坡的彈丸小國,和我國早在清朝時期就已經建立聯繫,可以說是我們的老鄰居了。

而因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它也成為南亞各國的爭奪之地,最終被吞併入印度。

那麼,這個我們知之甚少的國家,有著怎樣的歷史?被吞併後的錫金人,又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錫金位置)

首先來介紹一下錫金。這個國家最大的特點就是小,總面積只有7096平方公里,不到重慶的十分之一。生活的人口也很少,大約60萬左右。

這個規模,在我國估計就是一個縣城,但這裡曾經卻是一個民族混雜的王國。

除了本地的錫金族以外,還有大量的尼泊爾、雷布查族、藏族等族的移民。

(錫金人)

古代中國稱錫金為哲孟雄,原先是吐蕃的一部分,後來雖然成為一個獨立的部落。卻仍然和青藏高原有著緊密的聯繫。

和藏族一樣,錫金也信仰佛教,其境內的寺廟,在當時,都是隸屬於藏族各大佛寺的。

這樣的和平維持到了18世紀,此時一支驍勇善戰的廓爾喀軍隊大舉進攻錫金,攻佔了王城,國王也被迫流亡西藏。

為了保護錫金的安寧,青藏的掌權者向清政府求援。而乾隆皇帝也當機立斷,兩次用兵,最終將尼軍驅逐出錫金,幫了錫金的大忙。

但是錫金的厄運還沒有結束。此後,錫金又經歷了英國的入侵。

無能的清廷,為了求和,劃定了錫金與中國的邊界,使之成為英國的附屬國。

而印度也瞅準了時機,扶持錫金國內黨派,暗中培養自己的勢力,最後,更是直接接管了錫金的政府,廢黜了其國王,並通過投票,決定將錫金變成印度的一個邦。

(錫金街頭的印度人)

說了這麼多,那麼,錫金被印度吞併後,錫金人民的生活水平如何呢?

首先,從生活水平上來看,錫金人過的還是不錯的,比鄰國孟加拉還富有。

這是因為,為了收買人心,印度每年都會撥一筆補助款給錫金。從經濟總量來說,錫金是印度第三富有的邦,也是印度經濟增長最快的邦,被稱為“黃金邦”。

從物質上來說,錫金人們過得比被吞併前還要好一些。

(如今的錫金)

但是,雖然有物質補助,人們的生活卻是很不自由的。

為了控制人們,印度對錫金一直實行嚴格的封鎖政策。除了印度人以外,其他國家的人都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查,才能進入錫金。

特別是中國人和巴基斯坦人,幾乎不能進入錫金。看來,印度人對咱們防得很嚴實啊。

而且,錫金人的失業率很高,達到15%。在印度的嚴格控制下,錫金的社會問題一直很嚴重,自殺率居高不下,濫用藥物的現象也很普遍。

當地快速發展經濟,卻忽視了社會建設,導致年輕人大量失業、自殺。

最嚴重的是,錫金人幾乎已經沒有祖國了。印度一直對錫金人進行思想上的洗腦,並且大量印度人移民到了錫金。

在錫金街頭,隨處可見的是甘地像,年輕一代幾乎不知道,曾經還有個叫做錫金的國家,而完全被印度同化了。

(甘地像)

總而言之,錫金這個彈丸之地,最終成為了大國的附庸,人們也失去了自己的祖國。沒有祖國的人,無論生活得怎樣,都是很可悲的!

歪眼小史工作室


剛日讀史


錫金是南亞的一個小國,面積只有七千平方公里,人口也就區區60萬。在1975年的時候,錫金被強大的鄰國印度給吞併。錫金的國王一家被迫逃往國外,現在在美國居住。

印度雖然吞併了錫金,把它作為自己的一個邦,但是印度心裡並不是很踏實,因為這種事情在國際上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所以幾十年來,印度對這個小邦一直有鉅額的經濟援助和補貼,畢竟以印度的體量,補貼這麼小的一個地方應該還沒什麼問題。所以當地的老百姓生活過得還算可以,比印度的很多地方過得要好一些。

不過錫金本身這是一個內陸的小國,在境內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資源,本身也不靠海,所以也無法把經濟給發展上去。因此即使印度不吞併錫金,錫金本身也不可能有多麼好的日子過。錫金本身的資源有森林,有一些煤礦,但是因為地理原因這些東西很難運出去。而印度吞併它之後,很多方面對其也有所限制,並沒有怎麼發展錫金的經濟,所以錫金現在的狀態也就是半死不活。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錫金本地的人都離開了這個地方,到其他地方去了,而印度為了同化錫金,也鼓勵不少印度人移民到錫金。由於是吞併的國土,印度對錫金控制的非常的嚴,街上到處都是甘地像,此外國外的遊客想到錫金去旅遊必須經過印度政府的特別批准。而中國和巴基斯坦的人是不被允許進入這個地方的。

所以在印度吞併錫金之後,對其一直有經濟補貼,所以錫金的人民生活過得還算可以,但是一直沒有什麼好的發展。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1975年5月16日,錫金王國被迫加入了印度共和國,成為了印度第22個邦——錫金邦。錫金國王帕爾登·頓杜普·納姆加爾只能和王后厚蒲.庫克,回到王后的孃家或者直接說王后的國家——美國。被國王拋棄的錫金臣民,統統都變成了印度的公民,那麼作為印度公民的錫金人民的生活怎麼樣了呢?

從臣民到公民的他們生活變好了。

印度公然吞併錫金固然有南亞小霸王的張狂的因素,也跟國王的美女王后盡力擺脫印度的控制有關,王后好心辦了壞事後,國家沒了,最後王后也把國王給休了。錫金人民之前都受恩於印度,而印度吞併錫金之後,為了獲得他們更大支持,不僅加大了資助力度,還和錫金人民一道,幫助他們發展經濟。他們突破錫金這個“老山窩”的不便,因地制宜,千方百計地發展經濟。這窮山惡水的錫金,竟然也煥發出了勃勃生機。下圖是錫金王國首都甘托克曾經的農貿交易市場。


這個比上海市加新加坡還大10平方公里的錫金邦,截止2019年人口,預計達到666,792人。因為錫金每年以6632人的速度上漲,2018年錫金的人口660,160。錫金的人口和韓國濟州島的人口差不多一樣多,但經濟不足濟州島的七分之一。錫金的GDP沒有不丹的GDP高,但卻和人口200多萬的南非境內的萊索托王國的GDP一樣高,達到了18億美元,摺合印度盧比為1237.7億元,摺合人民幣126.135億元。

儘管錫金的經濟取得了可喜成績,但其GDP排名還是非常落後的,在印度36個一級行政區劃中排名31位,屬於典型的落後地區。可如果您從人均GDP來說,錫金人民的生活還是算不錯的呢!在2014年,錫金人民的人均GDP達到3857美元,摺合印度盧布為176491元,摺合人民幣27027.9275元。在錫金那種環境裡,一年平均能掙兩萬五以上,也是很不錯了,怪不得在印度排名第三呢!錫金,真是三哥中的三哥!

這窮山溝竟然這麼有錢,相對於印度其他地區,確實是山溝裡的土豪。莫非這裡有礦嗎?錫金有礦,但礦產並不太多,這裡主要的經濟發展靠得是種植業和畜牧業尤其是旅遊業。這裡盛產玉米、水稻、小麥、馬鈴薯、茶葉、橘子、生薑、大豆及大白菜,其中大白菜和馬鈴薯還出口國外。這裡還飼養著牛、水牛、豬、綿羊、山羊、犛牛等家畜,提供了大量的毛、皮、肉、奶以及肥料等。

錫金是佛家聖地,環境優美,有高山名剎像甘托克的餘杭佛寺、班克姆自然園、都柏林寺、樟湖寺、倫特克寺、宗哥佛洞寺、宗日寺、瓦爾西寺、塔什伊德寺等。此外,這裡以及獨特的民俗風情,也吸引全世界的旅遊愛好者以及善男信女們。旅遊業是錫金的支柱產業。

總之,錫金的經濟有較好的發展得益於三個方面:第一、印度扶持。第二、種植業和畜牧業的定位。第三、大力發展旅遊業。


福垊


錫金原本是一個靠近印度的高原小國,面積只有7000多平方公里,人口60萬左右。1975年,在印度的“保護”下,錫金進行全民公投,最終加入印度,淪為了印度的一個邦,錫金王室出逃國外。

印度吞併錫金以後,整體上對於錫金還是不錯的,比印度吞併錫金之前好了很多。因為錫金地小人少,以整個印度的實力,扶持一個錫金是一點問題也沒有的。不過,印度對錫金的扶持,根本上還是為了給不丹等國做示範。畢竟印度的野心不僅僅只是一個錫金,不丹或者其他南亞國家,也是印度覬覦多時的對象。印度通過對錫金的“幫助”,變相“吸引”其他南亞國家也“加入”印度。

印度在正式吞併錫金之前,早已經將錫金納入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印度從英國獨立以後,就在逐步加強對錫金的控制。1950年,錫金被納入為印度的保護國。從此以後,錫金內政外交基本上已經全部處於印度的控制之下。


在印度控制錫金的時候,錫金的發展全部都需要看印度臉色。也就是說,印度正式吞併錫金以前,錫金是身不由己的,並不能隨意地進行發展。可以想象,在印度的這種控制之下,錫金根本就不可能取得像樣的發展成果。所以,在印度吞併錫金以前,錫金是一個貧弱的內陸國家,發展程度非常低。

印度吞併錫金以後,錫金成為了印度樹立南亞霸權的有利工具。只要印度對錫金有所放開,或者對錫金進行一定的扶持,錫金的發展水平就很容易超過被印度吞併以前的樣子。事實上,印度也的確是這樣做的,印度也從中贏取了一定的國際聲譽。目前,錫金對印度的認同感和忠誠程度,已經遠遠超過曾經的錫金王室了。


蘇綻


在老版的世界地圖上,錫金曾經是中印邊境上的一個獨立國家。


然而從1975年開始,錫金被南亞大國印度吞併,成為了印度的一個邦,不再是一個擁有獨立主權的國家。印度公然吞併錫金,實際上已經是一種赤裸裸的侵略行為,不過在當時的冷戰背景下,印度是美蘇兩國爭先拉攏的對象,印度吞併錫金的問題最終不了了之。


在冷戰結束之後,印度國力發展迅速,很多國家都同印度有較多的貿易往來,印度吞併錫金的問題幾乎無人再提。

在印度吞併錫金之前,錫金曾經有過數百年的君主專制時期。由於錫金的國土面積狹小,人口數量稀少,歷史上錫金曾經多次被尼泊爾入侵。


在清朝乾隆皇帝統治時期,尼泊爾攻破了錫金的都城,將錫金國王趕到了我國的西藏地區,後來在乾隆皇帝的幫助下,錫金才重新收復了部分領土。十九世紀末期,錫金開始淪入英國的保護國,英國為了更好的控制錫金,向錫金大量輸送移民。

印度取得獨立之後,錫金又成為了印度的保護國。受到英國移民政策的影響,二戰結束之後,錫金國王對於錫金的控制能力已經嚴重下降。


錫金的原住民數量一直都十分稀少,只有幾萬人的水平,而印度和尼泊爾移民的數量,佔到了錫金人口的絕大多數。在這種背景下,錫金的控制權逐漸轉移到了印度人的手中,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印度導演了錫金的全民公投,將錫金公開收入囊中。

錫金被印度吞併,對於錫金的大部分百姓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壞處,現在的錫金只有六十萬人口,其中原住民的數量只有幾萬人的規模,尼泊爾移民和印度移民的數量超過50萬人。


因為移民佔到了錫金的絕大多數,對於這些移民來說,與其被錫金國王統治,居住在一個人口不到60萬的國家做臣民,還不如成為印度的公民更加合適。

而且錫金的國土面積狹小,基本沒有工業和服務業,只有農業能夠自給自足。如果單靠錫金自己發展,錫金的普通百姓只能做到自給自足,很難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而印度吞併錫金之後,錫金成為了印度最小的一個邦,雖然錫金的面積不大,人口數量比較少,但是錫金的行政級別比較高,獲得印度政府的支援也比較多。印度每年都會劃撥很多經費給錫金,用來建設錫金的基礎設施,保障錫金當地的經濟發展。

在錫金加入印度之後,錫金國王逃到了美國,建立了一個流亡政府。然而隨著印度國力的不斷增強,錫金國王的支持者已經非常稀少,錫金當地的大部分百姓也都不希望錫金復國。


根據印度方面的統計,錫金是印度人均GDP排名前三位的邦,比尼泊爾和不丹的人均GDP要高得多。如果印度方面的統計屬實,那麼錫金在被印度吞併後,錫金百姓的生活水平的確有了很大的提升。


歷史總探長


1975年在印度的操縱下,錫金舉行全民選舉,廢除錫金王國,加入印度,錫金國王被迫出逃美國,錫金自此成為印度的第22個邦。時至今日,錫金邦已經融入印度四十餘年過去,錫金邦的百姓生活相對於印度本國其他邦的地區百姓來說,生活還算富裕,但是,這種富裕也僅僅是印度的數據報告顯示。時至今日,錫金邦的百姓生活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百姓的整體水平還是非常落後。

為何這樣說?貝勒本期就給大家從錫金邦百姓生活幾方面給闡述下。

瞭解下錫金的地理位置。

錫金邦位於喜馬拉雅山東段南坡。錫金邦東面與不丹毗鄰,西面與尼泊爾接壤,南面與印度孟西孟加拉邦接壤,錫金境內多山,平坦地區很少。土地幾乎都在海拔1500米以上,各地海拔差異大。

因各地海拔差異大,氣候差異亦大,屬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森林資源豐富。

錫金與印度的歷史關係。

公元前1642年蓬楚格建立錫金國,1887年,英國成為錫金的保護國,二戰後,英國國力衰退,印度又成為錫金的保護國。

但是印度也是野心勃勃,一直想吞併錫金,經過數十年的謀劃,終於在1975年,印度正式吞併錫金。

印度在吞併錫金後,印度的政府也心裡也一直惶恐不安,生怕承諾不了給予錫金百姓的生活承諾。

因此,在印度吞併錫金之後,印度政府也在一直不停的援助錫金邦,想方設法改變錫金邦百姓的生活。

但是,熟悉印度的朋友們都知道,印度近年來雖然經濟快速增長,但是印度本身本國的經濟就非常落後,大多數的百姓生活都非常貧困,錫金本來就非常落後,在印度這樣的治理下,也更加難以發展以來。

錫金經濟現狀。

前面我們已提到,錫金境內多山,平坦地區很少,氣候屬於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降水豐富。

錫金總面積7000餘平方公里,人口60多萬。按照人均佔地面積來說,錫金人均也算適中。但是錫金地理位置決定了本地區經濟發展困難。

錫金本地區的經濟產業主要來源於農業、林業以及旅遊業。

錫金屬於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降水豐富,森林植被茂盛,森林的面積佔錫金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多。其中有很多適合造木漿的針葉林。因此,林業成為錫金邦一個收入。

當然,錫金邦的礦產資源豐富,銅和褐煤蘊藏量,但是受限於錫金邦高山地形的困難,森林與礦產開採難度極大,成本非常高。

因此,錫金的主導產業是農業和旅遊業。

在農業方面,錫金盛產稻穀、玉米、青稞、馬鈴薯和小豆,這些落後的原始農產品在沒有深加工的情況下,其經濟效益非常低,自然百姓的生活也高不到哪裡去。

在旅遊業方面,自從印度吞併錫金之後,就對錫金採取的類似封鎖的政策,錫金接觸外界的機會非常少,而去錫金旅遊多數都是印度本國人。設想下,印度其他邦的百姓生活都多數還不如錫金百姓那,到錫金旅遊消費能高到哪裡去。

錫金另外一項重要財政收入就是印度每年的財政扶貧補貼。

近年來錫金經濟年增長率保持在兩位數。而且人均GDP佔據了印度各邦的第三位,沒有露天廁所、開展有機農業最早,這些都是印度宣傳的數據,其真實情況可想而知。

但是錫金的問題印度從來沒有大規模的報道,那就是居高不下的自殺率和失業率。錫金邦的自殺比例3.75/萬人;失業率達到15%,這兩項指標都是印度國內平均數值的3倍之多。

貝勒說:錫金百姓的生活水平想得到更好提高,任重而道遠。


梅花三弄梅花


相對於印度其他地方,還有附近的孟加拉國來說,錫金由於印度的大量經濟補助,其實還算是比較富裕的。然而當年錫金成為印度的一個邦以後,當地就基本進入了與世隔絕的狀態,當地人的各種生活問題非常多,整體的生存環境相當不好,跟隔壁的不丹有天壤之別。

錫金舊稱“哲孟雄”,是喜馬拉雅山南部的一個小國,上世紀被印度所吞而消失。其實印度得了錫金以後也是心中不安,感覺不太穩妥,所以對於錫金也是格外費心。印度自身的經濟發展水平本來也就不咋滴,更何況地小民貧的錫金,在印度治下就更難發展起來了。

錫金總面積僅有7000多平方公里,人口60多萬。與一旁的尼泊爾還有不丹非常相似,錫金也是北部多冰川高山,南部有縱向分佈的狹小河谷平原,整體地勢落差非常巨大,南北氣候差異明顯。錫金地處西里古裡走廊要衝,是印度恆河平原與其東北部往來的交通要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不僅面積小,錫金也沒太多的自然資源,全境三分之一被森林覆蓋,這也是當地最重要的資源。其他比如煤礦還有銅礦雖然也有一定儲量,但因為開採難度很高,所以商業利用程度很低。長久以來,錫金的經濟以農業、旅遊還有森林開發為主,不過錫金除了是世界主要小豆蔻產地之外,基本沒有什麼出彩之地。

包括其首府甘托克在內,錫金並沒有大型城鎮,大多數人口都居住在中小型村鎮之中,當地的城市化率也相當低。由於缺乏相應的工業基礎還有農業發展條件,當地只有零零星星的半機械化半手工的工廠。比如釀酒、肥皂加工、造紙、火柴、水泥、木材之類,生產工藝落後而且產能低下,能夠提供的工作機會也非常少。如今的錫金,其失業率位居印度首位,是印度整體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當地年輕人壓力巨大,人口外流嚴重。

當年得到錫金之後,印度就基本將其“束之高閣”了,錫金幾乎就中斷了除印度之外世界的聯繫。所有想要進入錫金的人,都要經過重重嚴格的審查,額外還有諸多附加條件才能進入,而中國還有巴基斯坦的訪客被除外,怎麼申請都是不可以的。長久以來,旅遊業一直都是錫金主要經濟支柱,不過幾乎所有遊客都來自於印度各地,極少有外國遊客。

除此之外,印度還在錫金到處擺放甘地像,在錫金的學校進行印度化教育。為了提升錫金人對於印度的整體認同,印度也是費盡心思,還大規模移民。如今錫金原本的土著錫金人僅剩13%,超過四分之三都是外來的尼泊爾族,還不少有印度斯坦人。隨著印度的動作不斷,加上老一輩錫金人的離世,現在的錫金年輕一代對於曾經的錫金王國已經沒有多少感覺,而對於印度的認同已經算相當高的了。

為了穩住錫金,印度每年都會給錫金一筆鉅額補貼,這也是錫金最主要收入來源。憑藉這些資金,錫金的識字率超過98%位居印度首位,而貧困率只有8%,當然這是印度的數據。如今的錫金整體經濟發展依舊非常落後,雖然有印度給的錢,但當地失業人口眾多壓力很大也是事實。錫金王國早就已經遠去,對當地的錫金民眾而言過好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也最符合實際的,好不好只有自己心裡明白。


澹奕


要是隻說物質條件,錫金百姓的生活現狀還過得去,不說被印度吞併後錫金的發展有多迅猛,但起碼不會比幾十年前差。印度因為害怕錫金人民鬧獨立,每年對錫金的援助不少,就是怕錫金人在吃不飽穿不暖山窮水盡的情況下想起曾經錫金王國的好,團結在一起對印度公然唱反調——錫金人雖然只有六十多萬,在現今的印度是名副其實的少數民族,但印度做賊心虛,在處理錫金人的問題時非常小心謹慎。為了錫金地區的穩定性,印度政府在保證錫金人基本的生活條件,讓錫金人的日子不至於太糟糕。


錫金人

1975年,錫金從獨立的國家變成了印度的邦。面積約7096平方公里的錫金有60多萬人口,在被印度吞併之前是一個王國。末代錫金國王帕爾登·頓杜普·納姆曾因娶了一位美國白人夫人而被世界關注。但這位末代國王如今已經去世,他給世界留下的最深刻印象仍舊是他曾娶了美國夫人,流亡美國後又和夫人離婚。


錫金末代國王和他來自美國的王后

對於現在多數的錫金百姓來說,比起有沒有王室,錫金是一個獨立的國家還是印度屬下的州,他們更關心的是生計,更在意印度人沒有擠壓他們的生存空間。印度在這方面也確實沒有對錫金人下狠手。

但沒有下狠手,不代表印度對錫金的發展做出了多大的貢獻。印度本身也自顧不暇,沒有精力和資本大力發展錫金的經濟,加上各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錫金如今的失業率和自殺率都居高不下。 而錫金在民族文化方面確實遭到了印度一定程度上的壓制。印度人有意讓印度文化佔領錫金,在錫金的學校和街頭宣揚印度的偉人和事蹟,聽說出生在印度吞併錫金後的年輕一代錫金人對自身民族的認同感已經降到很低了,他們崇拜印度的聖雄甘地,而不懷念錫金的王室,已經逐漸被越來越多的湧入錫金地區生活的印度人同化。


錫金的街道

而老一代的錫金人,雖然對曾經的錫金王國存有不能磨滅的記憶,但比起十幾億的印度人,他們的話語聲太微弱,比起民族文化,生存更重要——這樣的逐漸遺忘和無奈就是錫金人的生活現狀。


爸哥哥


1975年印度強行解散錫金國王的宮廷衛隊,控制錫金議會廢黜錫金國王,錫金國王被迫流浪美國,之後印度操控錫金舉行全民公投,最終將錫金納入印度領土,從此錫金成為印度的一個邦。

錫金雖然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被認同是一個獨立國家,但實際上並不完全是。1814年英國人自印度北上,入侵錫金地區,在當地設置專員,行使統治權力,錫金完全淪為了非主權國家。1918年英國曾適度歸權給當地國王,也正是因為如此錫金在國際社會獲得了作為一個國家的地位。但是雖然有這個地位,英國專員依舊是掌握著當地絕大部分實權。1947年印度獨立之後,英國勢力開始退出整個亞洲,印度作為英國印度總督區的直接政治繼承人,高調的跟錫金簽訂了《維持現狀協定》。也正是因為這個協定的存在,印度吞併錫金之前,錫金本質上是印度的附屬國。1950年12月5日二國簽署的《印度錫金和平條約》,印度更是直接了當地控制了錫金的國防、外交、經濟等主權。因而1975的印度吞併行為,在大國際環境下看,往往是被定義為“內政”。也正因為如此,當時的美國、蘇聯2個大國都沒有說話,畢竟他們都曾經高呼尊重它國內政。

1975年,印度全面掌控錫金之後就開始有組織有規模的實行移民政策,所以1975年之後,錫金內的印度人口呈現直線上升,慢慢的開始超過錫金本地的人口,開始同化。不僅如此,錫金隨處可見甘地頭像,這也是印度早有預謀的,甘地是印度人崇拜的偶像,在錫金街頭擺放甘地頭像,無非是為了更好地同化,潛移默化的改變錫金人原有的觀念,事實證明,印度的計劃成功了,曾經的錫金王國早已被拋之腦後,年輕一輩對於錫金王國可謂知之甚少。

除了文化上的入侵與閹割,印度還派遣大量部隊駐紮在錫金,嚴格監視錫金境內的一草一木,一旦有反印度運動的出現就會立即遭到鎮壓。 文化上的入侵,大規模的移民以及武力上的鎮壓已經很難再讓錫金人有復國之念了,但為了徹底消除這一隱患,印度人還對當地實行收買政策,即每年向錫金提供大量援助,劃撥鉅款支援錫金的發展,所以錫金人的收入每年都在上漲,實事求是的講,錫金人目前的生活水平確實比以前要好的多。

如今,印度吞併錫金已經過去四十餘年了,近乎兩代人,而錫金境內的反印呼聲也早已不見,或許目前還有一部分人會懷念曾經的錫金王朝,但相信不久的將來,錫金人一定會徹徹底底的忘掉自己曾經的國家曾經的文化,而僅僅只會認為自己是印度的一個邦一個民族,大勢所趨,無法改變。




教育踐行者


錫金曾經是我國的藩屬國。面積7000多平方千米,人口約60萬。1975年被覬覦已久的印度誘導性吞併,成了印度第二十二個邦,錫金邦。從此,錫金王國消亡。

印度吞併錫金後,害怕錫金人民抗爭、爭取獨立,經濟上、生活上給予適量的援助,但整體上並不看好。自從成為錫金邦後,印度對錫金政治上封鎖加壓制,切斷對外的一切聯繫和交流,完全受印度的控制和施捨。

其次,印度對錫金進行民族同化政策,把大量的印度人遷移至錫金,現在在錫金的印度人口超過錫金人口,基本被稀釋化,錫金人的一舉一動都受到嚴密監視。

錫金雖然成了印度的一個邦,但政治上卻享受不到同等的對待,只是從屬關係。印度時刻防備錫金人民鬧獨立,在錫金駐紮10多萬部隊,錫金人稍有不慎就會遭到逮捕和殺戮。

錫金在印度嚴密管控和高壓統治下變成了聽話的小羊羔,他們忘記了祖宗,喪失了民族自尊,政治、經濟、人權以及生活並沒有提高。更沒有意識到亡國帶來的心靈傷痛!

成天還樂呵,樂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