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奶需要幾天,有什麼好辦法,是不是寶寶幾天不見媽媽就不認識了?


斷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斷奶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4項,不可強行給寶寶斷奶。要學會科學斷奶,只需三步,即可給寶寶斷奶成功。

01

寶寶斷奶的注意事項

第一、選擇適合的時間、季節

幫寶寶斷奶最好選擇春秋兩季,不要選擇夏季,因為夏天天氣炎熱,寶寶消化吸收功能減弱,如果再改變飲食規律,和吃飯種類或者奶粉,很容易會引起寶寶消化功能紊亂,易出現腹瀉。



第二、斷奶過程中寶寶生病了不宜在斷奶

寶寶生病時消化能力減弱,這時斷奶改喂其它食物會造成消化不良,還會影響寶寶的健康,所以要等病好了以後再斷奶。

第三、不宜強行斷奶

在斷奶的過程中,為了讓寶寶更快的斷奶,有些媽媽會在奶頭上塗辣的、苦的或者帶顏色的東西。寶媽們千萬別這麼做,這樣只會讓寶寶產生恐懼心理而影響寶寶的健康。



第四、細心照顧寶寶

在斷奶的過程中,更要細心的照顧寶寶,因為寶寶的牙齒還未長全,腸胃的消化功能弱,這個時候要給寶寶做軟的、碎的食物喂她,以免造成消化不良,主食可吃,米粥、麵條、雞蛋、米粉,另外還要吃蔬菜、魚肉等,一天最好是少吃多餐,一天吃4頓,每天還要讓寶寶喝奶粉,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

02

科學斷奶,只需三步

第一、斷奶需要在寶寶1-2歲完成

先從白天減少餵母乳的次數,逐漸過度到夜間,在要斷奶前先嚐試著喂她奶粉喝,然後白天喂輔食。在她沒想起來吃奶的時候就不用讓寶寶吃。這個期間的寶寶,對外界是很好奇的,能自己玩耍,愛和小朋友玩,這樣於母體的接觸時間逐漸減少,有利於斷奶。最遲在2歲前徹底斷奶。



第二、在心理上,父母要把斷奶看成是自然過程

當寶寶對外界食物感興趣的時候,父母應該用適當的語言誘導和強化,使寶寶感受到鼓勵和表揚,心情愉悅,更要在寶寶的心理上把斷奶當成一個自然過程。

同時,家裡的人這個時候應多陪寶寶玩,經常帶她去公園玩,接觸大自然,去和一群小朋友玩,或者一起陪寶寶玩遊戲,讓寶寶感受到每個人都愛她,都願意給她玩,她會很高興,這樣她心裡就有安全感和信任感。

第三、斷奶時,不要讓寶寶看到或觸摸母親的乳頭

在去玩耍的時候,當寶寶看到別的小寶寶吃母乳時,寶媽要告訴寶寶“你長大了,小寶寶要吃媽媽奶,你不吃了。”寶媽在斷奶期間不應迴避,而是多陪寶寶一塊玩耍,轉移她的注意力。



在寶寶哭鬧期間,身為母親不應該遠離寶寶,更不能訓斥寶寶,不然寶寶心理上會害怕,會更痛苦,反而哭鬧更厲害易引起其它疾病。所以寶媽要多給寶寶一些關愛,同時,家裡的爺爺奶奶爸爸也要幫助寶媽去安撫哭鬧的寶寶。拿一些她感興趣的東西去吸引她的注意力,一旦斷奶成功,就不要再讓寶寶吃母乳。

我是育兒小知識M,一個關注孕產育兒知識百科的一孩之媽,專注於育兒話題,歡迎關注我,瞭解到更多這方面的知識,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探討、點贊及轉發,感謝閱讀。


育兒小知識M


自然離乳好一點。其實不用分開的。母乳可以喂到兩歲左右。我這個一歲八個月斷的奶。沒有人幫我帶孩子,我也是自己帶的。想斷奶的時候提前幾天給她嘗試一點奶粉。大了,他會喝一點的。然後後面那幾天我就堅持不給他吃。白天就吃飯,然後玩轉移注意力。到了晚上,他倒是有點想鬧著要吃,然後就跟他說媽媽奶奶疼。他就不要了,半夜的時候也鬧了一下,但是困了就睡覺了。後面兩天接著堅持。剛開始喝奶粉喝的少,後面就喝的多了。基本上堅持三天不給他喂就好了。我自己那幾天有喝麥芽山楂茶。一個星期之後奶就沒了。反正他大了,也沒哭沒鬧的。


不負如來不負卿62589


斷奶根據每個寶寶的情況而定,說說我家寶寶,1歲1個多月斷的奶,是因為我生病了,感冒嚴重,所以給寶寶斷奶的剛開始也以為寶寶見不到媽媽是不是就會斷奶,斷奶的第一個晚上,寶爸帶著睡覺,晚上起來要吃奶,給吃奶瓶也不要,喝水也不要,反正哭了好久,那個晚上我也沒管,第二天晚上,我帶著寶寶睡覺,晚上起來要吃奶,然後告訴他,媽媽生病了,不能在吃奶奶了,喝了點水睡著了,也沒怎麼哭鬧,後面就徹底斷奶了,我覺得孩子斷奶還是媽媽帶比較好,要是媽媽不在身邊,寶寶更會哭,因為他不只是沒奶吃,而且也沒媽媽,不是更沒安全感了嗎。斷奶期間多給寶寶點耐心,多安慰寶寶,給他安全感,不過一定要狠心一點,不吃,就一次也不能給他吃,堅持用奶瓶,相信一定會度過的。



哥哥弟弟一起長大


敬語:不喜勿噴,單純分享,歡迎關注交流分享心得

寶寶斷奶是各位寶媽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吧!每個寶媽的對寶寶斷奶都有不同的心得和方式,因人而異,最適合自己寶寶的斷奶時間方式要寶媽自己把握,其他寶媽的斷奶經只適合參考而已。

我家寶貝斷奶經,分享出來,希望對你有參考價值。

寶寶斷奶之前我在想,如果不是特殊情況或者是要上班的情況下,我是不介意繼續母乳到寶貝兩歲的,畢竟母乳是最安全,營養,方便,經濟的呀!也不要輕易相信老一輩人說6個月後的母乳沒什麼營養的說法,每個階段性的母乳都能提供不同時期寶寶需要的營養成分,這點不需要擔心,寶媽只需要添加高鐵輔食即可了。

其實我家寶寶斷奶不需要分季節的,但是有一點必須要分的,是什麼呢???就是時間了。斷奶的時間一定要在寶寶健康狀況進行。如果寶媽斷奶的時間又遇上了寶寶身體不適,感冒,發燒,有炎症的情況下,建議寶媽把斷奶念頭立馬放棄打消去。因為這時候的母乳對寶寶的健康狀況非常有幫助的,母乳中有豐富的乳鐵蛋白,也就是抵抗力因子,能幫助寶寶身體恢復起到很好的作用的,母乳中營養成分更容易吸收與消化……

斷母乳之前,如果寶媽的母乳產量大的情況下,建議寶媽可以買個吸奶器,把母乳吸出來放在保鮮袋裝起來,然後再放冰箱冷凍起來,需要喝奶的時候,拿一袋出來熱一下就可以餵了,即不用親喂也慢慢過渡了斷奶的時間,又方便。寶寶也不用強硬式適應奶粉的痛苦與煩惱了,其次寶媽也不會無奈心痛寶貝了。寶媽也可以慢慢的減少親喂寶寶的次數,次數減少了,母乳分泌也跟著慢慢收回去了,因為母乳分泌是跟寶寶吸吮次數和時間生產的。就這樣從原來的一天5次親喂,到一天一天的減少親喂次數……慢慢的減少,慢慢的減少,母乳也跟著收回去了。建議寶媽不要心急,一下子就斷奶了,這樣寶寶適應接受不了哭鬧厲害之餘,寶媽還會突然得乳腺發炎引起發燒,搞的自己很辛苦的。那真是得不償失了。

其實斷奶後,寶寶也不會不跟媽媽不親呀,我家寶貝斷奶了,也一直粘著我抱的,粘著我推車去玩。就算是斷奶了,還不是住在一起的嗎,下班了,休息了,不也一樣自己帶去玩的嗎,也不用擔心太多的,寶寶還是會認得出媽媽的味道來的。就比如我的朋友吧,她家寶寶斷奶了,給婆婆帶在鄉下的,有空閒時間她婆婆帶孩子上廣州玩,也跟媽媽非常親的呀,見到媽媽還會撒嬌呢,那會她家寶寶斷奶還是6.7個月大呢,所以,媽媽不必過於擔心的。





黑夫人


斷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斷奶前需提前幾個月一點點添加配方奶,讓孩子提前適應配方奶。

傳統的斷奶,一般採用媽媽消失幾天母嬰隔離式斷奶。現在也有很多這樣操作的,覺得長痛不如短痛。



我沒試過,沒法說好不好。斷奶期間,孩子一直都是我帶,完全沒有隔離。除了不給吃母乳,其它一切正常。

如果孩子提前適應配方奶,隔離母乳第一晚第二晚哭鬧要緊一些,就是臨睡前。

這個時候需要孩子的爸爸或者是其他人代替媽媽去哄孩子,孩子餓了就喂配方奶,不要心軟,覺得孩子鬧得久點又給孩子餵母乳。

堅持三天三夜,基本上寶寶就適應了。我家就是這樣的,所以不用消失,也不用擔心寶寶不認識媽媽了。



關於斷奶,建議媽媽們遵循以下原則:

1.提前做準備

主要是為了讓寶寶能有一個月的時間慢慢適應,要提前準備好寶寶奶瓶、奶粉,讓寶寶接受這些,並且也能吃一定的輔食。

不要什麼都沒準備好,急忙給寶寶斷奶,寶寶的心靈可能會受到打擊。

接受配方奶:接受奶瓶後,訓練寶寶接受配方奶。剛開始可以把奶粉和母乳混合,母乳可以多一點,然後奶粉多一點,直到寶寶完全接受奶粉。



2.逐漸減少餵奶的次數

要循序漸進,逐漸減少餵奶的次數,拉長餵奶時間,不要一下就暫停母乳,一點不給吃。

不要在乳頭上塗抹辣椒水、風油精等,用膠布封住乳頭等錯誤的方式斷奶。

不要採取隔離的方式斷奶,那樣做會讓寶寶覺得斷奶是一種懲罰,是被媽媽拋棄了,容易對寶寶造成心理傷害。

不要反覆拖延,當斷不斷,老給寶寶希望,這樣斷兩天又吃兩天反反覆覆的方法,反而不易斷奶。



斷奶這個因人、因方式不同,斷奶花費的時間也不一樣。有的幾天,有的幾周,有的可能需要幾個月。

每天分享更多的育兒知識,讓養育更輕鬆,歡迎【關注】!

餅乾育兒


給寶寶斷奶很好斷的,不要覺得是一個大的問題,也不要覺得害怕,只要掌握科學的鍛鍊方法,對媽媽來說,輕而易舉。

第一,斷奶的時候,要循序漸進的鍛鍊,不要直接給他斷掉,具體怎麼循序漸進?有寶媽自己掌握。

第二,斷奶的時候,早上的一餐吃母乳,晚上的一餐吃母乳,只有中間的時候才能讓他吃奶粉。因為寶寶剛睡醒,需要媽媽安慰,這個時候讓他吃奶粉,寶寶很容易區分出來,而晚上的一頓,寶寶吃完之後睡得香,不容易鬧,大人也省心,中間的話,要挑寶寶高興的時候,這樣寶寶更容易接受。

第三,斷奶的時候,吃奶粉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吃一段奶粉,不要吃二段和三段,因為只有一段更接近母乳,哪怕你的寶寶從一歲開始斷奶,選擇吃奶粉也要從一段開始吃,不要要直接吃二段和三段,二段奶粉和三段奶粉跟媽媽的母乳相比區別很大,只有一段是近最接近母乳的,因為一段受國家法律保護。

第四,斷奶的時候,不能因為寶寶哭,你就心軟了,心要硬一點,有的媽媽為什麼斷奶斷不好?寶寶一哭心就軟了,斷了六個月也斷不掉,切記不能因為哭鬧,就心軟。

媽媽不用擔心,沒有看到寶寶,過幾天寶寶不認識你,寶寶,別的本領沒有,認媽媽的本領很高強的,媽媽身上的味道,寶寶很容易區分出來,尤其你身上的味道,還有你的聲音,再說了,母子連心,不用擔心。


石德華


可以選擇自然離乳的,白天我不在家,就晚上給她吃母乳,大人奶量少了,小孩子吃著費事兒,就不那麼想吃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2d42e0009a73563569e72\

小東晨曦


我現在正在處於斷奶的階段,我做的是斷奶不離人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2de0000aced88b43b69\

四四安


斷奶,如果前期準備工作做好了,7-15天就可以成功離乳。最不建議的做法是突然就不給寶寶餵奶了,媽媽突然在寶寶世界裡消失幾天這種斷奶又斷媽的行為更加不妥。

斷奶應該要做好充分的斷奶前工作,斷奶過程中還要給足寶寶足夠的耐心和引導,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斷奶帶來的傷害。

斷奶前,媽媽和寶寶都要做好身體和心理上的準備。斷奶行動需要在寶寶和媽媽身體都健康的時候進行,不生病的身體就是寶寶和媽媽跟斷奶作鬥爭的能量來源。斷奶前兩個星期就可以開始給寶寶做思想工作了,在跟寶寶日常的互動中不斷給寶寶灌輸要跟neinei說byebye的事情,也可以在寶寶心情好的時候試探地問寶寶不再喝neinei的意見。不要以為寶寶還小,聽不懂大人的話,很多時候我們重複一件事情的次數多了,寶寶的反應會給你帶來驚喜喲。

斷奶中媽媽最好不要跟寶寶玩“失蹤”,很多人為了追求快速斷奶的效果,把寶寶丟給媽媽以外的家人帶,以為寶寶看不到媽媽就不會想要吃奶,過幾天寶寶習慣了就能成功離乳。但其實這種做法非常傷害寶寶,特別是對媽媽有比較大依戀感的寶寶,媽媽突然消失會讓寶寶內心充滿不安,因為看不到媽媽會煩躁哭鬧,同時還要強迫自己接受餵養方式的轉變,對和諧親密的親子關係建立帶來不好的影響。

斷奶期間媽媽消失幾天以後,寶寶不是不認識媽媽了,而是寶寶對媽媽的依戀感降低了。有些媽媽用“失蹤法”斷奶以後再次回到寶寶身邊,寶寶不再像斷奶前喜歡跟媽媽互動,甚至表現出對媽媽冷漠。這是因為,原來從媽媽身上尋找到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已經轉移或者消失,轉移到其他餵養人身上,或者對媽媽產生了失望的情緒以後不再信任媽媽,因此對於媽媽重新回到自己身邊表現出愛理不理的態度。

斷奶不能操之過急,建議先斷白天,再斷夜奶。很多人都認為斷奶要先斷夜奶才順利,我反而覺得要夜奶要最後再斷。因為晚上寶寶和媽媽的睡眠同樣重要,睡眠保證的情況下才有精力在白天執行斷奶任務。而且白天的奶相對夜奶比較容易斷,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給寶寶不吃夜奶做一個預期,有更長的時間給寶寶做徹底斷奶的準備。

不要聽信老一輩的斷奶論,科學斷奶不應該要強迫媽媽和寶寶分開,應該是媽媽跟寶寶一起面對相互鼓勵的結果,是寶寶出生以後跟媽媽一起打的第一場戰爭,媽媽跟寶寶一起並肩作戰才是最有意義的。


家有小天使安小咘


斷奶別斷娘吧。斷奶都已經很慘了,還斷娘不是慘上加慘。

可以慢慢地醞釀,跟他說寶寶已經是大寶寶了不用吃媽媽的奶了,媽媽的奶精靈也要回去給更小的寶寶吃了,有這類的繪本可以提前鋪墊。然後在乳頭貼個創口貼,跟他說媽媽的奶不見了,相信你不吃媽媽的奶也可以做到的。媽媽還是會在你身邊陪著你,還是很愛你的。然後白天多陪他,多放電!多放電!多放電!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沒電了累了晚上會更容易入睡些,對斷奶也更能接受一些。

反正在娃斷奶的時候我是不會離開他的,那是我跟他兩個人的私事,給不給吃,要給吃多久,要不要斷,都由我們決定。別人的意見我就左耳聽右耳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