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母親的付出感,是壓在孩子身上的大山

如果說這個過年那部電影最受爭議,那麼一定數徐崢導演的《囧媽》莫屬了,大年初一這部電影在頭條的加持下,面對全網公開免費播放,也許這期間動了誰的奶酪。


《囧媽》:母親的付出感,是壓在孩子身上的大山

但做為普通觀眾,我們享受到了福利,不用出門,足不出戶就能在家看新電影,倘如能夠從影片中得到一些啟發,那麼我們都是受益者,也就賺到了。

徐崢這部新作《囧媽》延續了之前《泰囧》和《人在囧途》的囧,本來是一部搞笑劇,但卻讓很多人從徐伊萬和盧小花的親子關係中,看到了自己和身邊人的影子。

徐伊萬(徐崢飾演),人到中年,小有成就,和自己的妻子張璐(袁泉飾演)共同擁有“暖霸”的專利權,可是因為婚後各種摩擦,已經走到了離婚的邊緣。

《囧媽》:母親的付出感,是壓在孩子身上的大山


伊萬有一個70多歲的媽媽,叫盧小花(黃梅瑩飾演),她是一個非常在乎兒子的媽媽,她不服老,不想老,她希望兒子能夠多來家看看她,而不是把照顧自己這件事,交給保姆。她想讓兒子快點生孩子,這樣她就可以把自己的“愛”投放在孫子身上。

她跟兒子一見面就吵架,她拼命的想要讓兒子聽話,可身為一箇中年男人,伊萬有他自己的事業和家庭,有他自己的煩心事,他很多時候,無暇顧及媽媽,更加不想成為媽媽想象中的那個孩子。

伊萬在極度不情願的情況下,踏上了跟母親一起去俄羅斯的綠皮火車,在這段6天6夜的旅途中,他們的矛盾激化了,因為兒子表達了自己想要獨立的想法,盧小花開啟了一輪反思,她一直走啊走,走了很遠,她突然發現,自己一直試圖控制兒子,卻忘了她還可是自己,還可以擁有自己的精彩。

她用她的付出感,綁架了孩子,也傷害了自己。



都是為了你,我才跟你爸爸將就了一輩子

盧小花年輕的時候,在俄羅斯是一名護士,她同時也是一個樂團的主唱,她人美嗓音也美。年輕的時候,年輕的女孩,自然對愛情都有著不切實際的幻想。

盧小花年輕的時候,像極了我們每個人20多歲的時候,想談戀愛,因為一個人,戀上一座城,以為從此以後,就會跟自己的王子(公主)過上幸福的生活,可現實哪有那麼簡單,我們原本以為找到了愛情,就可以走入婚姻。走入婚姻才發現,經營婚姻是一門參不透的哲學。


《囧媽》:母親的付出感,是壓在孩子身上的大山

伊萬的爸爸是一個電影放映員,當時他在盧小花插隊的村子放電影,盧小花因為磨磨蹭蹭遲到了,當她到達現場時,所有人都散了。

伊萬的爸爸看著眼前這個楚楚動人的姑娘,心動了,他為了這個女孩,把當天的電影重新放了一遍,全場只有他們兩個人,愛的感覺悄悄在兩個人的心中生長。

誰知兩個人結婚之後,生活並不如他們所想的那樣簡單,盧小花拼命的想要讓丈夫給自己更多的愛,她想要丈夫陪在自己身邊,而不是去外邊喝酒,找朋友聚會。

伊萬的爸爸感覺在這段關係裡,沒有喘息的空間,妻子越是控制自己,他就越想逃離,他在喝醉酒之後,還會對盧小花大打出手。

《囧媽》:母親的付出感,是壓在孩子身上的大山

盧小花為了愛情,在新疆多呆了8年,但當婚姻越來越不幸福,她想要離開。可七歲的徐伊萬從學校回來,看到母親胳膊上帶著傷,心裡十分的心疼,他說:媽媽,等我長大了,我來保護你

因為這句話,盧小花決定不管多苦多難,都要留在兒子身邊。在這段喪偶式育兒的經歷中,她放下了所有對丈夫的期待,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兒子身上。

孩子小時候,尚且需要母親的付出和關愛,可一旦孩子長大,就會擁有自己的世界,這時候倘若母親不能把自己的注意力,逐漸是收回到自己身上,那麼那份多餘的精力,就會成為孩子的負擔。



都是因為你,我才沒能去追求自我

盧小花和伊萬的爸爸鬧矛盾,到臉上都是傷的那一次,她的確想要逃離這個不幸福的家。她跟兒子說,我當時真的準備走了。也許這一次的出走,她要去追尋自己的夢了,可她沒有。

在她頭腦裡,照顧孩子,和自己生下這個孩子在一起,是她不得不做的事。她每每看到身邊的孩子,都會有這樣的感慨:我這一輩子,就是為你而活著。

《囧媽》:母親的付出感,是壓在孩子身上的大山

盧小花和徐伊萬在冰雪覆蓋的森林裡,母親訴說著,兒子傾聽著。盧小花講了自己和丈夫不幸婚姻的現狀,她到那一刻才真正明白她那段婚姻的真相,徐伊萬也終於懂得母親的不幸,可孩子根本不該為不幸的婚姻買單。

當盧小花說出,我這一輩子,都是為你而活時,徐伊萬當然會被感動,但內心一定有深深的歉疚,孩子認為母親的不幸,很大一部分是自己造成的。

可盧小花根本就有選擇,她當然可以帶著兒子離開不幸福的家,只是她當時沒有那個智慧,也沒有那個勇氣。

《囧媽》:母親的付出感,是壓在孩子身上的大山

曾經在知乎上看過一個硬核媽媽,她在孩子2歲的時候,老公去世,她是一個護士,平時除了工作,還要照顧孩子的起居和學習。

在孩子上初中時,開始對心理學感興趣,就趁著每天晚飯之後的時間,讀一些關於心理學的書。直到孩子上高中,這位媽媽開始到距離家很遠的大學去聽心理學的課,後來全靠自己考下了三級心理諮詢師的證。

之後,她又繼續考二級心理諮詢師證,而她的最終目標是成為一個獨立的心理諮詢師。

不少人做了媽媽,就容易喪失主觀能動性,其實我們能夠掌控的比我們想象的多,作父母也有能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標,哪怕慢一些,只要最終能達成就好。



付出感是一劑毒藥,毒了自己傷了孩子

心理學家李雪說過:我們可以選擇,是活在為別人付出的妄想牢籠裡,還是為自己而活的自由意志中

現實中聽到過太多媽媽說,我為這個家庭付出那麼多,為什麼沒有人心疼我?在這些媽媽的眼中,自己付出了時間和精力,孩子應該聽話,最好能夠學習好,有禮貌。倘若孩子沒有按照母親設定好的程序成長,那麼母親就會歇斯底里的發脾氣。

記得臺灣之前有一部科幻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在這部劇的開頭有個媽媽,她是一個保險代理,她的老公出軌了另外一個人,然後每個月付給這個媽媽一萬元的撫養費,還把家裡的大房子給了這個媽媽。

這個媽媽當時臉上沒有任何表情,說了一句:我只要我的兒子。然後把一個非常小的玩偶放進了水杯裡,這個動作就像是在告訴自己,老公已經挽回不了了,只能用力抓住兒子了。

當他發現兒子在學校學習並不好,還有了早戀的念頭,這個媽媽覺得兒子也要失控了,她感覺自己所有的付出,根本換不來任何人的唯命是從。

她在兒子大腦中植入了芯片,讓兒子一直在這段錯誤上重新來過,她希望兒子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可這種用付出感堆砌的道德資本,會成為一堵牆,讓母親和孩子之間的情感不能流動,讓孩子只想逃離,也只想做一些叛逆的事。

也許孩子本不想讓早戀這件事發展太快,也許孩子也並不是真正想放棄學習,可為了要跟母親作對,就犯下了大錯。



能守住自己界限的人,才能過上想過的生活

王志文和左小青在10多年前演過一部電視劇《天道》,它是由《遙遠的救世主》改編的,王志文飾演的丁元英是個離經叛道,看事情特別透徹的人,他希望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他把親子關係的本質,講得讓人很不舒服,但細細品味又讓人不得不服。

當時丁元英的父親腦溢血復發,醫生說他父親很有可能成為植物人,他說如果父親成為植物人,他就停止繳費,要保住父親的尊嚴,而不是讓父親苟延殘喘的活著。

《囧媽》:母親的付出感,是壓在孩子身上的大山


當他這樣表達的時候,他的母親大概是這樣說的:哪有兒子讓親爹死的,養兒育女究竟還有什麼用?丁元英原話這樣說的:媽,如果您養兒就是為了防老,那就別說母愛有多偉大了,您養來養去還是為了自己,那是交換,等不等價還兩說呢

他不適應居家瑣碎的生活,而他的生活方式,父母也根本接受不了,所以他很多年都沒有回過家,他不想讓自己不開心,也不想讓父母不開心,所以他選擇離父母遠遠的,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而劇中的左小青飾演了芮小丹這個角色,她的母親做了十多年演員,父親是著名的導演,父母都希望女兒能夠讀戲劇學院,以後要麼做個導演,要麼做個演員。

可芮小丹不想被父母綁架,她選擇了上警官大學,畢業之後做個警察,她擁有超強的業務能力,體力更是沒話說,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她想靠自己的實力,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她去德國探親休假,她會在母親的飯館裡,刷完刷盤子,抵自己吃住的費用,並且這樣的習慣從她還在上大學的時候,都已經在這樣做了。

《囧媽》:母親的付出感,是壓在孩子身上的大山


母親找了個男朋友,她沒有發表任何意見,因為她知道那是母親的人生,她無權干涉。同時,當母親問她關於男朋友的問題時,她也有權利沉默,要不要結婚,要不要繼續做警察,這又是她界限內的事。

如果非要在現實中找到一個例子,來作證能夠守住界限感的人,都會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的話,一定要提的是王菲,記得王菲跟竇唯離婚之後,她交了新的男朋友,記者問:你想給竇靖童找個什麼樣的爸爸?王菲說:童童有爸爸,我要找的是自己的伴侶。

王菲這樣的回覆方式,就是告訴所有人,我的幸福我作主,我要找的是愛人,跟孩子沒有任何關係。

《囧媽》:母親的付出感,是壓在孩子身上的大山


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是為了自己成為更加完整和獨立的人,即便我們是孩子,也沒有必要活成父母期待的樣子,因為父母終會老去,我們終其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成就自己,成為自己。

就像是在《囧媽》的結尾,盧小花終於知道,兒子的人生是兒子的,而她的人生她也可以沉浸在演唱中,可以沉浸在真相中。一段關係裡,只有尊重界限,才能建立真正健康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