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三界之陰間冥府:蒿里山

泰安三界之陰間冥府:蒿里山

泰安背靠五嶽至尊泰山,光這一點就足以令泰安有說不完的故事。然而更令人驚駭的是泰安跨天、人、地獄三界的傳說,並且每每都能在地名、古籍中發現這些傳說的影子…玉皇頂,碧霞祠,天街,南天門,中天門,一天門,大藏嶺,紅門,奈河,黑龍潭,傲來山,岱廟,蒿里山……其實山城一體的泰安城古來被視作“三重空間”:“天堂仙境——人間鬧市——厚土大德”。這種空間組合,表現了人文思想與城市建設格局的結合。同時,也與民間信仰有著密切的關係。

泰安三界:地府,人間和天庭

人間鬧市自有一眾凡民,包含泰安成大部,中有岱廟,實則人皇行宮;


泰山(包括原奉高)東半部至岱麓屬於繁華熱鬧的“人間”。整個泰城建築,以通天街、岱廟、岱宗坊為中軸,左右對稱,佈局嚴整。

天界自然是包括泰山,上有玉皇頂。


自岱宗坊至一天門,便由 “人間”開始“登天”,攀登六千餘級臺階,經中天門,至南天門便到了“天庭”。

地獄也不差,也是我一眾鬼民唏噓之地,有蒿里山,上有閻羅廟遺蹟。


泰城奈河以西以南,以奈何橋和蒿里山為主,屬於“陰曹地府”。

古有“上有西安,下有泰安”之說。就是說,泰安乃“鬼都”。春秋戰國出現陰陽學、五行學之後,泰山就成為陰陽交替、萬物發育的地方了。東漢時,由於道教的產生,社會上隨之出現了“泰山治鬼說”,泰山神便掌管了天下生殺大權,古帝王降禪之壇,一變而為閻王殿。唐代學者顏師古注《漢書》中“上親禪高裡”之句說:“此’高’字應為高下之高,二死人之裡;高裡山在泰山前麓,是鬼魄之地。”晉代幹寶《搜神記》、張華《博物志》均言泰山掌管生死。晉陸機的《泰山吟》頌道:

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峻極周以遠,層雲鬱冥冥。

梁父亦有館,蒿里亦有亭。

幽岑延萬鬼,神房集百靈。

長吟泰山側,慷慨激楚聲。

或許你聽過魂歸泰山,孰不知此泰山再細一步,死魂治所為蒿里山。號稱天下魂歸蒿里!

泰安三界之陰間冥府:蒿里山

蒿里山、奈河

蒿里山,本名亭禪山,又稱高裡山,建國後一度叫英雄山,海拔198米,南鄰靈山大街西南與泰城火車站(泰山站)相鄰。

蒿里

蒿里誰家地?

聚斂魂魄無賢愚。

鬼伯一何相催促?

人命不得少踟躕。

泰安之地獄範圍以蒿里山為都,現在大體在泰安城火車站,老汽車站一帶。說到蒿里山,但凡在泰安居住過的人大抵都聽說過,卻對其瞭解甚少。老汽車站附近,那一座被鬱鬱蔥蔥的松柏嚴嚴實實包圍著的饅頭形山包,便是此山了。

泰安三界之陰間冥府:蒿里山

(蒿里山神祠遺址)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陰曹地府有兩處,一處是酆都,而另一處就是泰安的蒿里山。泰山神主管生死的說法由來久遠,見諸經史,有蒿里山,捨身崖等地名,以及閻羅泰山王董,喪歌蒿里行等典故傳說為證。蒿里山隨之被視為“陰曹地府”的象徵,有天下魂歸蒿里之說,被公認為“聚斂魂魄無賢愚”的鬼都,即不論愚人賢人,平民百姓還是達官顯貴,死後的魂魄都被聚集到蒿里山。

泰安三界之陰間冥府:蒿里山

(泰山府君)

最早掌管冥界事務的官員,就是《搜神記》中提到的泰山府君。“東嶽泰山君,領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帥也”。泰山府君的出現是泰山治鬼說的最初定型,後與佛教地獄觀念與地獄之主閻羅王融合為一,在泰山衍化為陰曹地府——蒿里山神祠和地獄界河——奈河,再加上泰山入口處的豐都廟,構成山的冥府地獄系統。 由此傳統的冥王泰山府君開始移居地獄,佛教地獄中的閻羅王蒸日上,蒿里山作為陰間冥府的地位被確定下來。

蒿里山作為厚土大德的陰間冥府,歷史上曾經鼎盛一時,廟壇建築星羅棋佈——森羅殿、趙相公廟、唐景雲臺(唐禪壇)、宋社首壇、文峰塔、對岱亭、歸仙洞,不一而足。在後來歲月裡,經過金代一場戰爭,蒿里山山林祠廟盡毀於兵燹戰火。到元初,道士張志純等重建蒿里山祠廟,復其舊規。至明清兩朝,不斷對祠廟進行修建,廟貌相沿舊規不變。

至1928年,軍閥張宗昌佔據蒿里山挖戰壕,設炮兵陣地,毀山林、文峰塔。1938年,日本軍侵佔泰安,於蒿里山上設瞭望所、碉堡群,山林盡毀。至1947年,華野戰地記者描述:“蒿里山原為泰安城外的名勝之一,現在山上的蒼松翠柏已被蔣軍砍伐一空,山頂的廟宇建築,亦成一片焦土。蒿里山成為主戰場,山林全毀於戰火。”上世紀五十年代,社首山毀,連神祠基址亦蕩然無存。

泰安三界之陰間冥府:蒿里山

(奈河夜景)

“奈河”在泰山西麓的山河沿山勢而下,從大眾橋附近的大石峽起,經泰城西部向南,出城後匯入泮河,這一段稱為奈河,清代顧炎武《山東考古錄.辨奈河》記:“其水在蒿里山之左,有橋跨之,曰奈河橋,世傳人死魂不得過,而曰奈河”。奈河一名的出現,也與古代的泰山主人生死觀念有關。

“奈河”作為地獄觀念是受了印度佛教影響,但作為冥間之河,卻屬漢化佛教的創造。這一名稱的最早出現,集中於唐代,敦煌文獻書中,有描寫目連陰間尋母,親眼目睹地獄罪人在奈河上生離死別的駭人心魄場面:“行經數步,即至奈河之上,見無數罪人,脫衣掛在樹上,大哭數聲,欲過不過,回回惶惶,五五三三,抱頭啼哭,目連問其事由之處:奈河之水西流急,碎石巉巖行路澀。衣裳脫掛樹枝旁,被趨不交時向立。河畔問他點名字,胸前不覺沾衣溼。今日方知身死來,雙雙傍樹長悲泣…… ”

泰安三界之陰間冥府:蒿里山

(奈河橋)

奈河橋,奈河上有並列的三座橋,大小、形制基本相同。水皆東流,唯泰山下奈河水向西南,其水皆血,腥穢不可近。因河上有橋,故名“奈河橋”。橋險窄光滑,有日遊神、夜遊神日夜把守。橋下血河裡蟲蛇滿布,波濤翻滾,腥風撲面。惡人鬼魂墮入河中,就好似《西遊記》第十回中的描寫:“銅蛇鐵狗任爭餐,永墮奈河無出路”。不由讓人想到陰間奈河的恐怖。民間謠傳:人死後亡魂都要過奈河橋,善者有神佛護佑順利過橋,惡者被打入血河池受罪。奈何橋分三層(或三座),善人的鬼魂可以安全通過上層的橋,善惡兼半者過中間的橋,惡人的鬼魂過下層的橋,多被鬼攔往橋下的汙濁的波濤中,被銅蛇鐵狗狂咬。

泰安三界之陰間冥府:蒿里山

每年香會時,香客爭以紙錢或銅板擲入池內,並以炒米撒入池中,以為可以施給餓鬼。許多老年香客,喜歡從上走過,以為走過此橋,死後可以免去過奈河橋之苦。由此可見,過去一些善男信女到橋前燒香化紙,施捨錢物的虔誠,只求死後佛能護佑過奈河橋。

奈河橋是歷史的見證,是人們良好心願的象徵,旨在教化人們多做好事,行善積德,造福人類。這正是:行善自有神佛佑,作惡難過奈河橋。為人不作虧心事,走過奈河橋不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