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纪委市监委亮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治理“成绩单”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亮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治理“成绩单”

“排查处置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4961个,追责问责805人,通报曝光334个问题751人;开展两轮专项治理,发现问题1029个,问责追责82人,提醒谈话188人……”这是2019年以来,昆明市纪委市监委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治理交出的成绩单。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始终坚守政治站位,把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作为强化“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精准定位“再监督、再检查”职责,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及扶贫主管部门落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督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专责,建立健全监督流程和机制,不断提升监督质效,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

压实主责

破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违规以制图费、测绘费等名义向辖区内1134户农村建房农户收费共计61.7万元,并将41.8万元用于单位日常开支。”这是市纪委市监委公开通报的一起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通报显示,2012年至2015年,时任寻甸县柯渡镇国土资源所所长杨文志违规收取农户费用,负有直接责任,同时,时任柯渡镇副书记孙志奎作为该所联系领导,履职不尽责、监管不到位,负有主要领导责任。二人均受到相应处分,违规收取费用已退还农户。

“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存在,反映出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仍然存在主体责任落实不力、不到位甚至不落实,以及职能部门监管责任缺失的情况。”市纪委市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相关负责人指出。

该市将夯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特别是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18年以来,市委办公厅、市纪委市监委分别印发专项治理方案,要求对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扶贫主管部门、相关职能部门履行主体责任不力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紧盯扶贫工作的谋划、领导、组织、推动及监督等方面存在的履行职责不力、失职失责问题,严肃查处弄虚作假、急躁蛮干、消极拖延和把党中央大政方针只当口号不抓落实、贯彻党中央精神只见表态不见行动等问题。

开展专项治理以来,市纪委市监委采取实地调研了解、约谈党组织书记等方式,加强对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情况的监督检查。2019年上半年,市纪委监委分管领导5次带领有关人员深入重点县区12个乡(镇)开展实地督导工作。

同时,重点对“失职失责”类问题涉及的领域、被问责追责层级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等情况进行分析和通报,深入研究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确保整治取得实效。

2019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扶贫领域失职失责问题585件,问责追责29人,批评教育259人;查处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51件,问责追责65人。

上下联动 一竿子插到底

针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专项治理工作中发力不平衡的实际,市纪委市监委高位统筹安排,对全市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处置加大提级办理力度,通过直查直办、提级评查等举措,形成上下联动、一体推进脱贫攻坚监督执纪问责的工作格局。

2018年底,监督检查中发现,禄劝县乌东德镇阿巧村委会热河谷区麻椒生态产业开发示范项目建设中存在“项目验收审计材料所附劳务费领取凭证与项目实施企业提供的财务凭证不符”问题,因此问题涉及到市、县、乡三级,市纪委决定由负责联系该县的监督检查室进行直接查办。

经查,市科技局作为该项目的主管单位,对项目实施负有全面监管职责,但相关业务处室调查研究不深、审核把关不严、监督管理不到位,对项目中不符合规定列支、报销劳务费的问题未提出质疑意见和及时处理。2019年1月,该局农业科技处、发展计划处、条件财务处相关负责人均受到处理。

“由上级纪检监察机关一竿子插到底,直查直办基层扶贫领域典型案件,不仅破解了基层执纪审查难问题,还能够带动能力提升。”市纪委市监委定期对各类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线索和调查处理情况进行会商研判,对问题线索集中、群众反映强烈、违纪情节较重和涉及党政主要负责人的问题线索,一律进行提级办理,限时办结。2019年,全市共直查直办107个问题线索。

对案件进行提级评查,也是该市提升扶贫领域监督质量的措施之一。市纪委市监委各监督检查室每年按不低于10%的比例随机抽取所联系县区查办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案件卷宗,梳理出有疑点的案件,对其办理质量、处置力度、办理时效、执行程序等进行复检复查,并对存在问题督促整改。

2019年上半年,市纪委市监委对27个问题线索办理情况进行评查,共发现8件问题线索处置存在追责不到位、处置程序不规范、卷宗要件不全等问题,立即责成相关纪委监委调查处理。

片区领学

提升精准监督能力

“通过对近年来基层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情况的检查和调研发现,乡镇纪委存在监督方式单一、发现问题的能力不足,以及在线索处置方面存在谈话记录不严谨、线索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能力素质亟待提升。” 市纪委市监委案件审理室负责人介绍。

县乡两级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县乡纪委的监督执纪能力和审查调查水平对治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针对存在问题,市纪委市监委将今年作为基层工作业务提升年,建立“片区领学”制度,将全市14个县(市、区)划分为4个片区,每季度按片区组织开展一次学习培训。

“授课老师是身边的业务能手,教的是学得会、用得上的真把式,以后监督执纪更有底气了!”在寻甸县开展的“片区领学”让该县金所街道纪工委负责人感受颇深。

学习一改以往知名教授学者在教室内“坐而论道”的方式,“老师”是来自监督执纪问责一线的行家里手,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分享积累的经验,把基层最需要的知识送到一线,为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中的堵点、痛点、难点开具“药方”。

“从具体问题切入,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教学,提升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发现问题线索,打开突破口的能力。”市纪委市监委相关负责人在谈到授课内容时介绍,此次现场教学紧盯基层纪检干部“怎么干”的问题设计主题,围绕监督执纪常见问题、调查取证实用技巧、村监委会如何发挥监督职能等内容展开。

培训还设置了案例观摩环节,乡镇纪委将查办的案件卷宗摆出来,大家相互找问题和亮点。“立案通知书怎么没有签字”“这个突破口选的好,我怎么没有想到”类似的议论声此起彼伏。讨论出现了争议,相关业务部门的专家老师立即现场解答。

据悉,片区领衔领学以举办地为主会场开展现场教学,并通过视频会议方式在全市各县(市)区设立分会场,覆盖县区、乡镇纪委及村(居)监委会三级监督机构,现已举办2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