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有的父母覺得孩子沒有吃過苦是錯的?你怎麼看?

汪貴顯


持這種觀點的父母一般認為,吃過苦的孩子生存能力更強。因為艱苦的環境可以磨練孩子意志,面對困難更自信,有勇氣克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讓孩子吃苦其實就是挫折教育的另一種說法。挫折教育,就是在我們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讓孩子去遭受挫折,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去激發他們的潛能,最終達到讓孩子能夠切實的掌握一些知識和技能,並且增強抗挫折能力的目的。

適當的吃苦對孩子至少有三個好處:

1.讓孩子覺得“我自己行”

當孩子在艱難環境中歷練時,他的智力、身體都處於一種高度協調的狀態,這種狀態幫助他不斷尋求解決辦法,不斷讓思維升級。一旦孩子最終克服艱難險阻,他的自信會大大得到提升,今後遇到困難,他也會覺得自己能行,不用依賴父母,不會逃避。

2.孩子更有韌勁

很多困難不是那麼容易克服的,孩子也許要經過很多次嘗試,很多次被打敗又爬起來的經歷,才能最終抵達成功的彼岸。當一次次被打敗時,她們都要在要不要繼續下去的猶豫中做決定,這個過程很磨練孩子的韌性。只有鍛鍊了這樣的忍耐力,今後遇到困難才不會輕言放棄。

3.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

吃苦的過程,也是孩子不斷探索的過程,他們需要探索自己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怎麼做才有利於問題的解決。讓孩子吃苦,等於賦予他們探索權,給孩子體驗真實感受的機會。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不容易迷失自己,他清楚自己要什麼,該怎麼做。不用從別人身上尋找自己應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的答案。一味從他人身上尋找評價的孩子,嚴重不信任自己的感覺,這對孩子今後的一生都是很不利的。

但是,吃苦只是工具,並不是目的。很多父母過度相信挫折教育,想法設法為孩子製造吃苦的環境。很多時候,那些困難已經遠超孩子的應對能力和承受能力。

孩子素手無策,無助迷茫,反而會催生孩子的自卑沮喪情緒。總是讓孩子覺得生活無法把控,久而久之,孩子會自暴自棄,對生活充滿憤怒和悲觀情緒。

父母最好的挫折教育方式,是在讓孩子吃苦的同時,給予愛的陪伴,適時給予建議,傾聽孩子的反饋,關注孩子的感受,不要把孩子獨自留在困難中不聞不問,讓孩子感到孤立無援,失去安全感。


錢月九


我也認為現在孩子沒吃過苦是錯的!因為我也是人到中年了,回想起自己從年少時吃過的苦,一路走到現在感覺還是挺好的!只有吃過苦才知道現在生活的甜!這樣的人生老是有驚喜等著我。我有一個朋友她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家裡條件好從小全家像小公主一樣寵著,自小就蠻橫無理,一家人都聽她的,上學的時候班裡的同學她不喜歡的話就慘了!學校欺凌弱小,她拿錢維護她的權威,還真有幾個同學甘願鞍前馬後,天天想著欺負誰,後果就是她們的學習成績全班倒數排隊。後來她父母離婚各自組建新家庭,誰也不要她!連初中沒畢業她就混社會了,後來聽說她吸毒販毒被判刑了!我覺得人生要平平淡淡,吃點苦就會評出後來的甜,這樣的人生才會安穩幸福一生!


吃不胖的玻璃美人莉


如果有一天,發現孩子離自己心中”最棒的孩子”漸漸遠去,你怎麼辦?

有這樣一個少年,他叫龐眾望。他以高考684分的成績成為了河北滄州的2017年理科狀元,並通過了清華大學的“自強計劃”,清華大學為他加分60,龐眾望出生在河北吳橋縣龐莊村,他的家庭非常苦難,好運似乎忘記垂青這個小家庭,龐眾望的父親患有精神分裂症,母親因為得了脊柱裂而常年癱瘓,全家的生活靠70多歲的爺爺奶奶料理,小小的龐眾望就開始挑起了家裡的擔子,他在努力學習的同時,還利用課後時間撿廢品,能為家裡做多少是多少。

生活中的苦難沒有打垮小小的眾望,在生活上他非常自律,在學習上十分刻苦,成績非常優異。雖然家中的牆壁破舊不堪,但卻整齊地貼著一張張獎狀。

可以說是苦難的生活磨練了他的意志。

天下每一個做父母的都對自己的孩子有一個期望,相信每個孩子都是最棒的。如果有一天,發現孩子離自己心中”最棒的孩子”漸漸遠去,你怎麼辦?

我們並不是說要吃龐眾望那樣的苦,像他家庭中那種狀況,我們也是不願看到的,苦不一定光指物質的匱乏,而是說在現有的生活中,我們要通過一定的苦,塑造孩子的人格品格,鍛鍊和發展孩子的人際關係的活動,比如有的孩子練琴、練書法,也是非常苦的。

建議:一,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大包大攬。

二,凡事有計劃,培養孩子自律的品質。

三,物質上不要以孩子為中心。

從小培養孩子的吃苦精神,當真正遇到苦難時,才可以面對,才不會垮掉。


無可奈何的板凳


有這種認識的家長都是明智之輩。從小培養孩子的吃苦精神,是錘鍊孩子意志品質的一種好方式。現階段的孩子,在學校裡打掃衛生,掃帚都不會用,一付懶洋洋的樣子。在學習上稍有困難就退縮不前。上體育課見不得摔打,上下學家長車接車送。一般的頭痛腦熱就請假。家長好吃好喝供著,要求得不到滿足就直接與家長做對。這樣的學生走出校門對工作挑三揀四,這山望著那山高。不反思自己,報怨客觀環境,最終一事無成。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有文化家庭稍好的家長己意識到不讓孩子吃苦不行,刻意製造讓孩子吃苦的環境,反倒一些農村家境不太好的家長,認為自己苦點無所謂,一味地溺愛嬌貫孩子,孩子走出社會,適應力特別差,害苦了孩子。醒醒吧,家長們!





張少山Q


正確,我是這樣認為的:

一,苦與樂是一對孿生兄弟;苦難多了,人憔 悴;樂子過了,是非多.所以,才有“中庸之道”!

二,年輕時受一些苦,是值得的;因為,人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你不會知道什麼時候,樂一下子會變的苦不堪言!只有經歷過了風雨才能見彩虹!所以,出現了“苦中作樂”!



水晶之戀G


有比較才有鑑別,不吃過去苦怎知今日甜。現在的孩子們絕大部分是在蜜罐里長大的,來自父母、祖父母等的幾重嬌慣,使孩子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雖說也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但是從沒見過體會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在學校的食堂吃飯見過有些學生把一半的飯菜倒掉。見過一些青年人對普通勞動者缺乏起碼的尊重…

這樣的事太多,不一而足。尤其是城市的一些孩子們這種表現更突出。

所有我認為學生們應該去到農村或工廠鍛鍊一下,過去都是有這個過程的。這對孩子們瞭解社會,瞭解生活中有多少人在付出有很大的幫助。


康潔5614


現在的一部分父母認為孩子沒有吃過苦是錯的,我認為這種觀點是有一定道理的:

首先,現在的孩子生活太安逸了,幾乎都是在蜜罐里長大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家長照顧得無微不至,孩子根本不知道“苦”的概念,不知道“苦”是什麼。

其次,家長應該讓孩子瞭解今天社的“苦”是什麼:一種精神,一種能力,一種與人合作的方法,一種耐力,一種擔當……

最重要的是: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有意識地吃“苦”:認真仔細地完成作業並認真檢查,適度地幫助父母做家務,有了錯誤敢於面對承認錯誤,懂得關愛關心他人……

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敢於擔當,勇於面對,有韌勁,會分享,懂合作,才能勇敢地面對人生中的風風雨雨。





雲淡風輕167551234


你好,我是韓旭胖仔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有的父母覺得孩子沒吃過苦是錯的,我認為有一定的道理。

現在國民經濟條件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孩子們大都生活在蜜罐裡,甚至不知道生活的苦是什麼?如溫室裡的花一樣,經不起風吹雨打,耐不得霜寒。生活稍微不如他的意,心裡會覺得委屈,內心變得脆弱,逆反心理很強,犯了錯誤,家長說幾句還不樂意。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民彥的意思是說:只有加倍努力,付出艱辛,肯吃苦,才能取得成功。沒有經歷一番寒徹苦,哪得梅花撲鼻香。沒有任何人能隨隨便便的成功。無論古今,凡成大事者,必付出超常人的辛苦。

邊遠山區的孩子生活相對城市的孩子來說較為清苦,好多事情自食其力,早早的養成獨立生活的能力。逆境中成長的孩子心堅志剛,遇事受挫打擊承受力強。因為他知道自己家境不優越,要想出人頭地就得靠自己努力。

作為父母都是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用心良苦。父母總有一天會先離去,所有的事情都要靠自己去做,早理事早上手,自己才能撐起一片天。

(本文圖片載自網絡)


用戶韓旭胖仔


突突突

我認為苦不能不吃,也不能過分吃,現在我闡述下我現在的觀點。很多的孩子都是生活在一個嬌生慣養的環境裡,不知道感恩,壞毛病一堆,想成才真是奢望,也讓家長很頭疼。認為他們沒吃過苦,但真是這樣嗎?我一個朋友處處在孩子面前“裝窮”,甚至讓孩子感到他學習用的本子家裡都要沒錢買了。家長的本意是給孩子養成節儉的習慣,可太過了以後,給孩子造成了一種不安全感,處於一種焦慮的狀態裡,做起事情來也沒有信心。家長對孩子很苛刻,若孩子真的做錯了什麼事情,那可更麻煩了,會對他冷嘲熱諷,打擊挖苦。家長的這個做法對孩子的傷害太大了,這可以算得上是冷暴力了,這種氛圍下生長的孩子心理肯定有問題。

適合孩子吃的苦,就是學習的苦和強健身體鍛鍊的苦。而孩子就是很缺乏這種學習的苦,學習不是一件輕鬆點事情,反而是相當的辛苦,不付出心血和努力是不會成功的。那些才藝很好的孩子,都是從小一點一滴練習來的,苦且枯燥,不堅持下來就是半途而廢。讓孩子吃健身運動的苦,是最直接的鍛鍊他意志的事情。想成材的最基本的條件就是身體好,和堅強的意志力,孩子運動會很累,家長或許會心疼,但他收穫了健康還有精神上的滿足。

做家長,更需要有智慧,不要跟風,人云亦云,真理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還是有道理的。


張狗蛋兒


我不同意這種觀點。首先要認識到什麼是“苦”。在不同的時代,“苦”的形式是不一樣的。

按我們傳統的觀念,吃苦就是過勤儉的生活,做勞累的工作。但現在這樣的“苦”已經不適應當代的孩子們了。甚至有好多孩子都沒有見過農活是什麼樣子。現在的吃苦應該賦予它時代的特色。

比如,現在的孩子們幾乎都沉迷於手機、遊戲。如果強制他們戒掉這些不良習慣,對他們來說,這就是在吃苦。因為抵禦了不良誘惑。再比如,培養孩子們良好的生活習慣,並且能夠嚴格的執行下去,不半途而廢,這也是在吃苦。

一切能夠鍛鍊提高人的意志力的東西,可以說都算做吃苦。我們生活中有很多適合孩子的機會,只要你肯去發掘,不一定非要侷限於過苦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