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問題很簡單,什麼是長大?

diyuanzhixing


何為長大呢?上學的時候,我們語文老師給我們講了“大”字,她說一個“人”,身上多了“一”個擔子,有了承擔,這就代表你成為“大”人了。這還是小學的時候老師給講的,但是我記住了,記了很多年。

還有就是學會了感恩,感恩曾經的幫助,也感謝曾經的壓迫。

長大也意味著別離——你養我小,我養你老,總有一天父母回老去。

長大也意味著傳承——父母傳承給我們的愛,我們也會學著傳給我們的孩子,當然對於不婚族,丁克族來說,他們也會把他們的愛傳給他們的戀人、朋友,甚至心愛的小寵物。畢竟愛無止息。

這是我的一些有關長大的感悟,可能有些片面,但是我很願意分享給大家。


陽光下的松樹


我承認我可能真的有很多會被別人覺得很奇怪的點,也許你也有。

比如對於長大的標誌。

記得前段時間和魚丸酒館的小粉絲見面,回家以後,看到了她發的朋友圈。她說,小時候覺得開車就是長大的標誌。就連騎電動車也算。那麼你覺得什麼是長大的標誌。

說說我覺得什麼是長大的標誌吧。

因為從小爸爸媽媽管的就比較嚴格。所以讀小學的時候,我覺得能夠自己決定自己要買什麼衣服是長大的標誌。讀初中的時候,我覺得晚上可以超過九點半回家可以在外面吃午餐晚餐是長大的標誌,讀高中的時候,我覺得談戀愛是長大的標誌。覺得可以不被父母管束,不被父母嘮叨是長大的標誌。讀大學的時候覺得能夠自己一個人吃飯一個人拖上行李去學校一個人洗衣服一個人在外地讀大學就是長大的標誌。大學畢業了覺得能夠靠自己的能力得到工資養活自己就是長大的標誌。覺得能夠紋個身能夠決定在自己臉上動動刀子就是長大的標誌。

我不知道我覺得長大的那些標準是不是都是健康或者正確的。我曾經甚至認為滿了十八歲了就是長大了。認為會跟媽媽頂嘴了就是長大了。認為能夠先和對方說分手了就是長大了。覺得該哭的時候不哭就是長大了。

可是後來我發現,長大的標誌並不是那麼清晰或者是有條有理的,必須條條規規能夠定義的。有些人就算結了婚生了孩子成為了父親母親他也不一定是真的長大。我聽過“萬事不如我開心。”的自由瀟灑的宣誓。我也見過能夠不顧道德倫理只追求自己舒適的自稱為大人的人。看過不把道德底線當回事,只追求自己內心一時歡愉的大人。見過靠著聲音大小來判斷事情對錯把沒素質當作幽默自認為是大人的人。這些人也許覺得自己是長大了,也許我們也不能說他們沒有長大。只不過在我眼裡長大不是這樣的。

韓寒在《後會無期》裡面說了很多經典的臺詞。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那句”喜歡就會放肆,愛就會剋制。”也許沒有長大,就會放肆。長大了就會剋制。

放肆是一種本能。還是嬰兒的我們就已經能夠把所有的心情都表現在臉上。對於喜歡的人不喜歡的人的眼神一目瞭然。喜歡的肉會多吃,不喜歡的青菜就嘟著嘴怎麼也不肯入口。喜歡的人就喊著“抱抱。“不喜歡的人一抱就會哭作為反抗。我們還處在嬰兒的階段對這個世界沒有認知,所以我們會放肆的表達自己的喜惡。我管你是什麼厲害人物,你身上沒有我喜歡的味道我就是不要你抱。這是一種放肆。相對於其他年齡階段來說還處於最低級的我們已經學會了放肆。

後來我們隨著年齡開始更加深入地瞭解這個世界。我們懂得了人際關係懂得了人情世故懂得了自己需要什麼。要怎麼樣才能得到。所以我們開始有判斷有顧忌有責任有擔當。可以對自己討厭的人也微笑了就是長大了。學會了閉嘴長大了一點。能夠學會忍耐學會付出不要回報又長大了一點。能夠為自己所有的決定負起責任又長大了一點。能夠剋制住所有不該有的情感擔當起每一個社會角色又長大了一點。

或許長大根本沒有標誌。而是在生活中歲月增長中一點一滴中去完成的一個關於一生的課題吧。

最近我真的好像做一些證明自己長大的事。可是才發現,長大呀不是件簡單的事呀。


龍川雙行線



我的問題很簡單,什麼是長大?

長大,對於我來說,就是家人父母對你越來越依賴,事情慢慢都有你來做主!

小的時候,每天都在盼著長大,不用再被父母管教,可以脫離父母家人的掌控!而現在,我不希望長大,因為自己長大,意味著父母在逐步年邁,身體會越來越不好,陪伴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少!長大,煩惱越來越多,好想回到小時候,無憂無慮,顧好學習就可以!

我30+,一直沒有結婚,因為婚姻對於我來說是壓力,不能接受那種生活,所以目前也不在計劃內!總覺得自己還小,沒有能力承擔婚後的生活,可是看著父母越來越多白髮,自己有難過,現在的自己還在讓他們操心,這個時候好希望自己還小,不要長大!

長大,要負擔起家庭的責任,不能凡事還靠父母,而且還要照顧好他們,不管是在生活上還是心理上,都要照顧到!

長大,不要隨意亂髮脾氣,無心的話語,也許對別人來說就是很大的傷害!

長大,凡事不要衝動,要理性的處理問題!

長大,好好工作,努力賺錢,為自己,也未父母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

長大,雖然不想長大,可這是必然的,不允許你退縮的,只能勇敢面對,迎接生活帶給你的酸甜苦辣,痴笑怒罵!


努力向前1362


關於長大,往往是一個瞬間,就是那個你覺得你一直依賴得人不能在為你解決煩惱,你得依靠自己的那個瞬間,從那一刻開始,你開始對長大有了概念,你開始成長,開始慢慢學會遇到事第一反應是解決,而不是去想誰能替你去解決。

以前20幾年都在老家上學工作,父母一直是我依靠,從來沒有自己獨立去面對或者解決什麼麻煩。17年來了深圳,當公司出了事情,我束手無策給爸媽打電話,他們比我更驚慌失措,不停給我打電話問事情進展,突然發現,沒有人可以依靠了,自己得獨立面對,告訴爸媽,他們的擔憂倒成了我的另一種徒增的煩惱。也是那一刻,“長大”這個字眼我開始有了概念,我才開始努力朝他靠近。後來經歷事情慢慢多了,自己也遇事愈發成熟,會自己獨立去解決,而爸媽家裡遇到事情也會來諮詢我,開始聽我的意見。

你留意長大是一瞬間,你真正長大是不經意間。


知心知語


大家好,作為一個30歲的人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我自己還沒有真正的認知,我已經有了一個3周的寶寶,我是一個母親,可是我在自己的母親面前還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長大對於一個人來說就是,思想變得成熟,懂得為別人考慮,我的內心裡面特別的不想長大,我覺得長大是一種責任,我必須要對我的父母,我的家庭,我的孩子擔負起應該有的責任。


小的時候特別想長大,覺得長大以後就可以做什麼事情,長大以後就可以掙錢,買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是一個特別單純的想法,等到真正長大以後,感覺一切並不是自己想象的那麼簡單。


女亭12女亭


什麼是長大,我也想過千千萬萬遍。卻依然還在長大的路上。

小的時候,我認為長大是一種只有成年人才能享受的自由。不用在受父母的約束,自己可以決定想穿什麼,想吃什麼,想買什麼,想幹什麼,想玩什麼。什麼時候我的事情都是我自己說了算該多好。那時候對於長大的定義也許只是想到脫離父母的管束之後能夠擁有的享受,但從未想到沒有遮風的大樹,自己會直面風雨的打擊。

等到自己慢慢長大,進入大學。覺得真正的長大應該是一種不依賴任何人的自信和實力,信奉的是獨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總覺得年輕人應該鋒芒畢露,追求的是特立獨行,總覺得這樣的一個人才算是一個長大的人,有想法的人,成熟的人。卻不知自己流於表面,做的是矯揉造作之事,穿上成年人的衣服,骨子裡卻是小孩的靈魂。

等到工作之後,才明白真正的長大是一種擔當,能夠擔當起對於上老下小的責任;是一種思考,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想法;是一種成熟,是世事看透,事事都能理解的溫潤。

也許我們都還在長大的路上,當我們經歷的越多,也許我們的想法都在慢慢轉變。

但願我們都慢慢長大,多點幸運,少點不幸,永遠善良。


書屋小悟


這個問題很簡單,國家憲法規定年滿18週歲是成年人,享有成年人的一切權力。很明確,你滿18週歲就是長大了。從此以後在法律上,父母可以不再給你提供資金及物質條件等,自己想辦法吧。但實際上父母仍一如既往給你提供,這是父母的情分,並不是本分。你必須清楚明白這個道理。

但是這個問題似乎又不簡單。在日常生活及家庭裡,每個人的情況差別很大。有的家裡就一個孩子,是掌上明珠,是家裡小皇帝,要什麼給什麼,要到什麼時候就給到什麼時候,沒有長大不長大的概念及說法。這樣的孩子什麼時候算長大,我們不清楚,可能在他父母眼裡,永遠長不大,永遠是個孩子。

而有的家庭可能困難一點,孩子從小幫著家裡乾點活,掙個幫襯,可能很小就懂事了,懂得生活不易,擁有了大人的責任與思維。這樣的孩子早熟,或者說長大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早長大。

關鍵是你的思維及思想是否脫離了孩童時代,進入到了大人行列,具有大人的特徵。哪一年認識到了,就算哪年長大了。首先要有責任感,知道自己在社會及家庭的地位與責任。知道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明白什麼是合法的,什麼是違法的,來指導自己的行為。

二是對於家庭應該有清晰的概念,不再是父母的孩子啦,不能總是想著得到大人的庇護,而要自己挺身而出,承擔責任與義務,為父母做點什麼。不再索取,要奉獻。

三是在社會或單位要知道自己的職責,要有正確的工作態度,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務。工資報酬至少自己養活自己,再惠及他人。

長大可能要有一段認識成熟的過程,有培養自己獨立能力的過程;或者一部分長大而另部分沒長大,沒長大意味著虛度時光,浪費青春。願年輕人如果年齡到了,就應該儘快認識到自己長大啦!


源頭世桓歌


什麼是長大?

我認為,真正的長大,不是指年齡,而是對待生活的態度。

有句評論一個人不成熟的話叫“永遠長不大”,意思就是說這個人不懂得生活,心智不成熟。

敢於擔責,等於長大。對於一個正常人來說,年齡的增長和心理及做事的成熟度是成正比的,什麼年齡做什麼樣的事兒。比如一個幼兒因為摔一跤而哇哇大哭,在他人眼裡,這沒有什麼奇怪的,反之一個成年人因為摔個跤而大哭大鬧,就會被人笑話了。而一個真正長大了的人,他們會提前預判自己的下一步是否安全,即使誤判,也會自行為結果買單。

減少索取,等於長大。七零後或在那個年代之前的人,所受更多的是觀念教育。學校裡,學雷鋒,學張海迪,會把學習榜樣精神作為重要的教育課題。而在家庭中,因為當時還沒有施行計劃生育政策,每個家庭大多都有幾個孩子,在物質條件相對貧乏的歲月,成年後走入社會掙錢養家,是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十八歲畢業後,分配入廠,那個時候就明白,自己已經不是孩子了,必須在靠自己的勞動養活自己的同時,還要幫父母把家裡的日子過得更好一些。雖然當時的工資很低,但是再沒有跟父母伸手要錢,真的打心裡張不開口。索取,對於我來說,會內疚,羞愧,無地自容。

明辨是非,等於長大。可以分清在正常狀態下的黑與白,美與醜,能懂得什麼是榮耀與無恥。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行為是醜陋的,什麼行為是美好的……世界再複雜,黑白也是能夠分清的。

長大的表現還有很多,比如懂得了感恩;對社會對家庭有了責任感;在行為上三思後行,並能夠承擔後果等等。

長大,是一朵花兒,是一束煙火的綻放!長大,是每個孩子心中的嚮往。長大,是大家對某個人是否成熟的認定,也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一份必須完成的答卷!


千年古城老青年


小的時候,覺得24.25歲就是像電視劇裡的白領一樣,穿著得體的西裝,挎著包包,一頭棕色的捲髮,一雙高跟鞋,噠噠噠地進入辦公樓

真到了我23歲的時候,我發現我還是孩子氣,黏著父母,還在讀書,對以後未來沒有規劃。自認為憑個人經歷對這個答案沒有回答權,因為覺得自己還沒長大

但是覺得長大應該包括這些

(1)開始學會分辨對錯。

(2)開始理解父母並懂他們的不易

(3)開始對自己的未來有規劃,並開始讓父母不操心

我覺得長大最重要的是思考方式吧,會用理性的態度,“性價比高”的方式處理問題~

我還在長大的路上,想法可能也只是小孩子的想法,但是沒關係,在長大的路上也會學到很多~

希望我的答案對您有幫助,謝謝~(*^ワ^*)


冬素


什麼是長大總有一天會長大中的瑪利亞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總有一天會長大中的瑪利亞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瑪利亞是一個具有愛心,重友情,正義感強“假小子'。

託摩脫·蒿根,挪威著名兒童文學家,1990年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

經典語錄2015-2 13分10秒左右

應該是經典語錄裡的來,不過我也記不清到底是哪部

喝著烈酒唱情歌

播放

歌手:張冬玲

語言:國語

所屬專輯:傷不起2012 HQ

發行時間

吃飯長大的指:身體的物質需求。

讀書長大指:精神的成長,心靈的成長。

全部意思:糧食哺育的是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一個知識與智慧不斷增長的人才是健康的人。

挺好看的,讓毒蛇咬一口就變大餅臉。ps:毒小的蛇,毒大的再給咬死就玩大了

整整容吧!磨骨

這狗長得也不醜啊

很可愛啊!

這麼好看,也很可愛。還要讓它長成什麼樣?

這個好理解吧。小時候微笑是一種心情:人小的時候都比較單純,受到外界的影響較小,沒有什麼煩惱,因此微小是發自內心的真情流露。長大後微笑是一種表情:人長大後,就會受到許多外界的影響,有時候微小就是不一定是發自內心的,有時候是純禮節性的,有時候是被迫無奈。總之,長大後,人變得複雜了,“微笑”沒有小時候純真。

你長大了像詩歌一樣優美,生活充滿詩意,快快長大吧,好日子在等著你哪!

勵志類

勵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